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游击队》由刘知侠所著,是一部描写在抗日时期,鲁南地区确有这样一支游击队,开始在临(城)枣(庄)支线,以后发展到津浦干线上活动。在广大的革命根据地中由共产党人领导的一支特殊的游击小分队以打击日伪军的交通线为目的而与日伪势力进行游击斗争的英雄故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铁道游击队/红色经典文库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刘知侠 |
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铁道游击队》由刘知侠所著,是一部描写在抗日时期,鲁南地区确有这样一支游击队,开始在临(城)枣(庄)支线,以后发展到津浦干线上活动。在广大的革命根据地中由共产党人领导的一支特殊的游击小分队以打击日伪军的交通线为目的而与日伪势力进行游击斗争的英雄故事。 内容推荐 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铁道游击队》,是作者知侠最著名的代表作品,极具传奇色彩,甫一问世,便因其曲折惊险、险象环生、悬念迭起的故事情节而格外引人入胜 《铁道游击队》讲述:抗日战争时期,鲁南临城、枣庄一带的铁路线上,以刘洪、王强为首的一批煤矿工人和铁路工人,不堪日寇的欺压和蹂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秘密建立起一支游击队。他们以微山湖为依托,打票车、劫货车、扒铁路、炸桥梁,破坏了敌人的运输交通,牵制了敌人的兵力,配合了主力部队作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 目录 第一章 王强夜谈敌情 第二章 老洪飞车搞机枪 第三章 合伙开炭厂 第四章 来了管账先生 第五章 政委和他的部下 第六章 小坡被捕 第七章 血染洋行 第八章 山里来了紧急命令 第九章 票车上的战斗 第十章 初会微山湖 第十一章 夜袭临城 第十二章 敌伪顽夹击 第十三章 进山整训 第十四章 出山 第十五章 渔船上 第十六章 小坡和王虎 第十七章 地主 第十八章 在湖边站住脚了 第十九章 打冈村 第二十章 六孔桥上 第二十一章 松尾进苗庄 第二十二章 站长与布车 第二十三章 拆炮楼 第二十四章 微山岛沦陷 第二十五章 她的遭遇 第二十六章 三路出击 第二十七章 掩护过路 第二十八章 胜利 后记 新版后记 《铁道游击队》创作经过 试读章节 第一章 王强夜谈敌情 到过枣庄的人,都会感到这里的煤烟气味很重,煤矿上那几柱大烟囱,不分昼夜“咕吐、咕吐”地喷吐着黑烟,棉絮似的烟雾,在山样的煤堆上空团团乱转。附近人家的烧焦池也到处冒着烟。还有矿上的运煤车和临枣铁路的火车,不住地向天空喷着一团团的白云。这四下升起的浓烟密雾,把枣庄笼罩起来,人们很难看到晴朗的蓝天,吸到清新的空气,走到哪儿都是雾气腾腾。风从山样的煤堆上吹来,带着煤沙到处飞舞,煤沙细得打到人的脸上都不觉得。人们从街上走一遭回来,用手巾往脸上一抹,会看到白毛巾上一片黑灰。白衣服两天不洗,就成灰的了。下窑的和装卸煤车的工人,在露天劳动的脚夫,就更不用说了,他们整天在煤里滚来滚去,不仅手脸染黑了,连吐出的痰都是黑的。他们也不习惯时常去擦身和洗衣,因为很难洗得清爽。就这样,他们一年到头手脸黑,穿的黑,有钱人就叫他们“煤黑”。 旧社会有多少不平事!正是这些“煤黑”创造了枣庄的财富。那山样高的煤堆,是他们从深黑的矿坑里挖出来的,又是他们把煤炭装上火车,运往四方,供给工业的需要和万家住户的烧用。可是这些财富都被老财们掠夺去了,被鄙视和受苦的却是这些‘煤黑”。日本鬼子占领枣庄以后,夺去了煤矿,许多有钱的先生们,在鬼子的刺刀下为敌人服务。又正是这些”煤黑“们,扛起了枪杆,成立了游击队,打击敌人。我这部小说就是写这些“煤黑”们,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怎样对敌人展开轰轰烈烈的英勇斗争,他们在敌占区的枣庄、临城、津浦干线和临枣支线铁路两侧,把鬼子闹得天翻地覆,创造了很多英雄事迹。这是后话,现在暂且从头谈起: 鬼子来了以后,中央军跑了,共产党组织了一批煤矿工人,拉到北山里,和八路军游击队汇合,坚持鲁南山区的抗日战争。为了配合山里的斗争,和掌握枣庄及临枣支线敌人的情况,司令部派了两个精悍的游击队员回枣庄活动。这两个队员一个叫刘洪,一个叫王强。