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生子当如孙仲谋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孙玉亭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他不想称帝还表现在对蜀汉的联合上,他一直推动与蜀汉的联合,多次在蜀汉处于危急之中施以援手,并未趁火打劫,这种努力是为了建立同盟,平衡与曹操间的力量比。最终还是从“保江东”的目的出发的。

孙权一生中都在为“保守江东”而努力,这是孙权及东吴的一些重臣都认可的,可以说这是“吴国”的国策。而这个国策到孙权称帝是经过了三个历史过程的,即“割据江东”,这是孙策一生和孙权掌权前期时;“守住江东”是孙权称帝前时;“独立江东”是孙权称帝时。

至于我前边所讲的他在接权初期,与鲁肃谈话时,鲁肃已经把话说明:希望他将来时机成熟,建国称帝的话,不是得到孙权的默认了吗?这能说他没有想当皇帝的企图吗?是的,他确实默认了鲁肃的建议,但也只是默认。因为当时的孙权才从兄长手中接过大权,下来会怎样,他一无所知,只能走一步看一步,用我们现在的话说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各种人的话当然都要听,但听了并不一定要实行。再说,孙权是在一夜之间被推上权力顶峰的,而在此之前,他又怎么可能奢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当上皇帝呢?

好,我们把曹操、刘备、孙权对于称帝的态度分别作了介绍。目的是提出一个纲,就是接下来在他们三方之间发生的重要事件,均与此有关。在曹操一方,是以削平天下割据势力为己任;在刘备则是要借复兴汉室、消灭汉贼的幌子来实现自己取代朝廷的目的;在孙权则是尽量不树敌,行事低调,在有些事情上面甚至公然示弱,而达到“自保”的目的,在很长的一段时期,他就是在守住地盘,为保住既得利益作努力。

下边,我们把话题引到建安十一年,话题仍从孙权说起。

这一年,有一个武艺超群的将军脱离了刘表和黄祖阵营,来投奔孙权。孙权自然而然地收留了他。但这一下,却在吴郡引起了轩然大波。孙权左右的文臣、武将有人反对,有人支持,有人十分热心地向孙权推荐来人,而有人则要将来人杀之而后快。

此人是谁呢?

他就是后来成为孙权手下重要大将之一的甘宁。

支持孙权收留甘宁的,是重臣周瑜和吕蒙;而反对的人则是与甘宁有着杀父之仇的大将凌统。

说来话长。当年孙权初征黄祖时,身为黄祖手下大将的甘宁与凌统的父亲凌操对阵。当时双方各为其主,战场上自然以死相搏。就在这次战斗中,甘宁亲手射杀了凌操。因此,甘宁也就成了凌统不共戴天的杀父仇人。如今甘宁来投孙权,给孙权出了一个难题——收不收留他?如果留下他,又该如何对凌统作个交待,以安抚功臣之心?毕竟凌操是为你孙家而死。再者是,收下甘宁后,凌统该如何与他相处?俗话说: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如果今后二人在一朝共事该是多么尴尬之事?岂不闻“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之故?再说,此事万一处理不当,孙权不仅会逼反凌统,甚至弄不好会冷了一大批为自己舍命战斗的老臣之心……这是孙权不得不考虑的后果。

那么不收留甘宁?行不行?肯定不行。孙权目前正是用人之际,他不仅要维护父、兄创下的基业,而且还要争取更大的发展。江东要发展就必须多吸纳人才。说到人才,那不仅包括闻名前来投靠孙权集团的名士、贤士,以及那些脱离了敌方阵营前来归顺的人,这其中还应包括那些曾经对孙权集团作出过不利之事,甚至有过大错、大罪的人。

在这方面孙权是有例可循的。孙策曾以宽大的胸怀放弃与太史慈、祖郎的个人恩怨不计,以诚实的态度感动了他们。所以虽然只是太史慈、祖郎这两个人,但其正面效应是带动了一大片原属敌方的人员一起来归顺,使自己力量得到壮大。

