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美昆曲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杨守松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杨守松是中国当代报告文学界具有重要影响和代表意义的作家之一。为《大美昆曲》这部最新报告文学作品,他进行了五年多的艰辛采访,积累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对昆曲艺术在新中国所走过的发展历程,曲折与辉煌都做了翔实的梳理,对其中活跃的人物及重要的事件都在一一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做了客观的记录。

内容推荐

《大美昆曲》是作家杨守松的新作,叙写发源于昆山的昆曲,由经济昆山的报告转至文化昆曲的大写,借昆曲来说中国梦。《大美昆曲》由三部分组成,包括上篇《古与今》、中篇《人与戏》和下篇《缘与源》,分别叙写了昆曲前世今生的历史演进、当代昆曲大师名家的艺术贡献、精神风采以及有关昆曲的颇有意味的人和事。

作品取材广泛,不拘一时一地,从江浙沪到京湘,从两岸四地到美国欧洲,不拘一格,随手拈来。作者以对昆曲的敬畏之心来引领思考,既有悠长的历史纵深感,又在时空维度等方面作了新的拓展和开掘,使得作品既有叙事的厚重度,又有丰富的内涵。

“昆曲是中国梦的一个符号,一个图腾,一个折射政治、经济和文化起落兴衰的标志。”通过对昆曲的歌咏,抒写经济时代的文化大美,由此强化时代的文化自觉,进而谱写经济与文化和谐相生的中国梦的新篇章。作品的价值正在于此。

目录

上篇 古与今

 等你六百年

 复活

 在劫难逃

 过节了

 幕后“代表”

 始作俑者

 我拿“青春”赔明天

 一个“中心”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龙的传人

中篇 人与戏

 风雅大师

 两个聋子的对话

 活关公

 中国“好声音”

 满庭花雨

 高处不胜寒

 孤独为艺术发酵

 一曲微茫度此生

 追梦八十年

 异国他乡

下篇 缘与源

 传奇之“源”

 何谓学者

 江南昆曲老名士

 不须自冻阳春雪

 遇见小人物

 又见“玉山雅集”

 “缘”与“源”

 堂名新声

 故乡那些事

 圆梦:盛世元音

试读章节

无法抗拒的歌者

2012年11月底,由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美中文化协会联合监制、张军昆曲艺术中心出品并演出的实景园林《牡丹亭》世界巡演,在首站纽约上演六场,并通过大都会博物馆官方网站向全球直播。这是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首次举办戏剧类演出项目,并为演出特地举办了为期五个月的大型展览《中国花园:亭阁,书斋,隐退之地》,而演出录像也被博物馆永久收藏。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馆长Thomas P.Campell说,“对于我们而言,这是一次崭新的尝试。”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保东在看完演出后激动地表示,“文化是没有国界的。只要是优秀的文化,在世界的每一个地方都会受到欢迎。我非常高兴中国的文化在这个地方能够找到观众,能够找到知音。”

园林版《牡丹亭》在纽约的成功上演,被文化部誉为近年来中美文化交流的典范之作。《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等美国主流报纸均给予了大版面的图文报道。

《纽约时报》发表的评论说,此版《牡丹亭》虽缩减至时长七十分钟,却令人印象深刻。文章称赞张军是“完全令人无法抗拒的歌者和演员,其对于真假声的运用流畅而富有表现力”,并“期待大都会博物馆在其创新的、多层次的项目呈现中,可以看到更多的中国戏剧”。

关于“原汁原味”

有人说,“上昆交给张军,江苏省昆交给柯军,昆曲要完!”

让我们静下心来说话。

所谓原汁原味,应该指昆曲的灵魂,昆曲的“核”。是不是按照二百年、三百年、四百年前的样子演出才叫原汁原味?那么,又有谁见过二百年、三百年、四百年前演出的原汁原味呢?即便那样,食古不化,又怎么可能为今人接受和欣赏呢?

事实上,作为艺术,经过任何一个人的手,就不可能是纯粹原汁原味的了。对昆曲创新提出反对意见的人(这里不含他们意见的正确部分),自己在编排昆剧时,都没有也绝对不可能做到他们自己所说的那样原汁原味!

不能说,自己的“创新”就一定对,别人的“创新”就一定错。

任何改编、新编和复排等等,都是一个新的创造,一个新的“版本”。

区别仅仅在于:品位的高下。

一日:传承是活态的;

二日:万变不离其宗。

2009年全国昆曲工作会议暨院团长联席会议上,文化部艺术司十分明确甚至是语重心长地提出了每个院团的“保留”剧目问题。

这是意味深长的题旨。  说白了,就是:无论是创新还是传承,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的剧目是不是经得住考验。

真正的成功在于:你的剧目能够成为保留剧目!

