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小企业成长研究(与大企业互动关系的视角)》是金铁鹰博士探索中国中小企业转型成长的一次有益尝试。研究可谓独辟蹊径,以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互动关系的全新视角,探讨了中小企业成长问题。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历史背景下,金铁鹰博士借助演进博弈模型,发现了市场环境的演进推动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互动关系的演进,而中小企业始终在特定的互动关系演进中实现成长。这就弥补了以往研究中就中小企业而言中小企业的不足,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历史性转型拓展了新的研究空间。毋庸置疑,融合了这种思路的政策措施将具有科学、严谨的现实基础,融资、技术创新、信息、管理、人才等各项具体工作也有了全新的着力点。
中小企业是经济中最活跃的因素,在国民经济体内,中小企业无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是对吸纳就业的贡献都占据了很高的比重,是中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小企业发展较快,成长速度和规模发展速度常年保持两位数以上。在中国经济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中,中小企业的贡献功不可没。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小企业成长的历史。
未来的30年,中国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毫无疑问仍离不开中小企业的健康成长。这就意味着中小企业的成长状况直接决定着中国经济的未来。在经过了长期的快速成长后,我国中小企业成长正面临着大量消亡、生存弱质性、产业结构低端化等方面的问题,所以中小企业有必要进行成长转型。这样一股庞大的经济力量受到了学者们持久的关注,大量的学者为促进中小企业健康成长和顺利转型,对中小企业面临这种挑战的成因进行了多方面解释并提出转型的政策建议。然而,现有的研究思路存在一些不足,无论是成因分析还是对策分析,主要都是就中小企业而言中小企业,缺乏以开放的视野在市场结构中研究中小企业成长,无法为中小企业在短缺市场转型为相对过剩市场和工业经济化转型为知识经济化的双重转型进程中,提供成长转型的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中国中小企业成长研究(与大企业互动关系的视角)》的分析采纳“3”法则理论思路,由于企业规模存在着持久性差异,中小企业必须始终在与大企业的互动关系中成长发展。基于此,《中国中小企业成长研究(与大企业互动关系的视角)》作者金铁鹰博士以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互动关系为研究视角,在市场环境作为动力源的分析框架下,建立了中小企业成长的演进博弈模型,从而分析中小企业成长问题。本书以唯物辩证法作为哲学和逻辑基础,综合运用了历史分析和逻辑分析相结合、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相结合等分析方法。通过演进博弈模型的推演,本书发现,市场环境的演进推动了中小企业互动关系的演进,中小企业在互动关系的演进中实现成长,而当前恰恰是中小企业转型的历史性契机。经过严谨的理论分析和深入的实证研究,本书为中小企业的成长转型提出了一些转型思路和政策建议。
全书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安排如下:
在“导论”中,我们在当前的背景下指出本书研究工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并针对概念范畴、基本结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创新和不足做出了必要的说明。
第1章“理论文献综述”中,我们结合本书关注的焦点问题,梳理了“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互动关系”、“市场环境对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和“知识经济对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三个方面的国内外经典理论和前沿理论文献。现有文献的工作表明: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在竞争的基础上长期共生;环境演进影响中小企业成长的演进过程;知识经济下中小企业成长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但是现有研究,特别是基于中国中小企业的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国内学者较少以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互动关系为视角研究中小企业成长问题;缺乏基于中国独特的由短缺市场开始、经相对过剩市场直至知识经济市场这种演进市场环境下的相关研究;忽略了中国工业化进程与知识经济化进程并行情况下中小企业的成长问题。这些都是本书要着重做出理论突破的地方。
