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焦土(苏德战争1943-1944上下)/指文士兵系列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军事理论
作者 (德)保罗·卡雷尔
出版社 北京艺术与科学电子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焦土(苏德战争1943-1944上下)/指文士兵系列》编著者保罗·卡雷尔。

第三帝国前外交部新闻发言人保罗·卡雷尔亲笔讲述

描绘东线战场的开山之作《东进》之姐妹篇

被91家出版社译成65国文字畅销至今

西方媒体评价为“永远的经典之作”

美国亚马逊五星好评畅销书

内容推荐

《焦土(苏德战争1943-1944上下)/指文士兵系列》编著者保罗·卡雷尔。

《东进》与《焦土(苏德战争1943-1944上下)/指文士兵系列》》两部著作首创先河地将二战最重要的战场——东线——的血腥战事历程清晰而又详尽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是难能可贵的佳作。

作为《东进》的续篇,《焦土》从1942年底的作战行动一直讲述到纳粹德国败亡,全景式地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战争画面:既有高层将领的运筹帷幄,也有下级将士的浴血奋战,这两方面的结合构成了有血有肉的历史传奇。书中也不乏一些细节性描述,将亲历者的真实记述与历史文件相结合,即便对东线战事了如指掌的读者,也能从这本书中获得新的收益。大大小小的事件,林林总总的人物,全面而又详尽地展现了东线波澜壮阔的战争史诗,是战争史研究中不可多得的佳作。西方对这两部书的评价用了这样一个词:alltimeclassic——永远的经典之作。

上世纪六十年代到本世纪的今天,这套书不仅一直在大卖特卖,许多著名出版社还都先后推出过自己的版本——包括“地图版”、“彩色插图版”等等——这一点有力地证明了该著作的经典性。

目录

前言

1994年版前言

上卷

第一部 库尔斯克战役

第一章 希特勒孤注一掷

第二章 铁钳

第三章 普罗霍罗夫卡的坦克战

第四章 战役被终止

第五章 元首大本营里的泄密

第二部 曼施泰因

第一章 斯大林想要的不只是斯大林格勒

第二章 黑海上的警报

第三章 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

第三部 北翼的战斗

第一章 列宁格勒:一座城市的悲剧

第二章 拉多加湖南岸

第三章 沃尔霍夫与施吕瑟尔堡之间

第四章 杰米扬斯克

第五章 水牛行动

第六章 大卢基

下卷

第四部 最后的机会

第一章 下一步?

第二章 库尔斯克的后遗症

第五部 奔向第聂伯河

第一章 第四次哈尔科夫战役

第二章 米乌斯河上的战斗

第三章 东方壁垒

第四章 奔向第聂伯河

第五章 布克林桥头堡

第六部 基辅与梅利托波尔之间

第一章 柳捷日村

第二章 目标,基辅!

第三章 扎波罗热

第四章 沃坦防线之战

第五章 尼科波尔以西

第六章 第聂伯河中游的冬季战事

第七部 南翼的灾难

第一章 切尔卡瑟

第二章 胡贝包围圈

第三章 克里木战役

第八部 中央集团军群的坎尼

第一章 部 署

第二章 进攻

第三章 突破

试读章节

克林格从口袋里掏出电报,用一种故作庄重的语气读道:“请您立即打电话给国家元首。陆军元帅冯·曼施泰因将于明天下午抵达布加勒斯特,值此夺取塞瓦斯托波尔要塞一周年之际,他将代表元首向安东内斯库元帅颁发金质克里木盾章。”

安东内斯库笑了,礼貌地表示感谢。但他开口时,脸上的笑容消失了:“大使先生,克里木盾章是一个极大的荣誉,但对我来说,有机会与冯·曼施泰因元帅探讨军事形势,这一点更为重要。罗马尼亚已将她全部的军事力量投入战场,我为此承担着责任。在斯大林格勒,我损失了18个罗马尼亚师。我无法承担这种灾难再次上演的后果。我必须知道接下来将会发生些什么。Noussommesa11ies(我们是盟友),大使先生,但在腊斯登堡,不时有种将它忘却的倾向。三个月前,我曾在克莱斯海姆堡亲自向元首表达过这个看法。”

