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雨含导读的《骆驼祥子马裤先生(老舍专集经典彩绘本)》收录了老舍长篇、短篇小说:骆驼祥子、马裤先生、旅行、讨论、狗之晨、记懒人、辞工、有声电影、画像、牛老爷的痰盂、电话。文中的细节是那么平凡,语言朴素直白到平头百姓说的大白话,不会为诱惑读者故意雕饰文字,却能使一个个见棱见角的方块字鲜活起来。勾描人物,涂抹风景,无论笔墨或浓或淡,化技巧于无形,文章自然、率真地从心底流淌出来,一看便知是老舍,这位饱经苦难的人民艺术家,他所思索的问题使他的著作往往具有深邃的内涵,成为人类思想宝库中闪光的珍藏。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骆驼祥子马裤先生(老舍专集经典彩绘本)/美冠纯美阅读书系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作者 | 老舍 |
出版社 | 北京日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蒋雨含导读的《骆驼祥子马裤先生(老舍专集经典彩绘本)》收录了老舍长篇、短篇小说:骆驼祥子、马裤先生、旅行、讨论、狗之晨、记懒人、辞工、有声电影、画像、牛老爷的痰盂、电话。文中的细节是那么平凡,语言朴素直白到平头百姓说的大白话,不会为诱惑读者故意雕饰文字,却能使一个个见棱见角的方块字鲜活起来。勾描人物,涂抹风景,无论笔墨或浓或淡,化技巧于无形,文章自然、率真地从心底流淌出来,一看便知是老舍,这位饱经苦难的人民艺术家,他所思索的问题使他的著作往往具有深邃的内涵,成为人类思想宝库中闪光的珍藏。 内容推荐 蒋雨含导读的《骆驼祥子马裤先生(老舍专集经典彩绘本)》作者老舍是由北京的贫民小胡同中生长起来的作家,浑身上下带着他固有的特点,就像他多次描写过的长在北京城墙砖缝中的小枣树一样,土壤、营养都贫乏到极点,可是它依附在母亲——雄伟古城的胸口上,顽强地硬钻了出来,骄傲地长成了树,从而独树一帜,别具风格,令人赞叹不已。 《骆驼祥子马裤先生(老舍专集经典彩绘本)》充满了“北京味儿”,浓浓的“北京味儿”,这是一股多么可爱多么可亲多么可敬的“北京味儿”啊! 目录 骆驼祥子 马裤先生 旅行 讨论 狗之晨 记懒人 辞工 有声电影 画像 牛老爷的痰盂 电话 试读章节 我们所要介绍的是祥子,不是骆驼,因为“骆驼”只是个外号;那么,我们就先说祥子,随手儿把骆驼与祥子那点关系说过去,也就算了。 北平的洋车夫有许多派:年轻力壮,腿脚灵利的,讲究赁漂亮的车,拉“整天儿”,爱什么时候出车与收车都有自由;拉出车来,在固定的“车口” 或宅门一放,专等坐快车的主儿;弄好了,也许一下子弄个一块两块的;碰巧了,也许白耗一天,连“车份儿”也没着落,但也不在乎。这一派哥儿们的希望大概有两个:或是拉包车;或是自己买上辆车,有了自己的车,再去拉包月或散座就没大关系了,反正车是自己的。 比这一派岁数稍大的,或因身体的关系而跑得稍差点劲的,或因家庭的关系而不敢白耗一天的,大概就多数的拉八成新的车;人与车都有相当的漂亮,所以在要价儿的时候也还能保持住相当的尊严。这派的车夫,也许拉“整天”,也许拉“半天”。在后者的情形下,因为还有相当的精气神,所以无论冬天夏天总是“拉晚儿”…。夜间,当然比白天需要更多的留神与本事;钱自然也多挣一些。 年纪在四十以上,二十以下的,恐怕就不易在前两派里有个地位了。他们的车破,又不敢“拉晚儿”,所以只能早早的出车,希望能从清晨转到午后三四点钟,拉出“车份儿”和自己的嚼谷。他们的车破,跑得慢,所以得多走路,少要钱。