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只是一种方法、一种思维的技巧。这本郭海峰编著的《图解金融学》,巧妙地把数学公式、专业术语表达的金融学解读成人们熟悉的语言、通俗的文字;用生动的图例代替了难以理解的抽象思维,图文并茂,简单、直观,全新地演绎了金融学这门古老而又常新的社会科学,让金融学成为一门看得明白、读得有趣、理解透彻、印象深刻的科学。相信本书一定会成为金融学初学者的最佳入门读物。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图解金融学 |
分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作者 | 郭海峰 |
出版社 | 中国法制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金融学只是一种方法、一种思维的技巧。这本郭海峰编著的《图解金融学》,巧妙地把数学公式、专业术语表达的金融学解读成人们熟悉的语言、通俗的文字;用生动的图例代替了难以理解的抽象思维,图文并茂,简单、直观,全新地演绎了金融学这门古老而又常新的社会科学,让金融学成为一门看得明白、读得有趣、理解透彻、印象深刻的科学。相信本书一定会成为金融学初学者的最佳入门读物。 内容推荐 《图解金融学》最大特点是集知识与图解于一身,采用“左文右图”的设计理念,颇具趣味性和可读性,让读者朋友在汲取金融学知识的同时,也能从与之相应的配图中了解到金融学的真正内涵,一扫纯理论书籍带来的枯燥局面,让您跟着灵活多样的图画,在一种“轻阅读”的氛围中获得金融学的真谛。 《图解金融学》由郭海峰编著。 目录 第一章 货币 ——金融学的启蒙 其实货币≠钱 最亲切的金子 以物易物到“纸币做媒”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倒塌 “钱”为何也不值钱了 宏观经济中的货币:M。、M。、 基础货币:金融运行的始发点 货币价格波动与“市场失灵” “看不见的手”如何调节货币 货币政策从象牙塔走到人间 应运而生的欧元 走向全世界的人民币 第二章 利率 ——金融的指挥魔棒 利率是格林斯潘的魔棒 复杂的收益率计算 预期通货膨胀率和利率 羁绊经济繁荣的货币效应 如何实现货币供求一致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中的信用 蛛丝马迹中判断收益率走势 攫取巨额利润的黑手 第三章 汇率 ——撬动全球贸易的支点 如何吃到免费的午餐 货币升值的危害 货币贬值真能刺激经济吗 商品价格和汇率的关系 固定汇率好,还是浮动汇率好 外部冲击下的汇率反应 出人意料的汇率波动 大国之间的汇率较量 政府干预外汇市场的用心何在 货币危机的防火墙 稳定汇率的“金箍棒” 第四章 金融体系 ——金融的“全家福” 环环相扣的金融体系 谁是世界贸易秩序最好的维护者 揭开金融结构的面纱 中心区域金融的“老大” 银行是当之无愧的“大哥” 非银行金融机构是怎么回事 保险公司:专门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 金融中介是供求之间的桥梁 电子世界——未来的金融主宰者 金融数字为金融体系把脉 第五章 无“信’’不立 ——从钱庄票号到商业银行 一切源于信用 置身银行家的角色 储蓄在稳定中增值 如何办理贷款业务 商业银行的“本钱” 挤兑是银行的致命“软肋” 随时可能发作的“毒瘤” 无处不在的道德风险 第六章 中央银行 ——金融体系的“神经中枢” 遍布世界各地的中央银行 历史悠久的英格兰银行 跨国中央银行——欧洲中央银行 从美联储看央行与政府间的界限 灵活的公开市场操作 威猛强大的“存款准备金率” 奇妙的“乘数效应” 无奈的“最后贷款人” 第七章 资本流动 ——资本为谁而动 钱是怎么流动起来的 财富流转的角斗场 国际资本的顺差与逆差之间 国际间的资本流动 影响资产需求的四大因素 “钱”的交易成本 有投资,就有风险 随时可能倒塌的“空中楼阁” 信心风险下的逆向选择 和谐的“有效市场” 对市场的理性预期 证券经纪人可信吗 第八章 证券市场 ——在机会与风险中“淘金” 一级市场幕后的故事 场内场外“热闹非凡”的二级市场 没有信用,就没有债券 债券“生财”的窍门 债券投资之“葵花宝典” 股市的坚强基石 狼和羊组成的金融生态 “泡沫”是这样产生的 第九章 金融危机 ——一场人性的博弈 大国兴衰与金融变局 泡沫的膨胀与破裂 生产大于消费的过剩危机 金融风暴为何横扫全球 信用风险导致美国次贷危机 危机造成的经济收缩 悄无声息的“反热钱战争” 从未停止的“帕累托改进” 危机之下,信心能战胜一切吗 第十章 金融市场 ——规范最重要 衍生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 外汇业务的“保护伞” 投资者的保护伞 金融界中的“三乱毒瘤” 欺骗银行的罪犯 让黑钱没有“漂白”之机的《反洗钱法》 限制过度冒险的银行监管 扫清股市“黑手”的证券业监管 试读章节 1 其实货币≠钱 货币是金融活动的鼻祖,了解金融,首先要了解货币。只有了解了货币的本质,才能进一步把握金融的概念,进而真正了解金融在经济活动中所起的作用,所以,说货币是开启金融学的一把钥匙并不为过。 