保留就是成功,就是精品,就是经典,就是“传统”。

所以,柯军也好,张军也好,对于他们所有的探索或日创新,都不要急着下结论。反对者的心情可以理解,赞同者也不必计较长短。不要争论,更不能折腾,要做好,做出成就,让观众让时间去检验。

昆曲不是陈列品

2006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助理总干事穆尼尔·布什纳基在给《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一书写的“序言”中说,“《公约》的着重点不在物质遗产本身,而更在于遗产的动态进程……并随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而能够不断再创造。”

“动态进程”与“不断再创造”,应该就是改革与创新吧?

昆曲几百年后还要存活,它的基因不能变。我们要寻找古典的神韵,但不能忘记,昆曲是艺术。艺术不发展,不创新,就是陈列品,就没有生命了。好比室内和室外,室内是仓库,是家当,室外是大千世界,时代的天空。打造了新的,成功了,再放到仓库,那就是新的“传统”了。

今为古用,痴人说梦;

古为今用,历来如此!

《桃花扇》就是为当时的人服务的,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我们不能只是“仓库保管员”。昆曲的功能是多元的,我为别人用,别人也为我用,昆曲的好多东西被其他剧种拿去用了,昆曲为什么不可以用别人的?

昆曲是艺术,艺术就是一种载体。书法,要临摹,可是最后还是要自己创作,光临摹不是书法家。昆曲作为艺术,是小众的;作为文化,是大众的。

昆曲如规范到了极致,就可能僵化。比如画一个圆,你画得太圆,就跳不出去了,就把自己圈在这个“圆”里面了。如果画了圆而不接头,朝外面延伸,那就是越画越大,就如长江源头,很细很小,到了下游可以无限扩展,最后汇入大海。

拆得堤防纳众流!

关于昆曲的保护与创新,这样的课题,还会永无止境地争论下去,因为精神的东西,文化的东西,不是物质的,难以量化。不争不论,死水一潭。所以要“争”,要“论”。百家争鸣,昆曲这朵兰花才会越发美丽。

世界是多元的,文化是多元的,昆曲的传承和创新,是不是也应该是多元的呢?

清曲与剧曲

有一点,恐怕是被忽略了或者模糊了,即:清曲与剧曲是不同的。

清曲是极少数人的文化消遣,不化装,不喧闹,伴奏乐器简单,就是竹笛一支,至多双笛或者加鼓板。清曲会出曲家,曲家更偏向研究清曲。清曲定词定谱,腔格口法都是准的,非常严格,从不越雷池一步。

剧曲是演出时唱的。清曲唱给自己听,几个人听;剧曲唱给观众听,你得适应观众,再有,不是单单的唱,同时要表演,水袖啊身段啊等等,这就决定了你不能完全像清曲那样唱。

清曲和剧曲,一个昆曲的两路传承。

应该是相得益彰,缺一不可。

不能互相取代,也不能互相否定。

P238-240

序言

昆山腔六百年了!

昆山腔而昆曲,昆曲而昆剧,六百年间,二百年成形,二百年辉煌,二百年衰颓。

美声美,唱而不舞;芭蕾美,舞而不唱;交响美,不舞不唱。惟有昆曲,且歌且舞,亦文亦武。昆曲文辞美,声腔美,身段美,服饰美,水袖舞蹈美……昆曲集中国文学艺术之大成,为中国文化之至醇至美。

昆曲大美。

美到极致,雅到奢侈!

嫡嫡亲亲的美人呵……

美人如花隔云端。

大美小众——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曲高和寡一一孤芳自赏也顾影自怜。

雨丝风片,断井颓垣,残梦一线!

问天,暗自神伤,何时拍雅曲,明月度新声?

问地,潸然泪下,何方佳人在,良宵觅知音?

昆曲命不该绝,昆曲如有神助。传习所薪火相传,《十五贯》横空出世,紫禁城一票难求……

折腾,起落,上天入地,剥茧抽丝,绵韧光鲜。

大难依然不死,大灾依然大美。

全世界三大古典戏剧中,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早已杳如黄鹤,惟有昆曲尚在。

昆曲,神曲也!

杜丽娘游园、惊梦、寻梦、离魂、回生、圆驾,生可以死,死可以生。

梦之美丽,梦之神奇,梦之顽强,梦之伟大,至情至圣也!

昆曲是中国梦的一个符号,一个图腾,一个折射政治、经济和文化起落兴衰的标志。

大干世界,熙熙攘攘。优而不雅、富而不贵、名而不实、快速行进的人们啊——

想一想吧,你还有梦吗?

停一停吧,停下来等等你的灵魂……

慢一拍,留半步,到园林,在厅堂,赏春色,听昆曲,未必“早晚玩之叫之拜之赞之”,只要知之听之赏之呵护之,足矣!

寂寞,清心,进入昆曲的灵魂。

昆曲文化里面有我们的灵魂。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23:2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