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禅说庄子(达生)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冯学成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根据冯学成的讲述编写而成的这本《禅说庄子(达生)》除了对生命、命运详加解析外,还讲了不少有关修行的诀窍,可以说是绝世武功,使人们居庙堂,行走江湖,或高卧深山,都具有超乎常人的智慧和能耐。佛教讲戒定慧三学,对其中的定学,很多人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但庄子通过一系列的寓言故事,把定学实践的关键之处用形象的语言表述出来,使学者感到亲切和易于下手。

内容推荐

《禅说庄子》系列丛书,把庄子与禅宗一起讲,庄子思想与佛教思想交融在一起,互为映照,十分有趣。《庄子》共三十三篇,本丛书以篇为单位进行讲解。不论是庄子、道家还是禅宗,都强调绝圣弃智,或者是不立文字。这应该是他们所共有的大原则。如果我们不弃智,不绝圣,就会陷入“以有涯随无涯”的尴尬境地。只有绝圣弃智,我们才能够从这种尴尬中转过身、回过头来。《禅说庄子(达生)》就是该系列丛书之一,分八讲,包括:庄子的生命观;至人的神全之道;佝偻承蜩与舟人操舟;修行以圆融中道为要;齐桓公见鬼与纪浩子斗鸡;孔子观水与梓庆削木;春秋时的驾车高手与忘适之适;让万法各安其位。

《禅说庄子(达生)》根据冯学成的讲述编写而成。

目录

导读

第一讲 庄子的生命观

 要珍爱自己的生命

 生命与命运都要认真思考

 物有余,常身难养

 生死面前,人人平等

 人在局中、心在局外的妙用

 心平气和爽呆呆

 看破生死的前提

 给老天爷当助手

第二讲 至人的神全之道

 生死关头朝哪边走

 守住你的人问正气

 万象之中谁当老大

 汉武帝的网名

 壹性、养气、合德

 内不放出、外不放入的内修功夫

 有“醉酒坠车,虽疾不死”的事吗

 把自己藏在哪里

 把自己变成隐身人

 未来永远是吃不准的

 恢复自己的真性情

第三讲 佝偻承蜩与舟人操舟

 修持背后的目的

 驼背老头的功夫秘诀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庄子的“法门”很直白

 我们的心是万能钥匙

 不同赌注的心理差异

第四讲 修行以圆融中道为要

 养生治国与放羊牧马

 被吃掉的“唐僧肉”

 学佛法的,一定要懂王法

 逍遥派最自在

 眼神也会得罪人

 你愿意做荣耀的祭祀品吗

 大秦宰相的末路之叹

第五讲 齐桓公见鬼与纪浩子斗鸡

 古今都有鬼故事

 要把郁积之气一扫而光

 三魂七魄都是鬼

 世界上最早的心理分析

 调教斗鸡与调心

 呆若木鸡的妙处

第六讲 孔子观水与梓庆削木

 庄子行文有雷霆之气

 已知与未知的这个十字路口

 你在“阎王老子”那里有银行账户吗

 执其一,万事毕

 每临大事有静气

 巧夺天工,原来如此

第七讲 春秋时的驾车高手与忘适之适

 不要超出能耐的半径

 知止的时节因缘

 随缘而动事自成

 神宗开悟后的境界

 没踪迹处莫藏身

第八讲 让万法各安其位

 洁身自好也有错吗

 道家版的无眼耳鼻舌身意

 让精神在大道中遨游

 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不当缘的法误人一生

 不能以养人的方法养鸟

 学道就要有道人心胸

试读章节

那么,“事奚足弃而生奚足遗”,这一句我们又怎样理解呢?我们能否真的放下社会之事,把它抛弃了呢?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生存方式,能不能全然放下?这是一个很考验人的事情。佛教里说,首先要有出离心,继之要有菩提心,要做到人我空、法我空。道家庄子的学说虽然不完全像佛家那样,但他提倡的“事奚足弃”,你凭什么能够把事情放得下?“生奚足遗”,又凭什么把生命、精神也放下呢?下边就来解决这个问题了。

