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云山编著的《新编酒店经营管理》详细介绍酒店管理的各项工作,并提供了大量的管理常用制度和表格,本书可供酒店经营管理者、部门经理及有志于从事酒店经营管理的人员阅读。本书从酒店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标准化、规范化层面,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酒店管理各个环节的重点和难点,为酒店管理人员提供了一本行之有效的工作标准与操作规范,并附有大量的与工作相关的制度模板与实用表格。本书内容详尽务实,可操作性强,是酒店管理人员进行高效率、规范化管理和迅速提升下属能力的参照范本,为酒店建立专业化、规范化服务管理体系提供了权威借鉴。
肖云山编著的《新编酒店经营管理》结合酒店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成功的酒店经营管理理念,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酒店经营管理的执行和工作细节问题,详细介绍了酒店管理的各项工作,并提供了大量的管理常用制度和表格。《新编酒店经营管理》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权威性、系统性和全面性,可供酒店经营管理者、部门经理及有志于从事酒店经营管理的人员阅读。
酒店是向宾客提供住、食、行、乐等方面服务的综合性服务企业。人们常说的酒店产品包含人工服务和实物产品两个方面,这种产品是以人工服务为主,实物产品为辅的。
酒店产品中的实物产品部分,实际上只能看作是“助销产品”,因为它只起着促进服务销售的作用。酒店服务主要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酒店服务的无形性
酒店提供的人工服务是非物质化、非数量化的,它既不能用手摸到,也不能用眼睛看到。顾客在商场选购商品时,可以用眼睛看商品的颜色、款式,也可以用手摸产品的质地、性能。如买汽车可先看看造型、样式,然后试开.了解汽车的质量、性能,从而决定是否购买;买鞋也要先看看是否美观,继之试穿一下看是否合自己的脚,最后才考虑买或不买。
而客人在购买酒店的服务时却不能这样,谁能住酒店要先试住一下呢?客人选择酒店,一般只根据自己对该酒店的声誉了解情况来决定。这又说明了酒店树立美好形象,创建服务品牌的重要性。
因此,酒店的经营管理者需要懂得消费心理学,了解消费者的心理,突破推销上的困难。比如某酒店某项服务很有特色,而经营者又很想把这项服务推销出去,那么他就应该大力宣传获得这一服务的益处,而不应该只注重服务本身的宣传。宣传益处能引起顾客对这项服务的兴趣,而宣传服务本身容易流于一般化而没有吸引力。
另外,无形性的特点使酒店服务不能像工业产品或技术发明那样申请专利权,从而决定了酒店服务工作的革新和发明只有短暂的生命周期,尤其是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自己的优势或特色很容易被竞争对手移植过去。因此,酒店的经营管理者必须时时注意创造自己的特色,不断更新前进。唯有如此,酒店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立于常胜之地。
◆酒店服务的即逝性
酒店服务不能像工厂、商店那样把服务贮存起来以备将来之需。国外服务业流行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不容易保存的东西有三件,一是飞机的座位,二是律师的时问,三是酒店的客房。运营的飞机座位未售,上班的律师无客户上门,一天结束客房租不出去。时间不会倒流,这就意味着失去的机会永远不会再来,失去的这一天的客房收入永远不会弥补。
酒店服务的即逝性造成了酒店应付需求波动的局限性和被动性。酒店的接纳能力在一定时间内是固定不变的,而客人的需求量却在不断变化,这就导致了酒店应付需求的困难。因此,酒店的经营管理者!必须制订完善的计划,主动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利用酒店相对固定的接纳能力,尽量减少客源波动所造成的损失。
◆酒店服务的差异性
服务的差异性并非指两个酒店之间存在的差异,它具体表现为某一酒;店同一工作人员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或对不同对象所提供的同一服务往往水准不一,质量相异。
这是因为酒店的服务工作多是由工作人员手工完成,机器控制的部分很少。即使是工作人员的服务技能、服务技巧都比较稳定,其对待工作的态度、工作时情绪也会发生变化,这些都会导致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准的不同。
酒店不能像制造业那样用仪器来检测产品质量,正由于此,客观存在的服务差异性要求经营管理者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质量标准。然而,要员工每次服务都符合标准又是一件困难的事。为了克服困难,减少差异,酒店的质量管理应重视员工的教育培训、提高人员素质、端正服务态度、改善职业技能。
◆生产与销售的同时性
酒店产品的生产过程和销售过程几乎是同时发生的,这和其他企业生产和销售实物产品的过程是不一样的。酒店的服务产品即产即销,生产者与消费者在当时、当地面对面地进行供销,中间不存在贮藏、运输等环节。这就要求经营管理者要考虑区域限制,根据目标市场的大小来设计酒店的规模。
