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特所著的《黑色闪电:党卫军第2“帝国”师战史(1942-1945)》通过两卷本30多万字,1 200幅在国内从未公开发表过的人物、装备、战场写真照片,完整展现一支二战德军精锐师团——党卫军第2“帝国”装甲师由建立之初到毁灭之末,从波兰、荷兰、法国、比利时、匈牙利再到东线作战的全部战斗历程。全新阐述哈尔科夫、库尔斯克、诺曼底、阿登等著名战役,细致解读二战战场上帝国师官兵们的生死荣辱。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黑色闪电(党卫军第2帝国师战史1942-1945)/指文战史系列 |
分类 | |
作者 | 哈特 |
出版社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哈特所著的《黑色闪电:党卫军第2“帝国”师战史(1942-1945)》通过两卷本30多万字,1 200幅在国内从未公开发表过的人物、装备、战场写真照片,完整展现一支二战德军精锐师团——党卫军第2“帝国”装甲师由建立之初到毁灭之末,从波兰、荷兰、法国、比利时、匈牙利再到东线作战的全部战斗历程。全新阐述哈尔科夫、库尔斯克、诺曼底、阿登等著名战役,细致解读二战战场上帝国师官兵们的生死荣辱。 内容推荐 《黑色闪电:党卫军第2“帝国”师战史(1942-1945)》是国内第一本完整记录“帝国师”传奇历史的军事著作。 党卫军第2“帝国”装甲师同“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以及“骷髅”师一起并称为党卫军三大王牌师,其中以“帝国”师历史最为悠久、军事素质最强。同其他两个师一样,“帝国”师参加了德军在二次大战中几乎所有的重要行动,从德奥合并、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到闪击波兰、法国,征服巴尔干。 东线战争爆发后,帝国师跟随古德里安的精锐部队一直挺近到距离莫斯科仅有十几公里的地方。1942年经过休整后,帝国师又同“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骷髅”师一起重新夺回了哈尔科夫,稳定了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岌岌可危的形式。此后,帝国师还参加了库尔斯克、第聂伯河、诺曼底、阿登、匈牙利、维也纳、布拉格等一系列最后的作战行动,堪称一支完整展现了二战德军历史的精锐师团。 SS第2“帝国”装甲师作为二战德军中一支精锐部队,一直在国内外的二战研究/史实界拥有极高的知名度。帝国师自诞生以来就以武装党卫军中的精锐自居,几乎参加了纳粹德国在二次大战中所有的战斗,享有“东线救火队”的荣誉称号。其先后在多位名将麾下作战,包括古德里安、曼施泰因、龙德施泰特等。 也因此,对这支部队有着各种各样的传言,既有言过其实,又有失偏颇的描述。而在国内,还没有任何一部书籍能够清晰地叙述这支精锐部队的战斗历程。而哈特所著的《黑色闪电:党卫军第2“帝国”师战史(1942-1945)》利用大量精细考证的资料配以大量国内从未发表过的图片,完整地叙述了这支部队的战斗历程。 目录 第一章 重夺哈尔科夫 第二章 从库尔斯克到第聂伯河 第三章 血战诺曼底 第四章 守望莱茵 第五章 帝国的最后一击:“春醒” 第六章 维也纳保卫战 第七章 拯救布拉格行动 附录:“帝国”师重要人物一览 试读章节 第一章 重夺哈尔科夫 进入1943年,纳粹德国无论在东线还是北非战场都连遭重挫。隆美尔的非洲军在阿拉曼战役中差点全军覆没,而保卢斯将军的第6集团军也在斯大林格勒陷入了苏军的包围圈。1943年2月2日,被希特勒晋升为元帅的保卢斯带领残存的第6集团军官兵向苏军投降。不幸的是,对于德军来说,悲剧仍未终结。在南俄罗斯广阔的大地上,新的危机已经出现。 早在1942年底,苏军就出动3个方面军发动了一次冬季攻势。苏军的这次反击不仅志在击碎德军第6集团军解围的最后一丝希望,而且野心勃勃地计划将解围部队顿河集团军群乃至B集团军群,包括高加索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在内,共计近100万人和大量的武器装备一口吞下。实际上,就连高加索地区的A集团军群都面临着后路随时可能被切断的危险。德军整个南线形势变得岌岌可危。从1943年1月起,实力强大的苏军在伏罗希洛夫格勒(Woroschilograd)至别尔哥罗德(Belgorod)之间德军防线上撕开了近300公里的口子。防守这里的主要是罗马尼亚、意大利和匈牙利等仆从国的军队,他们面对汹涌而来的苏军往往一触即溃。