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相对于以前越来越富裕。在满足了基本的生存需要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自己的内心世界,关注自己是否过得快乐和幸福。在生活中,我们的内心会有各种各样的体验,或高兴、或悲伤、或烦躁,这就是情绪。情绪是人内心世界的晴雨表,我们对生活的感受都体现在情绪中。几乎每个人的生活都受情绪的影响和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情绪左右了我们的生活和命运。
为了更好的从心理学的视角解读情绪,揭开情绪的奥秘,还原情绪的本质;最大可能的摆脱消极情绪对我们身心的影响,战胜情绪、成为情绪的主人;使心中永远洋溢愉悦的情绪,让我们的人生更精彩,阮建芳主编的《情绪与健康》一书。
阮建芳主编的《情绪与健康》内容介绍: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类善于思维和创造,在每天的紧张工作和学习中,我们不免给我们带来情绪的波动,带来焦虑,也给我们的健康带来了危害。正确保持身体健康、心里健康,调节、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情绪与健康》这本书中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的阳光,可以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和谐。
健康的8大马车——八大系统的分工合作
我们人体的各种器官按功能的不同划分为八大系统,即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八大系统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同时又相互联系,相互协作,构成我们完整的人体。要想人体健康我们的各个系统都要健康,就像8匹马拉车,劲往一处使马车才能开动。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是执行机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的总称。呼吸系统的机能主要是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呼出二氧化碳,吸进新鲜氧气,完成气体吐故纳新。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自然界任何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都普遍存在呼吸现象,生物界最高级动物的人类也是这样。人体时刻进行着生命赖以存在的新陈代谢活动,必须利用大量的氧气,把淀粉、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转化为可供人体直接吸收的东西;同时,产生二氧化碳、水和其他代谢产物。其中,粪便等由消化道排出,部分水由肾脏以尿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则必须刻不容缓,由呼吸道呼出。
如果没有吸气,会造成缺氧;没有呼气,会造成二氧化碳潴留。缺氧造成呼吸困难,口唇皮肤青紫;二氧化碳潴留则损害脑组织,产生精神错乱、狂躁、神志淡漠、肌肉震颤、嗜睡、昏迷等精神神经症状,扩张脑血管,产生搏动性头痛,扩张皮肤血管,致四肢红润,潮湿多汗。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继续发展,会造成心率增快,心律失常,以致心跳停止;还会影响消化道,导致胃肠出血;影响泌尿系统,产生蛋白尿、血尿。
根据我国1992的死因调查结果,呼吸系统疾病(不包括肺癌)在城市的死亡率占第3位,而在农村则占首位。更应重视的是由于大气污染、吸烟、人口老龄化及其他因素,使国内外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哮喘、肺癌、肺部弥散性间质纤维化,以及肺部感染等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有增无减。这说明呼吸系统疾病危害人类日益严重,如未予控制,日后将更为突出,这就需要广大医务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努力,做好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工作。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肛管)等部。临床上常把口腔到十二指肠的这一段称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部分称下消化道。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 那么食物是怎样被消化的呢?
原来我们人体的食品加工厂有两大功能:第一,进行机械加工,把食物磨碎、搅拌、和匀,并通过蠕动,步步向前推进,经过整个消化道,就像流水作业一样。
第二,对食物进行化学分解,由消化液把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物质,由大分子变成能够吸收的水分子。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经加工消化后,大部分在小肠吸收,进入人体。剩下的食物残渣,又在大肠被吸收了水分和盐类,最后形成粪便,由肛门排出体外,这个工程如同工厂生产产品一样。因此,我们称消化系统为“食品加工厂”。
消化系统的健康,就得从“口”说起了。只有吃对的食物,才能有益于消化。
消化系统最常见的就是胃病了,所谓十个人有九个都有胃病,可见大家对消化系统疾病预防的淡漠。
在许多人看来,胃只是单纯地容纳和消化食物的器官。其实,胃还能表达思想情绪,是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有人称胃是人的“第二面孔”。
心身医学家沃尔夫曾经直接观察了情绪引起的胃的生理变化。他对一个做过“胃漏”手术达60年之久的病人进行长时间的观察,结果发现胃时刻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主人思想情绪的影响。当病人愤怒、怨恨或焦虑时,胃和脸一样充血而发红,并且可以感到许多的胃酸腐蚀胃粘膜;当病人悲伤、沮丧或忧郁时,胃粘膜就变得苍白,胃液分泌不足,胃的活动也减少。此时,即使把食物硬放进胃中也不易被消化,而且还会损伤胃壁。
不少人有这样的亲身体验,恶劣的思想情绪会导致上腹部明显的饱胀感。实际上,这是胃向主人发出的“信号”,或者说是一种无声的“警告”
——告诉主人不能勉强进食,否则可能导致某种疾病的发生。目前已有足够的证据说明消化性溃疡及其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往往是负情绪的后果。所谓“饱肚子”、“难过得吃不下饭”,就是这个道理。
神经系统
作为生理活动的调节者和指挥者,神经系统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它使体内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协调统一,保证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生命整体。例如人在剧烈运动时,随着骨骼肌的频繁、有力地收缩,会出现呼吸加快、心跳加速和出汗等现象。这一系列的生理变化,是那么有条不紊、配合默契,显然跟神经系统的参与和指挥是分不开的;另一方面,神经系统能使机体随时应付外界环境的变化,从而在人体和不断变化的环境之间达到相对的平衡。例如炎热的高温刺激温觉感受器,把热的信号传入神经中枢,由此引起骨骼肌的紧张度下降,血管扩张,散热增加等,这过程当然必须在神经系统指挥下才能完成。 不熟悉神经系统功能的人时常发问,人为什么会有饥饿感,产生这些感觉之后怎么能迅速自如地解决;人为什么不仅能很好地适应环境,而且能主动地认识周围世界、变革世界;人为什么还能用语言交流思想,产生情感,创造文化?其实这一切的一切,无不跟我们身体具有高度发达完善的神经系统有关。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脑神经和脑相连,脊神经和脊髓相连,这些神经和植物性神经一起,分布到全身各部分。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周围神经系统与全身各部分联系,从而调节全身各部分的活动。P12-15
古语有云:“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可见情绪对健康的影响很大。
情绪是人内心世界的晴雨表。我们对生活的感受都体现在情绪中。几乎每个人的生活都受情绪的影响和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情绪左右了我们的生活和命运。而情绪的好坏不仅仅只是表面上所体现出来的喜、怒、哀、乐的表情变化。它更在不知不觉间影响着我们身体的健康.无论是生理方面的还是心理方面的。
所以我们要善于控制情绪、调节情绪。人是有情感的动物.更是有理智的生物。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用理智驾驭情绪,而不是做情绪的俘虏。只有每天保持健康向上的情绪。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继而在生活和事业上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