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迹,并非如你所认识、熟悉的那样。它的真实面貌,往往会被后世与种种伪作给淹没!取而代之的,是符合与贴近你我审美观的种种新创作或想象之作!渐渐地,世人都遗忘了,也误会了,那个时代、那个人、那些事。透过徐小虎编写的这本《被遗忘的真迹:吴镇书画重鉴》,我们试着重拾真相,和接近它应该有的感动。
一张中国古代绘画里头藏了多少的纠葛?如果是某大师的真迹,那么,它透露大师创作时的特征又是什么呢?创作的时空背景如何?作品代表了哪些典型的风格?或者是一张假画,那么它与大师的真迹有哪种关联呢?是如实的临摹,对原作者的误解之作,甚至是全新的创造?
面对这些真迹与后作的层层关系,作者徐小虎以元代画家吴镇(1280—1354)为研究对象,逐一分析出这位十四世纪艺术家的真迹与后世伪作群,同时开拓出一套清楚明嘹、完整又缜密的方法学,鼓励中国绘画史的学者和爱好者用开放的眼光,重新审视研究的对象,提出新的怀疑、厘清差异所在,进而重建更详实的“真相”。
《被遗忘的真迹:吴镇书画重鉴》不仅是探究创作者归属问题的专业人士应该阅读的一本书,论述过程中抽丝剥茧、脉络分明的交叉对照过程,就一般大众而言,读来也是引人人胜。更重要的是,中国艺术史长久以来对于书画时代风格的混乱认知状态,通过这一套方法学,将能够透析与解决各种真假画问题背后的实际状况。
《被遗忘的真迹:吴镇书画重鉴》除了追求真相的理性研究外,作者对于假画横行的现状,更大力倡导一个实际且包容的角度,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并不是一门如何深邃、神秘、无法理解的学问,相反,只要具备不带任何成见的一双眼,抛下任何既定诠释与包袱的开放态度,直接面对作品,透过作品直接与其创作精神面对面,那么我们所接触与感受到的,当不只是单纯的笔墨与二分法的真假问题,获得更多的,将是各个时代的审美观与宇宙观。
中文版自序与志谢
英文版自序
英文版序
许理和(Erick Zürcher)
卫特林(Ernst van der Wetering)
郭乐知(Roger Goepper)
书评 保罗·泰勒(Paul Taylor)
第一部 方法论的问题
导论 中国绘画赝品之不同层次
第一章 研究方法概述
第二章 中国传统鉴定法
第三章 日本在中国绘画研究上的贡献
第四章 中国绘画研究中的西方传统
第五章 原迹及其在演进、变形与捏造过程中的面目变迁
第二部 从同代文献与图像寻找大师真迹
第六章 时代风格的重要准则
第七章 个人风格:聚焦于大师
第八章 寻找真迹:吻合最早文献资料的元代山水
第九章 两件佚名的元代绘画
第三部 方法论内部自我检测
第十章 系统检验:由既定准则辨识竹画真迹
第十一章 真迹与伪作的笔迹鉴定:书法分析的心观点
第四部 明清的变形之作
第十二章 山水画中的变形面目
第十三章 竹画中的变形面目
第五部 明清的捏造(增生)之作
第十四章 山水画中的捏造之作
第十五章 竹谱中的捏造之作
第六部 结论
第十六章 用心观看:清理与重建
第七部 附录
A 山水画中以笔划为主与以渲染为主的模式
B 吴镇与传董源《寒林重汀》
C 长宽比与绢之宽度
D 《墨竹谱》页面的尺寸与状况
E 中国与日本的「仿吴镇」作品
F 吴镇的印章
G 项元汴的印章
H 《墨竹谱》与《墨竹册》款印检验
后语:关于感知
参考书目
图片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