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散文集《落叶成土》(作者:牛放)展现的是充满自然精神和人文意味的山水图景,用人类文化意义的关怀解读自然、人生、历史和族群文化,凸显了一个散文家诗性的独特审美个性和深邃的认知方式。作家以平常心静听天籁之音,以亲近自然的态度书写坦诚、以思想者的智慧审读事物,平和而睿智地完成了一个精神行游者的一次诗意漫游。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落叶成土(当代中国散文名家典藏)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牛放 |
出版社 | 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散文集《落叶成土》(作者:牛放)展现的是充满自然精神和人文意味的山水图景,用人类文化意义的关怀解读自然、人生、历史和族群文化,凸显了一个散文家诗性的独特审美个性和深邃的认知方式。作家以平常心静听天籁之音,以亲近自然的态度书写坦诚、以思想者的智慧审读事物,平和而睿智地完成了一个精神行游者的一次诗意漫游。 内容推荐 《落叶成土》是当代中国散文名家典藏,作者牛放,本名贾志冈,1963年生于四川,1982年开始创作,散文、诗歌入选数十种选本,散文集《牛放散文选》获第十届巴金文学奖。 《落叶成土》收录了《江南最后的乡村》、《祭天的天台山》、《恨城里人》、《金川梨花飞》、《送文化下乡》、《走,到天台山去》、《校长是地主的儿子》、《天下有条九寨沟》、《合江问津》等作品。 目录 写作的尴尬(代序) 第一辑 春水 江南最后的乡村 祭天的天台山 恨城里人 金川梨花飞 送文化下乡 走,到天台山去 校长是地主的儿子 天下有条九寨沟 合江问津 第二辑 夏木 冷暖成都 当农民的大哥 遭遇史小溪 糊涂人黄吟秋 中国诗怪,孙静轩 若尔盖有个欧漆匠 在江油,我有很多朋友 巴西,珍藏的心跳 青羊官里喝道茶 回家过年 第三辑 秋火 世界的敦煌 民歌,陕北的信仰 活在历史与现实中的塔尔寺 被遗弃的嘉峪关 别不在乎青海湖 高高鹧鸪山 吐鲁番的葡萄还没有成熟 我惦记那个山洞 映秀是条路 寻找木头里的声音 第四辑 冬土 雅安·蒙山-茶 退隐或修行 中国历史的粗心大意 呼伦贝尔的胎音 试读章节 江南最后的乡村 一 云是草原的水,水是江南的云。 我不知道江南跟草原最大的一致是什么?但我却知晓它们不同的追求。 二 中国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决定了中国江河的流向,这是水选择的方向。水的这种选择,令江南得了水利。江南名称的由来,是源于长江以北和长江以南的方位,与水有关,是人为的划分。人的这个划分,令江南得了人和。水利也好,人和也罢,都是因水而来,因水而起,就是说江南水乡是天注定的。这个注定,确立了江南与水的亲密关联。 既是天意人心,那么江南人如何亲近于水?如何从水里得到滋养?则是江南人必须要做的功课。 我们乘一叶扁舟,从周庄之外的任何一处水域出发,在一桨一桨拨着水花的声音中就抵达了江南古镇的水巷。 水是水乡的路,水流不断水路绵绵。 周庄是江南的著名水乡。周庄处于澄湖、淀山湖、白蚬湖、南湖的怀抱之中,是“四面环水,港汊分歧,咫尺往来,皆须舟楫”的水乡古镇。古镇迎着四条水道将自己写成井字形,古镇内则是河汊纵横。周庄因水成街,因水成市。 更有意思的是,从空中鸟瞰,周庄犹如一片漂浮在水上的荷叶。这生于水长于水离不开水的植物,竟是周庄的骨骼和肌肤。如此奇妙的地形岂非天意,在地理造型上也要与水有所关联。 除了舟楫往来的便捷,在古镇中,岸与岸的连接就必然是桥了。 周庄人对桥的理解毫不草率,桥不仅仅是路,而且是融入水乡自然中的艺术品。 周庄建于元朝、清朝和明朝的石桥,至今仍然保存完好的就有十四座,且造型不同,各有千秋。双桥,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四百多年,它由一座石拱桥和一座石梁桥组成,桥孑L一圆一方,桥面一横一竖,酷似古代的钥匙。