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谋并天下(晋朝开国奇谋)/谋定天下系列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姜若木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实际上,司马家族并不是一个从曹魏时代才飞黄腾达的家族。司马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家族。

追溯家族起源往往从上古讲起,司马氏家族也有较长的历史。《晋书.宣帝纪》说,司马氏“其先出自帝高阳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历唐、虞、夏、商,世序其职。及周,以夏官为司马”。这里“帝高阳”,也称高阳氏,就是颛顼,华夏族的五帝之一,重黎是他的后裔。夏官祝融是官名,传说黄帝设春、夏、秋、冬等官。司马是西周最高的军事长官,其下有小司马、军司马等。司马氏就是以官名为姓的。

《晋书·宣帝纪》中的内容证明,司马懿的祖先可以追溯到黄帝之孙高阳的儿子重黎,他正是帝高辛的“火正”。在上古时代,人们崇尚火,司火的火正地位也比较高。因为重黎有功劳,所以被帝高辛封为“祝融”,意思是像祝融神那样可以光照世界。随后,重黎的后代也一直做着这个官职,直到周朝,官职的名称由“祝融”改为“司马”。《尚友录》说,在周宣王的时候(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1年),程伯休父担任司马,攻克了徐方,因功被允许以官职为姓,因而得姓“司马”。

就近一点来说:在司马家族的标志性人物司马懿之前,还有三个人比较著名。一位是司马印。楚汉争霸的时候,司马印原是赵将,后随项羽入关中灭掉了秦国。秦国灭亡以后,他被封为殷王,都城朝歌(今河南淇县东北)。后司马印背叛项羽投降刘邦,汉以其地为河内郡,司马氏子孙就定居在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

又过了八代,司马家出了一个征西将军司马钧,字叔平。东汉安帝永初二年(公元108年)十月,车骑将军邓骘命令征西校尉任尚与从事中郎司马钧一起讨伐滇零(人名,为先零羌别种),双方在天水郡(治平襄,今甘肃省通渭县)展开激战,结果,汉军大败;到东汉安帝元初二年(公元115年),此时的司马钧已升任左冯翊(汉代在京师附近地区分别设置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分别由三位地方官管理),朝廷以其为征西将军,都督关中诸郡兵八千余人,与护羌校尉庞参所领的七千余名羌胡兵,分道进攻滇零的儿子零昌。庞参先败,司马钧率部独进,攻下了零昌的老巢丁奚城(今宁夏灵武市南)。他命令同僚右扶风仲光收割羌人的庄稼,但是仲光不听司马钧指挥,散兵深入,结果被围。司马钧因赌气而驻军丁奚城内见死不救,致使仲光兵败战死,汉军被杀三千多人,司马钧也率余众逃回。事后,司马钧因此入狱,自杀。司马钧在晋代被称为征西府君,位列宗庙祭祀之首。

从司马钧的孙子司马偏开始,司马家基本上完成了从武将世家到士大夫世家的转型。

司马儁的儿子司马防(公元149年~公元219年),字建公,是司马家族第三位比较出名的。司马防少仕州郡,历任洛阳令、京兆尹(都是负责京师治安的官)。他就是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家教很严,平日里,即便是父子之间也十分严肃,“父子之间肃如也”。儿子们虽然已经成年,但在家里,父亲不让进屋,儿子们都不敢进;进屋以后,不让坐下,不敢擅自坐下;父亲不问话,也都不敢主动说话。这也是司马懿家“服膺儒教”(即遵行名教,遵守君臣父子规范等)的一个突出表现。

东汉灵帝光和二年(公元179年),司马懿出生于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安乐寨村)这样一个世家望族里。司马懿是家中的老二,上面还有一个大哥叫司马朗。司马朗,字伯达,和董卓的一个儿子同岁。司马朗九岁时,有客人直接称呼其父的字,司马朗便对那人说:“轻慢他人的长辈,就等于是不尊敬自己的长辈。”

