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瑜所著的《他们活在明朝》围绕明朝打江山者、守江山者、名士风流人物、百姓人家、女流之辈等进行论述,是一部系统的研究明时形形色色的人的著作,作者通过对各类人物的描述与深化,形象生动的展示了明朝时期各式各样的人,有助于读者了解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他们活在明朝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王春瑜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王春瑜所著的《他们活在明朝》围绕明朝打江山者、守江山者、名士风流人物、百姓人家、女流之辈等进行论述,是一部系统的研究明时形形色色的人的著作,作者通过对各类人物的描述与深化,形象生动的展示了明朝时期各式各样的人,有助于读者了解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 内容推荐 王春瑜所著的《他们活在明朝》作者研究明史逾半个世纪,明朝形形色色的人物,了然于胸,呼之欲出。《他们活在明朝》老笔常开五色花的他,将三百多年前的明朝爷们,哥们,姐们,一一载之笔端,让他们鲜活起来。是的,其中也有流氓、活到一百二十岁的强盗头子,为道学家所不齿。但他们是古人哪,管得着吗? 目录 打江山者 朱元璋的家底 自学成材的兼职教授 剥皮始终 朱元璋与和尚 朱元璋与妓女 逍遥楼里任逍遥 漫画里的朱元璋 朱元璋与“臭老九” 阴问里跳脚 皇帝也是人养的 守江山者 制造虚假繁荣的朱棣 朱棣、某妓与猪脬 仁宗高炽尸无头 重口味的宣德皇帝 正德皇帝的阳痿 朱由校的雅量 江山运命,尽在一字之间 所谓的“龙子凤孙”和“金枝玉叶” 名士风流 袁凯吃屎 “洗马” 驸马难当 不好意思见孔夫子的文徵明 有这么笑话北方人的吗 身首异处的官二代 为嘉靖作马屁诗 “寸石补天”的张居正 海瑞的丧事 徐霞客与田夫野老 义薄云天的马经纶 诏狱六君子 一定要跟钱谦益划清界限吗 妓女与酒惹的祸 状元访妓 画家老来叹晚景 尼姑身上做文章 张子兴醉酒 二先生丢鸡 王同轨说幽闭与迷药 明末四公子 顾炎武的一生 李白成、张献忠与传教士 李定国在云南 三百年流不尽英雄血 徐达的末代子孙 百姓人家 私塾先生的辛酸 文人下海欲断魂 那些好人儿 残疾英豪 飞毛腿们 阿Q的先辈 和尚与妓女 禅杖棒打歪风 强盗出书,盗亦有道 过目不忘的人 神童不神 游泳健将张二郎的悲剧 孙春阳南货店的经营之道 淫僧一枚 诱奸182名民女的人妖 牛二那个流氓 食婴者 女流之辈 妓女中的笑星 高三是个有情有义的娼妓 要勒死皇帝的宫女杨金英 “目中无官”的北京老太太 张居正的老母亲 李自成的结发妻 无根之人 王振 刘瑾 冯保 魏忠贤 刘若愚 各色山人 不入流的山人 亦正亦邪的山人 真山人 试读章节 【朱元璋的家底】 明朝从洪武大帝朱元璋开国,到末代崇祯皇帝朱由检亡国,共16帝,历17朝,长达277年,有些历史学家为叙述的方便,说是三百年江山,这当然是个概数。这在秦汉以后的历代王朝中,享有国祚是比较长久的,可以和享有盛名的大唐王朝平起平坐,仅此一点就足以表明,大明王朝是个了不起的王朝。明朝确实辉煌过。 朱元璋在元末农民战争的废墟上建立了明王朝。他出身贫苦,对元朝的腐败、在元朝统治下下层百姓喘息在死亡线上的千难万苦,有深切的了解,有切肤之痛。因此,他采取严厉的反腐败手段,用高压态势,甚至不惜用国家恐怖主义来铲除贪污分子。虽然他在晚年也曾经反思,用割脚筋、钩肠、炮烙、剥人皮等等让人触目惊心的酷刑来对待罪犯是太过分了,严禁后世再用,但是,他在明初实行的大张旗鼓、雷厉风行的反贪污措施,对于整肃吏冶、建立清明的政治秩序、使国家机器正常运转,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他深知保持社会安定的重要性,派专人每天黄昏时在道路上一边敲木铎(木舌的铃),一边高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等几句话,以提醒行人;五更时,在谯楼上一边吹着古老的乐器——“画角”,一边高唱“创业难,守成更难,难也难”等歌曲,以此告诫臣僚,尤其是百姓。后者被称为“画角吹难”。 当然,要想使社会长期保持安定的局面,光靠这些举措是不够的。 朱元璋十分重视中央权力机构的建设与运作,他想大权独揽,又不至于事必躬亲,否则仅每天看奏疏,作批示,就有可能把他累得半死。开国之初,明朝的政权机构基本上是穿旧鞋,走新路,也就是采用元朝的制度。中央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作为最高的行政官,并置平章政事、左右丞、参知政事等辅佐官员。下设传统的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各部首长是尚书、侍郎。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权力机关,全国各地给皇帝的奏章,都要先送达中书省,而皇帝的诏令谕旨,也要经过中书省再下达。