富安桥,青石单孔拱桥,坐落于古镇中心,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富安桥的四侧有四座桥楼,酷似四朵莲花,是桥楼合璧的立体流派建筑。全功桥,圆拱单孔栏杆式石桥,桥身由花岗石砌成,栏杆则用城墙火砖铺就…… 全功桥南向有副对联,对昔日水乡周庄有着非常生动的描述:“江上渔歌和月听,日边帆影带云归。”这幅对联,令人想象夜幕降临,三五成群的渔民纷纷在船头饮酒取乐。明月初升,酒兴正酣的某个渔民率先唱起了渔歌,于是和声四起,古老的渔歌此起彼伏地回荡在湖面上,悠悠地飘向远方。站在桥头远眺,满载而归的渔船在红日西沉的天边,乘风挂帆,披着一身晚霞踏浪归来,呈现出一派渔舟唱晚的祥和图景。 周庄古镇的街市地理若以十划分,则是三分水,二分桥,五分街。可想而知,在周庄,人与水亲近的程度,周庄人都快变成鱼了。 提起古镇,建筑理所当然地是古镇的核心。 周庄民居,古朴典雅。古镇千户民居中,有一百余座古宅大院。这可不是一个可以忽略的数字,它并非是某企业某政府投资,云集许多优秀专家精心设计规划出来的。这些民居全都是周庄人在自己的自然生活中日积月累,通过一代一代人艰辛努力而创下的家业,是在自然真实的日常生活中堆积起来的文化。这样的堆积太富有智慧,太匠心独运,充分展示了江南式的人与自然极致的和谐。 古镇的水巷两岸,跨街骑楼、水阁、河埠、廊坊、水墙门、穿竹石栏比比皆是。满街房屋傍水而筑,粉墙雕窗,黛瓦深院。青石板铺就古朴街巷,依着纵横相间的水路而建,曲曲弯弯盘绕迂回。连绵不断的廊棚顺水而搭,如腰带一般缠绕着古镇水岸。一座座亭台楼阁与小桥流水、来往舟楫相映成景。 特别是沈厅,更是江南富豪的代表性建筑。它的特点不是显贵露富式的轻薄的富丽堂皇和奢华金贵,而是追求的显拙藏精,水岸天成的建筑文化品味。它坐东朝西,七进五门楼,大小100多间房屋。全宅由三部分组成:前部临市河,是水墙门、河埠,供家人停靠船只、洗涤衣物之用;中部是墙门楼、茶厅、正厅,为接送宾客,议事及操办婚丧大事之处;后部是大堂楼、小堂楼、后厅室,是生活起居之地。整个宅第前后楼屋之间由过街楼和过道阁连接,形成一个大的“走马楼”。沈厅是典型的前厅后堂式建筑格局,为同类建筑物中所罕见。这沈厅是江南首富沈万三的居所,其规模结构自然是不必说的。 那么,再看看那些普通百姓人家的房屋,它们高高低低地杂处在这百余座深宅大院之间,至于客厅、卧室、厨房,则完全根据自身财力尽力而为罢了。那些大户人家都有自己的码头,一般百姓人家也不用攀比,几家共用一处河埠即可。河道都是通衢,门窗临水而开,搬运东西十分方便。如遇嫁娶婚丧或逢年过节,哪家要请客摆席,河埠上就会停满各种船只,主人则站在岸上频频迎送宾客。P2-4 序言 在我心里,纯文学作品的创作是件神圣的事情,理应受到社会的广泛尊重。但最近以来,我的这个坚定观点却一再受到挑衅,引发了我不仅仅局限于纯文学作品创作价值取向,思维向度的思考,对我深爱着的民族文化的流动方向也有了质疑和担忧。 一个民族无论其强大还是懦弱,只要这个民族还活着,永远伴随这个民族的必定是文化,而区别这个民族的也必定是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的记忆,是民族生存留下的有意义的痕迹,它可以成为民族传承的遗传基因。我们中华民族的先祖们一代又一代地为我们堆积了伟大的中华文化,并使之成为我们共同的代代相传的民族遗传基因。也正是那些优秀灿烂的中华文化,使中华民族有别于其他民族而得到人类社会的尊重,我们也为此感到自豪。 文化是区别人类种族的重要标识,一个种族如果没有文化,他们便与动物无异,也就活成了行尸走肉。如果一个种族的文化因亡国或别的原因被另一个种族文化强行入侵、改造、取代,那么“亡国奴”的深层含义其实就是种族灭亡。因此我们才说,发达的经济和强大的军事力量可以捍卫这个种族的文化,却并不是文化本身。在人类历史上,因经济落后,军事力量薄弱而亡国亡族的很多,那是因为无可奈何。但经济发达,军事力量强大而因民族文化心理偏差,客观上导致亡国亡族的却也不在少数。 所以,如何继承和弘扬自己的民族文化?怎样学习与借鉴其他种族的文化?而勿使自己的文化衰减,抑或消亡,这是一个民族怎样生存的头等大事。 民族文化的灭绝,内部的消解比外来的侵略更危险。我们今天的文化命运,较之鲁迅先生当年放弃学医而改学文学时,更加令人担忧,这绝非危言耸听。