司马懿(公元179年~公元251年),字仲达,在他下面还有六个弟弟,分别是:老三司马孚,字叔达;老四司马馗,字季达;老五司马恂,字显达;老六司马进,字惠达;老七司马通,字雅达;老八司马敏,字幼达。司马防的这八个儿子,在当地很出名,由于他们的字都有一个“达”,因此,附近的人们称他们八兄弟为“司马八达”。

“八达”此类的称呼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东汉末年,士人关心政治,常常聚在一起议论朝政,并互相标榜,喜欢用古代贤人或美好的字眼称呼,比如“八元”、“八凯”。东汉政治腐败,宦官专权,一些官僚与在洛阳读书的太学生结成联盟,反对宦官和朝政腐败,在这个群体中,人们推崇有影响而且情操高洁的人,并给他们起了不少雅号,如“三君”、“八俊”、“八顾”、“八及”、“八厨”等。如果一个家族中人才济济,当时人也喜欢用一个好词概括他们,如颍川荀淑的八个儿子被人称为“八龙”、襄阳马良五兄弟被称为“五常”——司马氏家的“八达”也是这个意思。

司马家族在司马懿以前,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世代为官。司马懿的祖父辈,三代(钧、儁、防)均为两千石以上的高官,可谓高门望族,远近闻名,属于士族阶层。

2.司马家族有一定的文化传承。司马防“雅好《汉书》名臣列传,所讽诵者数十万言”。司马懿“博学洽闻,服膺儒教”,其家风受礼教影响较深。不过,后来随着司马氏政治地位的变化,其所作所为与儒家标准的距离越来越远。

3.司马懿的父兄与曹操关系密切。其父司马防,早在熹平三年(公元174年)就推荐了曹操为洛阳北部尉。曹操对司马防的荐举一直怀着感激之情,四十二年后的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五月,曹操为魏王后,专门将司马防请到邺城叙旧。司马懿的长兄司马朗,自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起便应辟为曹操掾属,官至兖州刺史,是建安时期曹操集团的重要人物,与曹操关系不错。P2-5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足智多谋,屡出奇策

 官宦世家,高门望族

 仲达隐居,静观时势

 被迫出山,投奔曹营

 出谋划策,获得信任

 历任要职,政绩卓著

 足智多谋,平定叛乱

 司马诸葛,谋略对决

 平定辽东,再出奇策

第二章 韬光养晦,暗中蓄势

 韬光养晦,巧妙周旋

 见风使舵,苦心经营

 曹丕时代,明哲保身

 明帝昏庸,仲达蓄势

 明帝托孤,仲达辅政

 曹爽排挤,仲达暂避

 曹爽专权,仲达装病

第三章 伺机而变,大杈独揽

 筹备事变,山雨欲来

 伺机而变,诱骗曹爽

 诛杀曹爽,大权独揽

第四章 父子专杈,威慑天下

 父子专权,低调装病

 铲除异己,仲达病死

 子元秉政,政局稳定

 魏吴交兵,大显身手

 高压手段,宫中惊变

 废黜曹芳,新帝登基

 毋丘起兵,子元病死

 子上执政,粉碎兵变

第五章 觊觎大宝,夺位登基

 觊觎大宝,杀死曹髦

 找替罪羊,册立新君

 灭蜀成功,声望日隆

 子上病死,安世夺位

第六章 扫平敌手,天下一统

 吴主孙皓,荒淫误国

 交趾叛乱,晋吴交兵

 内忧外患,密谋伐吴

 骄奢昏君,大祸将近

 孙皓投降,天下一统

第七章 整顿朝纲,开启盛世

 革新律令,减轻法度

 占田兴农,发展经济

 弘扬文化,太康文学

 整顿风气,严禁奢华

 整顿吏治,裁汰冗官

 民族融合,促进繁荣

序言

在中国历史上,尤其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一个人物是无法跳过的话题。据说他有“狼顾”之相、奸诈无比、智慧超群……他虽然不是晋朝的开国皇帝,但对晋的建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他是司马氏家族中里程碑式的人物——司马懿。

