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顺口海军基地自19世纪末期清王朝创建,历经甲午沦陷、中国赎回、沙俄强租、日俄争掠等诸多劫难,直到1955年5月才由人民海军从苏联军队手中接收,成为中国海军劲旅驻地。《旅顺往事》(作者潘宝玉)叙述了这个历经沧桑的海军基地的历史,从它辉煌、悲壮、辛酸、苦涩和再辉煌的历程中,可以看到国际政治的风云变幻、民族战争的炮火硝烟,屈辱、杀戮、奋起和抗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旅顺往事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潘宝玉 |
出版社 |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旅顺口海军基地自19世纪末期清王朝创建,历经甲午沦陷、中国赎回、沙俄强租、日俄争掠等诸多劫难,直到1955年5月才由人民海军从苏联军队手中接收,成为中国海军劲旅驻地。《旅顺往事》(作者潘宝玉)叙述了这个历经沧桑的海军基地的历史,从它辉煌、悲壮、辛酸、苦涩和再辉煌的历程中,可以看到国际政治的风云变幻、民族战争的炮火硝烟,屈辱、杀戮、奋起和抗争。 内容推荐 《旅顺往事》叙述了这个历经沧桑的海军基地的历史,从它辉煌、悲壮、辛酸、苦涩和再辉煌的历程中,可以看到国际政治的风云变幻、民族战争的炮火硝烟,屈辱、杀戮、奋起和抗争。 《旅顺往事》的作者是潘宝玉。 目录 序篇 第一章 倭寇来了 第二章 千里溃败 第三章 谁来抗敌 第四章 怎一个“和”字了得 中卷 争撩 第五章 “虎”与“狼”的宣战 第六章 撕咬 第七章 雅尔塔的秘密 第八章 中苏旧约 下卷 接收 第九章 谈判 第十章 组建 第十一章 交接 第十二章 尾声 致谢 试读章节 “前于初三日因旅顺防务紧要,电饬李鸿章身亲巡历,激励守御,迄今旬日,不见一字复奏。此外,电寻饬查之件,亦多无复电。当此军情万紧之时,岂容如此玩误!现旅顺防务日危,该督更无筹划,但付之‘焦虑’两字。‘定远’各船,前奏三十五日修好,嗣又称起碇机器未全,已久逾前限,不意今日来电,仍云尚未配妥。‘来远’亦只修一半。不知两月以来,丁汝昌所司何事,殊堪痛恨! ‘定远’为该军制胜利器,今据称水道狭隘,不能展动,似与‘来远’均尚在坞中未出。倘被日贼堵口,直不啻拱手赍盗矣!着丁汝昌即日前往旅坞,将两船带出。倘两船有失,即将丁汝昌军前正法!李鸿章当禀遵谕旨办理,谅亦无从再为捏饰。旅顺援兵仍着设法运送,不得因来往冒险,漠视不救也。” 丁汝昌读着谕旨,后背一阵阵发冷,阅后仰天叹道:“汝昌快成了千古罪人了。” 李鸿章倒是处危不惊的样子,说:事已至此,就别说那丧气的话了,我们还是商讨往旅顺运送援兵的事吧。 汉纳根认为,海军六船,只有“定远”、“镇远”可以打仗。日军打过来了,他们的舰队里定有鱼雷艇在海面游弋,舰队护送运兵船到旅顺,必有一场大战。敌众我寡,“定远”、“镇远”两舰会受重创,连运兵船也难保了。他主张北洋舰队“仍回威海,与烟台依护为妥”。 丁汝昌说,旅顺危急,我还是率舰队在旅顺口外巡弋为好, “遇敌即击,相机进退”。他认为,让舰队运援兵,目标太大,会给舰队机动带来牵制,等于把舰队送给日军来打。 李鸿章决定:援军用轮船运送,从登州运到营口,再从营口转赴旅顺。临别,李鸿章对丁汝昌说: “为今之时,你我也只能尽人事而听天命了!” 丁汝昌望着李鸿章那复杂的表情,两眼一阵发酸,差点儿掉下泪来。 11月12日——丁汝昌率舰队从天津大沽口向旅顺出发。 13日——丁汝昌的舰队于上午9时抵达旅顺口外。丁汝昌还上岸会见了驻守旅顺的将领龚照坞等人。