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依据
1.2 基本概念与研究范围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本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评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评述
2.2 理论基础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生猪产业现状分析
3.1 中国生猪产业现状总体描述
3.2 中国生猪产业生产方式分析
3.3 中国生猪产业的生产空间布局和市场结构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吉林省生猪产业发展现状
4.1 吉林省生猪产业的发展历程
4.2 吉林省生猪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吉林省生猪产业生产环节分析
5.1 吉林省生猪产业生产环节现状描述
5.2 吉林省生猪产业生产环节投入产出分析
5.3 吉林省生猪产业的适度生产规模选择
5.4 吉林省生猪产业生产环节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5.5 稳定吉林省生猪产业生产环节的主要对策与建议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吉林省生猪产品加工业分析
6.1 吉林省生猪产品加工业现状描述
6.2 吉林省生猪产品加工业存在的问题
6.3 吉林省生猪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6.4 吉林省生猪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对策与建议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吉林省生猪市场及流通分析
7.1 吉林省生猪市场总体描述
7.2 吉林省生猪产品流通分析
7.3 吉林省生猪产品市场与流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7.4 吉林省生猪产品市场与流通的对策与建议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吉林省生猪产业组织模式分析
8.1 吉林省生猪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的类型
8.2 吉林省生猪产业组织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8.3 优化生猪产业组织模式的对策与建议
8.4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
9.1 研究结论
9.2 政策建议
9.3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生猪产业在新中国经过60多年的发展,一直在畜牧业中占主导地位。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是解决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保证居民肉食消费的重要来源之一。吉林省作为粮食大省,能够为生猪产业的发展提供丰富的精饲料资源,但是生猪出栏量和猪肉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一直极低,总量上没有发展优势,与全国的其他省份相比,位居中下游;并且吉林省的生猪产品加工深度不够,特色不足,缺乏市场竞争力。进入21世纪以来,吉林省的生猪生产一直在波动中增长,特别是2005年以来,生猪生产波动频繁,影响了生猪产业的稳定发展。生猪产业通过何种途径才能稳定发展,如何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正是吉林省生猪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关键问题。
张守莉编著的《吉林省生猪产业发展研究》主要结合吉林省生猪产业发展的现状,运用经济理论结合经济分析方法,通过深人的调查研究,对吉林省生猪产业的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与分析,同时分析生猪产业的组织模式,并且分析生猪产业发展过程中,养殖、加工及流通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论证问题产生的原因;测定吉林省生猪饲养的适度规模,探寻促进生猪产业稳定有效发展的途径。
《吉林省生猪产业发展研究》共分九章,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第一章、第二章为导论、文献评述和理论基础部分。阐明选题依据、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等;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评述,界定书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范围,并对所依据的理论基础进行系统阐述。
第三章阐述和分析了中国生猪产业发展现状,从生猪产业的生产、价格等方面人手,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统计资料,分析中国生猪产业的生产、价格、生产方式、市场结构与区域布局等发展情况。通过分析,发现中国生猪生产和价格一直在波动中增长,进入21世纪以后波动幅度增大,尤其是2005年10月以后,波动频繁且波动幅度增大。
第四章运用SWOT分析法对吉林省生猪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分析了吉林省生猪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同时回顾了吉林省生猪产业的发展历程。通过分析指出吉林省在发展生猪产业的过程中要抓住机遇,发挥产业具有的优势,采取适当的、合理的措施避免劣势,从而降低面临的威胁,使吉林省的生猪产业健康、稳定地发展。
第五章对吉林省生猪生产环节的投人产出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利用对比分析法,分析吉林省各种生猪饲养规模的投入产出情况;利用C-D生产函数建立生猪的生产函数,测定吉林省各种饲养规模的规模报酬情况;利用灰色局势法和成本弹性法测定吉林省生猪的适度饲养规模。分析结果表明:分散饲养是处于规模报酚f递减阶段,而其他三种规模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通过比较分析三种饲养规模的规模报酬指数,发现大规模饲养所获得的规模报酬最大。通过上述实证分析发现,吉林省生猪产业生产环节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生产规模小、生产成本持续上涨、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抵御疫病能力弱、猪肉质量标准相对较低等。针对上述影响因素提出稳定吉林省生猪产业生产环节的对策和建议,即:加强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和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生猪生产适度规模化。利用灰色局势法选择吉林省生猪生产环节的适度规模,测定结果显示大规模为吉林省生猪生产环节的适宜生产规模,而根据调研数据利用成本弹性法测定吉林省适宜生猪饲养的区问段为年出栏量1000~1500头。
第六章对吉林省生猪加工业进行分析。从吉林省的生猪加工企业的现状人手,发现吉林省生猪加工企业存在如下问题:中小规模企业占主导、规模以上生猪产品加工企业的实际加工能力不足、加工深度不够等。上述问题产生的制约因素主要在于:吉林省分散和小规模的生猪饲养方式使原料猪标准化程度低、生猪产品加工业的技术创新意识差并且技术创新能力弱、生猪产品加工业的税费负担大等方面。为了促进吉林省生猪产品加工业的健康有序发展,需要推进生猪产品加工业的规模化程度;以市场为导向,适度扩大规模以上生猪产品加工业的实际加工能力;增强生猪加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延长加工产业链条,增加加工品种,增加产品附加值;增强生猪产品加工企业与养殖户的关联度。
第七章是对吉林省生猪产业的市场与流通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吉林省生猪产品市场情况发现,吉林省生猪产品的进出口量极小,人均猪肉消费量呈波动性递增态势,其中农村居民的人均猪肉消费量增长速度高于城镇居民。目前吉林省生猪市场和流通存在着如下问题:生猪产品市场体系不完善,交易规模小;生猪产品流通过程中的流通费用较大;生猪产品源头难以追溯,使质量安全难以保证;分散、小规模饲养的生猪流通渠道长,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生猪期货交易发展缓慢,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针对上述问题吉林省应该不断提高生猪产品质量,创建生猪产品的国际名牌;减少生猪产品的流通环节,优化流通渠道;加快生猪市场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地区集中性市场建设;创新交易模式,加强信息化、网络一体化建设,促进生猪期货交易的发展。
第八章分析吉林省生猪产业组织模式,通过分析发现:各种类型的生猪产业组织模式在运作的过程中存在产业组织模式链条短而使组织效率低、在组织方式上存在缺陷、在组织结构上存在内部结构不均衡等问题;而政府在生猪产业组织模式运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角色定位不正确的问题。针对生猪产业组织模式存在的上述问题,为了优化生猪产业组织模式,要促进生猪产业组织模式的连接链条完整性,提高组织效率;实现生猪产业组织模式的内部结构均衡;与此同时,要在政府的引导下,促进生猪产业组织模式的创新。
第九章是结论与建议部分。通过全书的分析与研究,得出如下结论:中国生猪产业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吉林省在生猪饲养规模上适合大规模饲养;吉林省的生猪加工业处于粗加工向深加工的过渡时期;吉林省生猪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内市场的制约。在对研究结论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生猪产业稳定发展的政策建议,为生猪产业相关参与主体及政府相关部门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张守莉编著的《吉林省生猪产业发展研究》结合吉林省生猪产业发展的现状,揭示吉林省生猪产业的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的主要特点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测定吉林省生猪饲养的适度规模,探寻促进吉林省生猪产业稳定有效发展的途径,为吉林省以及其他地区生猪产业的稳定有效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