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司马家族并不是一个从曹魏时代才飞黄腾达的家族。司马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家族。
追溯家族起源往往从上古讲起,司马氏家族也有较长的历史。《晋书.宣帝纪》说,司马氏“其先出自帝高阳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历唐、虞、夏、商,世序其职。及周,以夏官为司马”。这里“帝高阳”,也称高阳氏,就是颛顼,华夏族的五帝之一,重黎是他的后裔。夏官祝融是官名,传说黄帝设春、夏、秋、冬等官。司马是西周最高的军事长官,其下有小司马、军司马等。司马氏就是以官名为姓的。
《晋书·宣帝纪》中的内容证明,司马懿的祖先可以追溯到黄帝之孙高阳的儿子重黎,他正是帝高辛的“火正”。在上古时代,人们崇尚火,司火的火正地位也比较高。因为重黎有功劳,所以被帝高辛封为“祝融”,意思是像祝融神那样可以光照世界。随后,重黎的后代也一直做着这个官职,直到周朝,官职的名称由“祝融”改为“司马”。《尚友录》说,在周宣王的时候(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1年),程伯休父担任司马,攻克了徐方,因功被允许以官职为姓,因而得姓“司马”。
就近一点来说:在司马家族的标志性人物司马懿之前,还有三个人比较著名。一位是司马印。楚汉争霸的时候,司马印原是赵将,后随项羽入关中灭掉了秦国。秦国灭亡以后,他被封为殷王,都城朝歌(今河南淇县东北)。后司马印背叛项羽投降刘邦,汉以其地为河内郡,司马氏子孙就定居在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
又过了八代,司马家出了一个征西将军司马钧,字叔平。东汉安帝永初二年(公元108年)十月,车骑将军邓骘命令征西校尉任尚与从事中郎司马钧一起讨伐滇零(人名,为先零羌别种),双方在天水郡(治平襄,今甘肃省通渭县)展开激战,结果,汉军大败;到东汉安帝元初二年(公元115年),此时的司马钧已升任左冯翊(汉代在京师附近地区分别设置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分别由三位地方官管理),朝廷以其为征西将军,都督关中诸郡兵八千余人,与护羌校尉庞参所领的七千余名羌胡兵,分道进攻滇零的儿子零昌。庞参先败,司马钧率部独进,攻下了零昌的老巢丁奚城(今宁夏灵武市南)。他命令同僚右扶风仲光收割羌人的庄稼,但是仲光不听司马钧指挥,散兵深入,结果被围。司马钧因赌气而驻军丁奚城内见死不救,致使仲光兵败战死,汉军被杀三千多人,司马钧也率余众逃回。事后,司马钧因此入狱,自杀。司马钧在晋代被称为征西府君,位列宗庙祭祀之首。
从司马钧的孙子司马偏开始,司马家基本上完成了从武将世家到士大夫世家的转型。
司马儁的儿子司马防(公元149年~公元219年),字建公,是司马家族第三位比较出名的。司马防少仕州郡,历任洛阳令、京兆尹(都是负责京师治安的官)。他就是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家教很严,平日里,即便是父子之间也十分严肃,“父子之间肃如也”。儿子们虽然已经成年,但在家里,父亲不让进屋,儿子们都不敢进;进屋以后,不让坐下,不敢擅自坐下;父亲不问话,也都不敢主动说话。这也是司马懿家“服膺儒教”(即遵行名教,遵守君臣父子规范等)的一个突出表现。
东汉灵帝光和二年(公元179年),司马懿出生于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安乐寨村)这样一个世家望族里。司马懿是家中的老二,上面还有一个大哥叫司马朗。司马朗,字伯达,和董卓的一个儿子同岁。司马朗九岁时,有客人直接称呼其父的字,司马朗便对那人说:“轻慢他人的长辈,就等于是不尊敬自己的长辈。”
司马懿(公元179年~公元251年),字仲达,在他下面还有六个弟弟,分别是:老三司马孚,字叔达;老四司马馗,字季达;老五司马恂,字显达;老六司马进,字惠达;老七司马通,字雅达;老八司马敏,字幼达。司马防的这八个儿子,在当地很出名,由于他们的字都有一个“达”,因此,附近的人们称他们八兄弟为“司马八达”。
“八达”此类的称呼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东汉末年,士人关心政治,常常聚在一起议论朝政,并互相标榜,喜欢用古代贤人或美好的字眼称呼,比如“八元”、“八凯”。东汉政治腐败,宦官专权,一些官僚与在洛阳读书的太学生结成联盟,反对宦官和朝政腐败,在这个群体中,人们推崇有影响而且情操高洁的人,并给他们起了不少雅号,如“三君”、“八俊”、“八顾”、“八及”、“八厨”等。如果一个家族中人才济济,当时人也喜欢用一个好词概括他们,如颍川荀淑的八个儿子被人称为“八龙”、襄阳马良五兄弟被称为“五常”——司马氏家的“八达”也是这个意思。
司马家族在司马懿以前,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世代为官。司马懿的祖父辈,三代(钧、儁、防)均为两千石以上的高官,可谓高门望族,远近闻名,属于士族阶层。
2.司马家族有一定的文化传承。司马防“雅好《汉书》名臣列传,所讽诵者数十万言”。司马懿“博学洽闻,服膺儒教”,其家风受礼教影响较深。不过,后来随着司马氏政治地位的变化,其所作所为与儒家标准的距离越来越远。
3.司马懿的父兄与曹操关系密切。其父司马防,早在熹平三年(公元174年)就推荐了曹操为洛阳北部尉。曹操对司马防的荐举一直怀着感激之情,四十二年后的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五月,曹操为魏王后,专门将司马防请到邺城叙旧。司马懿的长兄司马朗,自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起便应辟为曹操掾属,官至兖州刺史,是建安时期曹操集团的重要人物,与曹操关系不错。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