“弃事则形不劳,遗生则精不亏”,这并不是说让我们看破红尘去出家,有些人看破红尘出家了,但也不是真正看破,还是浑浑噩噩的。《庄子》这里的看破红尘,叫你“弃事”、“弃形”,是要让你更好地入世、更好地保身。“弃事则形不劳”嘛!你把这些事情放下了,我们的身体就不劳累了。

我办这个书院,有学员就说我,哎呀,你不办这个书院,日子会过得很潇洒,现在这个书院每天的事情一大堆,人过得不安逸,身体都累病了。这个怎么说呢?也没有办法,我这个人就喜好这个,也不得不为。

“弃事”有很多种,有可为之事,有不可为之事,有轻重缓急之事。你把那些不当作的事情放下了,你就举重若轻了。有的人善于当领导,日理万机,而心头不动一念,这就了不起。有的人啥事情都没有做,却累得脚不落地,辫子都立起了,这怎么行呢?你事情都还没有做,你就累得不得了,太无能了嘛!真正能干的人,日理万机似闲庭信步,那就很高明。这个高明从哪里来?就是善于洞察世间因果。你明白了这个事情的种种因果关系,你把这个因果链条给吃稳了,那就是纲举目张,一牵就顺,整个事情就举重若轻,如同四两拨千斤。

我们读《庄子》,到这里就要好好动脑筋了,他不是让我们去出家,不是让我们把什么都放下,好像工作不要了、老婆不要了、亿万家产不要了,就是“弃世则无累”了。不是这么回事。他这里说“弃事则形不劳”,是要你找出一个“形不劳”的关键点来。这个关键点,就是要把世间的种种因缘关系、因果关系看透、看破,你看不破,你就被事情搅在其中,被事情拖累在其中了。你被拴在其中,当然就不自在。只要你看得破、放得下,那么虽身在事中,也不受事之拖累,不受事之牵绊,这才真正叫“弃事”。为什么“弃事则形不劳”呢?因为事不关己嘛!关己则劳,关己则累,关己则乱。

“遗生则精不亏”,遗生,就是把这个“生命之情”放下了,那么你的精神就不会亏空。有些人得了点病,就像是大祸临头,非常紧张。打个喷嚏也马上要上医院,花几千元钱去做全身体检。你看这是不是很麻烦啊。真正高明的人,他把生死看破了,他无所谓了,得点病就得点病,得大病就得大病。常言道“医得好病,医不好命”,不管是西医还是中医,都保证不了你长生不死。现在就有人提倡有病不进医院,为什么呢?因为小病不需要看,自己的免疫力就会解决。重病呢?重病谁都医不了,癌症晚期谁能医得好呢?所以重病也不用看。那么不轻不重的病呢?中等的病也最好不要去看,为什么呢?现在像扁鹊、华佗这样的名医有几个呢?如果你遇到瘟医生,把你的“中病”治成了重病,那还不如不看病。所以,留点病给自己的免疫力去料理吧,锻炼一下身体,找找其他的办法,或者养一养自己,也就扛过去了。

如果你把自己的生命交到那些庸医手里,就是对自己不负责,所以我们要把这个看破。生点病怕什么呢?我不看病,有我不看病的理由,为什么呢?现在假药也多,好医生又难找到,那我还看什么病呢?  但是,有人就是放不下,一旦他放下了,他就“不亏”了。我知道有些得癌症的人,本来好好的,偶然到医院一检查,噢,得肺癌、肝癌了。很快,一个星期、一个月就死人了。他不是病死的,是精神亏了,吓死的。如果得癌症了,家属不告诉他,医生也不告诉他,他自己也不知道,只是觉得是胃痛而已,吃点胃药,可能还能多活两年。这个现象也是“遗生则精不亏”。有些话不能说破,说破就麻烦,一般人承担不起,只有英雄豪杰才承担得起。承担得起,那当然就无所谓了。

P19-21

序言

提到庄子,往往会使人们兴奋起来,《庄子》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是一部触发人们灵感,可以使人进入深度思考,打开人生境界的奇书。首先庄子属于中国黄老学说中的老庄之道,在魏晋时期又成为玄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供当时的文化贵族们反省乃至效仿。

