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海底世界》由赵兴德编著,今天,在地球所有的领地里,只有海洋还保持着最大的神秘。人们探究过的海底世界,只有可怜的1%。找开这本书吧,看看人类是怎样在海上工作,怎样在海中游戏,怎样在海底探秘的吧。
由赵兴德和刘纯华编著的《人与海洋/我的第一套海洋科普书》是适合喜欢科普读物的青少年读者朋友们阅读的书籍。
《奇妙的海底世界》由赵兴德编著,《奇妙的海底世界》主要介绍人与海洋之间从认识、探索到开发和利用等一些列的过程和讲解。
1872年12月7日,英国希尔内斯港。凛冽的寒风推拥着波浪拍击着“挑战者”号庞大的身躯,哗哗的浪涛声仿佛擂起了出征的战鼓。3根高大的桅杆上,徐徐升起了白色的船帆,在人群的欢送声中,“挑战者”号驶出港口,开始了环球探险,去揭示神秘的海洋世界。
这是海洋考察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天,它标志着人类第一次大规模探索海洋及海底世界。
海底世界是什么样呢?那里如平原坦荡,还是似群山起伏?万丈深渊是生命的禁区,还是有生物存活?……当科学家还未到达海底的时候,这一切是那么的神秘,又是那么令人神往。富有探索精神的人类,挡不住海底的诱惑,一次次地向海底进军,要揭去海水的面纱,让海底“露”出水面。
原始的潜水,只能是屏一口气在水下待几十秒乃至一两分钟;于是,人们发明了各式各样的潜水钟,人进入密不透水的容器里,有管子往里供气。这样虽然可延长潜水时间,但却限制了潜水深度。后来,又发明了单人潜水器,也出现了水下摄影机。但人们看到的只是海洋的一个点,见了树木难见森林。整个海底世界是什么样子,深海里有什么东西,对人类来说仍然是个谜。因此,假说不断,猜想纷纭,争论不休。
“挑战者”号出海之前,英国科学界就有一场争论。
19世纪中叶,著名的生物学家爱德华·福布斯根据海洋生物所在的深度,对海洋生物进行了分类,认为550米以下的海底不会有生物存在,因为那里缺乏阳光和氧气,可怕的海水压力会把海洋生物压得粉碎。后来,为了修理地中海海底电缆,“斗犬”号船从2200米深处打捞电缆时,偶然发现电缆上附着海蛎子。
这件事又引起了一场争论。坚持“深海有生物”的科学家响亮地提出:“还是让我们到深海去,拿到更多的证据来说话吧!”
当时的英国海洋学家怀维尔·汤姆孙就是坚信深海存在生物一派的代表。他曾先后乘“闪电”号和“豪猪”号船出海考察过,曾经从400多米深的海洋中取到大量的海洋生物样品。他决心组织一次环球探险,去揭开海底的秘密。“挑战者”号环球探险的计划,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当然,英国政府之所以同意“挑战者”号环球探险,有着更深刻的原因。当时的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为了维护其世界霸主的地位以及进行海外扩张的需要,仅仅靠15世纪以来“地理大发现”时代的那点海洋知识是不行了。当时,除了美国的M.F.莫里的海底图上记载着有关北大西洋的资料外,世界关于深海方面的知识,可以说是空白。于是,英国政府出资,组织了这次史无前例的环球海底探险。
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