此时,整个旅顺城已是人心惶惶,时有抢劫发生,加上惊慌外逃的民众,真是一片混乱了。 道台龚照坞一见丁汝昌来,如遇救星。简单寒暄后,便一起来到地图前说,大兵压境,旅顺危在旦夕,不知中堂大人还有何上策? 丁汝昌说,中堂派遣嵩武军、章高元部八营增援,不日即到。 丁汝昌还拜访了临时维持旅顺大局的“毅军”将领姜桂题。当他知道,日军舰队在旅顺海面活动频繁时,担心夜间遭日军鱼雷艇袭击,不敢在旅顺口外久泊,于晚上6时率舰队返回威海了。 北洋海军提督就这样率领他的舰队仓皇离开了它曾经依赖的重要基地。 也是该着他们倒霉。14日凌晨,当丁汝昌率舰队相继由威海东口进港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镇远”舰突然触了暗礁。 原来,战争爆发后,为了防止日军偷袭,刘公岛东西两侧的航道上布上了水雷,仅在东航道留下一条安全通道,以浮标标记,只有自己人明白。进港时,正值退潮,浮标移动了原来的位置, “镇远”舰为躲避浮标而一下子开到了暗礁上。 舰体多处受伤,大量海水涌人,舰上机器受损。水兵们用各种损管器材紧急堵漏。水压太大,一些水兵只好用后背顶着堵漏板。冬日海水正冷,有的水兵冻得几乎支持不住。管带林曾泰急得流了眼泪,哭喊着:“弟兄们,要顶住,顶住啊。‘镇远’一沉,咱北洋海军就完了,大清国也就完了,我们一定要把舰开进港里……” 费了半天事儿,一个个窟窿算是堵上了,可本来威武的主力大舰由烈马变成了笨牛,航速只有六七节,还有什么战斗力? 若是平时出这事儿也没什么,可以把舰拖到旅顺大坞里修理就是。然而这是在什么时候啊! 整个北洋舰队都有一种不祥的预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北洋舰队却躲进刘公岛港内不出,清政府大臣们能不恼火么?他们不知敌情状况,认为“旅顺口外并非时有倭船梭巡”。 11月15日,清政府仍致电李鸿章,“著丁汝昌统帅各舰不时巡弋,牵制贼势。” 不知是日军掌握了清政府的电报密码获得了情报的缘故,还是偶然巧遇,第二天的11月16日,日本联合舰队开到了威海口外,企图对北洋舰队进行诱歼。 大敌当前,敌强我弱,丁汝昌未能率舰迎敌。他指挥各舰,严阵以待,坚守不出。后来日军舰队只好退回大连。 丁汝昌没有率舰到旅顺“牵制贼势”,自然受到朝廷大臣的严厉指责。 11月16日,清政府发布上谕——“海军提督丁汝昌统带师船,不能得力,著革去尚书衔、摘去顶戴花翎,以示薄惩。仍著带罪图功,以观后效。” 就在这天早晨,“镇远”舰管带林曾泰服毒自尽了! 林曾泰,福建闽县人,福州船政学堂航海驾驶班第一期毕业,后留学英国,可谓资深学优,为海军宿将。北洋海军成军时被任命为左翼总兵兼“镇远”舰管带,是北洋海军倚重的出色将领。 林曾泰为“镇远”舰触礁“引义轻生”,以死自责。也许他是怕人说他大敌当前有意撞伤战舰以图避战,或是他已看到了北洋海军行将覆灭的末日了。 当丁汝昌闻讯冲到码头时,舰上的官兵们已将林曾泰的遗体从舰上抬下,他抓着林曾泰冰冷的大手号啕大哭。舰上的官兵们无不潸然泪下。 整个刘公岛哭声一片。一群哀兵!P21-23 序言 我第一次到旅顺是1985年的春天,我有幸参加了在那里举办的“大海笔会”,记得报到的地点是基地修船招待所。笔会是海军文化部与《昆仑》杂志社主办的,在那次笔会上我创作完成了中篇小说处女作《小寒大寒又一年》,在第二年的《昆仑》杂志第1期头题发表。当时没有想到,这竟是我迈向军旅文学道路的第一步。笔会期间,我们参观了旅顺的名胜古迹,尤其那些近代战争遗址让我强烈地感到旅顺这地方确有些特殊。我还记得,一位基地的退休干部站在山头上给我们讲述日俄战争故事,他讲得非常认真,带着他作为一个中国军人特有的感情,当得知他是经常光顾这些山头的义务讲解员时,我们都流露出肃然的表情。