在实践过程中,朱元璋认为,他的至高无上的皇权下面,多了中书省这个中间环节,不利于他的独裁。洪武十三年(1380)正月,朱元璋杀了丞相胡惟庸,撤销了中书省,并宣布永远废除丞相制度,谁敢建议恢复,就要严惩。他把中书省和丞相的权力归属六部,从而使六部的职权大大提高了。少了中书省这个皇权运作中间环节的结果是,朱元璋成天手忙脚乱,不胜其劳。于是,在撤销中书省的半年后,他找了四个帮手——也就是所谓的“四辅官”,协助他复核审议吏部、刑部的用人及审判等工作。但所选之人,都是年高德重、满腹诗书的老儒,他们的行政运作水平很低,难以胜任繁重的行政工作。洪武十五年(1382)七月,朱元璋撤销了“四辅宫”,老儒们都先后告老回乡。其后,朱元璋又参考宋朝制度,设置华盖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东阁大学士,但不过是五品官,仅帮助皇帝看奏章,料理文牍,不参与重要的政务。而深刻影响明朝政治生活的内阁制度,要到朱元璋死去,朱棣从建文帝手中夺权后,才逐步完善起来。此时的内阁,权力仍在六部之下,到了仁宗、宣宗时,内阁制已发展到阁权重于部权。这一时期著名的“三杨”(即大学士杨荣、杨士奇、杨溥)治国,是阁臣权力已可与从前丞相比肩的标志,内阁首辅的票拟成了皇帝的诏谕。当然,明中叶后,皇帝不是年幼就是荒唐怠政,也只能依赖阁臣处理国家大事。 不受制衡的权力将迅速导致腐败,皇权更是如此。从秦汉以来,逐步形成了权力牵制的监察系统,明朝当然也不会例外。明初设有中书省、都督府、御史台,御史台的监督作用尤大。朱元璋吸取了历史上以小制大的经验,御史仅为七八品的官员,但他们有权纠劾百官,影响很大。御史台的最高长官是御史大夫,下有御史中丞,侍御史、监察御史等官。以后职官的名称有变化,但其监督作用并没有变化。朝廷经常派监察御史巡视各方,监督政务,称巡按御史。今天我们经常在戏曲舞台,银屏上看到“巡按大人”威风凛凛的身影,可见巡按对历史影响的深远。 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明初设置行中书省,建制类似中书省,直接归中书省领导。随着朱元璋撤销中书省,行中书省也就必然寿终正寝。朱元璋将天下13个行省改置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司”),左右布政使为布政司最高长官,掌管一省行政事务。 明朝宦官人数众多,危害甚大,是东汉以来祸害国家、社会最严重的宦官;明朝的藩王,是皇权卵翼下相当腐朽的特权阶层,也就是寄生虫阶层,是明王朝沉重的经济、政治包袱。对这两大问题,本书有详尽的专题解说,此处从略。 包括明朝在内的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都是官僚政治。从中央到地方的庞大官僚系统,需要不断有士大夫的“英灵尽来归”。朱元璋对士人采取两手政策:严惩那些怀念元朝老主子,不肯与明朝新主子合作的士人;同时,积极培养“为我所用”的士人,延揽英才。朱元璋经常巡视最高学府国子监,考察学生的勤惰。国子监的最高长官为祭酒。地方上的儒学教育机构,有府学、州学、县学、卫学等。有意思的是,国子监设博士,府学设教授,也有助教,但这些都是官衔,而不是时下的职称。官学中一律“以吏为师”,因为办学的宗旨,归根结底,是为王朝输送官吏的。 明朝的科举制度,是从洪武三年(1370)开始的。朱元璋曾下令,所有文臣都由科举而进,“非科举者毋得与官”。科举考试由乡试、会试次第举行。乡试中第者为举人,第一名俗称解元。会试由礼部主持在京师举行,三年一科,高中者统称进士。廷试后,第一名是状元。第一届会试规定取士百名,以后数量不等,直到明中叶,才有每科取300人的规定。在实践过程中,朱元璋觉得科举出身的官员,酸儒不少,这样的素质难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他曾下令各级官员,荐举品德高尚,有真才实学、治国本领的人加入官员行列,被举荐的贤才也可以推荐其他人才。但是,科举考试毕竟还是大明王朝培植士子的主要途径。 中国历代王朝,真正的护法神是庞大的军队。朱元璋将军队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他设置军事机构的原则,是不让这些机构权力过于集中,尽可能地分权,不至于影响他的军权在握。最初,他设立大都督府,以大都督节制军事。洪武十三年(1380),朱元璋觉得大都督府的权力太大,罢大都督府,改设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分别统率内外诸军。左、右都督等官,多半以勋戚担任。显然,这是血统论在作怪,以为王公贵族子弟不会挖大明王朝的墙脚。五军都督府尽管掌管军队,却没有人事任免权,人事任免权归兵部掌管。军队的调动权、指挥权,归皇帝一人,真是死死地抓住枪杆子。地方最高军事机构称都指挥使司,有的地方还设置了行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当然也没有调兵的权力。P2-6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