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刘聪慧主编的《沙赫特心理健康思想解析/心理学大师心理健康经典论著通识丛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心理学和教育学专业专、本科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心理学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工作者的参考书。特别建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和德育工作者学习、使用本丛书,并作为各级各类学校心理咨询室、心理辅导室和图书馆馆藏的参考图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沙赫特心理健康思想解析/心理学大师心理健康经典论著通识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作者 | 刘聪慧 |
出版社 | 浙江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由刘聪慧主编的《沙赫特心理健康思想解析/心理学大师心理健康经典论著通识丛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心理学和教育学专业专、本科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心理学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工作者的参考书。特别建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和德育工作者学习、使用本丛书,并作为各级各类学校心理咨询室、心理辅导室和图书馆馆藏的参考图书。 内容推荐 《沙赫特心理健康思想解析/心理学大师心理健康经典论著通识丛书》由俞国良任主编,雷雳教授、周俊编审和罗晓路博士担任副主编。我们共同商量确定了丛书的编写原则、结构、内容、体例和样章,以及最后的定稿。《沙赫特心理健康思想解析/心理学大师心理健康经典论著通识丛书》各册作者由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苏州大学、中国矿业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等高校具有博士学位或副教授以上职称的心理健康专业工作者组成。他们本着对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挚爱,怀揣把专业知识奉献给社会和大众的梦想,全心全意,殚精竭虑,力求使丛书融知识性、可读性和学术性于一体。 目录 引 言 第一章 沙赫特的生平 第一节 优越的家庭环境 第二节 耶鲁大学的生活 第三节 军旅生涯 第四节走进麻省理工学院 第五节 密歇根的短暂停留 第六节 难忘的明尼苏达 第七节 最后一站哥伦比亚 第八节 沙赫特的研究风格 附录1 沙赫特生平年表 附录2 沙赫特著作列表 第二章 心理健康经典名篇选译 第一节 经典名篇选译之一:《抽烟与肥胖症的自愈和复发》 一 摘要 二 引言 三 方法 四 访谈 五 结果 六 讨论 第二节 经典名篇选译之二:《肥胖与饮食》 一 引言 二 食物剥夺与恐惧的作用 三 进食环境的作用 四 内控与外控 五 操控时间的作用 六 味道的作用 七 肥胖与禁食 八 肥胖与进食地点的选择 九 肥胖以及调整进食时间表 第三节 经典名篇选译之三:《社会病态的罪犯,肾上腺素与回避 学习》 一 引言 二 方法 三 结果 四 讨论 第三章 心理健康经典名著解读 第一节 解读《香烟中尼古丁含量越低就一定越好吗?》 一 引言 二 研究背景和假设 三 实验方法与程序 四 实验结果与分析 五 研究结论与启示 第二节解读《吃饭,因为肚子饿了还是因为到了饭点?》 一 引言 二 研究背景和实验简介 三 研究假设 四 选择被试 五 操纵时间知觉 六 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 七 研究结论与启示 第三节 解读《寻找减少犯罪的良药?》 一 引言 二 研究背景 三 氯丙嗪与作弊 四 研究过程一 五 结果 六 启示 第四章 心理健康思想述评 第一节 心理健康思想产生的背景 第二节 心理健康思想的主要领域 一 情绪的研究 二 犯罪 三 肥胖 四 尼古丁成瘾 第三节 结语“ 第五章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第一节 案例之一戒烟真的很难吗? 一 基本情况介绍 二 问题分析 三 心理咨询策略与过程 四 结果与反思 第二节 案例之二——减肥,一定要科学! 一 基本情况介绍 二 来访者自述 三 问题分析 四 心理咨询策略与过程 五 结果与反思 第三节 案例之三——如何远离情绪的困扰? 一 基本情况介绍 二 问题分析 三 心理咨询策略与过程 四 结果与反思 第四节 案例之四——如何减少犯罪行为? 一 基本情况介绍 二 问题分析 三 心理咨询策略与过程 四 结果与反思 第一节 行为学派 第二节 格式塔学派 一格式塔的研究内容 二 格式塔的研究方法 三 格式塔学派的影响 第三节 勒温和费斯廷格 一 勒温 二 费斯廷格 第四节 沙赫特在心理学流派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五节 沙赫特的总体0理学思想 一 普通心理学思想 二 社会心理学思想 三 健康心理学思想 四 方法论思想 结 语 参考文献 后 记 试读章节 沙赫特研究生涯中遇到多位对他产生重要影响的老师和同事,其中很多是著名的心理学家。耶鲁大学的克拉克·赫尔(ClockL。Hull)曾经是沙赫特的指导老师,赫尔是新行为主义的重要代表,在20世纪100位最著名心理学家中排名第21位。他重视学习的中介变量,并根据实验研究资料制订了一个精确的学习理论系统,还把学习定律加以数量化。当时,赫尔领导耶鲁大学“人际关系研究所”的一个小组,专门研究学习在处理人类事务方面的作用。在与沙赫特共事期间,赫尔的教学技巧、研究思路、行为主义思想以及不断钻研和完善研究的精神,尤其是对刺激与反应的中介变量的重视,以及对动物研究、生理因素的重视,都在沙赫特研究思想中有所体现。 虽然沙赫特在耶鲁求学期间受到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但是,谈到沙赫特所属的心理学流派,我们更倾向于把他归到勒温、费斯廷格为代表的社会认知学派。