第2章“中小企业成长的理论分析框架和基本模型”中,我们建立了研究工作的理论分析框架和基本模型,为本书后面的技术分析和具体研究进行理论准备和逻辑架构。本书以“3”法则作为分析框架的理论基础,使分析跳出了以往就中小企业而言中小企业的分析思路,以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互动关系的视角分析中小企业的成长问题。在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本书建立了一个演进博弈模型,以中小企业和大企业作为博弈主体的演进模型表明,混合策略纳什均衡是具有演进稳定意义的均衡,“竞争+合作”是二者互动关系的基本特征,互动关系在不同市场环境下会有不同表现。我们根据分析框架和演进模型,为接下来的第3、4、5章设定了统一的技术逻辑。
第3章研究分析了“短缺市场环境下中国中小企业的成长”问题。在改革开放初期的短缺市场环境下,供不应求是常态,同时对外开放的实施也增加了对中国企业产品的需求,这都使企业成长有足够的市场需求空间。在这种市场环境下,我们结合演进博弈模型的分析发现,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互动关系主要表现为“共同成长”,由于市场需求旺盛,二者竞争程度较低,中小企业借势取得了长足发展,企业规模、企业数量、生产能力和吸纳就业的能力均显著增强,并且形成了一些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成长模式。
第4章研究分析了“相对过剩市场环境下中国中小企业的成长”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短缺市场环境逐渐转向相对过剩的市场环境,一方面总体上市场环境呈现供大于求的特征,另一方面市场环境呈现出结构性过剩的特征,两方面共同作用形成了相对过剩的市场环境。随着供需关系的变化,研究结合模型的分析指出,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在这种市场环境下互动关系主要表现为“传统竞合关系”,出现了竞争加剧和多态合作的微妙现象。经验研究发现,虽然中小企业的绝对数量等指标在上涨,但是其生存能力和成长空间均不容乐观,各种资源向大企业集中已导致中小企业大量消亡。
第5章研究分析了“知识经济市场环境下中国中小企业的成长”问题。知识经济市场环境超越了传统“短缺一过剩”模式,其市场特性和产业特性都显著有别于传统经济。特别是,中国的知识经济属于跨越式发展,以往在发达国家先后继起的工业化过程和知识经济化过程在当今中国同时并存。这种全新的市场环境改变了企业空间模式,给中小企业成长带来契机,使中小企业参与创新活动的热情和能力空间提高。我们的演进博弈模型对这种新型环境,依旧有很强的解释力——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在这种市场环境下互动关系主要表现为“新型竞合关系”,二者之间互动创新,出现了互相学习、互相融合、互相渗透的趋势。对此,我们从模块化生产方式和网络经济的角度实证分析了新型竞合关系以及在其影响下中小企业的成长问题。
第6章关注于“中小企业成长转型的实现机制”。一方面,短缺市场环境向相对过剩市场环境的过渡给中小企业成长带来了挑战,使中小企业成长转型成为一种必要;另一方面工业经济化向知识经济化的转型给中小企业成长创造了机遇,为中小企业成长转型提供了可能性。在明确了中小企业成长转型目标的指导原则和目标走向的基础上,我们为顺利实现转型提供了对策建议。
导论
0.1 选题意义
0.1.1 中小企业成长面临的挑战
0.1.2 理论意义
0.1.3 实践意义
0.2 相关概念和范畴的界定
0.2.1 对中小企业范畴的界定
0.2.2 对成长范畴的界定
0.3 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
0.4 研究方法
0.5 创新和不足之处
0.5.1 创新
0.5.2 不足
第1章 理论文献综述
1.1 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互动关系
1.1.1 互动关系的经典理论
1.1.2 互动关系的竞争理论
1.1.3 互动关系的共生理论
1.1.4 互动关系中的中小企业成长
1.2 市场环境对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
1.2.1 制度因素的影响
1.2.2 金融因素的影响
1.2.3 技术因素的影响
1.2.4 人力资源因素的影响
1.2.5 软环境的影响
1.3 知识经济对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