到瓜市,果市,菜市,去拉货物,都是他们;钱少,可是无须快跑呢。 在这里,二十岁以下的——有的从十一二岁就干这行儿——很少能到二十岁以后改变成漂亮的车夫的,因为在幼年受了伤,很难健壮起来。他们也许拉一辈子洋车,而一辈子连拉车也没出过风头。那四十以上的人,有的是已拉了十年八年的车,筋肉的衰损使他们甘居人后,他们渐渐知道早晚是一个跟头会死在马路上。他们的拉车姿式,讲价时的随机应变,走路的抄近绕远,都足以使他们想起过去的光荣,而用鼻翅儿扇着那些后起之辈。可是这点光荣丝毫不能减少将来的黑暗,他们自己也因此在擦着汗的时节常常微叹。不过,以他们比较另一些四十上下岁的车夫,他们还似乎没有苦到了家。这一些是以前决没想到自己能与洋车发生关系,而到了生和死的界限已经不甚分明,才抄起车把来的。被撤差的巡警或校役,把本钱吃光的小贩,或是失业的工匠,到了卖无可卖,当无可当的时候,咬着牙,含着泪,上了这条到死亡之路。这些人,生命最鲜壮的时期已经卖掉,现在再把窝窝头变成的血汗滴在马路上。没有力气,没有经验,没有朋友,就是在同行的当中也得不到好气儿。他们拉最破的车,皮带不定一天泄多少次气;一边拉着入还得一边儿央求人家原谅,虽然十五个大铜子儿已经算是甜买卖。 此外,因环境与知识的特异,又使一部分车夫另成派别。生于西苑海甸…的自然以走西山,燕京,清华,较比心’方便;同样,在安定门外的走清河,北苑;在永定门外的走南苑……这是跑长趟的,不愿拉零座;因为拉一趟便是一趟,不屑于三五个铜子的穷凑了。可是他们还不如东交民巷的车夫的气儿长,这些专拉洋买卖的讲究一气儿由交民巷拉到玉泉山,颐和园或西山。气长也还算小事,一般车夫万不能争这项生意的原因,大半还是因为这些吃洋饭的有点与众不同的知识,他们会说外国话。英国兵,法国兵,所说的万寿山,雍和宫,“八大胡同”,他们都晓得。他们自己有一套外国话,不传授给别人。他们的跑法也特别,四六步儿不快不慢,低着头,目不旁视的,贴着马路边儿走,带出与世无争,而自有专长的神气。因为拉着洋人,他们可以不穿号坎,而一律的是长袖小白褂,白的或黑的裤子,裤筒特别肥,脚腕上系着细带;脚上是宽双脸干层底青布鞋;干净,利落,神气。一见这样的服装,别的车夫不会再过来争座与赛车,他们似乎是属于另一行业的。 有了这点简单的分析,我们再说祥子的地位,就像说——我们希望——一盘机器上的某种钉子那么准确了。祥子,在与“骆驼”这个外号发生关系以前,是个较比有自由的洋车夫,这就是说,他是属于年轻力壮,而且自己有车的那一类:自己的车,自己的生活,都在自己手里,高等车夫。 这可绝不是件容易的事。一年,二年,至少有三四年;一滴汗,两滴汗,不知道多少万滴汗,才挣出那辆车。从风里雨里的咬牙,从饭里茶里的自苦,才赚出那辆车,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在他赁人家的车的时候,他从早到晚,由东到西,由南到北,像被人家抽着转的陀螺;他没有自己。可是在这种旋转之中,他的眼并没有花,心并没有乱,他老想着远远的一辆车,可以使他自由,独立,像自己的手脚的那么一辆车。有了自己的车,他可以不再受拴车的人们的气,也无须敷衍别人;有自己的力气与洋车,睁开眼就可以有饭吃。 他不怕吃苦,也没有一般洋车夫的可以原谅而不便效法的恶习,他的聪明和努力都足以使他的志愿成为事实。假若他的环境好一些,或多受着点教育,他一定不会落在“胶皮团”…里,而且无论是干什么,他总不会辜负了他的机会。不幸,他必须拉洋车;好,在这个营生里他也证明出他的能力与聪明。他仿佛就是在地狱里也能作个好鬼似的。生长在乡间,失去了父母与几亩薄田,十八岁的时候便跑到城里来。带着乡间小伙子的足壮与诚实,凡是以卖力气就能吃饭的事他几乎全作过了。