1.货币的涵义 货币必须有实际价值,其实际价值由它自身所包含的金属价值决定,因而货币的实体必须由贵金属构成。这种理论源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朴素的金属学说。十六七世纪形成的重商主义思想理论体系的早期特征就是“重金主义”或“金属主义”,认为只有金银才是一个国家的真正财富。 现在,当人们谈到货币的时候,通常所指的就是钱。例如,如果一个人问你“要钱还是要命”的时候,你肯定会掏出所有的钱,而不会追问“你要的是哪种货币?”但货币不等于钱,如果仅仅将货币定义为钱,那就太狭窄了。 那什么是货币呢?金融学家认为货币应该分为两个阶段定义:古典货币和现代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古典货币。 2.货币的主要功能 概括起来说,货币的主要功能有三项:交易媒介、记账单位和价值储藏。 (1)交易媒介指的是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东西换成货币,然后去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其他东西。例如说,你拿着钱去菜场买菜,你给卖家的钱发挥的就是交易媒介的功能。在钱出现以前其他东函也担当过交换媒介,如法国人用兽皮,阿兹特克人用可可豆,印度原始居民用杏仁、玉米等等,这些东西就是作为原始的商品货币发挥交换媒介的作用。 (2)记账单位是指货币可以作为经济社会中价值衡量的手段。如同用斤两称重一样,货币可以被用来衡量商品和服务的价值。价值越高的商品和服务所使用的货币单位也越高。 (3)价值储藏是指货币具有跨越时间段的购买力,因此货币有储藏价值。这一点十分重要,因而人们并不想在获得收入时就将其全部花掉。人们常用的纸币并不具备价值储藏的功能,货币的这一功能主要由金银来承担。 从根本来讲,货币的职能是由货币的本质决定的,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2最亲切的金子 对黄金的寻找一直是人类前进的动力之一。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起初也是为了寻找黄金。在他发现美洲后,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者的首要任务就是掠夺黄金。黄金,只不过是一种金属,除了装饰之外,没有什么其他重要的用途,可它为什么具有这样强大的魔力呢?这是因为它代表着货币,于是变成了财富的象征。 1.盛行一时的金本位制度 由于黄金长期扮演着货币的角色,后来产生了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即金本位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 2.金本位制度的形式演变 在历史上,曾有过三种形式的金本位制: (1)金币本位制(Gold Specie Standard) 这是金本位货币制度的最早形式,亦称为古典的金本位制,盛行于1880~1914年间。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及黄金自由输出/入是该货币制度的三大特点。在这种制度下,汇率波动幅度不大。 (2)金块本位制(Gold Bullion Standard) 这是一种以金块办理国际结算的变相金本位制,也称金条本位制。在这种制度下,由国家储存金块,作为储备;流通中各种货币与黄金不再实行自由兑换,但在需要的时候,可按规定的限制数量以纸币向本国中央银行无限制兑换金块。 (3)金汇兑本位制((30id Exchange Standard)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无力恢复金本位制但又未采用金块本位制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推行金汇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该国货币一般与另一个实行金本位制或金块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的比价,从而间接实行了金本位制。 3.金本位制的崩溃 金本位制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会对国际贸易产生不良影响。早期,以英国为主导的金本位制度占据世界贸易的重心。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为了筹措军费大量发行纸币,同时又为从美国购买军用物资而支付了大量的黄金。由于黄金储备量急剧下降,英国不得不在战时停止英镑兑换黄金,暂时放弃金本位制。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中,英国的金本位制随之告终。 3以物易物到“纸币做媒" 据史料记载,中国的货币起源于汤时期的“铜贝”。而在此之前的夏商,骨贝、石贝、陶贝已经开始流通。