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德莱尔所著的《世界之外的任何地方(波德莱尔散文选)》收录了波德莱尔较为重要的散文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波德莱尔以其独特的审美观点及审美方式来直视社会现实,以更自由、更细腻、更辛辣的形式与文笔,描摹了当时畸形的巴黎社会。同时,他还以精神分析的方法,探讨了那些为摆脱痛苦,而以葡萄酒、印度大麻,即以虚妄和颓废,为自己营造人间天堂的人们的精神世界。
波德莱尔所著的《世界之外的任何地方(波德莱尔散文选)》中波德莱尔,划破19世纪法国文坛夜空的彗星,资产阶级社会的浪子,点“恶”为“美”的大师,化腐朽为神奇的歌者,以痛苦多舛的一生挑战虚伪道德的叛逆,以华美瑰丽的诗篇为艺术泣血的缪斯,永远是那些被侮辱、被损害、被压抑、被抛弃的善良人的挚友。他的散文,优美、感人、深刻,《世界之外的任何地方(波德莱尔散文选)》收录了波德莱尔一生有代表性的散文作品。
致阿尔塞纳·胡塞:
亲爱的朋友,我将向您寄去一份卑微之作。人们可能会误认为它缺少开篇和结尾,但是恰恰相反,它篇篇首尾并俱,且相互呼应。我恳请您不要忽视这种安排,因为它将呈现给你、我以及读者一种绝妙的组合。在这部作品的任何地方,我们都可以随心所欲地停下来,对我而言是在翩翩浮想中,对您而言是在粗糙的手稿中,对读者而言则是在阅读中。我无意勉强读者,让他们被毫无意义的长篇累牍牵绊。就算拆去一个“脊骨”,我幻想中剩下的两部分也能自然地连接起来,天衣无缝。如果把它分成几段,每段都能自成一体。我希望这些片段能足以供您作消遣之乐,现在就把这整条“蛇”都完整地呈献给您。
不瞒您说,我是在阅读了帕特兰不朽的名著《黑夜的卡斯帕尔》不下二十次之后,才灵光乍现,想要提笔写点东西的。我想通过借用帕特兰描写古代人文的奇特俊秀的形式,来描绘现代生活,或者说更为抽象的现代生活。
在那些雄心壮志的岁月里,谁又不曾憧憬华文丽语创造的奇迹!一篇诗意盎然的散文,似笙箫般轻盈,即使踩错了鼓点又拨乱了韵律,也照样能扣人心弦,动人心魄。它虽灵活柔软,却又如惊涛骇浪,足以承载灵魂的诗性律动,幻想的波澜,以及意识的惊扰。
正是在大都市永无休止的接触和它们纷纷扰扰的交叉关系中,创作的理想才应运而生,纠缠不休。我亲爱的朋友,难道您不想将“玻璃匠”尖刻的叫声谱成一首歌,将这叫声中隐匿的所有悲凉之意描进一篇美文,使它穿过笼罩街道的浓雾,直至屋顶吗?
但是,老实说,模仿并没有让我走运。尚未提笔,我就感到帕特兰那神秘而杰出的写作风格令我望尘莫及。后来,我自行“发明”了一种风格——一种意想不到的奇特“东西”(如果它能被称作“东西”的话)。对于普通作家来说,我的这一“发明”足以让人为傲,然而,对于那些将准确描摹视为最高荣誉的诗人来说,这分明又是一种深刻的侮辱。
您亲爱的夏尔·波德莱尔
陌生人
“告诉我,你这捉摸不透的人,你最爱的人是谁。你的父亲,你的母亲,还是你的兄弟姐妹?”
“我没有父母,也没有兄弟姐妹。”
“那朋友呢?”
“您说的这个词我至今一无所知。”
“那你的祖国呢?”
“我哪里知道她在什么地方?”
“那美人呢?”
“我愿爱她,她就是女神和不朽。”
“那金子如何?”
“我痛恨它,正如您憎恶上帝一般。”
“那么你究竟爱什么呢,奇怪的陌生人?”
“我爱云,飘过的流云。那边,那边,不可思议的云!”
老妪的绝望
一位瘦削干瘪的老妇人,看到一个可爱的小孩儿,万分高兴。所有人都对这个小孩热情无比,都想讨他欢喜。这可爱的精灵,像那瘦小的老妇人一般脆弱,也像她那样,没有牙齿和头发。
她靠近小孩儿,想冲他微笑,或者想做出令他开心的表情j
没想到,这个小孩儿却吓慌了神,挣脱了老妇人的抚摸。整个屋子都充斥着孩子的尖叫。
随即,老妇人沉溺于永久的孤独中。她在角落中暗自落泪,慨叹道:“哎!对我们这些不幸的老妇人,甚至连讨好天真无邪的小孩的时光都溜走了。我们本想爱那些小孩儿,不曾想到却吓坏了他们!”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