可是,不久他就看出来,拉车是件更容易挣钱的事;作别的苦工,收入是有限的;拉车多着一些变化与机会,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与地点就会遇到一些多于所希望的报酬。自然,他也晓得这样的机遇不完全出于偶然,而必须人与车都得漂亮精神,有货可卖才能遇到识货的人。想了一想,他相信自己有那个资格:他有力气,年纪正轻;所差的是他还没有跑过,与不敢一上手就拉漂亮的车。但这不是不能胜过的困难,有他的身体与力气作基础,他只要试验个十天半月的,就一定能跑得有个样子,然后去赁辆新车,说不定很快的就能拉上包车,然后省吃俭用的一年二年,即使是三四年,他必能自己打上一辆车,顶漂亮的车!看着自己的青年的肌肉。他以为这只是时间的问题,这是必能达到的一个志愿与目的,绝不是梦想!P2-5 序言 谈老舍著作与北京城 老舍常常在作品中描写完整的行动路线,这是老舍著作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在老舍的笔下不大会出现只有出发点和目的地,似乎可以跨越任何空间一下子就到的简单情况,也不大会出现“小胡同赶猪直来直去”的情况。路总是一步一步地走的。既然走,就得有路线;路线不可记载得太繁琐,但也不可不写,何况路线有各种各样的,可以引出许多有趣的插笔来。 在《老张的哲学》中描写了11条行动路线; 在《赵子日》中描写了4条行动路线; 在《离婚》中描写了7条行动路线; 在《骆驼祥子》中描写了7条行动路线; 在《四世同堂》中描写了22条行动路线; 在《正红旗下》中描写了1条行动路线。 以上每条路线,都各有出发点,路过哪里,一一写明先后顺序,甚至方向,最后是终点。 《骆驼祥子》中的路线是描写得最精彩的。祥子是拉车的,他得跑路,路对他像水和空气一样重要,写得详尽具体是不足为奇的。不过,老舍别的小说中的行动路线也并不比《骆驼祥子》中的简单多少。《骆驼祥子》中的7次行动路线是: 第一次,祥子拉着自己的新车,由新街口,出西直门,过高亮桥,被大兵捉走。 第二次,祥子牵着骆驼逃出磨石口,过海淀进西直门。具体路线是:磨石口——往东北拐过金顶山——礼王坟——八大处——四平台——杏石口——南辛庄——北辛庄——魏家村——南河滩——红山头——杰王府——静宜园——海淀——西直门。出于好奇,我们曾经沿着这条路线走过一次,结果发现老舍给祥子设计的这条路线是完全符合实际情况的,绝对经得起核对,的的确确是像故事情节所要求的那样,是顺着山根走的,方位对,地形对,顺序对,村名对,这样可能隐蔽一些,如果祥子暴露了,恐怕会再被捉回山里去。如果不是作者亲自考察过,光看地图,是写不了这么准确的。这还不算,老舍还为祥子设计了其他三条出路,东南西北各一条,最后选择了北线。 第三次,祥子由东城拉曹先生回曹宅,路过天安门,到南长街,中了埋伏——修路没放置灯光标记,摔了跤,伤了人,摔了车。 第四次,虎妞找祥子谈话,由南长街,贴着中山公园红墙往北走,虎妞指着肚子告诉他“有了”,一直走到北长街北头,上北海大桥,过金鳌玉蛛,祥子想跳下去,头朝下,砸破了冰,像个死鱼似的冻在冰里。祥子突然转身向回走,几乎碰到团城的墙上,又被虎妞喊回去。 第五次,祥子拉曹先生由西城回曹宅,被特务跟踪,奔景山背后的黄化门左宅。路线是西城一西单——西长安街——长安牌楼——新华门——南长街口——中山公园后门——北长街北口——进小胡同——景山背后——黄化门——左宅。 第六次,婚后祥子由毛家湾而西四而宣武门,往南往东再往南到天桥,躲着虎妞,出来散心。 第七次,祥子出西直门,过高亮桥,到铁道北,到白房子找当了下等妓女的小福子。 有了这样的路线描写,北京好像由书本上突然站了起来,变成了立体的。