因为沙赫特是费斯廷格的第一批学生,而费斯廷格是勒温的学生,很明显,沙赫特和勒温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勒温对沙赫特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沙赫特在勒温的团体动力研究中心参与许多勒温指导的行动研究,其早期的研究主题偏向亲和动机、团体研究,这些研究主题与勒温晚年致力于研究的团体行为和团体心理过程研究主题是一致的;另一方面,在研究思路上,沙赫特与勒温的思想也不谋而合,勒温的研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严谨而不枯燥,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结合大大提升了心理学研究的应用性,不仅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而且应用广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沙赫特当年正是由于受到勒温“心理学研究应用于实践”的吸引,才来到勒温的研究中心的。 对沙赫特产生重要影响的另一位导师,则是大名鼎鼎的费斯廷格口费斯廷格是勒温的嫡传弟子,也可以说是勒温衣钵的继承人。沙赫特晚年的自传中提到,对他而言,在密歇根大学最有意义的事情应该就属费斯廷格每周一次的晚间小组研讨会。讨论会上,和费斯廷格一起就项目进行深入的研讨,一起进行实验设计,并且对实验做出解释。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费斯廷格得出了他著名的社会沟通和社会影响力理论。这些无论从研究主题还是研究方法上,都对沙赫特有很深的影响。有趣的是,在某种程度上,费斯廷格也是促使沙赫特离开这个明星荟萃的地方,开始自己研究的主要动力之一。沙赫特曾坦言,“那时候,无论写什么,提出什么观点,总是要和很多人分享,不管我自己怎么看,我都只不过是费斯廷格手下的一个微不足道的研究者而已”。因此,沙赫特决心走出费斯廷格的影子,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开创自己的研究天地,并最终在情绪领域取得了骄人成就。 提到情绪研究,就不得不提沙赫特的情绪理论与詹姆斯兰格(James-Lange)的情绪理论的密切联系。心理学上最早对情绪提出系统理论解释的,当推19世纪末美国先驱心理学家詹姆斯。差不多在同一时期,丹麦生理学家卡尔·兰格(CarlLange)提出T与詹姆斯类似的情绪理论,后来合称为詹姆斯一兰格情绪理论(JamesLangetheory0femotion),后人也称之为情绪的外周理论。他们强调情绪的产生是植物性神经活动的产物。詹姆斯提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在他看来,是先有机体的生理变化,而后才有情绪,所以我们“因哭泣而悲伤”、“因殴击而生气”、“因战栗而恐惧”。这一理论看到了身体和情绪变化之间的联系,强调了神经系统的活动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有一定合理成分,并且这一理论还激起了后来关于情绪的大量实验研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沙赫特的情绪研究。他的研究打破了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的二维情绪模型,证明了任何一种情绪的产生,都是由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对外界刺激的认识过程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认知过程又起着决定作用。这一发现可以说是情绪研究领域的一大进步。 P6-7 序言 常念是“经”,常数是“典”,此即为经典。与我们极力主张多读一些经典,尤其是大师们的经典,因为经典与大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每一个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工作者而言,我认为都应该多读一点心理学大师的心理健康经典论著,认真领会其理论要旨与思想实质。 何谓大师?大师,或日科技领域的先师,或称艺术领域的灵魂,或为管理领域的典范。心理学大师,意指在心理学领域有突出贡献,被大家公认且德高望重的思想家、科学家。他们是心理学发展历程中的标杆,是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煌煌百年来,在理论探索与实践应用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突破空间限制并经受时间考验的一代宗师。然而,究竟谁有资格荣膺“心理学大师”的称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此,国际心理学界久负盛名的《普通心理学评论》杂志2002年第2期刊发了一项调查研究成果,题为“20世纪最杰出的100名心理学家”。研究者通过三个量化指标与三个质性指标,对20世纪全世界最著名的心理学家进行了排名,提供了位列前99位的心理学大师的名单(其中有4名诺贝尔奖获得者),留下一个空额让人们展开丰富的想象。 这99位心理学大师中,许多人的研究领域和重大成就都涉及心理健康,其中一些人毕生的学术专长就是试图破解人类的心理健康问题。例如,大名鼎鼎的弗洛伊德(排名第3位)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家和心理学家,曾以《梦的解析》一书和“精神分析理论”著称于世;罗杰斯(排名第6位)的“以当事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方法”,更是被现代心理健康工作者奉为经典。另外一些心理学家的学术研究涉猎较广,但他们在心理健康领域作出的贡献同样有口皆碑,举足轻重。例如,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荣格(排名第23位)、阿德勒(排名第67位)和安娜·弗洛伊德(排名第99位),积极心理学的首倡者塞利格曼(排名第3l位),需要层次论提出者、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排名第10位),应激理论的提出者和研究者拉扎鲁斯(排名第80位),人格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排名第11位)、艾森克(排名第13位)和卡特尔(排名第16位),以上瘾和情绪研究闻名于世的沙赫特(排名第7位),因攻击行为和愤怒情绪研究而横空出世的博克维茨(排名第76位),以对个体心理压力及其应对、压力情境下的决策行为和社会支持对决策的影响等方面研究享誉学术界的詹尼斯(排名第79位),以及行为治疗心理学家沃尔普(排名第53位)、儿童精神病学家鲍尔比(排名第49位)和发展变态心理学家路特(排名第68位)等。