今天,我们的文化就像冰川遭遇全球变暖的气候一样,正在逐渐化掉,流失,我们能够展示给别人看并引以为豪的是我们祖先留存下来的文化。我们的民族文化心理已经堕落,我们的民族文化自信心也走到了悬岩边上。 我们在教材中长时间地废除了四书五经,也就是今天人们所说的国学,在培养人的问题上形成的文化断层很大程度上令我们的文化骨血难以与传统文化无缝连接,从而导致了我们传统文化心理的缺失。我们今天的学者或者国学爱好者们跟传统的知识分子是迥然不同的。比如知道或精通《论语》的人,《论语》对于他们而言只是一门知识而已,知道或精通的人绝不会像民国前的知识分子那样按照《论语》内容践行,使自己成为君子。这样的危害是中国文化精神的失落,导致崇尚什么批判什么的价值观迷糊不清,道与德的判断失衡。正因为这样,才会出现类似争抢申报西门庆故乡的事件发生,这是令人胆寒的文化道德沦丧的现实表现。我没有祈愿我们今天的人像古人一样活着的意思,但对于祖先留存的弥足尊贵的传统文化道德、文化智慧和文化伦理,作为我们这个种群的后人总不至于崇洋媚外或自我否定到背叛祖宗的程度吧? 国家也似乎意识到了这种令人担忧的现状,但现在有很多人却误解了国家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意思,将发展文化,繁荣文化中的“文化”曲解为文化产业,结果还是“挣钱”,并且是用文化的名义挣钱,这就更惨了。 一个国家的正常运转之于部门而言应该是分工明确的,即一些是挣钱的,一些是花钱的,但所从事的都是国家、民族的事业。但眼下却一窝蜂地要求全都挣钱,那些管理着国家经济的单位和人员更是飞扬跋扈,他们可以巧立名目地任意挥霍,而那些文化单位好像沦落成了“乞丐”。这样一来,许多挣钱困难的文化单位就吃了苦头,同时也影响了文化事业的发展。这种事情的发生,根本原因是文化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因为文化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所以才会出现什么“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文化产业化”,“文化为经济服务”等等奇谈怪论。文化也因之成为了官员、财主们的婊子,任其凌辱。许多文化人也在这样的环境里丧失了文化人应有的气节,在官员的一道行政命令或者财主们从腰里掏出一些银两时,文化人便俯首帖耳地任其差遣,为其需要虚夸臆造“功德”、“伟绩”,置文化的尊严于不顾。文化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轻贱,文化人也跟着一起倒霉。 我在一家官办的省级文学刊物任副主编,我以严肃而真诚的态度创作文学作品,其中包含了一个作家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学养,包含了一个作家对社会、对人生、对民族的责任和良心。但是这些辛辛苦苦创作出来的散文、诗歌却因为出版社要亏本而不能出版,除非自己花钱或找到赞助。据我所知,现在散文、诗歌的出版都是这种情形,无论是大家还是普通作家的佳构力作。然而那些有钱有权的人,无论写出的文字有多么低劣,却都能装帧精美,印数巨大地出版发行,流入社会害人,扰乱道德与水准,增添文字垃圾的质量。我想我一个明码标识的省级文学刊物副主编出书尚且如此尴尬,那些大批的生活在更基层的作家们出书的处境就可想而知了。 我们的读者都在读什么书呢?他们还读书吗?作家的劳动成果不能够到市场上去兜售,这绝不是作家的耻辱。 严肃文学是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化意识的自觉与追求,是人类生存生活的意义所在。我们应该而且必须以严肃和敬畏的态度对待它,给它以足够的尊重。我们都应该摸摸自己的良心,问一问,我给了它足够的尊重吗? 我这篇自序本意是要谈谈散文写作的不容易,结果不知不觉写成了这样,这有损于我麻木而大度的习惯,只是我没有觉得这是一个耻辱的话题。 我爱我的祖国,我爱我的民族,我尊重所有的民族文化,我也热爱生活,热爱我生活的世界。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