佛教传入中国,老庄之学,特别是庄子的思想,又是佛经翻译和对佛教理解消化的重要媒介。从南北朝到唐宋,那一代代高僧们,有几位不是饱读老庄而后出家为僧的。这些高僧们在消化吸收印度佛教,并使之中国化的过程中,都可以看到孔盂老庄思想在里面所起到的作用。

佛教在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繁荣,以“信解行证”为体系的佛教,在“信解”上已达到极致,而在“行证”上则需要突破,于是禅宗应运而生。达摩东来,称“东土有大乘气象”,指的应是中国的孔孟,特别是老庄这一文化土壤。三祖僧粲的《信心铭》,不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功夫上来讲,不难看出《庄子》在其中的影响和作用。六祖《坛经》直白而深刻,明眼人可以很方便地读出老庄乃至儒家的信息。为什么呢?

佛教自传入中国,与儒道二家必然会发生碰撞、交流和融合。到了宋明时代,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以分开。有批评禅宗的,说禅宗是庄学;有批评理学的,说理学是外儒内禅。而道教丹道派的成长,则更离不开对禅宗精神的吸取,使之成为“性命双修”中“性功”的指导方向。

早在唐代,圭峰大师在其《华严原人论》中,就已经把儒释道三家进行了一番融通。到了宋代,三教合一的思想更盛,佛日契嵩大师在其《辅教篇》、《中庸解》中,以佛禅来谈儒学,比当时欧阳修这一批杰出儒士都高明,并使之心悦诚服——欧阳修他们本来可是排佛的呀!而宋代禅宗内的重要文献《禅林宝训》,这部集众多北宋、南宋著名禅师书信、语录的文集,其表现出来的精神是多用儒家和道家的语言来表达的,可以称之为“丛林论语”。

苏东坡虽是儒士出身,但他出入佛老(庄),在精神上、文化上和佛老(庄)打成一片,他自己也说:“今见庄子,得吾心矣。”他的《赤壁赋》是千古绝唱,有人说其中浸透了佛教思想,有人说浸透了老庄思想。说他有佛教思想,确实有佛教思想;说他有老庄思想,确实有老庄思想,在其中看不出明显的差别了。

需要指出的是,在庄子的众多寓言里,特别是在《应帝王》中,通过壶子和季成的故事,在《大宗师》中通过女偶和南伯子綦的对话,对道教丹道派形成的启迪作用无疑是巨大的。“黄帝问道于崆峒”,与广成子的那番对话,无论是对内丹还是禅修,都有独到的指导意义。再如啮缺问王倪、问被衣的故事,简直就是纯粹的禅宗内的机锋和公案,让人拍案叫绝。而孔子见老子的那些问答,至今仍可让人耳目一新,顶门开眼。

我们来看北宋张伯端的《悟真篇》,这是与汉代《参同契》并驾的内丹秘典,里面秘语诗偈般的文字,如同禅宗内的《心王铭》、《宝镜三昧》一样,分不清是在讲禅还是在讲丹道。再如张三丰真人的《无根树》歌诀,也可以看到丹禅不二的机趣。

今天我们如果结合禅宗、宋明理学和唐代以来的道教内丹派的形成和发展来看,越是对禅宗熟悉,对禅宗公案熟悉,再去细品《庄子》,就会发出由衷的感叹。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在禅宗形成之前,居然还有《庄子》这么一部智慧之书,这可是有首创性的,拥有绝对独立的知识产权的思想宝藏啊!

在《庄子》一书中的众多篇章中,可以说是佛教传入中国以前的“禅宗”,为什么这样说呢?禅宗讲“教外别传,不立文字”,庄子和老子则是提倡“绝圣弃智”,“绝圣”类似于“教外别传”,“弃智”类似于“不立文字”。禅宗讲“顿悟”,庄子讲“朝彻”;禅宗讲“凡圣不二”,庄子讲“所谓天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天乎?”禅宗讲顿悟,亦讲如来次第禅法,而庄子在《大宗师》里,通过“外天下”、“外物”、“外生”、“朝彻”、“见独”、“无古今”,至“入于不死不生”,与次第禅法丝丝入扣,可以称之为庄子的“大圆满”次第。 《庄子》中的“心斋”、“坐忘”、“澡雪精神”、“呆若木鸡”等教法,都是可以纳入禅修实践的绝妙教法。