他们的名字、经典实验、咨询案例、重要著作和心理健康思想都已盖棺论定,彪炳史册。 本丛书精心选择以上17位在心理健康研究领域具有巨大影响的心理学大师,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思想、具体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贡献进行了详细解析。首先对大师们生活的时代背景、社会文化环境进行_r交代,对他们的家庭背景、童年经历、求学历程、职业发展、学术生涯等生平事迹进行_r介绍;其次选译了大师们有关心理健康的经典实验、论文或重要著作的重要章节,进行了,详细解读;接着对大师们的心理健康思想或理论形成与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有关心理健康的主要观点进行了论述,对他们系统的心理健康思想或理论进行了评价,并论及他们对心理健康相关研究领域的独特贡献以及研究进展与展望;然后阐述了应用他们的心理健康思想、理论的中外相关心理咨询经典案例,特别是学校教育和青少年教育中的心理咨询案例;最后从整体上讨论了心理学大师的心理学思想与理论,即该心理学流派对我们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的启示和实践应用前景,冀望能“窥一斑而知全豹”。 本丛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心理学和教育学专业专、本科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心理学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工作者的参考书。特别建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和德育工作者学习、使用本丛书,并作为各级各类学校心理咨询室、心理辅导室和图书馆馆藏的参考图书。 本丛书由俞国良任主编,雷雳教授、周俊编审和罗晓路博士担任副主编。我们共同商量确定了丛书的编写原则、结构、内容、体例和样章,以及最后的定稿。丛书各册作者由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苏州大学、中国矿业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等高校具有博士学位或副教授以上职称的心理健康专业工作者组成。他们本着对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挚爱,怀揣把专业知识奉献给社会和大众的梦想,全心全意,殚精竭虑,力求使丛书融知识性、可读性和学术性于一体。从他们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我国心理健康事业发展的希望,而且真正体会到了经世致用、后生可畏的古训。对诸多青年才俊的信任、支持和卓有成效的工作,我们心存感激!同时,我们真诚感谢浙江教育出版社汪忠社长、张宝珍总编的支持和鞭策,以及丛书各册图书责任编辑的辛勤付出,在此一并向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作为丛书主编,我始终诚惶诚恐,不敢有丝毫懈怠,全力以赴,力求精益求精。由于时间仓促和水平有限,我们未能及时联系上部分经典论著的译者,祈请他们原谅并与我们或出版社联系;书中的不足、纰漏和错误之处,恳请专家学者和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俞国良 2012年12月于北京西海探微斋 后记 沙赫特作为心理学领域的大师级人物,经常被人提及的是他和他理的学生辛格1962年提出的双因素情绪理论,几乎每一本基础心理学教科书都会提及。不过,我们对他的了解似乎仅限于此。殊不知,这位大师的一生涉猎非常广泛,情绪理论只是他众多研究主题中的一个。我们可以把沙赫特的情绪研究看成是他研究历程中的一个分水岭,之前的10年他都在关注社会心理学传统主题,之后的20年他开始转入健康心理学领域,开始了对肥胖、抽烟和犯罪等主题的开创性研究,他的工作几乎占据了当时健康心理学领域的核心地位。虽然大师已经故去10多年了,但现在翻看他的成果,翻看他的轶事,翻看他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调侃”,我们仿佛在和大师对话,能感受到大师深邃的智慧。 虽然我来人大工作已有6年,但独立写书还是初次,紧张而充实,过程虽然艰难但也收获良多。首先要感谢俞老师、雷老师对我的信任,能够给我这次机会,让我能够深入地走进心理学大师的内心世界。为了本套书的成功出版,两位师长不仅精心策划了书的内容和结构,而且对体例也做了细致的说明。在整个写作过程中,他们有鼓励,有帮助,有鞭策,有宽容,让我得以坚持到最后。 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我发现国内关于沙赫特的材料非常少,虽然能够找到沙赫特的大多数研究成果(文章),但是很难找到他的传记和著作。为了获取更为丰富的材料,我发动了很多同学,包括当时在中国台湾政治大学交流培养的吴珏,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的郑璞,在英国剑桥大学读书的郭之天和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读书的李雪来,他们都牺牲了自己宝贵的课余时间帮我找资料。 在写书过程中,我所教过的研究生(刘洁和陆宽)和本科生(周悦捷、吴珏、刘洪林和温悦)对我的帮助非常大,他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一些章节的初译(第一章的部分内容,第二章的第二、三节和第四章)和案例(第五章)的搜集整理。另外,在本书的审校过程中,责编冯傲雪女士为本书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虽然我已经尽力,但难免有疏漏和错误之处,恳请各位专家和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刘聪慧 2012年5月于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系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