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农业保险发展理论与实践--基于对云南实践的跟踪调查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钱振伟
出版社 中国金融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钱振伟编著的《农业保险发展理论与实践--基于对云南实践的跟踪调查》以云南为样本,研究了应建立什么样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功能(含农业巨灾保险)模式,才能使农业保险更好地发挥减灾防灾等社会管理功能,最终使得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在减灾防灾、稳定农业生产、推动农业现代化、缩小城乡差距、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内容推荐

《农业保险发展理论与实践--基于对云南实践的跟踪调查》由钱振伟编著。

农业保险是农村金融体系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农业经济补偿、农村资金融通和农村社会管理三大功能,而且还是我国农村经济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助力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稳定农村社会、服务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逐步成为宏观经济“助控器”、农村经济“助推器”、农村社会“稳定器”和农民福利“倍增器”。

目前,云南省粮食总产量居全国第14位。与其他省区市相比,云南省粮食总产量仅次于辽宁省,刚好处于国家确定的第13个粮食主产区之后,其中茶叶、橡胶和骡子产量居全国第一位,甘蔗产量居全国第二位,含糖量居全国第一位,牛、松脂产量居全国第三位,烤烟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均居全国第一位,猪、马、香蕉等产量居全国第四位,着力建设“高原粮仓”。2009年,云南省政府制订出台《关于实施百亿斤粮食增产计划的意见》,正式启动百亿斤粮食增产计划,突出“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飘香”四张名片。明确到2020年,严格保护耕地,着力加大政策和投入支持力度,确保每年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6500万亩以上,以提高复种指数和提高单产为主攻方向,以主要品种和优势产区为重点,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用12年的时间实现粮食增产500万吨,粮食总产量达到2000万吨以上。国家将把云南正式确定为粮食主省区。同时,云南省森林资源十分丰富,生态区位极其重要。目前,云南全省林业用地面积达3.71亿亩,活立木蓄积量17.12亿立方米,均居全国第二位,森林覆盖率达53%,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122种、野生动物199种,珍稀物种资源占全国的67.5%,居全国第一位,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为富集的地区,也是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日益频繁,农业巨灾风险概率增大,对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2010_2012年云南连续三年遭遇旱灾,这不仅给云南农业造成巨大损失,也让相关政府部门和保险学术界陷入沉重的反思:云南究竟要发展什么样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及其巨灾保险,即农业保险发展方式如何转变,才能有效降低日益频繁的气候灾难对农业发展的负面作用,以最大限度地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和维护云南生态功能区。具体地说,就是在极端天气日益频繁的背景下,建立什么样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功能(含农业巨灾保险)模式,才能使农业保险更好地发挥它的减灾防灾、保障“米袋子”和“菜篮子”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等社会管理功能?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才最适合云南的省情、民情和多样性气候和复杂的地理环境?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服务体系,才能使云南农业保险制度高效运行?最终使得云南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在减灾防灾、稳定农业生产、推动农业现代化、缩小城乡差距、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笔者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71263056)、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编号:2011M500028)、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编号:2012T50119)和2012年云南省省院省校合作课题(Sysx2012007)的资助下,对云南省农业厅、云南省林业厅、昆明市林业局、中国人保财险云南分公司、阳光财险云南分公司、云南省森林防火指挥部、呈贡县森林防火指挥部、西双版纳州政府生物产业办公室、曲靖、玉溪市进行跟踪调研并对部分农民开展问卷调查,特别是对西双版纳的大部分乡镇进行了实地考察,调查了橡胶、普洱茶、石斛、澳洲坚果等特色农业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需求,对农业保险的“促进农民增收”的制度功能进行深入探索。《农业保险发展理论与实践--基于对云南实践的跟踪调查》各章节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农业保险相关概念的界定。本章阐述了国内外农业保险研究现状,阐述了农业保险、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概念,如政策性农业保险不属于一般商业保险的范畴,是政府为了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通过参与部分农业保险的运营,或对相关农业保险业务参与主体提供一定的扶持、优惠或补贴等促进政策的一种制度安排。同时还论述了农业巨灾、政策性农业保险服务体系及基层服务体系,并创造性地提出了政策性农业保险服务体系的治理模式等概念。

