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单位犯罪关系论
第一章 单位犯罪主体论
第一节 单位犯罪主体的本体——单位
一、单位犯罪主体的结构
二、单位犯罪主体的特征
三、单位犯罪主体的种类
第二节 单位犯罪主体的要素——直接责任人员
一、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含义
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认定
第二章 单位犯罪罪过论
第一节 单位犯罪故意
一、单位意志及单位犯罪意志
二、单位犯罪故意的形式和内容
三、单位故意犯罪中直接责任人员的主观罪过
第二节 单位犯罪过失
一、单位过失犯罪的存在
二、单位过失的类型
三、单位过失犯罪中的直接责任人员的主观罪过
第三章 单位犯罪形态论
第一节 单位共同犯罪
一、单位共同犯罪概述
一、单位共同犯罪的法律适用
第二节 单位故意犯罪停止形态
一、单位犯罪实行行为的确定
一、单位犯罪停止形态概述
二、单位犯罪停止形态与直接责任人员的犯罪停止形态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 单位犯罪刑罚制度论
第一节 单位累犯
一、应然层面下的单位累犯和实然层面下的单位累犯
一、单位犯罪直接责任人员累犯的存在
第二节 单位自首
一、单位自首的存在
一、单位自首的成立条件和认定
一、单位自首与单位犯罪直接责任人员自首的关系
第三节 单位立功
一、单位立功的存在
一、单位立功的成立
二、单位立功与单位犯罪直接责任人员立功的关系
四、单位立功的刑事责任
第四节 单位犯罪追诉时效
一、单位犯罪追诉时效的必要性
二、单位犯罪追诉时效与单位犯罪直接责任人员追诉时效的关系
附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节录)
(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修订
通过1997年3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3号公布
自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
(1999年6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069次会议
通过 1999年6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公布 自1999年7月3日起施行 法释[1999]14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是否区分主犯、从犯问题的批复
(2000年9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32次会议
通过 2000年9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公布 自2000年10月10日起施行 法释[2000]31号)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涉嫌犯罪单位被撤销、注销、吊销营业执照或者宣告破产的应如何进行追诉问题的批复
(2002年7月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届检察委员会第111次会议
通过 2002年7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告公布
自2002年7月15日起施行 高检发释字[2002]4号)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单位有关人员组织实施盗窃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
(2002年7月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届检察委员会第112次会议
通过 2002年8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告公布
自2002年8月13日起施行 高检发释字[2002]5号)
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节录)
(2001年1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法[2001]8号印发)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海关总署关于办理走私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节录)
(2002年7月8日 法[2002]139号印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节录)
(1998年4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974次会议通过
1998年4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公布
自1998年4月25日起施行 法释[1998]6号)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关于依法严肃
查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和暴力抗拒法院执行犯罪
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节录)
(2007年8月30日 法发[2007]29号)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认定自首、立功等量刑情节若干问题的意见
(2009年3月20日 法发[2009]13号)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企业犯罪后被合并应当如何追究刑事责任问题的答复
(1998年11月18日)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外国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在我国领域内犯罪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
(2003年10月15日 法研[2003]153号)
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关于国有单位的内设机构能否构成单位受贿罪主体问题的答复
(2006年9月12日 [2006]高检研发8号)
公安部关于村民委员会可否构成单位犯罪主体问题的批复
(2007年3月1日 公复字[2007]1号)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