北京,不再是爬在地图上的点、线、面,不再是书中的地理概念,而是可以感觉到的,可以丈量的,有高度的,甚至是有感情的。连美丽的北海白塔都变得“傻白傻白的”了,一齐和祥子发愁烦恼。 北京活了。 老舍爱北京,爱整个的北京。他说不上来他应该夸奖北京的哪一部分,恐怕因为说了北京的枝枝节节而把它说小了。 可是,在北京,老舍有他最喜欢的地方,那是积水潭。 积水潭以前叫净业湖,净业寺在它的北岸,故得名。西山的泉水从高亮桥流入城内,汇集于此成湖,又叫积水潭。它的下游是后海,什刹海,北、中、南海。 积水潭以前很美,湖中有荷花,有芦苇,岸边有土山,有石头,有垂柳,水下有鱼,有蝌蚪,水面上有蜻蜒,有水蝎,有翠鸟,还有白鹭,自然景色极佳。都市之中有这么一块安静的妙地,真是难得。 如今的积水潭已经大为逊色了,除了水面几乎什么也没有了,站在湖边,只能领会到它的空旷和它的安静。好在岸边的大柳树和北边的德胜门楼还能叫人想象出一点当日的朴实和幽美来。 积水潭进入了四部老舍的文学作品: 《老张的哲学》(《老舍文集》第45~46页); 《赵子日》(《老舍文集》第330页); 《骆驼祥子》(晨光本第302页); 《正红旗下》(人文单行本第82~84页)。 这四段都是用墨较多的,写得很有感情,确实令人神往,令人浮想联翩。 老舍说过,大凡幼时所熟悉的地方景物,即一木一石,当追想起来,都足以引起热烈的情感,这种热烈的情感使作家能信笔写来,头头是道,因为这种回忆是准确的,特定的,亲切的,连那里空气中所含的一点特别味道都能一闭眼还想象地闻到。 老舍很重视这种追忆,他的一个文艺创作思想就是认为这种热烈的追忆往往会变成作家的创作动机之一,而且往往因此而写出绝妙的传世之作。最熟悉的,不管多平凡,总是最亲切的。亲切就可能产生出好的作品。老舍钦佩狄更斯和威尔斯的想象力,但也称赞他们常常在作品中极准确极亲切极真实地描述过自己少年时代的经历。 积水潭恐怕是这种追思的典型对象。 老舍赞叹哈代、康拉得、布莱克伍德、劳伦司、莫泊桑、托尔斯泰的写景本领。老舍认为文学作品中一定要写景,这又是他的另一个文学主张。他认为写景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必须为故事制造一个活动的地点和衬景,倒并不一定非美不可,也许很丑,要看是什么故事情节的需要。其次,写景有助于故事的完美和真实,增高故事的戏剧力量。 老舍写景都是有用的,从不滥写,他知道滥用是最无价值的,没有人会记得那些平摆浮搁的风景。 老舍写积水潭的时候总是紧紧地抓住故事本身的需要。 老舍在《想北平》一文中有一段话十分感人: 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蜒,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 他真爱它! 老舍是爱国主义作家,他的爱国是通过爱北京表现出来的,是通过他爱积水潭的小鱼,爱高亮桥的垂柳,爱顶小顶小的小羊圈胡同,爱新修好的龙须沟,爱祥子,爱程疯子,爱老王掌柜,爱祁老人,爱母亲等表现出来的。 老舍是由北京的贫民小胡同中生长起来的作家,浑身上下带着他固有的特点,就像他多次描写过的长在北京城墙砖缝中的小枣树一样,土壤、营养都贫乏到极点,可是它依附在母亲——雄伟古城的胸口上,顽强地硬钻了出来,骄傲地长成了树,从而独树一帜,别具风格,令人赞叹不已。 就这样,老舍的著作充满了“北京味儿”,浓浓的“北京味儿”,这是一股多么可爱多么可亲多么可敬的“北京味儿”啊! 舒乙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