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哲学这一单元共有四篇文章,主要成于新世纪初。第一篇《从“可持续发展”到“永恒的生存”的辩证想象》(2004)标志着作者从发展哲学研究模式转向生活哲学,批判了发展主义的迷失。但太诗情画意了,影响了我对发展问题的历史哲学思考。《“面向生活”的现代性哲学问题构成与反思》(2005)一文是对马克思哲学意义的一种当代理解,标志着我对马克思历史观的理解从发展哲学模式转向生活哲学范式。后面两篇生活哲学论文则是他在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日常生活批判大师列斐伏尔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对生活哲学问题的总体反思。因为都是单独成文的,故收入《历史的解构与空间的想象(刘怀玉集)》。
实践哲学篇
实践本体的系统发生论
马克思的交往实践观与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观
从对马克思哲学文本的“解喻式”阅读看实践唯物主义的全新特质
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与社会主义理论新视野的科学发现
社会发展哲学篇
马克思的“历史进步代价”理论与发展问题
当代中国社会稳定问题之结构分析
历史的突破与历史的循环
论毛泽东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探索
中国现代化观念世纪之争的当代历史唯物主义批判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思想背景之多维透视
历史哲学篇
历史进步代价问题的科学历史观分析
乌托邦、末世论与西方历史进步哲学观念批判
走出历史哲学乌托邦
祛除历史能指的幽灵,解开历史代表问题之谜
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b/\日》之当代解读
生活哲学篇
从“可持续发展”到“永恒的生存”的辩证想象
“面向生活”的现代性哲学问题构成与反思
对马克思哲学当代意义的一种理解
日常生活批判:走向微观具体存在论的哲学
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概念的前后转变
空间哲学篇
无地自由,或另一种“第三世界”?
后殖民主义他者诉求理论批判
索亚:后现代地理景观的空间本体论批判
历史唯物主义为何与如何面对空间化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全球化、城市化与空间化问题
不平衡发展的“现在”历史空间辩证法
尊德性道问学
——访2006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刘怀玉博士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