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作家儒勒·凡尔纳“未卜先知”,尽管他活着的时候还没有任何一种航天器到过太空,但他描述巴比凯恩一行人在炮弹飞船中的种种见闻,竟和现代宇航员所真实经历的相差无几,这需要怎样聪明过人的脑瓜和丰富的想象力!《从地球到月球》不仅充满了超人的想象,而且语言幽默风趣,出版一百年来吸引了无数的读者。
《从地球到月球》是凡尔纳最著名的科幻小说之一。讲述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巴尔的摩城枪炮俱乐部主席巴比凯恩提议向月球发射一枚炮弹,建立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联系。法国冒险家米歇尔·阿尔当获悉这一消息后建议造一枚空心炮弹,他准备乘这枚炮弹到月球去探险。巴比凯恩、米歇尔和尼科尔船长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乘着这枚炮弹出发了。但是他们没有到达目的地,炮弹并没有在月球上着陆,却在离月球2800英里的地方无休无止地绕月运行,成为月球的一颗卫星。
《从地球到月球》不仅充满了超人的想象,而且语言幽默风趣,出版一百年来吸引了无数的读者。
美国南北战争期间,马里兰中部的巴尔的摩城成立了一个颇具影响的俱乐部。大家都知道那些船主、商贾和机械师们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多么大的发挥和展现。一些普普通通的人,没有经过西点的任何训练,便摇身一变成了上尉、上校或将军。很快,他们在“军事成就”方面便与他们欧洲大陆的同行们并驾齐驱,不相上下了。同那些人一样,这些人凭借大量的炮弹、金钱和人力取得了一些胜利。
但是,在弹道科学方面,美国人却远远超过欧洲人。这并不是说他们的武器达到了一个更完美的程度,而是指他们的武器体积极大,因此射程极远。就平射、俯射、直射、斜射、纵射、反射而言,英国人、法国人、普鲁士人的技术均已达到几近完美的程度,但是他们的大炮、榴弹炮、迫击炮与美国的巨型大炮相比就小巫见大巫,如同一把小手枪一般了。
对此,无人感到惊讶。如同意大利人深谙音乐,德国人擅长玄学一样,美国北佬——这些世界最早的技师们——是天生的工程师。因此,看到他们在弹道科学方面大胆地运用其聪明才智也就不足为奇了。而这些巨型大炮虽然远不如缝纫机那么实用,但也还是令人惊讶、钦羡不已的。大家知道,在这一方面,帕罗特、达尔格林、罗德曼等功不可没。所以,“阿姆斯特隆”、“帕利塞”和博利厄的“特勒伊”等大炮在它们大洋彼岸的对手面前只好甘拜下风,俯首称臣了。
因此,在那场北派和南派之间发生的可怕的战争中,炮兵占据了明显的优势地位;合众国的报纸大肆地颂扬他们的创造发明,以至于连小商小贩和街头小混混也没日没夜地绞尽脑汁在计算一些不着边际的弹道轨迹。
每当一个美国人有了一个想法,他就会寻找另一个美国人来商讨这个想法,而一旦有了三个人,那他们就会选出一个主席和两个秘书来。等有了第四个人时,他们就任命一个资料保管员,办公室便开始运作了。等有了五个人时,他们便召开全体大会,俱乐部就宣告成立。巴尔的摩城的俱乐部就是这种情况。第一个设计新型大炮者与第一个铸造该大炮以及第一个为之打孔的人相互合作,他们三人便成为枪炮俱乐部(又称“大炮俱乐部”)的核心。俱乐部成立一个月后,拥有正式会员1833人,通讯会员30575人。
但凡参加该俱乐部者都必须具备一个条件,亦即设计过或至少是改良过一门大炮;如果没有设计或改良过大炮,那么设计或改良过任何一种火器也可。不过,说实在的,那些设计过15响左轮手枪、轮盘式卡宾枪或刀式手枪者并不太受推崇,而大炮发明家则在各个方面都胜前者一筹。
“他们所受到的敬重,”有一天,枪炮俱乐部最资深的演说家中的一位说道,“是与他们的大炮的大小成正比的,而且与其炮弹‘射程的面积’相关!”
这可以说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在精神层面上的运用。
人们很容易想象得出,枪炮俱乐部成立之后,美国人的创造才能在这一方面产生了多大的效果。战火中的炮弹体积庞大,而且射程超出现有距离,能够将平民百姓炸得血肉横飞。所有这些发明将欧洲那些可怜兮兮的武器装备远远地抛到了后面。从下面的数据便可以判断出来。
从前,在“美好的年代”,一枚36磅的炮弹在300英尺开外,可以击中36匹马和68个人。那是炮弹技术研发的起步期。此后,炮弹技术在向前发展。罗德曼炮可以把一枚重半吨的炮弹发射到7英里远处,且能轻易地炸死150匹马和300个人。枪炮俱乐部甚至考虑要对此做一次正式的试验。不过,即使马匹不会反对这种实验,但要找到愿意作为试验品的人可就难上加难了。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