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水俣病(污染与战后日本的民主斗争)/CIDEG文库
分类 科学技术-医学-内科学
作者 (美)蒂莫西·乔治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毒大米、毒空气、重金属超标的自来水、各种化学项目,经济发展与环境恶化的悖论似乎是从不发达发达的诅咒。环保的进步和成功,从来不是免费的午餐。几乎每一个去过日本的人,都觉得那儿的环境优美,其实几十年前,日本同样处于严重污染重。

什邡、启东的环境邻避运动说明,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大家越来越注意这方面,但是具体怎么操作,日本有关环保的斗争为此提供了经验。

蒂莫西·乔治所著的《水俣病(污染与战后日本的民主斗争)》通过对原始资料的整理和对当事人的访谈,描述了水俣病发生之后受害方、施害方和政府之间的博弈,着重聚焦于受害者及其支持者为获得赔偿和救助所付出的努力,尤其是草根阶层的运动。

内容推荐

水俣病发生至今已经过去了50多年,仍是最恐怖的环境事件之一。《水俣病(污染与战后日本的民主斗争)》通过对原始资料的整理和对当事人的访谈,描述了水俣病发生之后受害方、施害方和政府之间的博弈,着重聚焦于受害者及其支持者为获得赔偿和救助所付出的努力,尤其是草根阶层的运动。《水俣病(污染与战后日本的民主斗争)》作者蒂莫西·乔治发现,战后日本民主非常脆弱,并严重依赖于特定的公民活动。而水俣病发生后的维权运动极大地改变了战后日本的民主模式。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公民环保意识的提高,中国也发生了一些影响较大的环境邻避运动。作者对日本水俣病这一环境公害及相关各方博弈过程的描述,无疑值得中国社会各界人士在讨论环境问题时予以重视。

目录

总序Ⅴ

前言1

第一部分 背景,1907~1955年1

第一章 城下町、工厂和帝国3

第二章 疾病之前的水俣14

第二部分 第一阶段的各方应对27

第三章 发现疾病及其原因29

第四章 第一轮解决方案,1959年52

第三部分 “沉默的数年”?97

第五章 解决方案的维持99

第六章 各种改变对解决方案的影响123

第四部分 第二阶段的各方应对,1968~1973年143

第七章 水俣病得到全日本的重视145

第八章 法庭内外:第二轮解决方案180

第五部分 1973年以后211

第九章 水俣与日本“现代化”悲剧213

结论 水俣和战后民主228

尾声 不安的灵魂235

注释238

参考文献281

致谢307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城下町、工厂和帝国

环境背景

水俣自古远离日本权力中心。尽管风景优美、历史文化深厚,但直到现在这个地区仍然不在旅游线路内。来水俣的人们往往都是来自北方。乘坐从东京始发的新干线“隼”号夜车,穿过海底隧道到达九州,然后向南驶向终点站鹿儿岛。火车在坛之浦附近进入隧道,公元1185年标志幕府时代建立的战斗就是在这里打响,此后这个军事政府统治日本长达7个世纪。

火车从北九州岛钻出隧道,这是个烟雾缭绕的工业城市,由明治时期的领袖们大力推崇的浓烟工业造成的。1868年,最后一任幕府统治被推翻,天皇重新被赋予权力,并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成功地把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军事工业强国。在八幡这个工业化城市,日本最大的钢铁工厂于1901年开始投入生产,生产的钢铁用于建设铁路和制造武器,这些对日本的崛起以及取得重要的国际地位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再往南,有一段铁路通向长崎港,该港口坐落在九州向朝鲜方向延伸的凸出处。再远一点就是大牟田,那里的三池煤矿曾对日本工业革命起到很大帮助。1960年大牟田爆发了一场惨烈的长期斗争,标志着激进工联主义的结束以及煤炭工业在战后日本的衰落。

火车随着穿过了熊本县附近一片富饶的农耕平原,在那里游人可以看见日本三大古城之一的熊本古城。原来大片的水稻田都已经被半导体生产厂家占用了。

越过八代和一些气味难闻的造纸厂,就能看见不同的风景。平地不见了,大山一直延伸到海里。这里有一些梯田,山腰处有一些柚子林,还有一些小渔村。这里的铁路线只有单线,一直延伸到海边,离海如此之近,仿佛可以直接从火车跳进海里。