这句不祥的话语不能不予以反驳。幸亏曼施泰因将亲自赶来,克林格这样想着。但在表面上,他不露声色,平静地接受了罗马尼亚领导人坦率的言论。另外,这位来自萨克森的前海军军官,曾担任过自由军团的领导,也曾率领过“执政官”组织…,不是个轻易会被吓倒的人。他们商讨了与曼施泰因来访相关的礼仪和组织事宜,随后,德国大使起身告辞。

刚刚过去两个小时,天台上的麻雀们便将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施泰因将于1943年7月1日到访数日的消息传遍了整个布加勒斯特。

东西方情报机构的消息传播者和情报收集员,大大小小的间谍们都匆忙跑向他们的发报机,将这个引人关注的消息发送给各自的总部。

莫斯科,苏军总参谋部第四局的收报机也活跃起来:曼施泰因将于明天抵达布加勒斯特!苏军最高统帅部的参谋人员点了点头:如果“南方”集团军群的司令官赶去罗马尼亚首都喝几杯香槟,而不是待在他位于扎波罗热的指挥部里,就表明东线战场不会有大规模军事行动发生。苏军肯定是这么想的,这就是他们的看法。

24小时后,曼施泰因做好了赶赴布加勒斯特的一切准备。就在这时,一名值班军官带着希特勒总部发来的电文跑了过来:立即赶往腊斯登堡,而不是布加勒斯特。

“元首希望您出席在‘狼穴’召开的绝密会议。布加勒斯特方面已被告知,由于气候恶劣,您已推迟起飞。”

就这样,曼施泰因去会见希特勒,而不是安东内斯库。看似是糟糕的组织工作,实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的一部分。在元首总部,曼施泰因惊讶地看到了一大群高级将领:“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冯·克鲁格元帅;第4装甲集团军司令霍特大将;第9集团军司令莫德尔大将;装甲兵上将肯普夫;第24装甲军军长,装甲兵上将内林;第6航空队司令冯·格赖姆大将以及第4航空队的代表,高射炮兵上将德斯洛赫。

东普鲁士也处在高气压系统所带来的晴朗的夏日气候下。元首总部的混凝土小屋,屋顶上覆盖着植物和树叶构成的伪装网,看上去神秘莫测。

希特勒在他的茶室迎接了这些将领。他非常热情地问候他们,请他们坐下,随即以一番演讲开始了会议。

他的第一句话便揭示出一个大秘密:“我已决定将‘堡垒’行动的发起日期更改为7月5日。”

这就意味着还有4天时间。在座的将领们相互看了看,有人松了口气,也有人感到焦虑。莫德尔神情严肃;曼施泰因的表情高深莫测;霍特则不太高兴。

各种不同的反应并不是因为4天的计划时间过短。行动即将展开并未令他们感到惊慌,他们早已做好了准备。部队排练进攻已有几个月。沙盘推演和实际操练已使他们对库尔斯克突出部的地形了如指掌。他们已用真枪实弹练习了炸毁混凝土碉堡,突破铁丝网障碍,清除地雷,解决防坦克壕。此前的作战行动从未进行过如此全面的准备。

这些将领担心的是,希特勒现在决定发起进攻,此前耽误的时间会不会太久了些。对于希特勒在斯大林格勒惨败后不久便如此迅速地恢复东线攻势的计划,曼施泰因、古德里安、克鲁格、莫德尔以及其他许多将领原本就持反对意见。他们不赞成过早地投入预备力量,特别是投入古德里安用新型的虎式和黑豹式坦克重新组建起来的装甲部队,这很可能是一场冒险的攻势。

德国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已发出警告。他们指出地中海地区深具威胁的态势发展——艾森豪威尔正在那里准备登陆意大利。美国人的登陆一旦发起,意大利地区将需要这些来自东线的装甲部队。

但希特勒也指出了库尔斯克突出部的危险形势。在这个有利的出发阵地中,苏军已集结起庞大的进攻力量。在那里,德国人发现了苏军的数个坦克集团军。实际上,苏军已将其40%的野战集团军,包括他们几乎所有的坦克部队都调入到了库尔斯克突出部内。

