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引言
第一章 放大与遮蔽:接受浪漫主义
第一节 法国浪漫主义的晚清面容——《巴黎茶花女遗事》的文化旅行
第二节 《哀希腊》与浪漫的革命者:苏曼殊与拜伦的身份融合
第三节 《摩罗诗力说》与革命浪漫主义的经典化
第四节 被遮蔽的暗流:失声的德国浪漫主义
第五节 个案之一:《野草》中的德国浪漫主义主题
第二章 失落与寻回:民族主义
第一节 对立的隐喻:健康与疾病
第二节 浪漫主义一民族主义
第三节 身份焦虑:从天朝子民到弱小民族
第四节 折中的策略:身体民族主义
第五节 个案之二:冯至《河上》中的政治民族主义与文化世界主义的冲突
第三章 反抗与追忆:新语境中的旧传统
第一节 对立的隐喻:光明与黑暗
第二节 语言战争——重构文化身份
第三节 周作人与顾颉刚:民俗学的双重变奏
第四节 浪漫的古典:《学衡》的理论困境
第五节 重释传统:反讽、断裂与追忆——以《补天》、《孤竹君之二子》与《昨日之歌》为个案
结语 民族传统与民族身份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