第二章: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基础理论。本章主要从制度分析视角,特别是借用了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如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等理论分析了云南政策性农业保险。同时,笔者把“市场”、“政府”也看做一种资源配置制度,那么就自然而然地把政府和市场配置农业保险资源也纳入了制度分析。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治理理论等理论鲜有用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研究中。

第三章:农业保险制度变迁及当前制度与政策环境。“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本章笔者对改革开放后的农业保险制度变迁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和总结,以期对云南农业保险发展方式如何转变有借鉴和启示作用。改革开放后,我国农业保险发展阶段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农业保险恢复发展阶段(1982—1992年)、农业保险逐渐萎缩阶段(1993一-2003年)和农业保险重新恢复发展阶段(2004年至今)。并总结其快速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同时分析了云南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

第四章:云南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笔者在对云南农业保险发展长期跟踪调研的基础上,从以下6个方面详细剖析了云南农业保险发展的现状:云南农业保险基本概况、养殖业保险、种植业保险、政策性森林火灾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农业巨灾保险发展现状。另外,一项制度安排运行是否有效,要看其制度环境是否与之相容。决定制度环境与之相容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各方对它要有一个清晰和准确的认识,所以我们也对云南农业保险发展环境进行了问卷调查。最后从农业保险经营、农业保险服务体系、农业保险制度结构与制度环境、农业巨灾保险等角度提出了云南农业保险发展中面临的主要困境。

第五章:国际及国内经验借鉴。笔者较为详细地分析了部分国家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国际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分散经验借鉴。另外,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地域性特征明显。本章节还分析了安徽省、江苏省等省市农业保险的基本情况和经验,北京等政策性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经验。同时还分析了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安信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保险公司的经验。

第六章:政策性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效率评估。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效率评估,结果表明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各级财政补贴资金运用效率整体较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提高财政补贴效率:一是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提升农业保险的“范围经济”,把政策性农业保险扩展到粮食流通和蔬菜生产领域,如增加政策性蔬菜保险、粮食流通和储存保险,保障“米袋子”和“菜篮子”安全,促进财政补贴效率。二是农业保险应从保“物化成本”到“保收成”方式转变,发挥农业保险的推动农民增收的制度功能,如研发“农业区域产量保险”。三是研发特色农业保险,扩大财政补贴效率。在云南,特色农业保险需求旺盛。昭通市天麻种植户渴望有“天麻产量保险”,一来可以通过天麻产量保险转移天麻种植风险,特别是旱灾风险;二来通过天麻产量保险的保单担保获取农村信贷,推动天麻生产,从而创新农村金融模式。

第七章:云南省农作物生产风险分析及费率厘定。农业风险评估是农业保险决策科学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农业风险主要包括制度风险、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其中,农作物生产风险是从事种植业生产者最为关注的风险之一。对农作物生产风险的分析是农业风险管理、农业保险产品设计及费率厘定的基础。本文通过收集1980_2010年云南省稻谷、玉米、油菜籽和甘蔗四种农作物的单产量数据,利用单产随机波动模型探析这四种农作物的生产,并且厘定了这四种农作物保险的纯费率。

第八章:云南政策性农业巨灾保险偿付能力评估。偿付能力是建立健全农业巨灾保险的制度性约束条件。2010_2012年云南连续三年大旱,直接推动了云南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变迁,在全国率先开展政策性农业巨灾保险试点工作,其中种植业巨灾保险的起赔线为损失率20%,最高赔偿金为全损的80%。这些承保公司的承保能力是否满足现行赔付标准?农业巨灾风险是否会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产生“破产式”的冲击?即在农业发生巨灾损失时,参保农户赔付最大化与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是否达到均衡?借鉴Cummins等(2002)提出的巨灾损失保险偿付能力度量模型,评估结果显示:45亿元为云南种植业保险偿付能力上限,也就是说在种植业保险全覆盖的条件下,云南农业保险约能抵御农业直接经济损失约为97亿元的巨灾;起赔线在34.1%到40.4%比较合适,使得参保农户赔付最大化与保险公司偿付能力达到均衡,并有利于巨灾准备金的有效累积和提高农业保险的抗巨灾风险能力。

