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生于中法战争之时,至甲午中日战争,年十岁。家世读书仕宦,至予已数百年矣。予年六岁,从先师薛念辛先生读,至九岁。其间,薛先生因事他适,曾由史幼纯先生代馆月余。十岁,薛先生服官扬州,改从魏少泉先生读。十二岁夏,魏先生赴新疆。予父生平,不赞成人自教子弟。谓非因溺爱,失之宽纵,即因期望太切,失之过严;故余自人塾至此,皆延师于家。此时依予父之意,本欲再行延师,惟家庭经济状况,颇起变化。予家有田二十余亩,向不收租,惟俾佃户耕种,照料先茔耳。在城市中,有住宅两所,市房两所,除住宅一所自住外,余皆出租。亲丁七口,予之继祖母父母两姑一姊及予也,其后两姑皆出阁,则惟有五口。衣食粗足自给。而在予十岁时,再从伯父朗山君逝世江西。朗山君以官为家,卒后一无所有,而亲丁尚有九口。虽再从,而予家丁口少,已为最亲之一支。先君乃迎之同居。自此食指几增一倍,生活遂苦拮据。故魏先生去后,未能延师,由予父自行教授。予母及姊,皆通文墨,亦相助为理。此时予已能作文字,予父尝命予以所作就正于石小泉先生,后又使从族兄少木先生游,先后凡三年。惟皆未坐塾,但以文字就正耳。薛以庄老先生者,念辛先生之伯父,而予父之师也,予父尝从之学九年;清末,主芜湖之中江书院。予父又使予以所作文字,邮寄请正。生平就学之经过如此。予自十岁以后,家境即不佳;少时尚无公私立学校,十五后稍有之,然是时视外国文及技术,均不甚重;故生平未入学校。于外文,仅能和文汉读;于新科学,则仅数学、形学,尝问业于徐点撰、庄伯行两先生,略有所知而已。今亦强半遗忘矣。十五岁时,尝考入阳湖县学,名义上为旧式之县学生。然旧式学校,从无入学读书之事,实系科举之初阶而已。
至予之学术:则初能读书时,先父即授以《四库书目提要))o此为旧时讲究读书者常用之法,俾于问津之初,作一鸟瞰,略知全体学科之概况及其分类也。此书经史子三部,予皆读完,惟集部仅读其半耳。予年九岁时,先母即为讲《纲鉴正史约编》,日数叶。先母无暇时,先姊即代为讲解。故于史部之书,少时颇亲。至此,先父又授以《日知录》《廿二史札记》及《经世文编》,使之随意泛滥。虽仅泛滥而已,亦觉甚有兴味。至十六岁,始能认真读书。每读一书,皆自首讫尾。此时自读正续《通鉴》及《明纪》。先父授以汤蛰仙之《三通考辑要》。予以之与元本对读,觉所辑实不完具,乃舍之而读元本。此为予能自读书之始。甲午战时,予始知读报,其后则甚好《时务报》。故予此时之所向往者,实为旧日所谓经济之学。于政务各门,皆知概略,但皆不深细;至于技术,尤必藉他人之辅助,仅能指挥策画而已。此在今日崇尚技术之时言之,实为不切实用,但旧时以此种人为通才,视为可贵耳。予如欲治新学术,以此时之途辙言之,本应走入政治经济一路。但予兼读新旧之书,渐觉居今日而言政治,必须尊崇从科学而产生之新技术,读旧书用处甚少。初从水利工程悟人,后推诸军事,尤见为然;又予论政治利弊,好从发展上推求其所以然;亦且性好考证,故遂逐渐走人史学一路。自二十三岁以后,即专意治史矣。予亦略知经小学。此由在十七岁时受教于丁桂征先生而然。先生为予母从姊之夫,于经小学极深沉。但前人虚心,无著述,略有读书札记,暮年客广东时,又毁于火耳。予从先生问业后,亦曾泛滥,略有所得。但至后来,仅成为予治古史之工具耳,不足专门名家,于思想亦无大关系。予于文学,天分颇佳。生平并无师承,皆读书而自之。文初宗桐城,后颇思突破之,专学先秦两汉,所作亦能偶至其境。诗少好宋诗,中年后亦好唐诗,但无功力,下笔仍是宋人境界耳。词所造甚浅,亦宗常州而薄浙派。要之,予可谓古典主义文学之正统派。予于文学,未常用功,然嗜好颇笃;于新文学最无嗜好。读新文学书,极少极少,因总觉其繁冗而乏味,故不终卷而辄弃去也。予对一切学问之顽固而拒不接受,无如对新文学者。此于予亦为一种损失。然习惯已深,恐不易改矣。此本不必与通知旧文学有关,然予自行检点,此两者似有关系,以两物相形,厚于此,不得不薄于彼也。