在这里不需要对庄子作哲学、美学、文学、艺术方面的评论和发挥,在这方面所作的研究,前人已做得太多太多了,我这里只是把庄子和禅宗作内在的分析和比较。铃木大拙先生曾说过:“说庄子之启迪于禅宗,不如说禅宗之启迪于庄子。”通过前面的介绍可以看到庄禅内在的关系,而且可以通过《庄子》文中不断闪烁出学佛人所熟悉的那些词语,如“生死亦大矣”、“行者”、“布施”、“无门”,什么“不将不迎”、“内不放出,外不放入”(即庄子《庚桑楚》篇中的“内捷”、“外捷”),乃至“不二”,真是可以令后世修禅的人大为惊讶的。

在《至乐》篇中,“天下有至乐有无哉?”庄子对“苦”、“乐”详加剖析,如同佛教一样,通过眼耳鼻舌身意对“苦”、“乐”的种种感受,展开如同老禅师一样的批判,大破人们对“苦”、“乐”的种种浅薄的认识,最终归结为“至乐无乐,至誉无誉”的境界。

在《庄子》的三十三篇中,其精辟、深刻、独到的语言层出不穷,诸如“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知之所无奈何”、“相忘于江湖”这一类的思想、这一类的价值观念,对今天的养生、养心学来说,也是极为经典的,对人生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读《论语》时我们知道,先秦时期已经有很多隐士,包括楚狂接舆、荷荼丈人、长沮、桀溺等,甚至孔子自己也有隐士情怀。孔夫子在与其弟子的对话中,不是发出了“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吾与点也”这样的心声吗?《论语》中对颜渊的赞叹,其实也是对甘于贫贱的道者、隐士的赞叹。而这些情怀在《庄子》里得到了极大的舒张和释放,庄子笔下的那些道者、隐士,已成为中华文化中最为纯洁、高尚的人格魅力的象征。在两汉、魏晋南北朝,乃至唐宋明清,都有一大批优秀人士,不贪恋红尘而隐居山林。而这一批隐居山林者,其精神支撑一部分来自佛教,一部分来自庄子,而他们的生活形态则更多的是庄子的翻版。

笔者从2004年起,就在成都和广州两地逐篇习讲《庄子》了,如今已历8年,共讲了其中的二十五篇。而如《逍遥游》、《齐物论》、《大宗师》这样的篇章更是多次习讲,正所谓教学相长,受益良多。承蒙东方出版社厚爱,愿将这些讲记一并出版发行,心中当然高兴,但仍有诚惶诚恐的感觉。我不是一个学者,对先秦圣贤们的这些经典缺乏文字训诂的功底,只是老实地依据前人注疏的成果,结合习禅的一些体验,在与一些朋友们共同学习《庄子》时谈谈自己的感受而己。

总而言之,《庄子》一书,是中华文化宝藏中的精品,在全球一体化加速的今天,不愿意看到这些宝藏长期埋没,为国人所淡忘。所以多年来与一些朋友共同学习、探讨这一经典,我希望有更多的有志者投入其中,品味庄子为我们开辟的智慧境界和独特的人生情趣。并以此提升和美化、优化人们的价值观念,并投身于当今的文化思想的建设中。庄子的思想是中国的,也是全人类的,我相信庄子的思想对整个人类文明都会带来正面的、崇高的作用。这里奉诗一首,以表难尽之意:

古人抱志坐岩穴,欲会阴阳无字书。

目不见兮心不染,怀须畅也气须舒。

四时代谢鸿蒙外,一念沉浮体象殊。

黄老何干刍狗意,相吹鼓荡亦归虚。

冯学成

2013年5月2日于广州寓所

书评(媒体评论)

冯学成先生解读《庄子》的著作与别人不同。《禅说庄子》把庄子与禅宗一起讲,庄子思想与佛教思想交融在一起,互为映照,十分有趣。另外,他是“意译”,将《庄子》与时代、时事、社会及每个人的生活紧紧相连。

——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 徐扬生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9:3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