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战略性胜利的苏军信心和士气大增,其下一阶段的战略目标就是推进到第聂伯河(Dnjepr)一线,切断甚至歼灭整个南方集团军群(即改编过后的顿河集团军群)。 1943年初,党卫军装甲军开始在法国组建。帝国师在作为占领军的同时,开始进行整编并升格为装甲掷弹兵师(其实力已经等同于装甲师,师属装甲团还额外配备了1个虎式重坦克连)。与此同时,希特勒亲自下令由SS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SS第2“帝国”以及SS第3“骷髅”三个装甲掷弹兵师组成的党卫军装甲军立刻以最决速度赶赴东线,准备向正在猛攻南方集团军群的苏军发起反击。1月9日,党卫军装甲军率先登上被称为“闪电运输”的军列,这些军列的比其他开往东线的列车拥有更快的速度,同时还享有道路的优先使用权,而帝国师官兵就坐在这些军列最前面的车厢里。鉴于事态紧急,还没等师主力抵达,首批下车的官兵就组成了1个战斗群率先投入了战斗。这支战斗群包括SS第4“元首”装甲掷弹兵团1营以及团直属的第14(防空)连、第16(工兵)连的1个排,以及2个野战炮连和1个高炮连。随后,他们被加强给了第6装甲师,并负责防守亚历山德罗夫卡(Alexandr。ovka)周边地区。1月22日,战斗群冒着风雪踏上了前往战区的道路。德军上级承诺,只要帝国师主力一抵达哈尔科夫,这支战斗群就立刻归建,然而实际上直到3月7日战斗群解散后,这些人才得以返回大部队。 1943年1月28日,帝国师主力以及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陆续赶到哈尔科夫以西的集结地。次日,党卫军装甲军奉命接管了库皮扬斯克(Kupiansk)一沃洛科莫夫卡(Wolokomowka)之间的奥斯科尔河(C)skoI)桥头堡阵地。接下来几天里,党卫军装甲军又完成了对周围地形的侦察并与从奥斯科尔河以东退却的意大利军队残部和德军第298步兵师、第320步兵师及部分警察战斗单位残部取得了联系。不久后,党卫军的高级指挥官们获悉苏军的西南方面军、南方面军以及沃罗涅日方面军已经在德国南方集团军群的防线上撕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同时解放了大量的领土,这其中包括重要的交通枢纽——库尔斯克。根据德军的情报部门的消息,紧追意大利和罗马尼亚溃军不放的苏军2个方面军的真正目标是第聂伯河。 1943年1月底,SS第3“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直属第16(工兵)连连长海因茨·马赫尔(PteinzMacher’)就在战场上碰到了“可爱”的意大利人。他回忆道: 在冒着严寒,艰苦跋涉数百公里后,我们终于住进了温暖的兵营……不幸的是,我们在一些房子里碰到了意大利人。他们这个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被俄国人打得抱头鼠窜。他们与大部队(意大利第8集团军)失去联系后,从伏尔加河方向逃到了这里。现在,这伙人占据了原定属于我们的房子。我们不得不把一名意大利上尉和他的俄国情人从床上拖下来…… 作为一名老兵,海因茨·马赫尔敏锐地感觉到了德军的后勤方面已经出现了较大的问题。他接着回忆道: 关于口粮配给,有时候连里的运输分队还得自己派出卡车去拉补给。那些卡车根本无法运送足够的补给物资。这是偶然现象么? 肯定不是! 尽管在1月间苏军的攻势由于补给线拉得过长而逐渐失去了冲击力,但受到胜利鼓舞的斯大林和苏军大本营认定德军正在大规模向第聂伯河撤退,一心打算乘机将德国A集团军群和B集团军群围而歼之,彻底击溃德军的南翼战线。因此,面对已经突破顿涅茨(Donez)一旧别利斯克(Starobelsk)一瓦卢伊基(Waluiki)一奥斯科尔河上游一线并继续向西突进的苏军,德军唯一可用的机动部队就只剩下保罗·豪塞尔的党卫军装甲军了,其窘境不言而喻。 按照希特勒最初的计划,整个党卫军装甲军将用来发动一次大规模反击——旨在消灭快速推进中的苏军。但面对日益逼近哈尔科夫的苏军集团,党卫军装甲军不得不作为救火队立刻投入战场。根据党卫军装甲军1月29日下达的命令,帝国师将负责奥斯科尔河一顿涅茨河之间的扇形区域,南部边界主要包括兹米约夫(Smijew)一库皮扬斯克(含该地)一线;北到舍别基诺(Schebekino)一沃洛科诺夫卡(Wolokc)nowka,含该地)一线。随后,帝国师与苏军发生了小规模接触。 这段期间,SS第4“元首”装甲掷弹兵团(缺1营)主要驻守在大布尔卢克(Veliki Burluk)区域:2营沿奥斯科尔河布防。 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