酒店产品的这一特点还要求经营者既要重视销售环境,又要重视生产环境,因为酒店的前厅、客房、餐厅、酒吧、娱乐设施等部门,既是服务的生产场所,又是服务的销售场所。
服务员与顾客面对面地供给消费,使酒店拥有制造企业所没有的当场推销的机会,例如,商店、酒吧、餐厅服务员有机会向客人直接推荐、介绍商品、饮料、菜肴,从而促进销售。这就要求酒店服务员得兼具两种技能:服务技能和推销技能。要做一名合格的酒店服务人员,就要具备这两种技能。
◆酒店服务的复杂性
酒店服务要涉及多方面的专业技艺和学科知识。运用现代化管理理论和方法来指导实践,就能形成一个人的职业技能,各行各业大都如此。而管理理论和方法又要得到某种专业技能的辅助,管理者才能做好自己具体的管理工作。酒店的管理艺术其实就是职业技能和专业技能的有机结合。
酒店经营管理者既要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又要熟悉与酒店业服务有关的其他学科知识,诸如社会学、心理学、美学等等。例如酒店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特定的社区,社区变迁和社区需求造成酒店服务发展的契机.酒店经理就应从实际出发,考虑酒店的发展如何适应社区的变化。如何使酒店总体布局合理,如何使客户感觉舒适典雅,如何使工作人员服饰美观大方,这些都离不开美学的指导。酒店管理怎样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怎样使客人住得舒适、吃得满意、玩得高兴,这又需要心理学的帮助。
此外,酒店的客人来自四面八方,他们的情趣、爱好、性格、文化素养、生长环境等千差万别,这又需要酒店人员根据他们的不同背景,采取适当的服务方式,以满足顾客的不同需求。这些都说明了酒店服务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
酒店服务的这些特点,导致了酒店经营管理的特殊性和局限性,这就要求酒店的管理一定要有一套科学的、与其他行业不同的经营管理方法,从而更良好地适应市场的需要和同行业之间的竞争。P1-4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酒店业在市场、行业和政府部门的共同推动下获得了快速的成长。根据行业调查的数据来看,2011年全国酒店客房数量的增长率为14.4%,其中一线城市的增长率保持稳定,而二三线城市由于其城市规划起步较晚的原因,新增供给将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
2010年底,我国四星、五星级酒店的比例由10年前的7.7%升至18.7%。1999年到2007年,中国酒店业每年的投资额从78.46亿元上涨到925.07亿元,年均增长36%。2000年到2008年,五星级酒店年投资额增长高达361%。2011年中国酒店客房总数为200万间套,预计2016年可达到500万间套,截至当前中国还有1700家星级酒店正在建设之中。
多方面的统汁数据和分析证实,我国的酒店行业依然维持高速发展。规模扩张仍是重中之重。然而,可惜的是,作为酒店投资大国的中国却是酒店管理的小国。与国外酒店先进的管理水平相比,我国酒店的管理水平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虽然国内已经出现了一些企业规模较大、市场认可度高的酒店品牌,但这些实力品牌的出现还仅仅是特殊市场背景下的个别企业行为,尚没有形成对整个行业的整合和规范。由于专业管理人员的缺乏,很多酒店尚存在管理不专业、不规范,服务过于单一,设施不够完善等基础性问题。
面对国内酒店行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酒店企业加强自身管理,提高服务技术迫在眉睫。酒店应尽快建立起规范化的管理体系,提高服务质量以满足顾客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组织多位酒店管理专业人士对目前国内的酒店行业状况进行了深入了解和研究,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实践经验收集、整理编撰了本系列丛书。
本系列丛书共分为六册:《新编酒店经营管理》、《新编酒店客房管理》、《新编酒店总务管理》、《新编酒店营销与公关管理》、《新编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新编酒店员工培训教程》。从酒店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标准化、规范化层面,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酒店管理各个环节的重点和难点,为酒店管理人员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标准与操作规范,并附有大量的与工作相关的制度模板与实用表格。
该系列图书内容详尽务实,可操作性强,是酒店管理人员进行高效率、规范化管理和迅速提升下属能力的参照范本,为酒店建立专业化、规范化服务管理体系提供了权威借鉴。
编者
201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