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悠悠,岁月沧桑,是东方最古老的礼仪之邦,道德与宗族的力量堪比法理,个人往往以牺牲自己换来一块金字“贞节牌坊”。中国往往不太接纳外族,时至今日,即便不同肤色的人在中国生活了几十年,也不觉得自己就是一个中国人,而始终以谨慎的态度看待中国。
世界万物未必能一概而论。美国的多党制相互制约,互揭老底,让执政者不敢掉以轻心,但总统大选总是在不择手段的闹闹嚷嚷中闭幕,甚至小集团利益驱动着美国行为。美国是一个不断被推动着前进的国家,现在仍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中国是中央集权制国家,领导人的选举往往按部就班,外松内紧。所以,美国可预测中国新一任国家领导人,而中国则很难预测美国新一任总统。中国的执政党正在更加务实地作出决策并付诸实施。中国的进步只有依靠共产党人的自省,只有不断改革甚至革命才能使社会健康发展。发展中的中国正被危机局势逼迫而自省。但当年革命的无产者及其子孙已成为有产者,改革的对象已成为权力中心,执政的共产党必须要有英勇无畏的自我剖析精神才可能让中国赶超美国。
中国没有指责美国的制度,也从未妄想去颠覆美国。美国没资格指责中国的制度,也不要妄想来颠覆中国。但美国似乎对中国既妒又恨,其官员无论走到哪里,总忘不了指桑骂槐,好像怨气和指责就能让它永处霸权之高峰一样。中国则有君子之坦荡和大度,充满着祥和之气,即使饱含委屈,也从不怒气冲天。
任何制度都有其长,也必有其短。无论其制度如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赢得未来的才是最优秀的。
美国是国际规则的制定者,而中国往往被规则。所以,中国成长的道路必然是饱含热泪的委屈之路。即使中国加入了联合国或WTO或其他任何国际组织,当中国稍有不慎而有违规则时:美国就会伙同盟国对中国举起惩罚的大棒。而当规则不利于美国时,它就会修改规则。当美国违背规则时,它就会百般耍赖。美国往往要求他国遵守规则,以免除自己遵守规则的义务。它一边大力宣扬人权,却又一边明目张胆地支持独裁者。一边口头上支持联合国,却又一边对应缴的会费耍赖。它表面上支持国际法,却在自身利益需要时破坏国际法。而美国的一些法律甚至凌驾于国际法之上,再加之其他国家没有“执法”的能力,所以,中国在国际上的前进注定是忍辱负重地被规则的过程。
规则是强者制定用来约束弱者的“游戏”,往往是不平等的。中国自然会学习并正在积极参与西方主导的国际规则。但历来国际形势巨变之际,也是国际规则修改之时。中国无法在美国擅长的游戏规则中占到便利,唯有随着力量的壮大和国际话语权的增多而积极参与国际法的修改,甚至可抛开西方国家,建立新兴力量的国际秩序,以保护日益发展中的国家利益,并在新的秩序里拥有无可辩驳的话语权。美国的话语权就是在它主导的机构里获得的。
如今之国际话语权不在中国手里,中国无法强求刻意妖魔化中国的西方舆论的改变,中国唯有忍辱或大度地习惯之。随着中国影响力的增加,这将不攻自破。
美国无法改变中国,故只能遏制中国。中国无法改变美国,故只能让美国逐渐适应中国。两国的较量就是试图改变对方力量的较量,更准确地说是增强自身力量的较量。美国不会听中国的官话,美国只会相信实力。中国也不会听美国的谎话,中国只相信自己。中美的博弈是两个大国的博弈,是对手之间的合作、联系、斗争与对峙。
中美两国,问题在美国,而不在中国。
中美在斗争中合作了40多年,虽然成立了90多个对话机制,但除了经济上有较大进步外,在政治上没有本质的进步,因为作为中国底线的台湾问题、西藏问题、钓鱼岛争端、南海争端等问题,无一不受到美国的阻碍和干扰,而且它现在还要跑到中国大门口来强势围堵。在军事上的重兵布防是造成不信任的最根本、最直接的原因。军事上的不信任导致了诸多领域的不信任!美国要让中国相信其并无恶意,除非撤兵亚太!P4-5
本书直面中关关系所面临的最为敏感、最为尖锐的问题,以独特的视角对中美在广泛领域内存在的结构性矛盾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分析,做出了自己的判定和预测。其积极意义在于:就中国外交如何打破来自外部的阻力,实现对国际事务更为积极有效地参与提出了一系列建议。是一本予人启迪和智慧的书。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国际问题专家
中国社科院地区安全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杨丹志
这是一部令人惊愕而又深感忧虑之作!它不是某种固有理论框架下的虚妄之言,更不是为博取读者眼球而故作惊人之语。是一部长知识,开眼见的书,不仅让人警醒,更催人奋发!
