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长法编著的《黄炎培画传》讲述黄炎培的生平及其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内容客观,叙事条理清晰,选图具有代表性,真实再现教育家的成长历程和所取得的杰出成就,凸显教育家的教育精神与人格魅力。本书可以激励一批有志教育的人成为教育家,切实有效地推动中国的教育家办学进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黄炎培画传/20世纪中国教育家画传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谢长法 |
出版社 | 四川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谢长法编著的《黄炎培画传》讲述黄炎培的生平及其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内容客观,叙事条理清晰,选图具有代表性,真实再现教育家的成长历程和所取得的杰出成就,凸显教育家的教育精神与人格魅力。本书可以激励一批有志教育的人成为教育家,切实有效地推动中国的教育家办学进程。 内容推荐 黄炎培(1878~1965),字任之,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教育家,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中国民主建国会主要领导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他以毕生精力奉献于中国的职业教育事业,为改革脱离社会生活和牛产的传统教育,建设中国的职业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发起并成立的第一个研究、试验、推行职业教育的全国性团体——中华职业教育社,在中国职业教育史上享何盛誉;他注重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主张“双手万能,手脑并用”;他提倡的“大职业教育主义”,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谢长法编著的《黄炎培画传》以时间为序,采用图文并茂的肜式,以文释图,以图补文,分十一章讲述黄炎培的生平及其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内容客观,叙事条理清晰,选图具有代表性,真实再现教育家的成长历程和所取得的杰出成就,凸显教育家的教育精神与人格魅力。 《黄炎培画传》适合教育工作者、大中学生及学生家长、大众读者阅读。 目录 一 清末民初教育改革浪潮中 的“弄潮儿” 早年的教育 从事新式教育和革命活动 首倡“实用主义”办教育 国内教育考察:职业教育的 孕育 二 职业教育在中国的萌生 美国之行:职业教育的孕育 与引入 对职业教育的宣传、研讨 赴日本、菲律宾考察与职业 教育的萌生 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 三 倡导、研究、推行职业教育 倡导、调查职业教育 研究、探讨职业教育 创办中华职业学校 发起创办东南大学和上海 商科大学 职业指导思想与实践 四 职业教育制度确立的 积极推进者 积极推进学制改革 邀孟禄来华作教育调查 发起成立中华教育改进社 职业教育制度的确立与实践 五 “大职业教育主义”理论及其 教育活动 提出“大职业教育主艾’理论 创办《生活》周刊 对农村教育的倡导与实践 对职业教育的深层思考 六从“职教救国”到投身国难 朝鲜、日本之行与《黄海环 游记》 投身、宣传抗日救亡 创办《救国通讯》 职业教育与抗战救国的结合 四川之行:为国难呼喊 七 为抗战救国努力 投身抗战 《国讯》复刊 劝募战时公债 宣传抗战 痛失爱妻与重结良缘 八 为民主、团结、和平奔波 参加国民参政会 发起成立民盟,从事民主 运动 创办《宪政》月刊,推动宪政 运动 延安之行 九 战时的教育追求 职教社新目标的确立 为“抗战教育”奔波 对职业教育理论的新探讨 和实践 十 抗战后的活动 倡导和平,反对内战 倡导民主,力争自由 调解国共,悼念李、闻 对职业教育的不了情 十一 拥护共产党走进新中国 与共产党真诚合作,为建立 新中国效力 参加新政协会议 老骥伏枥,为国献策 后记 把教育办得更好(代跋) 试读章节 1915年12月,黄炎培在江苏省教育会作《美国中学校职业教育之状况》的报告时,言道:“职业教育之科目,不外四大端:即工、农、商与家政是也。职业教育之施行,实在中等以下之学校。” 1916年1月3日,在松江作讲演,提出:“凡提倡职业教育,宜先从调查人手。其种类,一宜注意其至普通者,如男子木工、女子裁缝之类。一宜注意其至特别者,则根据地方状况,与夫特殊之土宜物产而定之。……凡职业教育,一以经济为中心,而以教育为其手段可也。” 1917年1月,在《职业教育实施之希望》一文中,从理论上阐述了职业教育实施的可能性、可行性和重要性,认为实施职业教育,一在确立职业教育制度,一在审择职业的种类及其性质。 