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包容性增长路径研究》编著者高友才。
“新农镇”是包容性增长在农村实现的一个载体,是新型城镇化在农村的实现形式。它是村民集中居住,撤村建镇,村庄原址还原为耕地,增加耕地面积,为土地连片耕作扫清障碍,通过引进大机器作业和科学种植,实现农业的工业化和规模化经营。农业的工业化是在农村集中的人口,完备的基础设施,相对发达的服务业保证下,培育农村劳动力、信息、物流、交通、通讯等方面的优势,推动粮食生产的工业化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尤其是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集中,在培育拉长产业链的基础上形成农业产业集群,加快工业化的发展。“新农镇”和农业的工业化在解决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与城镇化、工业化协同发展问题上是相辅相成、相互推动的。“新农镇”是新型农村社区、农业产业集群等要素的协同推进,新型农村社区+产业(农业产业集群)+节约集约+生态+和谐=“新农镇”。传统城镇化强调城市规模和空间的扩大,属于“半城市化”,容易出现“城中无人”、“城中无业”、城市内涵缺失等问题。新型城镇化“新”在城乡统筹发展,“新”在产城互动发展,“新”在节约集约发展,“新”在生态宜居发展。
第一章 包容性增长:一个全新的时代理念
第一节 “包容性增长”理念的缘起
第二节 “包容性增长”的科学内涵
第三节 “包容性增长”的理论依据
第四节 “包容性增长”研究综述
第二章 中原经济区包容性增长的现实基础与总体构想
第一节 中原经济区基本概况
第二节 中原经济区包容性增长的基础
第三节 中原经济区包容性增长的构想
第三章 产业均衡发展与中原经济区包容性增长
第一节 产业均衡发展与中原经济区包容性增长的逻辑机理
第二节 中原经济区产业发展现状
第三节 中原经济区产业均衡发展的路径
第四节 中原经济区产业均衡发展的保障措施
第四章 区域均衡发展与中原经济区包容性增长
第一节 区域均衡发展与中原经济区包容性增长的逻辑机理
第二节 中原经济区区域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第三节 中原经济区区域发展问题成因
第四节 中原经济区区域均衡发展的路径
第五节 中原经济区区域均衡发展的保障措施
第五章 城乡统筹与中原经济区包容性增长
第一节 城乡统筹与中原经济区包容性增长的逻辑机理
第二节 中原经济区城乡统筹发展现状:以河南为例
第三节 中原经济区城乡统筹发展的现实路径
第四节 促进中原经济区城乡统筹的保障
第六章 人口、资源、环境与中原经济区包容性增长
第一节 人口、资源、环境与包容性增长的逻辑机理
第二节 人口与中原经济区包容性增长
第三节 资源与中原经济区包容性增长
第四节 促进中原经济区经济与环境的包容性增长
第七章 中原经济区包容性增长的战略支撑
第一节 战略支撑与中原经济区包容性增长的逻辑机理
第二节 中原经济区包容性增长战略支撑体系之一:分配制度改革
第三节 中原经济区包容性增长战略支撑体系之二:科技创新
第四节 中原经济区包容性增长战略支撑体系之三:社会保障
第五节 中原经济区包容性增长战略支撑体系之四:人才战略
第六节 中原经济区包容性增长战略支撑体系之五:社会管理
模式创新
参考文献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