美丽平静的不知火海,浪花闪耀,像其记载的历史一样吸引着游人。景行天皇征服了九州南部的蛮族归来后(据说是公元88年,但事实上是在几个世纪后),在晚上看见这片海边有光芒闪耀,就命令他的舵手向发光处驶去,然后将船停在了岸边。他问是谁在点火,但是没有人回答,所以这片海便以不知火海命名,意思是“不明火光之海”。

不知火海是一个富饶、平静的内陆海,只有几条窄窄的触角伸向中国东海方向。在晴天里,人们可以清楚地看见岛原半岛上的云仙火山。1638年,在岛原半岛上,37 000名农民和武士叛乱者(其中有一些是基督徒)虽然得到了荷兰的支持,但依然被德川幕府打败,此次的危机也是德川幕府历史上最后一次严重的危机。德川幕府家族于1600年统一日本,并在此后两个半世纪里使日本隔绝于外界。离不知火海不远处,就是天草岛,这里曾居住过许多“隐藏的基督徒”,当时他们的信仰被德川禁止;此处也是许多妓女的故乡,妓女是指在日本妓院里工作的妇女,她们曾随着日本帝国的军事和商业扩张被带到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天草岛还有许多人搬到了水俣,特别是在水俣建工厂以后。

铁路略转向内陆方向,从一条隧道钻出后,游人突然发现自己正向着水俣前进。这个小小的城市,坐落在山和海之间,是穿山越岭后出现的第一块平地。这里就是水俣川三角洲,水俣川与汤出川交汇后便流人海洋。这个熊本县最南端的地方(也被称为“火之地”)在五六世纪时便成为大和民族的领地。但直到20世纪,这个独立的水俣村除了税收,基本与政府没什么联系,尽管这里曾是16世纪末德川幕府的战场和1876~1877年明治政府遇到的最后一次内部反叛战争——西南战争的战场。

历史上最早提到水俣的记录,记载了水俣如何巧妙地处理与遥远的中央政权之间的关系。768年,这里发现了一只少见的红眼白色海龟,大家就把海龟进贡给了当时的正德天皇。天皇很高兴,随即免去了水俣的两种税收。两年后,水俣又送给朝廷两只白龟,此时的皇帝是刚刚继位的光仁天皇,他把年号改为“宝龟”,意思是“宝贵的海龟”。两年后,又有一只海龟被送给了朝廷。直到今天,海龟还是该市的官方象征。

水俣通常被认为经历过三任殿样(tonosama;封建领主)的统治:13~16世纪的相良家族,16~19世纪的深见家族和20世纪的窒素公司。1205年,相良镰仓被任命为人吉的地头,人吉是水俣的内陆部分。不久,他就把自己的控制范围扩大到苇北郡(水俣及其以北的沿海地区),接下来的三个半世纪,这一片地区都由相良家族统治。直到德川幕府建立前,在硝烟弥漫的战国时期,相良家族被驱逐。当时,许多16世纪、17世纪初在九州非常有权的大名们(大友、龙造寺、岛津、加藤、小西、细川)互相争斗,都曾占领过这一地区。此地也是丰臣秀吉一系列成功战役中的最南端的战场。丰臣秀吉(日本三大统一者之二)征服了当时很强势的岛津家族并把他们赶到南部老家萨摩(现在的鹿儿岛县)。在这些战斗中,深见家族帮助了丰臣秀吉,因此在1587年,深见被任命为水俣地区的代官(daikam),接受细川领导。1631年,细川被任命为日顷(熊本县)的大名。这种尽可能利用当地贵族来进行间接统治的方式,是日本明治时期典型的政治结构。

在后来的德川时期以及明治(1868~1912年)前期,也就是直到1870年代官制被废除,深见家族一直统治着水俣地区。这期间发生过多次农民起义,18世纪有4次,在1747年爆发的农民起义中参与者多达七八千人,但没有一次起义能够推翻深见家族的统治。即便是1868年的明治维新也没有立即取代深见家族以及当地的武士家族。一份1634年的武士名单几乎包含了明治时期的所有重要家族。水俣地区第一任市长(1889—1897年)和第五任市长(1904~1910)都姓深见。

P3-5

序言

水俣专题译著总序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水俣专题译著”,是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CIDEG,Center for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课题研究成果之一。