贝壳自装饰品发展为货币可以上溯到黄帝时期,中国从使用贝至今已有四五千年的货币文明史。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取代了一般等价物,进而产生纸币用于流通,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1.物物交换 人类使用货币的历史产生于物物交换的时代。原始社会,人们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换自己所需要的物资,例如一只羊换两把斧子。但物物交换受到交换物资种类的限制,需要一种更适合用于商品交换的物品出现,这种物品就是最原始的货币。 2.金属货币的出现 经过长年的自然选择,在大多数社会里,作为货币使用的物品逐渐被金属所取代。金属货币的好处在于它的制造靠人工,无法从自然界中大量获取,同时还易储存。数量稀少的金、银和冶炼困难的铜逐渐成为主要的货币金属。 3.金银的流通 西方国家的主币为金币和银币,辅币以铜、铜合金制造。随着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易量的逐渐增多使得到15世纪时,经济发达的欧洲地区曾出现了通货紧缩的恐慌。从16世纪开始,通过殖民掠夺,大量来自美洲的黄金和白银通过西班牙流入欧洲,挽救了欧洲的货币制度,这为后来欧洲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4.纸币的产生 伴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金属货币在使用上的不便逐渐显现出来。在数额较大的交易中需要使用大量的金属硬币,每次交易过程甚至需要携带相同重量和体积的货币,这令交易者非常苦恼。另外,金属货币的使用中还会出现磨损的问题。据不完全的统计,自从人类使用黄金作为货币以来,已经有超过两万吨的黄金在铸币厂里或者在人们的手中、钱袋中被磨损掉了。于是替代金属货币,作为金属货币的象征符号的纸币出现了。 纸币以其轻便、易于携带等特点受到人们的喜爱,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出现在宋朝年间中国四川地区的交子。P2-6 序言 为什么美国会发生次贷危机?为什么人民币要走出去?为什么我们掉进迷你债券?为什么“养儿防老”不道德? 金融是个好东西,人人都该补点金融知识。你要么读懂金融运行的法则,获得驾驭金融运转的智慧、力量,要么受困于金融的阴谋。破解金融的密’码,掌握金融的走向,追溯金融的进程,解读金融的力量。这就是本书将带给你的宝贵财富。 可以说,金融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金融市场景气与否,金融投资品种的风险大小,直接关系到你我进行一项投资所获取的收益。它关系着我们的生活水平,决定着我们手中的可支配财富是与日俱增还是越来越少。可以说,金融的发展程度,不仅会影响GDP的增长速度,还会影响我们住什么样的房子、开什么样的车,甚至于娶什么样的妻子、嫁什么样的丈夫。 本书视角独特、操作性强。以时间为纲,以国家、人物、事件为目,围绕金融这个核心,采用诙谐生动的语言,将荷兰、美国、日本几大国金融体系、国家金融和次贷危机、泡沫经济等大事件一一展现,并紧扣当前“美元量化宽松”、“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等金融热点,令读者在轻松愉快的读书时光中知行获益。 其实,金融的世界里充满玄机、神秘和娱乐。在那些波诡云谲的历史事件背后,金融学原理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我们能够了解更多的金融学原理,那么看懂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也就不是件难事了。 本书深入浅出地从财富的运行机制谈起,详细阐明了金融的运行机制,包括利率机制、汇率机制、风险机制和证券价格机制等;金融资产的原理,包括货币资金、外汇、风险资产、证券等;主要金融变量的相互关系、各主体的行为,包括筹资、投资、政策行为和监管行为,并贯彻运用所介绍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金融市场的相关问题。本书编写始终坚持科学性、前瞻性、趣味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原则,为读者揭秘了:金融界到底是怎么回事?危机之后,金融市场是否会终结?人类社会为什么需要金融市场?华尔街为何能成为财富的角斗场,它除了可以帮助金融家们淘金之外,对社会作出了什么贡献、创造了什么样的价值? 金融学只是一种方法、一种思维的技巧。这本《图解金融学》,巧妙地把数学公式、专业术语表达的金融学解读成人们熟悉的语言、通俗的文字;用生动的图例代替了难以理解的抽象思维,图文并茂,简单、直观,全新地演绎了金融学这门古老而又常新的社会科学,让金融学成为一门看得明白、读得有趣、理解透彻、印象深刻的科学。相信本书一定会成为金融学初学者的最佳入门读物。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