第九章:健全完善云南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对策建议。本章提出了云南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以服务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目的,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按照“广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1)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完善农业保险(含农业巨灾保险)法律体系。在国务院出台的《农业保险条例》基础上,全国人大出台《农业保险法》。着力完善政策性农险经纪业务监管的制度法律体系,增强地方保监局对保险经纪行为监管与执法的权限,建立合理科学的起赔线,限定经纪费率,落实中央的惠农、支农和强农政策,维护农业保险生态环境。(2)建立具有云南特色的“灾前预防一损失补偿一促进灾后恢复农业生产一推动农业现代化”四位一体的农业保险功能模式,建立“灾前政保协同预防一损失补偿一促进灾后恢复林业植被生产一助力云南生态功能区建设”的四位一体政策性森林火灾保险功能模式。(3)建立云南“保险公司与地方政府联办模式,经营风险由地方政府和保险经办机构共担,保险资金实行省市二级统筹。专户储存、单独核算、封闭运行、财政监督”的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模式。(4)进一步加大力度发展云南政策性特色农业保险(如天麻保险、三七保险、普洱茶保险、澳洲坚果保险、桑蚕保险、石斛保险等),推动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5)建立以政策性森林火灾保险为基础的,以虫灾、泥石流等为保险责任的商业性补充保险(应给予适当费率优惠)的多层次保障体系,如研发澳洲坚果、桑树、核桃树等政策性商品林综合保险,推动云南林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6)促进云南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范围经济”,从粮食生产环节扩大到粮食流通储备环节,对灾后或价格大幅波动后进行经济补偿管理,维护物价稳定,提高中央宏观调控效率。(7)从保“物化成本”,发展到保“产量收成”,如研发“云南农业区域产量保险”,发挥农业保险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制度功能。(8)推动国家利用云南与中南半岛国家毗邻的地理优势,力助企业“走出去”,实施“中南半岛粮仓”国家战略,加强与老挝、缅甸、越南、柬埔寨等中南半岛国家的农业合作,扩大相互问的农业贸易与投资,建立形成统一的粮食市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9)建立由分管农业副省长为组长的,由气象部门、农业部门、财政部门、相关保险公司等部门领导组成“云南省政策性农业保险领导小组”,并以此为组织基础形成完善的农业保险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提升农业保险制度的运行效率。

云南政策性农业保险将在减灾防灾,稳定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推进中国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地区农业现代化,服务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农业合作,推动我国涉农涉林企业到东盟国家进行农业投资、农业贸易和农业种植,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现自身发展方式的转变。

目录

1 农业保险相关概念的界定

1.1 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基本概念界定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2.2 基本概念的界定

2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基础理论

2.1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委托与代理:激励与合约

 2.1.1 对称信息合约的最优支付机制

 2.1.2 道德风险背景下的最优合约

 2.1.3 逆向选择背景下的最优合约

2.2 农业保险资源配置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2.2.1 资源配置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一般理论及流派

 2.2.2 农业保险的资源配置

 2.2.3 政府部门在农业保险中的角色与定位

 2.2.4 农业保险资源配置与制度效率关系

2.3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产权分析

 2.3.1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交易费用分析

 2.3.2 农业保险的产权结构及产权保护分析

 2.3.3 政策性农业保险产权与制度效率关系

2.4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公共选择分析

 2.4.1 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共选择的内涵

 2.4.2 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共选择的价值理念

 2.4.3 农业保险政策效应与公共选择中的偏好显示制度缺位

2.5 农业灾害评估理论基础:基于福利经济学视角

 2.5.1 基本假设与理论基础

 2.5.2 农业灾害的福利衡量基础

 2.5.3 收入变化的福利衡量指标

 2.5.4 农业保险定价的福利分析

2.6 政策性农业保险服务体系的治理分析

 2.6.1 政策性农业保险服务体系治理模式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2.6.2 政策性农业保险服务体系治理中的各级政府关系

 2.6.3 需要各利益攸关方的合作

2.7 恢复农业再生产理论

 2.7.1 农业人均资本恢复过程

 2.7.2 农业人均资本增长率

 2.7.3 存在技术进步的农业灾害经济索洛模型

3 农业保险制度变迁及当前制度与政策环境

3.1 制度变迁及启示

 3.1.1 农业保险恢复发展阶段(1982-1992年)