2010年,由cIDEG资助的《社区环境治理的教训与经验研究——以日本水俣市的工业污染及其社区再生为例》课题组成立,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NGO研究所王名教授牵头,组成一个跨学科、跨领域、跨国界的11人考察调研团队,为中国日益紧迫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寻求历史与国际比较的经验教训。日本的“水俣病”是非常成熟的案例,史料丰富,投身其间的各领域人士依然坚守在环境治理前沿。课题组用了近一年时间,翻译了上百万字的相关论文、新闻、专著、纪录片解说词等。在2011年底到水俣考察之前,正是这些资料,使得课题组成员对水俣病的历史和环境治理中各种博弈都有了比较深刻的认知;正是这些资料,使得课题组设计的考察行程密集,访问座谈的对象都是直接参与水俣运动的各方著名代表人物。水俣行反过来更加深了课题组原本仅从书面对水俣病之与中国越来越迫切严峻的环境治理的重要意义的理解。

因此,我们将已经翻译的14本书做了筛选,选择出版其中的若干本,放入已经有影响的“CIDEG文库”。

蒂莫西·乔治(Timothy S.George)的《水俣病:污染与战后日本的民主斗争》。作者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历史学博士,当年,他不想仅仅依赖已有文献,也不想以旁观者的姿态倾听访谈对象泪流满面地叙述悲惨的遭遇。于是,他举家来到日本的九州,融入患者的社区,与众多水俣运动的人物频繁交流。他认为,“经济奇迹”不是战后日本的整个历史,公民权和民主运动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他看到在战后日本社会,公民迫使政府作出重大政策转变,公民一企业一国家关系发生了变化。

日本水俣病研究权威人士原田正纯的《水俣病没有结束——水俣的“负遗产”》,是以作者的《水俣病没有结束》、《水俣学手册2:从“负遗产”中学习》、《富裕与弃民们——水俣学的起源》三本书所做的编译本。原田医生终生致力于水俣病的研究,不仅是胎儿性水俣病患者的发现者,更是水俣病患者的朋友与坚定支持者。他积极参加志愿团体,在不同年代、不同场合为患者活动提供专业支持,毫不留情地批评行政力量在水俣病发生和认定过程中的种种失误。他创立的熊本学园大学水俣学研究中心,创设跨学科、跨领域、跨国界的水俣学。对历经半个世纪也未能解决的水俣病,他寄望于中国能够汲取水俣病的负遗产教训。

由于版权授予的时间限制,我们只能根据版权签约陆续出版与水俣病相关的著作。我们选择的所有著作,其作者涵盖了日本、美国等国际上该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中有律师、医生、社会学家、经济学家、作家、政治学家以及政府官员等,他们从各自的视角对水俣进行回忆与反思,探索这个世界的现实与未来,告诉人们与各式各样的“水俣病”继续抗争。

《社区环境治理的教训与经验研究——以日本水俣市的工业污染及其社区再生为例》课题组的11人研究团队,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教授钱易老师任顾问,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NGO研究所所长王名老师任组长,中信出版社《比较》杂志执行编辑肖梦任副组长,成员有原《日本经济BP》社北京支局长田原真司先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和民间环保组织“绿家园志愿者”召集人汪永晨女士、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黄浩明先生、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高级研究员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cDM研发中心执行主任曾少军先生、财新传媒记者贺信先生、纪录片导演陆海空女士、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讲师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杨丽女士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CDM研发中心助理于绘锦女士。课题组在2011年11月前往日本水俣进行实地调研,与十多位水俣病运动的学者、NGO、NPO等贡献一生的勇士会谈。课题组于课题研究之后出版相关书籍文献,是对中国环境治理期望做出积极效果的实践。

在此,我们要感谢为了出版水俣病相关书籍鼎力相助的各方人士。首先是作者和版权所有者的大力支持。感谢田原真司先生,他听取日本与水俣病研究相关人士的意见,选择书目后购买并邮寄给我们,此后又联系熊本学园大学水俣学研究中心的花田昌宜教授邀请我们考察水俣,并在版权授予过程中联络沟通。还要感谢帮助我们联系版权沟通的《朝日新闻》吉冈桂子女士。感谢日文与英文资料的初译者,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翻阅各种资料,尽己所能地译出百多万字原稿。感谢中信出版社《比较》编辑室的吴素萍和孟凡玲,她们联系版权、认真编辑审校,负责任地完成出版事宜。感谢课题组核心团队的杨丽带领统稿人刘彦沣、汪伟楠、洪治和于绘锦。

我们会陆续出版如色川大吉主编的《水俣的启示——不知火海综合调查报告》等书籍。值得欣慰的是,在花田昌宜教授的领导下,已经完成翻译却未出版的所有资料,将与日本熊本学园大学水俣学研究中心共享,共同推动水俣教训的传播。我们希望,中国与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不要重蹈日本的覆辙!

清华大学水俣课题组

2013年5月20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3:5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