予之经历:一九。五、一九。六两年,始执教于常州之私立溪山小学堂。此时予之家境,尚未大坏,但因设立此校之朱少堂君,于予颇加钦佩,托人来相延,故遂往执教耳。一九O五年,予父婴末疾。卧床几一岁,卒不起。先是予父因食指繁多,收入不给,曾将两所市房,卖去一所。至是,医药丧葬,所费甚巨,多出借贷。乃将先父生平善衣,卖得千三百元,以了债务。家况益坏,乃真不得不藉劳力以自活。而溪山因创办人逝世停办。一九。七年,在苏州东吴大学教国文历史。因气味不相投,至暑假辞去。是冬,在常州府中学堂教历史地理。至一九。九年。一九一。年,至南通国文专修科教授。此国文专修科,为张季直君所办,培养办理公文人才,属屠敬山先生主持其事。其时求能教作公文者甚难,予虽无经验,而读近代奏议较多,下笔尚觉相合,敬山先生故找予帮忙。在南通一年半。辛亥革命起,予往来苏常宁沪者半年,此时为予人政界与否之关键。如欲入政界,觅一官职之机会甚多。若不乐做官,亦可以学者之资格,加入政党为政客。予本不能做官;当时政党之作风,予亦甚不以为然;遂于政治卒无所与。一九一二年,教授上海私立甲种商业学校,至一九一四年暑假前。所教者,除应用文字外,商业经济、商业地理,因无人教,亦无教本,皆由予参考日文书教授。由今思之,甚为可笑。然在当时,固各校多数如此。因其时此等教师,几为凤毛麟角也。此校为上海商学公会所办。因会员心力不齐,至此停办。暑假后,予人中华书局任编辑。予本好弄笔,但在书局,所从事者,均系教科书教授书参考书之类,颇觉乏味。一九一八年秋间,中央在沈阳设立高等师范学校。予内姊之夫杨星岑君,介予前往教授国文历史,予其时亦欲远游,乃辞去中华书局之事。已而该校因草创,人事关系,纷纭不定,遂未行。一九一九年,人商务印书馆,助谢利恒君编辑中国医学辞典。予于医学,本无所知,而先外王父程柚谷先生,先舅氏均甫先生,先从舅少农先生,皆治汉学而兼知医,故予于中国医书之源流派别,略有所知。谢君本旧友,此时此书亟欲观成,乃将此一部分嘱予襄理,至暑假中事讫。暑假后,吴研因君介绍予至苏州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教授国文。是冬,沈阳高等师范学校仍来相延。予仍乐远行。一九二。年,遂至沈阳。至一九二二年,凡三年。一九二三年,时张作霖对中央独立,沈阳高等师范学校亦由其接收,改为东北大学。教职员中,有若干人视为不顺,辞职而去,予亦其一。时江苏省立师范学校,有数处办专修科,招中等师范之毕业生,肄业两年,后又延长半年,俾毕业后教授中学,第一师范亦其一。校长王饮鹤君相招。一九二三年,予乃复至该校,至一九二五年夏专修科毕业之时,凡两年半,所教者为国文历史。一九二五年暑假后,因朱经农君介绍,至沪江大学教授国文历史。沪江风气,远较从前之东吴为佳。但予在教会学校中,终觉气味不甚相投。而其时光华大学初创,气象甚佳,确有反对帝国主义之意味。国文系主任童伯章君,本系常州府中学堂同事,再三相招。一九二六年暑假后,予遂入光华。此时光华无历史系,予虽在国文系,所教实以历史课程为多。后历史系设立,校中延予为主任,予已不能确记其年岁矣。一九三二年,日人犯上海,光华延未开学者数月。其时光华欠薪甚多,予实难支持。适安徽大学开办,光华旧同事孑L肖云任职其中,该校介之来相延,言明决不欠薪。予向光华辞职,光华相留,改为请假,由陈守实君代课。予赴安徽,凡三个月。其欠薪亦与光华无异。予尝有丈夫子四,女子子二,多夭折,存者一女而已……P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