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和病原检测技术及基础与创新实验(供临床医学基础医学护理学药学等专业使用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十二五规划教材)》编著者曾庆仁、丁剑冰、陈利玉。
本书分为两大篇。第一篇旨在系统地介绍医学免疫学和病原检测的常用技术,以及某些新方法,其范围虽然超出了医学本科生的实验教学要求,但却有利于它在教学、科研和临床实践中发挥作用。第二篇旨在编排符合实验教学实施的由浅人深的一系列实验:既包括以基础实验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实验,又包括以解决临床或现场问题为中心的设计性实验,还包括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手段的创新性实验,另外还有科研基本功训练内容。第二篇的广度和深度虽然超出了实验教学课时内可开出的标准,但对学有余力的五年制本科生和需要进行早期科研接触的八年制学生来说则非常必要和实用。
《免疫学和病原检测技术及基础与创新实验(供临床医学基础医学护理学药学等专业使用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十二五规划教材)》编著者曾庆仁、丁剑冰、陈利玉。
《免疫学和病原检测技术及基础与创新实验(供临床医学基础医学护理学药学等专业使用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十二五规划教材)》是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十二五”规划教材。
本书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免疫学三个学科常用的检测技术和新近发展起来的方法。本书可作为医学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学期间的实验指导,适合的层次包括大专生、本科生、研究生,适合的专业包括临床医学、医学检验、预防医学等专业·适合的学制包括四年制、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本书还可作为医学实践与研究中的工具书使用,可供医学相关学科(临床医学、基础医学、护理学、药学等专业)教学和医务人员参考。
实验总则
一、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二、实验教材使用方法
三、“三性”实验的含义与其实验内容的差异
四、实验报告规范要求
五、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与维护
六、实验室规则与注意事项
第一篇 常用检测技术
第一章 医学免疫学检测技术
第一节 固有性免疫的检测技术
一、唾液溶菌酶实验
二、补体溶血实验
三、50%溶血活性测定
四、吞噬细胞的功能检测
第二节 抗原和抗体检测技术
一、免疫凝集试验
二、免疫沉淀试验
三、免疫标记技术
四、免疫传感技术
五、免疫印迹技术
第三节 免疫细胞的分离与纯化
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
二、T淋巴细胞的分离与纯化
三、树突状细胞的分离与纯化
四、NK细胞的分离与纯化
第四节 免疫细胞功能测定
一、T淋巴细胞转化实验
二、B淋巴细胞溶血空斑试验
三、NK细胞杀伤活性检测
四、IL-2的诱生与活性检测
第五节 HLA分型技术
一、血清学分型技术一微量淋巴细胞毒实验
二、细胞学分型技术
三、DNA分型技术
第六节 抗原制备与纯化及免疫特性检测技术
一、颗粒性抗原的制备和纯化
二、可溶性抗原的制备和纯化
三、半抗原的制备和纯化
四、佐剂的制备
第七节 多克隆抗体制备与纯化技术
一、抗大肠埃希菌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纯化(用颗粒性抗原制备抗体
二、抗人IgG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纯化(用可溶性抗原制备抗体)
三、抗体纯化
第八节 单克隆抗体制备与纯化技术
第九节 免疫细胞凋亡检测技术
一、早期凋亡细胞检测方法
二、晚期凋亡细胞检测方法
三、凋亡相关基因检测
第十节 超敏反应检测技术
一、过敏原检测
二、豚鼠过敏试验
三、红细胞抗体的检测
四、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检测
五、结核菌素试验
第二章 医学微生物学检测技术
第一节 专用仪器设备简介
一、高压蒸汽灭菌器
二、电热恒温干燥箱(烤箱)
三、滤菌器
四、生物安全柜
五、厌氧培养箱
六、暗视野显微镜
七、微生物自动鉴定和药敏分析系统
第二节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
一、生物安全实验室的防护水平分级
二、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
三、BSI.一2实验室简介
第三节 实验室常用器材的处理与消毒灭菌
一、常用器材的处理
二、常用器材的包装及灭菌
第四节 常用细菌的染色技术
一、细菌涂片的制作
二、细菌的染色法
第五节 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观察
一、细菌的形态与结构观察
二、真菌的形态与结构观察
三、病毒形态与结构观察
第六节 细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技术
一、细菌的培养技术
……
第二篇 基础与创新实验
附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