这股进攻力量的集结非常危险,但也是个极大的诱惑。如果能歼灭这股力量,苏军将遭到致命的重创。

这个构想令希特勒痴迷不已。而且,说实在的,他的将领们不得不承认他的观点很有影响力。

P6-P7

序言

《东进》一书结束于斯大林格勒。但是,与人们普遍的看法不同的是,第6集团军在伏尔加河上的灾难并不是德国败亡的起点。斯大林格勒是德国征服战的终点;但从另一方面看,东线战事的关键转折点是1943年夏季的库尔斯克战役。这就是我将这场战役作为《焦土》开场的原因,这样,东线战事的两大阶段就能清晰地显现出来。德国的胜利提前结束在斯大林格勒,而德国的失败始于库尔斯克。

1942年底至1943年7月间的作战行动,将以回叙的方式加以描述。诚然,这种做法会打乱时问顺序,但却能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所发生的情况,以及从斯大林格勒至库尔斯克战役期间作战行动的重要性和戏剧化特点。斯大林打算在顿河与顿涅茨河之间的战役中决定这场战争的胜负,但面对陆军元帅冯·曼施泰因杰出的将才,他失败了。德军统帅部再次获得一个挽救形势的机会:将进攻战转为消耗战。

但希特勒拒绝接受战地指挥官们一直迫切地向他解释,并展示给他看的事实。他继续着这场赌博,他孤注一掷,他指望“堡垒”行动(这是库尔斯克战役的代号)会带来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就这样,东线战事在库尔斯克突出部走向高潮。双方庞大的军事行动狭路相逢——德军英勇的进攻撞上苏军有力的防御。最新的装备,必胜的决心,娴熟的指挥,计谋与欺骗,这一切在这场大战中达到了顶峰。因此,苏联军事历史学家们正确地将“堡垒”行动称为整个战争中最重要的战役。

在资料处理的问题上,我继续沿用了在《东进》一书中被证明相当成功的方式——将亲历者的真实记述与历史文件相结合。本书的写作过程中,一种问卷调查技术被开发出来,这使那些非常忙碌的人得以将他们掌握的情况转达给我,这些人在战争期间担任过指挥工作,或是参加过某些关键地段的战斗。大批交给我使用的未公开发表的文章或专著中包含许多极其珍贵的资料,很多饶有趣味、迄今为止尚不为人所知的军事信息丰富了现有的记述。

尤为重要的一个事实是,我得以使用斯大林去世后苏联方面出版的军事专著,以及苏军指挥员和参谋人员的个人回忆录。同样重要的一点是,我还查阅了保存于美国档案馆的德军战时日志的微缩胶片。

在这本书里,我再次省略了涉及资料来源的脚注,但我想指出,书中的每一个字都是真实的,每一个事实和描述都来自真实可靠的历史资料。

书评(媒体评论)

保罗·卡雷尔的作品引人入胜!在《东进》中,他从东线战事的开端讲起,故事结束于斯大林格勒;在《焦土》中他继续讲述了苏德这两个极权国家之间的冲突。卡雷尔带领读者与德军一起踏上征程:横越俄罗斯西伯利亚大草原,在库尔斯克历经史上最伟大的坦克战,实施大撤退行动,最终见证希特勒的军团被击败。《焦土》一书连同《东进》,构成了战史上对苏德战争1941-1945画卷的最佳描绘。细节生动,可读性很强。

——《书单》杂志

无疑是有史以来最出色的东线著作。如果读过《东进》及《焦土》,你一定会成为二战迷。

令人激动的苏德战争全景史。如果你想了解东线战事,这套书是必读之作。读起来,它就像汤姆?克兰西的小说,但无疑更好,因为书中描绘的都是真实事件。

——科克斯书评

《焦土》带领我们遍历了规模浩大的库尔斯克战役、列宁格勒围攻战、第四次哈尔科夫战役,以及最后大撤退行动。《东进》与《焦土》几乎包含了所有苏德之间的血腥战斗。任何对苏俄战争感兴趣的人都应该读读这套战争历史经典。

——美国亚马逊书评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13:2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