1.3.1 创新活动的影响
1.3.2 网络经济的影响
1.4 启示
第2章 中小企业成长的理论分析框架和基本模型
2.1 理论分析框架
2.1.1 “3”法则市场结构中的中小企业
2.1.2 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互动关系的主要模式
2.1.3 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互动关系演进的市场环境解释
2.2 核心模型:演进博弈模型
2.2.1 一般化的经典博弈模型
2.2.2 演进博弈模型的建立——核心模型
2.2.3 模型的推导与分析
2.2.4 模型的主要结论与进一步解释
2.3 框架和模型的应用逻辑
第3章 短缺市场环境下中国中小企业的成长
3.1 短缺市场环境的经济特征
3.1.1 总量分析
3.1.2 特征性分析
3.1.3 成因分析
3.2 短缺市场环境对企业成长的影响
3.2.1 供不应求使企业成长有了市场空间上的保证
3.2.2 对外开放的实施拓展了外部市场空间
3.2.3 政策环境给企业成长带来机遇与挑战
3.3 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互动关系Ⅰ:共同成长
3.3.1 短缺市场环境下互动关系的特征:共同成长
3.3.2 “共同成长”是演进博弈模型在短缺市场环境下的具体化
3.3.3 中小企业与大企业顺势共同成长
3.3.4 “共同成长”的双方各具优势
3.4 短缺市场环境下中小企业的成长轨迹
3.4.1 中小企业的企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
3.4.2 中小企业的企业数量、生产能力和解决就业的能力显著增强
3.4.3 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发展是中国中小企业成长的特色
3.4.4 中小企业发展出了有中国特色的成长模式
第4章 相对过剩市场环境下中国中小企业的成长
4.1 相对过剩市场环境的经济特征
4.1.1 总量分析
4.1.2 结构性分析
4.1.3 成因分析
4.2 相对过剩市场环境对企业成长的影响
4.2.1 政策环境不断放宽
4.2.2 市场环境不容乐观
4.2.3 国际环境带来机遇与挑战
4.3 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互动关系Ⅱ:传统竞合关系
4.3.1 相对过剩市场环境下互动关系的特征:传统竞合关系
4.3.2 “传统竞合关系”是演进博弈模型在相对过剩市场环境下的具体化
4.3.3 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竞争加剧
4.3.4 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多态合作
4.4 相对过剩市场环境下中小企业的成长现状
4.4.1 中小企业成长受到挤压
4.4.2 中小企业在夹缝成长中大量消亡
第5章 知识经济市场环境下中国中小企业的成长
5.1 知识经济市场环境的经济特征
5.1.1 超越传统经济的“短缺-过剩”模式
5.1.2 市场特性的变化
5.1.3 产业特性的变化
5.1.4 中国的知识经济属于跨越式发展
5.2 知识经济对企业成长的影响
5.2.1 知识经济影响企业空间模式
5.2.2 知识经济的市场环境给中小企业带来契机
5.2.3 知识经济体系推动中小企业成长
5.2.4 中小企业参与创新活动的热情和能力空前提高
5.3 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互动关系iii:新型竞合关系
5.3.1 知识经济市场环境下互动关系的特征:新型竞合关系
5.3.2 “新型竞合关系”是演进博弈模型在知识经济市场环境下的具体化
5.3.3 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互动创新
5.3.4 中小企业与大企业间互相学习、互相渗透和互相融合
5.4 模块化生产方式下的新型竞合关系
5.4.1 知识经济时代模块化特征显著
5.4.2 大企业把模块项目外包给中小企业
5.4.3 中小企业承接外包模块项目中存在一些问题
5.4.4 中小企业在取得模块项目时的“竞争上岗”
5.5 网络经济下的新型竞合关系
5.5.1 知识经济时代网络化特征显著
5.5.2 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在网络中的“长尾分布”
5.5.3 电子商务助推新型竞合关系的发展
第6章 中小企业成长转型的实现机制
6.1 中小企业成长转型的历史性契机
6.1.1 战略选择要根据市场环境的演进而调整
6.1.2 相对过剩市场环境使中小企业成长转型具有必要性
6.1.3 知识经济市场环境使中小企业成长转型具有可能性
6.2 中小企业成长转型的目标
6.2.1 中小企业成长转型目标的指导原则
6.2.2 中小企业成长转型的目标走向
6.3 中小企业成长转型的政策建议
6.3.1 对中小企业的政策建议
6.3.2 对政府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