然而,令人想探寻究竟的是:司马懿是怎样在曹操这样一个多疑的人身边蛰伏的呢?又是怎样从曹魏时代逐渐崛起的呢?司马家族也随着他的出现开始崛起,并逐渐把持了曹魏大权,最终由其孙司5炎取魏而代之,建立西晋。司马懿就是这样一个谜一样的人物,他的出现,让司马家族走上了更为辉煌的一个阶段。让我们拉开历史的层层帷幕,去解读司马家族所留给后人的激烈的权谋角逐……

司马懿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高门望族。生于东汉末年的乱世中,司马懿并不热衷于功名,而是隐居在家,静观时势。由于司马懿自幼聪明、声名远播,引起了曹操的注意。曹操请他出山,他却装病推辞了。曹操当上东汉丞相之后,硬是逼迫着他出山了。但是,曹操却是一个生性多疑的人,虽爱惜人才,同时却也妒忌那些锋芒毕露的人。司马懿看着曹操身边有才能的人一个一个都被曹操除掉,识时务的他一直保持着低调的姿态,韬光养晦,终于获得了曹操的信任与赏识。而且,司马懿不论是在曹操身边,还是在曹丕、曹叡身边都保持着低调,并逐渐获得了几位皇帝的信任,几位皇帝也渐渐对他放松了警惕。不得不说司马懿是一个权课高手。

随着曹魏的皇帝们一代不如一代,司马懿感觉自己“出头”的机会到了。于是,趁着曹爽等大臣对自己放松警惕、小皇帝曹芳年幼无知,他不失时机地发动了高平陵政变,终于将军政大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很快,父子三人(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专权,用铁血手段排除异己,威慑天下。司马懿死后,司马师接替其父的职位;司马师死后,司马昭接替其兄的职位。随着司马家族在曹魏帝国中声望日隆,司马昭已经开始觊觎大宝了,可惜,他没有等到那一天就病死了。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不费吹灰之力,便登上了天子之位。从这里可以看出,司马炎之所以能够取曹魏而代之,正是其祖父司马懿、伯父司马师、父亲司马昭两代三人苦心经营的结果。

在这场如同接力赛一样的政治角逐中,司马家族逐渐走上了权力的最高峰——司马炎建立西晋。晋武帝司马炎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结束了分裂长达半个世纪的三国鼎立时代,成为继秦始皇、汉高祖、汉光武帝之后第四位统一全国的皇帝。统一全国后,司马炎励精图治,开创“太康盛世”……

尽管在晋武帝死后,国家又开始出现混乱的局面,太康短暂的繁荣也很快失去了光彩,但它作为历史长河中所闪现出的美丽浪花,永远地留在了中华民族的记忆中;司马家三代人的雄才大略、足智多谋,也值得后人去品读、去回味……  本书将晋朝开国之初所发生的那些大事件以及晋朝司马家族的开国奇谋都做了详细的描述。本书讲述了司马懿如何亲率大军伐蜀、如何逐渐掌握军权、如何成为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臣;司马师、司马昭如何先后掌权;司马炎如何取魏而代之,最终建立西晋。本书语言通俗易懂、故事生动有趣,希望你能从书中得到不一样的收获。

内容推荐

姜若木编著的《谋并天下(晋朝开国奇谋)》将晋朝开国之初所发生的那些大事件以及晋朝司马家族的开国奇谋都做了详细的描述。《谋并天下(晋朝开国奇谋)》讲述了司马懿如何亲率大军伐蜀,司马懿如何逐渐掌握军权、如何成为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臣;司马师、司马昭如何先后掌权,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如何取魏而代之,最终建立西晋。本书语言通俗易懂、故事生动有趣,希望你能从书中得到不一样的收获。

编辑推荐

姜若木编著的《谋并天下(晋朝开国奇谋)》内容介绍:晋武帝结束了分裂长达半个世纪的三国鼎时代,成为继秦始皇、汉高祖、汉光武帝之后第四位统一全国的皇帝。在面对多年战争的创伤,老百姓困苦的生活。晋武帝果敢刚毅地实行了一系列措施,使太康年间出现一派繁荣景象。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12: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