《中国信息公开改革新解--从信息流通角度/上海政法学院学术文库》编著者肖卫兵。
大学的使命应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是学术和人才。因此,大学应成为理论创新、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应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上海政法学院是一所正在迅速兴起的大学,学院注重内涵建设和综合协调发展,现已有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语言学等学科专业。学院以“刻苦、求实、开拓、创新”为校训。这既是学校办学理念集中的体现,也是学术精神的象征。这一校训,不仅大力倡导复合型人才培养,注重充分发挥个性特色与自我价值实现,提供自由选择学习机会,努力使学子们于学业感悟中启迪思想、升华精神、与时俱进,而且积极提倡拓展学术创新空间,注重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研究,致力对富有挑战性的哲学社会科学问题的思考与批评,探求科学与人文的交融与整合。《上海政法学院学术文库》正是在这一精神理念引领下出版问世的。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责任缺失和全球化两种信息公开解释模型
第二节 重新评估中国的信息公开改革:当地的信息流通条件
第三节 信息公开制度实施:修正的信息公开制度实施分析模型
第四节 研究的必要性和目的
第五节 研究方法
第六节 若干术语
第七节 各章摘要
第二章 信息流通理论作为信息公开研究的新分析工具
第一节 构建信息公开研究的新分析工具的理由
第二节 构建信息流通理论的前提和基础
第三节 信息流通理论
第四节 信息流通理论的功效
第五节 信息流通理论当前适用的局限性
第三章 信息流通改善后的信息环境与我国信息公开改革
第一节 我国过去信息环境当中有限的信息流通
第二节 如今信息流通的加强改善了我国信息环境
第三节 改善后信息流通环境的受益者:《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第四章 民主化建设与我国信息公开改革
第一节 注重信息流通的信息公开:可接受的版本
第二节 基层民主:公开实践的实验田
第三节 社会主义民主:政务公开全面推行的保障
第四节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政务公开的法制化
第五章 行政法改革与我国信息公开改革
第一节 行政法改革改善了一国信息环境内的信息流通
第二节 行政法改革:信息公开法的坚实基础
第三节 信息公开法:依法行政的内在组成部分
第六章 重估经济发展和反腐败因素对我国信息公开改革的影响
第一节 重估经济发展因素对我国信息公开改革的促进作用
第二节 重估反腐败因素对我国信息公开改革的促进作用
第七章 我国渐进性的信息公开立法进程
第一节 政务公开:信息公开立法的坚实基础
第二节 信息公开立法在地方的开展
第三节 国家层面开展的信息公开立法活动
第八章 我国有局限的推出型信息公开法
第一节 世界范围内推出和拉伸型信息公开法发展概述
第二节 从独特的主动公开体制审视我国的推出型信息公开法
第三节 我国推出型信息公开法的局限性分析
第九章 信息公开制度实施过程中的主动公开义务之遵守
第一节 信息提供方:政府有履行信息公开义务的特定意愿和能力
第二节 信息提供方:主动公开义务的遵守
第三节 审查机制:提升了信息需求方纠正政府有违主动公开义务行为的能力
第四节 信息需求方有意愿纠正行政机关主动公开义务违反行为
第十章 信息公开制度实施过程中的被动公开义务之违反
第一节 实施信息公开法的两种不同方式:促进流通和控制流通策略
第二节 信息提供方共享信息的低愿望:控制流通策略
第三节 审查机制:限制了信息需求方申请政府信息的能力
第四节 信息需求方为不同利益使用信息公开法律
第十一章 结论
第一节 运用信息流通理论阐释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通过
第二节 运用信息流通理论阐释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效果
第三节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完成了从信息环境的受益者到贡献者角色的转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