国家一级作家 周纲
本书从政治、经济、外交、国防、水资源、稀土产业、外汇储备、网络安全等宽领域直面中美复杂关系。以丰富的素材,鲜明的立场,立足现实,让美国之阴谋“在阳光下无以遁形”。是一部立足国际视野,颇具新意、令人信服的著作。
四川省社科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
四川省社科院特约研究员 唐永进
历时三年,历经艰险,艰难成书,这本书终于可以和读者见面了。按理应请个名人作序的,书稿送专家审阅后说视角独特,文笔犀利,读起来很爽,然在提笔之际却有些顾虑。出版社认为该书话题“敏感”,历尽曲折,终于有出版社签约了。但报出版总署后,其他书一周就批复了,本书却杳无音讯,内心忐忑不安。出版社让再等等,历一月又一周,总署终于批准出版,甚是可喜!思来想去,这前面的序还是我自己来写最为恰当。
写成此书,有些偶然。三年前参加四川省社科院的一个研讨会,我在会上作了一个有关中美金融暗战的发言,与会者兴趣盎然,社科专家在大会总结时三次提及该发言,说视角独特,立意高远。会后有博士专家问我是搞什么研究的,我无以为答。省社科院的专家破例把此研究立为重大课题,这激发了我潜伏多年的创作热情,一口气写完了《中美债务陷阱》的论文,不少专家看了给我很多鼓励,于是我便想把高深的社会科学研究用通俗文字表述出来,把人们感兴趣而又一知半解的中美大事与广大百姓分享。我们的人民是爱国的,一个国家的大战略虽然有精英智库机构研究,但一个国家的战略也需要民众的合力,让普通民众发出声音,让民众了解、认同国家战略,让人们深知国家战略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样才能万众一心,共筑“中国梦”。
在研究过程中,随着对美国一些解密档案、维基解密报告以及美国高层在不同场合讲话和美国实际做法的解析,让我越来越不相信美国对中国的无限“善意”,于是脑海中忽然跳出了书名:不相信美国。在分析、研究了国内外专家和民间人士观点的基础上冥思苦想,顿悟,独辟蹊径以民间的角度透视美国对中国的所做所为。这些论据尚怕不足难以让人信服,正犹豫彷徨之际,恰遇斯诺登泄密事件,更坚定了我的观点。当写完前七章时,本打算到此结束,但我内心感到非常憋屈和郁闷,这个憋屈不是为我自已,而是为我们的祖国。凭什么那个宁可在世界森林伐木也要为自己建一个舒适小木屋的国家可以越过太平洋海域蹲在中国的大门口,却整天高喊“中国威胁”?东边恶邻凭什么公然否认世界反法西斯胜利成果而强占我国岛屿?还互结同盟摆兵布阵,强势围堵中国,给中国的和平崛起带来了空前压力。世界上哪个大国崛起时忍受了如此的委屈?于是我将“郁闷”化作“中国战略剑指未来”和“中国的愤怒”两把利剑,向世界展示中国渴望和平而不惧在战争中崛起的坚定意志。这得力于近两年来西方媒体不断渲染“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官方不断公开的“军事机密”,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透明和自信让世界知道,中国的崛起不仅是经济和信心的崛起,这个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是全方位战略的崛起。中国的信心不仅来源于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经济的繁荣,更来源于中国现代国防实力的崛起。
当我将书稿带给北京一位教授,他看后说,书写得很特别,与我看的同类书风格迥异,但不知道有没有出版社能出版。一位将军翻看后问我是否是搞战略研究的,出版后一定自己买一本来看。
我当初写这本书只是凭着原始的冲动和深埋于中国文人心灵深处对祖国的挚爱之情,它处处散发着原始的自然可爱的味道。可能在众多专家面前略显粗浅,或许带点冲动。但有时太理性可能什么都做不成。
笔者深知本书的某些观点可能有些争议,如有“不当”,也是真心希望我们的祖国更好。希望读者不要把它想得太复杂,这只是一个中国普通公民以个人的视角来观察中美关系的观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区区一书,挂一漏万,唯以赤子之心,稍尽一个文化学者之力而也。自古位卑不敢忘国忧!
美国是先进的,但也是霸权的。美国高喊着“中国威胁”,却越过太平洋在中国大门口重装“围堵”,中国如何才能突破“岛链”实现強国战略?美国是怎样掠夺中国财富的?为何说中国人过上美国人的富裕生活将是世界的灾难?为什么中美债务陷阱事实上为美国围堵中国提供了经济支撑?中国产业链被外资控制,中国人未来喝水都要看西方的脸色?美国对中国实施高新技术禁售,却竭力向中国推销转基因食品,其目的何在?钓鱼岛是中国崛起为世界強国必须迈的坎吗?中国是在战争中崛起还是在和平中崛起?这些虽是国家战略,但无一不牵动中国百姓的心,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不相信美国(多角度宽领域透视美国对中国的暗战)》(作者黄加铭)用通俗的语言、鲜为人知的事实,从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为您解析中美搏弈背后的真相,《不相信美国(多角度宽领域透视美国对中国的暗战)》掲示美国对中国无声的暗战与有形的围堵。让您领略到美日重围之下中华民族的志气、勇气和豪气!
《不相信美国(多角度宽领域透视美国对中国的暗战)》(作者黄加铭)是一部立足国际视野,颇具新意、令人信服的著作,从政治、经济、外交、国防、水资源、稀土产业、外汇储备、网络安全等宽领域直面中美复杂关系。以丰富的素材,鲜明的立场,立足现实,让美国之阴谋“在阳光下无以遁形”。让您领略到美日重围之下中华民族的志气、勇气和豪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