1917年4月,在《新大陆之教育》一书中,从职业教育与实业教育的不同特点方面,再次诠释了职业教育的内涵: 职业教育,以广义言之,凡教育皆含职业之意味。盖教育云者,固授人以学识技能,而使之能生存于世界也。若以狭义言,则仅以讲求实用之知能者为限,亦犹实业教育也。唯实业教育,兼含研究学说之意味,而职业教育,则专重实习,纯为生活起见。实业教育所养成之人物,其一部分主用思想,而职业教育所养成之人物,则完全主用艺术。盖自欧洲十八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乃有所谓实业教育,至挽(晚)近实业益发达,而生计问题亦日以急迫,于是复有所谓职业教育。……是故职业教育者,在学说上为后起之名词,在社会上为切要之问题,而在教育上实为最新最良之制度也。 在宣传职业教育的同时,为了消除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偏见,黄炎培还在江苏省教育会组织职业教育研究会,开展职业教育研讨。 组织教育研究机构,推动教育的宣传、研讨及普及,乃江苏省教育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民国成立后,江苏省教育会依教育部《教育会规程》关于“教育会为讲求各项学术及开通地方风气,得分设各项研究会”的规定,分门别类设立了各种各样的教育研究会。这其中,1916年9月12日,由黄炎培联合沈恩孚、庄俞、郭秉文等所设的以“专事研究各种职业教育之设施以及提倡推广方法”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研究会,是当时职业教育界十分引人注目的一个教育研究机构。 职业教育研究会是中国最早的省级职业教育研究机构,黄炎培亲自担任该会主任。根据《职业教育研究会简章》规定,研究会共设职员15人,“分司调查、评议及各项干事,由会员互举之”;其主要会务有三:“研究关于普通教育范围内设职业科之方法”、“研究关于职业补习教育之设施方法”、“研究关于职业学校之设施方法”。研究会规定每年召开一次大会,并不定期地召开职员会和研讨会。凡“在教育界而有志研究职业教育者及在职业界而有志研究职业教育者均得人会为会员”;初设时,研究会即有会员148人,其中包括黄炎培、沈恩孚、江谦、贾丰臻等人。 职业教育研究会成立后,开展了多种有关推动职业教育宣传、普及及研讨活动。如关于于普通教育范同内设置职业科的方法和职业补习教育的设施方法等问题的研究,并多次组织职业教育讲演活动。如1917年3月,黄炎培、郭秉文、陈宝泉、蒋维乔等从日本、菲律宾考察教育回国后,江苏省教育会曾多次举行演讲会、报告会,邀请他们介绍考察所得,畅谈感想。 1917年8月,职业教育研究会因加入中华职业教育社共同开展职业教育研究,即行取消。 赴日本、菲律宾考察与职业教育的萌生 1915年4月黄炎培随游美实业团赴美进行教育考察问,在旧金山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看到时为美国殖民地的菲律宾的种种职业教育出品和图表,大为惊异。原西班牙属地的菲律宾,其教育向来较为落后,然而,自隶属美国不及二十年,其教育发展却“一日千里,为东亚新进之少年”。为了究其原因,并以取法,黄炎培认为必须“亲履其地,周览博考”。于是,回国后,他即向教育部提出考察菲律宾教育的建议,得到了教育部的认可和赞许。教育部认为:“我国教育制度,向多取法日本,欲更取美国方法移植我国,容有未尽适当者,故不若以日本菲律宾合观而比较之,乃有所折衷而节取;且考察教育,尤以身任学校事业者,为亲切有味,易收直接设施之效。” P31-33 序言 2007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郑重宣布:要提倡教育家办学。这个问题的提出显示出中国急需教育家却又缺少教育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更明确提出:“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 然而,现今即使是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对怎样才是真正的教育家却也没有清晰的认识。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储朝晖与时任四川教育出版社社长安庆国在编写一套《20世纪中国教育家画传》丛书的想法上不谋而合,这对传承、传播中国20世纪教育家的办学理念,弘扬其教育精神和优秀思想,促进教育家办学的早目全面实现十分有益,也十分必要。 这套丛书所选择的十位传主是经过教育史专业的学者海选而产生的,他们是王国维、蔡元培、陶行知、张伯苓、胡适、梅贻琦、黄炎培、徐特立、陈鹤琴、晏阳初,我认为他们确实代表了20世纪对中国教育有巨大影响的教育家群体。 这套丛书突出传主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办学实践,尤其凸显传主的教育家精神;强调以史料为依据,对传主的教育贡献作客观评价,实事求是,还原历史,避免主观,不做有意拔高;全书插入大量珍贵历史图片,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历史画卷,使得丛书具有了较高的学术价值、收藏价值以及观赏性和可读性。