我不想写什么历史小说,因而对他所讲的一切并没有往心里去,仅仅是感慨了一番而去。 我第二次到旅顺却是12年后的春天了。那时,我刚刚成为舰队专业创作员不到两年,而领导以作家要体验部队生活为由派我的公差,让我临时成为舰队作战部队检查组政工组的一员,因为在我的履历上有指导员、干事和教导员的九年经历。检查组在舰队副司令和参谋长的带领下从烟台乘船抵达旅顺,我也狐假虎威地坐在宽敞的基地党委会议室里听汇报、做记录,还与基地首长在俄军占领时期修建的一栋将军楼里共进晚餐,那没有火光的壁炉和装饰讲究的天花板给我留下了异国情调的印象。后来,基地组织处的同志送给我一本他们内部编印的小册子《旅顺基地40年》,晚上翻阅了一下,主要内容是介绍基地成立以来的重要成绩和一些典型人物,比如出过岸炮英雄安业民、学雷锋标兵刘德全等,只有很少几页简要介绍了旅顺基地成立的历史。由此,我对基地成立前的旅顺历史发生了兴趣,觉得应该写篇东西让年轻的官兵们都知道,并记住这些历史。在检查部队的教育情况中,我发现一些年轻的官兵对中国近代史和中国海军史并不谙熟,这就坚定了我要写一写旅顺的念头。 后来,我把这想法给《解放军文艺》的郭米克副主编讲了,他很支持我写,尤其对接收旅顺很感兴趣。我又对《海军文艺》的宋主编说了,她说明年海军50周年要出一期专号,可以刊用。于是我用了大半年时间采访、查资料,直到这时我才知道旅顺的历史不是几万字的“报告文学”就可以报告的。那年秋天,我参加海军创作会议,知道大家都在写抗洪的题材,而最大的好处是只要作品创作完成,即使不发表也可以参加全军评奖。酒饭之间,大家聊起了自己的创作,有位知名的老作家对我写旅顺历史的报告文学流露出很是异样的表情:“你怎么选了旅顺的历史来写呀!”我直观地感到那话里有这样的潜台词:“旅顺,我们能写吗!”“旅顺,你能写吗!”那年的中秋节,我是在北京度过的,我忙于在国家图书馆、海军档案馆查阅资料和采访老干部,我也越来越理解了那位老作家的话。然而自己决定的事,要努力完成,这是我的做事原则。人生,就是要不断地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问题,而创作亦如此。于是,我完成了一篇题为《旅顺往事》的报告文学,原稿6万多字,经过反复修改,压缩成了4万多字,1999年《海军文艺》最先发表,删去了以日俄战争为主要内容的“争掠”一章;2000年《解放军文艺》第5期发表;后来被收入《中国年度最佳报告文学·2000》一书,获得了海军金锚文艺奖。 我第三次到旅顺是2000年的秋天,那次的任务是采访一位科技练兵的标兵郑文发。我完成了中篇报告文学《潜艇兵郑文发》和一部电视专题片。2001年初,的。走在长江路上,抬头就能望见白玉山,那日本人修建的表忠塔夺人眼目。司机小袁对我说,表忠塔是我们中国人的耻辱,应该把它拆掉。我不知对他说什么好,我说它已经是文物了,哪能拆掉啊……据史料记载,“文革”时期,旅顺的红卫兵们的确拆掉和破坏了一些近代历史遗迹,显然是错误的做法。一个民族需要的是长自己的志气,强自己的实力,而不是掩饰历史的疤痕,采取阿Q精神。留着那些“遗迹”作为镜子,反倒可以激励后人,永远不妄自菲薄和妄自尊大,不断奋发进取,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大业。 历史是不能忘记的,“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旅顺的近代历史是中匡I近代史的缩影,我们真正读透它读懂它并不那么容易。这本书,权作我的读史心得,献给年轻的海军官兵们。 是为序。 2013年5月8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