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文忠编著的《钱文忠讲弟子规(青少版)》包括为人子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为人处世应有的基本理念和规范为纲,充分融入对现实的深层次思考,穿插上百则故事和案例,精辟阐述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等思想,并解释这些行为规范对于现代人的巨大作用,针对目前社会中存在的诸多道德危机问题,提出建设性的解决之道。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钱文忠讲弟子规(青少版)/大家讲国学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作者 | 钱文忠 |
出版社 | 浙江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钱文忠编著的《钱文忠讲弟子规(青少版)》包括为人子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为人处世应有的基本理念和规范为纲,充分融入对现实的深层次思考,穿插上百则故事和案例,精辟阐述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等思想,并解释这些行为规范对于现代人的巨大作用,针对目前社会中存在的诸多道德危机问题,提出建设性的解决之道。 内容推荐 钱文忠编著的《钱文忠讲弟子规(青少版)》并不仅仅是一套行为规范的守则,在钱文忠先生的讲解之下,更是一部能够培养孩子们基本社会认知的启蒙读物。如何让孩子更有教养?如何让孩子更有真挚品德和良好的气质?钱文忠先生从一部中国传统的蒙学读物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打造中国青少年素质教养的最佳读本。 《钱文忠讲弟子规(青少版)》讲的都是一些做人的基本原则和生活处事的道理和传统规范,也是先哲总结经验教训得出的行为准则,具有普世价值,无碍古今,很值得我们好好了解和学习。是一本最规范的学生道德教育读本。 目录 第1讲 规矩的作用 第2讲 入则孝之一 第3讲 入则孝之二 第4讲 入则孝之三 第5讲 入则孝之四 第6讲 弟之一 第7讲 第之二 第8讲 谨之一 第9讲 谨之二 第10讲 谨之三 第11讲 谨之四 第12讲 信之一 第13讲 信之二 第14讲 信之三 第15讲 信之四 第16讲 信之五 第17讲 泛爱众之一 第18讲 泛爱众之二 第19讲 泛爱众之三 第20讲 亲仁 第21讲 余力学文之一 第22讲 余力学文之二 试读章节 这里“弟子”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年幼的孩子,即少年儿童;还有一层意思是指学生。但是以前多指年龄较小的孩子,强调规矩要从小养成。圣人是说谁呢?我国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孔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钱穆)。“弟子规,圣人训”,意思是说《弟子规》里的道理,并不是我独创的,而是至圣先师孔子他老人家传下来的。 孔夫子传下来的做人道理很多,最重要的是什么呢?“首孝悌,次谨信。”孝,就是子女要爱自己的父母,孝顺父母亲,《诗经》不是说吗,“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正是父母亲生我养我,给予了世界上最多的温暖。悌,就是要爱护自己的兄弟姐妹。这是做人的第一原则。人首先要有爱,首先要爱自己的家。谨,就是说话要有礼貌,要谨慎,还要讲信用。说话假大空,或者没有分寸,不顾别人的感受,甚至尖酸刻薄,不仅会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还会伤害到别人的情感,最后必定招致别人的反感排斥,最终伤害的是自己。 “泛爱众,而亲仁”,除了要对自家人好,还要善待其他人,博爱大众,亲近仁义的学说。这也就是孟子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将体谅爱护家人的善心好意推广到家庭之外,要有博爱之心。如果人人都能献出一份爱,那么这个世界就不会有战争、冷漠、黑暗和孤独。 “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说这样去努力实践了,如果还有余力的话,再去学习其他知识。也就是先成人,再成才的意思。学文在这里,并不仅仅是学文字,也不仅仅是学文学,这个“学文”,泛指一切学问。中国的传统,一向是把做人的大原则和大规矩,放在第一位,要求孩子首先树立一个观念,就是人首先要学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有原则的人。这个比什么都重要。良好的人品、符合基本的道德规范和准则就好比建筑物的基础,基础夯实了,上面再开始造美丽的房子,这样的房子才是耐久的抗震的建筑。基础不好,上面即使造的是个白金汉宫,那也只能是海边堆起的沙城堡,经不起风浪的侵袭。 这开篇八句是《弟子规》的总叙,高度概括了《弟子规》的核心价值观和主要内容。出自《论语·学而》:“弟子入则孝,出则弟(通“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是继孔子之后儒家的另一位重要学者、被尊为“亚圣”的孟子说的至理名言。规和矩是古代用以画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后用来比喻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有了规、矩,圆才能画得正圆,方才能画得正方。同样,必须要有一种标准或法则来规范我们的言行,人人遵守它,才能形成一个有秩序的社会。这就是规矩的作用。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学校和社会也都希望人才涌现。但是,人才,一定首先是人,其次才是才。要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就必须首先是一个内心充满爱的人,有仁义有操守的人,一个言行端正、合乎社会道德规范的人。古人已经很明白这个道理了,所以在《弟子规》中才会强调从小培养孩子讲礼貌、懂规矩,按照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和礼仪规范接触社会,进入社会,乃至服务社会,并以前贤的具体故事,作为孩子学习的范本。 现在有些父母,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身体健康,却忽略了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做人规矩和涵养的培养,偏离了“先成人再成才”的教育轨道,其结果往往是孩子“有智商没情商”,甚至为人褊狭、薄情寡义,立身处世不受人欢迎,自己也得不到幸福。实际上,质朴善良但大字不识或学问不多的人,远比那些受过高等教育但自私狭隘甚至卑鄙无耻的人,更有价值,更像个人。所以朱熹会在《朱子语类》卷十“读书法”里,劈头就说:“读书乃学者第二事!” 《弟子规》讲的都是一些做人的基本原则和生活处事的道理和传统规范,也是先哲总结经验教训得出的行为准则,具有普世价值,无碍古今,很值得我们好好了解和学习。P2-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