同时,丛书主编精心挑选各位传主研究方面的专家担任各分册作者,较好地保证了整套丛书的编写深度和质量。其中黄延复研究梅贻琦、宋恩荣研究晏阳初、梁吉生研究张伯苓、戴永增研究徐特立、金林祥研究蔡元培、储朝晖研究陶行知都有二十多年了。我与储朝晖第一次见面是在1 988年,他拿着一封方明的信来找我,正是为了查阅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特藏部的陶行知研究资料。北京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邹新明研究胡适、西南大学教授谢长法研究黄炎培、陈鹤琴外孙柯小卫研究陈鹤琴、青年传记文学作家窦忠如研究王国维,他们也都是长期从事相关研究的专家学者,堪称黄金组合。这套书将有助于读者更好地领会各位教育家的精神真谛。 希望这样一套难得的好书,能激励有志教育的人成为教育家,切实有效地推动中国的教育家办学进程。 后记 提倡教育家办学是提升中国教育品质的必由路径,令人遗憾的是,近三十年对教育的实地调查使我深感无论是在教育业内还是整个社会,对教育家的认识都是极度模糊的。 在我心存为解决这一问题做点什么的愿望时,四川教育出版社前任社长安庆国先生说他一直想出版一套《20世纪中国教育家画传》丛书而未能如愿。于是,我们决定合力将这件事做好,以期对传承、传播教育家的办学理念,促进教育家办学有所裨益。这便是这套丛书编写和出版的缘起。 在丛书编写和与各卷作者交流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一个时代是否有教育家是与两个方面相关的:一是这个时代是否需要教育家;二是这个时代是否具有产生教育家的环境。可以说任何时代都有具有教育家潜能和品质的人,但只有独立思考,并能依据其独立思考自主实行教育教学的人,才能成为教育家。因此,凡是学人能够自主的时代,出现教育家的概率就高;而在学人不能自主的时代,就不会出现教育家。如果真的期望教育家出现,就要创造教师能够自主教学,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校长能够自主办学的社会与制度环境,否则就不可能出现真正的教育家,也不可能培养出杰出人才。 教育家的认定最可靠的方式是社会认同,获得较高社会认同的教育从业者,能被社会高度认同为教育家的人就是教育家。当今尚不存在哪个专家或某个机构具有确认教育家的资质。限于条件,这套丛书还不能对所选传主通过全民投票的方式来确定,但所选的十位传主确是经过教育史专业的学者海选而产生的,他们选出了王国维、蔡元培、陶行知、张伯苓、胡适、梅贻琦、黄炎培、徐特立、陈鹤琴、晏阳初,在20世纪中国教育史上,他们发挥的教育家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令我们感到惊诧的是,他们在那个年代就已经相互认识,大都有过直接交往,其中一些人之间还是挚友,这应是志同道合使然。 除了外部认同,教育家必备的内部品质有三种:一是博爱之心,执著地爱学生、爱教育T作、爱人类未来的发展;二是独立思考和不懈求新,教育已经是数千年的专业工作,不能独立思考和创新的人是难以成为教育家的;三是有从事教育工作的专业潜质,能敏锐地发现教育问题,并以独特的思考和行为解决问题。有了这三种品质,在外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就会产生诸如教育思想、办学业绩、论著等结果。 是否称得上教育家,最根本的是看他是否教人做人,能否依据学生不同的潜能、个性和志向培养出值得他自己崇拜的人。一个人的学业成绩仅仅是他成长发展的一个方面,学业成绩高并不一定就发展得好,教出考试成绩高的学生也不是教师成为教育家的垫脚石。近三十年来有不少学生得了各类国际奥林匹克奖,却未能成长为相关领域真正的专家。陶行知主张办知情意合一的教育,有一段很有针对性的话:“知情意三者并非从割裂的训练中可以获取。书本教育也许可以使儿童迅速获得许多知识,神经质的教师也许可以使儿童迅速地获得丰富的感情,专制的训练也许可以使一个人获得独断的意志,但我们何所取于这样的知识,何所取于这样的感情,何所取于这样的意志?知情意的教育是整个的,统一的。知的教育不是灌输儿童死的知识,而是同时引起儿童的社会兴趣与行动的意志。 书评(媒体评论) 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年)》 《20世纪中国教育家画传》丛书突出传主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办学实践,尤其凸显传主的教育家精神;强调以史料为依据,对传主的教育贡献作客观评价,实事求是,还原历史。这本身即是教育家精神的具体体现。 ——顾明远 希望《20世纪中国教育家画传》丛书可以激励一批有志教育的人成为教育家,切实有效地推动中国的教育家办学进程。 ——储朝晖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