刘洪坚决勇敢,王强机动灵活。他们都是枣庄人,过去在煤矿上千活,由于自小生长在这里,他们对矿上和铁路上都很熟悉,还练出扒车的本领。他俩被派回枣庄后,山里的斗争就残酷起来,刚成立的八路军游击队,不仅时常遭到敌伪的袭击扫荡,而且还受到当地封建地主武装和国民党残余部队的排挤。在敌伪顽的夹击下,这支年轻的游击队经常吃不上,住不下,不得不四下分散活动。因此,有半年的时间,他们和刘洪、王强他们失掉了联系。以后,西边开来八路军一一五师两个主力团,打开了山里的局面,山里游击队才站住脚,司令部才又派人到枣庄和刘洪、王强联络。 这天傍晚,枣庄的烟雾显得更大,天黑得仿佛比别处早些。煤矿上和街上的电灯亮了。四下的烧焦池的气眼都在呼呼地蹿着火苗。远远望去,枣庄像刚开锅的蒸笼。煤矿公司大楼上和车站票房上的太阳旗,像经不起这里的烟熏火燎似的,在迎着晚风飘抖。西车站上守卫的日本鬼子的刺刀,在电灯下闪闪发光。 西车站下沿,就是枣庄的西郊了,这里有一个陈庄,百多户人家,大都是下窑的工人和车站上的脚夫,还有几家炭厂。这庄除了炭厂烧焦卖,各个住家也在烧,因为烧焦是死利钱,一百斤煤能烧七十斤焦,一斤焦能卖二斤煤钱。七十斤焦就能买一百四十斤煤,所以烧一百斤煤的焦,净赚四十斤煤。男人们下窑去了,女人们虽然忙着家务,但也会抽空在小屋旁边挖个坑,填上煤烧起来。天黑下来,这个小庄子,到处都冒着烟,地上到处都喷着火苗。因为这里和车站只隔一道小沟,车站上有鬼子,所以天一黑,街道上就没有人了。 天完全黑下来以后,从庄西进来一个人影,绕过两个焦池,来到一家 大门前。他把门推开,走进院子里。 “老王哥在家吗?” “谁呀?”一个浓眉方脸的人,从有灯光的西屋里走出来,他约有二十 四五岁的年纪,眨着黑黑的小眼,向院子里的来人望着。他就是王强。在黑影里,他看到是一个穿着农村服装的人。 “我!从南乡来的!”客人走过来,一把抓住他的手说,“老王!你不认识我了么?” 王强嘴里咕哝着:“是谁呀!”把头伸到对方的面前,仔细打量着,又把他拉到灯亮处再一看,“咦!’他扬着浓浓的眉毛,咧着嘴巴狠狠地咦了一声,双手抱住了对方的臂膀,把客人拉到屋里。 “啊呀!原来是你呀!老周!你怎么不早说昵?真想不到呀!……” 显然,王强对老周的到来,感到说不出的惊喜。他忙从袋子里掏出香烟,自己用火点了两支,把一支递到老周的嘴上,看看家人正在吃饭,他便拉着老周的手说: “走!到那边炭厂小屋里去!咱们好好拉拉,回头找到老洪,咱们痛快地喝一气!” 两人出了门,摸黑向右走了十多步,在一个栅栏门边停下。老周往里一望,这是一个四周围着短墙的小炭厂。中问有个炭堆,旁边有些筐筛铁铲等工具。院子四周靠近短墙的地方,有几个焦池在熊熊地烧着。所以这里显得烟气特别大。老王开了栅栏门,他们走进一间矮小的黑茅屋里。 王强点上了灯,说:“这里还僻静些,你先在这里坐一会儿,我去找老洪去,马上就回来!” 老周知道这老洪就是刘洪,因为在一块时候长了,叫顺嘴了,就把刘洪叫成老洪了。虽然刘洪和王强的年纪差不多,可是都叫他老洪,这里边也包含着尊重的意思。他俩被派到枣庄来以后,原是由刘洪负责,因为刘洪没有家,所以将联络点设在王强家里。 P1-P3 后记 在这个新版本中,加了一幅作者照片,并附上了一篇《(铁道游击队)创作经过》。 该书从一九五四年一月初版,至今已出版三十七个年头了。在此期间,除了十年浩劫中遭到“四人帮”的查禁外,近三十年里,这本书一直在陆续再版,在五十年代后期和六十年代初期曾为全国畅销书。截至目前为止,国家版本图书馆对各种版本的印数统计为二百五十七万多册,加上四川、江西和贵州等地的少年版和节编本,已近三百万册了,并被翻译成英、俄、日和朝鲜等国文字。 这本书一九五六年改编为电影上演,一九八五年又改编为十二集电视连续剧播放,电影和电视剧的主题歌在群众中广为流传。正因为这本书、电影和电视连续剧有较多的读者和观众,所以到处都有人问我这部作品中几个主要人物的情况,以及我是怎样写这部书的。虽然我在作品的后记中,对这些问题做了简要的交代,但是他们还是感到不满足。为此,我于一九八七年在《新文学史料》第一期上发表了《(铁道游击队)创作经过》。 我在这篇创作经过中,谈了这部作品从生活到艺术的整个创作过程,也具体谈到了读者所关心的书中主要人物的形成、发展和命运,所以我就把它附在新版的后面,和读者见面了。 书评(媒体评论) 铁道游击队的壮丽史诗,本身就是一座巨大的碑,是抗日军民万众一心用血肉之躯铸成的一座无形的丰碑。 ——张静波 原铁道游击队长枪三中队指导员 我想当火车司机,是受《铁道游击队》的影响。 ——杨利伟 航天英雄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