但是,孙权也有这方面的教训可以引以为鉴,那是自己的弟弟丹杨太守孙翊之接纳妫览、戴员的惨痛教训……所以,面对甘宁来投,孙权在收与不收的问题上小心翼翼。

当然,目前的甘宁情况与孙策接纳太史慈时的情况又有所不同,从大局上讲,孙策时没有人坚决反对接纳太史慈,因此接不接受太史慈唯一的可能阻力在孙策。所以,一旦孙策放弃了个人恩怨,接收之事也就豁然开朗了。而如今,孙权必须考虑的是:如何消除来自功臣凌统和一班老人们的坚决反对,而此事又不能仅靠行政命令来决定……  对此,孙权心中很纠结。最终他还是留下了甘宁。

那甘宁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以至于使孙权在可能冷了功臣之心的情况下,走出了这看似十分棘手的一步棋?

应当说,孙权冒险收下甘宁的决定是对的。

P39-40

目录

例言

开场白

孙权传

 一 临危受命

 二 稳定大局

 三 年轻人不好“欺负”

 四 世间如此险恶,定要内心强大

 五 英雄轻率丧命,娇妻巧计复仇

 六 “逼”上王位

 七 屯田与吏治

 八 丞相让皇叔做了逃兵

 九 曹操赤壁出糗

 十 好运当头,黄土成金

 十一 郎舅争荆州

 十二 迁驻秣稜,高调退曹

 十三 孙刘相争,曹操“解围”

 十四 冤家交战,关羽丧命

 十五 报仇心切,反误性命

 十六 放下屠刀,立地结盟

 十七 治理山越,建设政权

 十八 孙权称帝,渐露本性

 十九 有心栽花,花不发

 二十 天上的馅饼,吃不着

 二十一 与“弟”共休憩

 二十二 棋错一招,全盘皆输

 二十三 武昌称帝,建都建业

 二十四 建设壮观的大吴国

 二十五 不建“七庙”,为破除迷信?

 二十六 孔明之侄根治山越

 二十七 “和”“霸”相争,子明得利

 二十八 鲁班愚弄,幼子继位

 二十九 诸葛恪辅政代魏

 三十 一场大屠杀,终碎吴国梦

 孙权生平大事记

附录一:孙坚传

 一 孙武是孙坚的祖先吗?

 二 汉末忠臣数孙坚

 三 兢兢业业数十载

 四 威镇一方乌程侯

 五 皇后后台硬,立储敢叫板

 六 小官岂敢杀大官?

 七 拒绝董卓诱惑,偶得传国玉玺

 八 玉玺传闻

 九 英雄战死另有蹊跷?

 孙坚生平大事记

附录二:孙策传

 一 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

 二 对话张纮,寻求“国策”

 三 误将老虎看作猫

 四 孙郎背后的精英团

 五 猛虎归山展宏图

 六 袁术解签皇帝梦

 七 王朗是坏人?

 八 慧眼识人,化敌为友

 九 皇帝卖官,玉玺难寻

 十 终于报了杀父之仇

 十一 二乔婚姻真相

 十二 和平解放豫章郡

 十三 游猎遇刺,在劫难逃

 十四 “轻佻果躁”的青年才俊

 孙策生平大事记

参考书目

序言

一、所列之孙坚、孙策、孙权之生平大事记,以如下史书《三国志》、《资治通鉴》、《中国史纲要》、《中国历代名人辞典》、《中国历史年代简表》之有关内容为依据。

二、凡对某人某年代某事的记载,各书出现说法不一时,以《三国志》、《资治通鉴》为主;若此二者说法不一时,以前者为主。若前者记载不详或年代、地点模糊不清时,以《资治通鉴》为主。

三、对于重要人物生卒年,尤其是三国中的帝、后、将相等人,其生卒年主要依《三国志》之《魏书》、《蜀书》、《吴书》所记时间为准。例如:孙权母亲吴夫人卒时,《三国志·吴书》为“建安七年(公元二○二年)”,而《资治通鉴》则为“建安十二年(公元二○七年)”,两书相差五年,故舍《资治通鉴》,而取《三国志·吴书》。