 3.1.2 农业保险逐渐萎缩阶段(1993-2003年)

 3.1.3 农业保险重新恢复发展阶段(2004年至今)

 3.1.4 教训和经验

3.2 云南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制度与政策环境

 3.2.1 中央一号文件、政府工作报告等国家政策

 3.2.2 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对云南农业保险的大力支持

4 云南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1 云南农业发展情况及区位优势

 4.1.1 云南农业基本情况

 4.1.2 云南与东盟的区位环境

4.2 云南农业保险发展现状

 4.2.1 2005-2011年云南农业保险基本概况

 4.2.2 养殖业保险

 4.2.3 种植业保险

 4.2.4 政策性森林火灾保险

 4.2.5 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现状的调查:以玉溪市为例

 4.2.6 政策性农业巨灾保险发展现状

4.3 问卷调查分析

 4.3.1 农民对农业保险认识的调查

 4.3.2 农业部门对农业保险认识的调查

 4.3.3 保险公司职员对政策性农业保险认识的调查

4.4 云南农业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

 4.4.1 农业保险经营问题

 4.4.2 农业保险服务体系问题

 4.4.3 农业保险制度结构与制度环境问题

 4.4.4 农业巨灾保险存在的问题

5 国际及国内经验借鉴

5.1 国际经验

 5.1.1 部分国家农业保险经营模式

 5.1.2 国际三大农业保险模式比较

 5.1.3 国际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分散经验借鉴

5.2 国内经验借鉴

 5.2.1 国内一些省市的做法

 5.2.2 国内一些保险公司的做法和经验

 5.2.3 国内政策性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的探索

6 政策性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效率评估:基于三阶段DEA模型

6.1 三阶段DEA模型

 6.1.1 第一阶段:传统的DEA模型

 6.1.2 第二阶段:SFA模型

 6.1.3 第三阶段:调整后的DEA模型

6.2 实证分析

 6.2.1 样本指标选取与变量设定

 6.2.2 实证结果与分析

6.3 研究结论

7 云南省农作物生产风险分析及费率厘定

7.1 云南农作物受灾和前期探索

 7.1.1 云南农作物受灾基本情况

 7.1.2 前人研究基础

7.2 农作物单产波动模型

 7.2.1 数据收集与稳定性检验

 7.2.2 数据修正和随机波动幅度的计算

 7.2.3 单产随机波动系列模型的选择

7.3 农作物生产风险评估和保险费率的测算

 7.3.1 农作物生产风险评估

 7.3.2 农作物保险费率测算

7.4 结论

8 云南政策性农业巨灾保险偿付能力评估

8.1 农业巨灾保险偿付能力度量模型的构建

 8.1.1 基本思想与假设条件

 8.1.2 偿付反应函数推导

8.2 模型的实证分析

 8.2.1 云南农业巨灾损失分布的模型选择

 8.2.2 偿付能力评估预测

8.3 研究结论

9 健全完善云南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对策建议

9.1 健全和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

 9.1.1 总体思路

 9.1.2 基本原则

9.2 云南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模式选择

 9.2.1 建立保险公司与地方政府联办的经营模式

 9.2.2 积极探索建立“灾前预防一损失补偿一促进灾后恢复农业生产一推动农业现代化”四位一体的有云南特色的新功能模式

 9.2.3 云南政策性农业保险服务体系模式

 9.2.4 政策性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模式

9.3 进一步完善云南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对策建议

 9.3.1 优化市场和政府在农业保险资源配置中的关系,推动制度可持续发展

 9.3.2 建立符合省情民情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9.3.3 建立“灾前预防一损失补偿一促进灾后恢复农业生产一推动农业现代化”四位一体的功能模式,探索发展方式转变方向

 9.3.4 创新云南农业保险服务体系基层服务体系,提高制度运行效率

 9.3.5 创新云南农业保险经营机制,提升经营绩效

 9.3.6 健全和完善政策性农业巨灾保险制度,提升农业保险抗灾能力

 9.3.7 进一步加大农业保险的监管力度,建立监管的协调联动机制

专题研究:我国财产保险业对农业巨灾损失承保能力的实证研究

结语

附:基础数据表

参考文献

致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9: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