四、三国后期之魏国,司马氏专权,先废少帝曹芳,并加恶谥日“邵厉公”;后杀少帝曹髦,称“高贵乡公”;《资治通鉴》以“邵厉公”加年号,以记曹芳在位之事;又以“高贵乡公”加“年号”以记曹髦在位之事。而《三国志·魏书》则以“少帝”加“年号”以记事。本文取《魏书》之论而舍《资治通鉴》之论不用。

五、陈寿所著《三国志》,对刘备之政权称“蜀”。“蜀”是地名,不是政权名。刘备称帝后一直以汉朝正统自居,从未承认自己一方是偏安一隅的朝廷。本书在凡涉及到刘备政权时,采取折衷方法,称“蜀汉”或在特殊语境下称“汉”。特此说明。

六、关于“丹杨”、“丹阳”。在本书的引用文字中,“丹杨”、“丹阳”指同一地点。但《三国志·吴书》中用“丹杨”,而《资治通鉴》中则有时用“丹阳”,有时又用“丹杨”;可见“杨”、“阳”二字用在“丹杨”时,可通用;而现代的一些书籍中又多用“丹阳”,而少用“丹杨”,实难统一。本书则根据引文的用词,据实而录。

七、关于“建业”、“建邺”、“建康”。虽均指今日之南京,但其使用的年代不同。三国吴时称“建业”;西晋时为“建邺”;东晋时为“建康”。至于“邺”字,则与上述三个地名不一样。用一个“邺”字不能为“建邺”的代词,它最恰当地指示应是“邺城”,在北方、三国时为曹魏的根据地。

八、关于“大檑、小椅、桥公”之“桥”字。本书依据《三国志》、《后汉书》的用字,一律用“桥”字,而不用“桥”或“乔”字。

九、孙坚之妻吴氏保孙策、孙权等人之母。孙坚在世时应称‘吴氏’,吴夫人:孙坚故去后,孙策、孙权等人主事时,有的史书称‘吴夫人’,有的则称‘吴太夫人’,但多数仍称为‘吴夫人’。本文依每则引文称呼为准,不作强行统一。

内容推荐

孙玉亭编著的《生子当如孙仲谋》的主体内容是《孙权传》。《孙权传》讲述了:

从15岁起,孙权便身不由己地被卷入了那个大动荡、大分化的历史漩涡之中。不满11岁时,父亲孙坚死于一场战争。此后,兄长孙策继承父业,为生存和希望而战。而他与母亲和弟妹们依然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尽管如此,他却勤于学业,虽然年仅11岁,却是心有大志之人,刻苦学习,结交名流,孝敬母亲,爱惜弟妹,同时又显露出极强的聪明才智。几年后,26岁的兄长孙策遭人暗算去世。形势十分险恶,为了父兄为之奋斗并献身的理想,刚满18岁的孙权立即擦干眼泪,收起愁容,勇敢地担当起自己几乎不能担起的重担,继续父兄的未竟事业。经过三十几年的奋斗,终于在48岁时登上了人生的辉煌高峰。然而,一路艰辛使得他再也不能信任任何人,猜疑与谗言,使得他大开杀戒,吴国自此陷入一场血雨腥风当中。

此外,《生子当如孙仲谋》一书还附录了《孙坚传》和《孙策传》。

编辑推荐

在罗贯中“尊刘抑曹无视吴”的指导思想下,“败曹公于赤壁,破蜀主于夷陵”的孙权基本被忽视。今人浑忘却,江左是谁开。由孙玉亭编著的这本《生子当如孙仲谋》给予这位一手缔造东吴帝国的雄主应有的评价待遇。通过阅读此书,我们才知道孙权这位“守成之君”的无奈和艰辛,一点点都不亚于曹刘的建国之艰辛;才能理解孙吴作为一个“单干户”成为江东之主的艰辛过程和最后称帝那姗姗来迟脚步里的沉重感。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9:1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