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出版前言
特许证
教皇西斯特五世特许
国王特许
本书定价
献 词
致国王陛下御前会议大臣、西印度院院长,尊敬的费尔南多·德·维加-丰塞卡先生
致读者I
致读者II
十四行诗
第一部
第一卷 中华帝国在自然地理方面引人注目的情况
第一章 中华帝国及其疆域
第二章 中华帝国的气候
第三章 帝国的丰饶及其物产
第四章 再述帝国的丰饶及其物产
第五章 古代中国
第六章 帝国的辽阔以及人们所用的计程单位
第七章 帝国的15 个省份
第八章 帝国各省的城镇
第九章 帝国宏伟的建筑和它的500 里格长城及其周围地区
第十章 这个帝国臣民的体质、服饰及日常的劳作
第二卷 中华大帝国臣民的宗教、他们所崇拜的偶像以及其他超自然的奇事
第一章 他们所膜拜的神祇,以及在他们中间发现的与我们基督教相通的征兆和绘画
第二章 再述他们的宗教和偶像崇拜
第三章 他们虐待所膜拜的偶像
第四章 他们在做要事之前要占卜,他们如何向魔鬼祈拜
第五章 他们所说的世界起源和人类的诞生
第六章 他们相信灵魂不朽,根据人在世时的所作所为殁后在另一世界将受到奖赏或惩罚,他们为死者所做的祈祷
第七章 他们的庙宇,僧尼活动以及他们的上司
第八章 他们的葬礼和丧服
第九章 他们的婚礼和婚俗
第十章 穷人不能在大街和庙宇前游逛,皇帝关于抚养丧失劳力者的敕
令
第三卷 中华帝国在道德政治方面令人敬重的新奇事物
第一章 这个大国的各朝皇帝及他们的名号
第二章 万历帝的宫殿及宫廷,他所居住的城市,全国无一人有私产
第三章 帝国15 个省中向皇帝纳贡的人数
第四章 皇帝在15 个省收缴赋税最确切的记载
第五章 帝国15 个省的步兵和骑兵,他们如何坚守国土
第六章 再述这个帝国15 个省的步兵和骑兵
第七章 中国的法律规定不准出国打仗,没有皇帝准许国人不得离境,外国人也不得入境
第八章 皇帝的内阁,以及为获知全国每月发生的事件所下达的敕令
第九章 皇帝在各省任命的大臣和官员以及他们在政府中的职能
第十章 再述皇帝的大臣,他们判案和治理国家的办法
第十一章 每年皇帝派遣御使巡视各省官员的工作,对罪犯的惩罚
第十二章 他们的监狱和对犯人行刑的方法
第十三章 中国人使用的文字,这个国家的书院以及其他奇闻要事
第十四章 为授予相当于我们博士学位的“老爷”称号所组织的会考,赐予这种称号的仪式和他们举行的庆祝游行
第十五章 中国先于欧洲许多年就发明并使用了火炮
第十六章 这个国家的印刷术远早于欧洲
第十七章 拉达神父及其同伴从中国带来的书籍和这些书籍的内容
第十八章 中国人举行的宴会和他们的庆典活动
第十九章 这个帝国的臣民相互问候的方式和他们的部分礼节
第二十章 这个帝国的妇女状况,她们深居简出,允许妓女存在的条件
第二十一章 他们用于水运的大量巨大船舶,整年都有鱼类供应
第二十二章 中国人用奇特而又省钱的方法大量养鸭,用有趣而巧妙的方法捕鱼
第二十三章 中国皇帝招待其他国家由皇帝、太子和民间所派的使者所施的礼节
第二十四章 我主西班牙国王遣使拜谒中国皇帝,促使其遣使的理由以及遣使延搁的原因
第二部
第一卷
第一章 西班牙人从墨西哥到达菲律宾群岛,在那里他们获悉了中华大帝国的情况
第二章 中国海盗林凤日益强大,他战胜了另一中国海盗林道乾
第三章 中国组织舰队进剿海盗林凤,林凤退守澎湖,在那里他获知了菲律宾的情况
第四章 海盗林凤登陆菲律宾,到达马尼拉城
第五章 林凤派400 名士兵火烧马尼拉,西班牙人进行了抵抗
第六章 马尼拉总督设防抵御海盗的进攻并将其击败,林凤退守傍佳施栏河流域
第七章 军团长萨尔塞多奇袭林凤,焚烧了他的舰队,将其围困在城堡达3个月之久,林凤狡猾逃走
第八章 中国皇帝派遣的统领王望高前去搜寻海盗林凤,统领和我们西班牙人相遇
第九章 王望高受到军团长的热情接待,客居总督所在地马尼拉,他们决定派奥古斯丁神父前往中国
第十章 王望高携林凤已经陷入困境的消息起航,带领奥古斯丁两位神父驶向中国
第十一章 西班牙人和统领王望高驶离布里亚诺港,登上中国大陆
第十二章 统领王望高在泉州登陆,抛锚前和一队长发生摩擦
第十三章 王望高和我们西班牙人在中左所港登陆,受到当地官员的欢迎,在该省兴泉道的授意下接受馈赠
第十四章 我们的人离开中左所港,前往泉州拜访总督,沿途看到很多令人瞩目的事情
第十五章 西班牙人继续他们的泉州之行,沿途见到这个王国很多令人瞩目的事情
第十六章 我们的人到达泉州,受到热烈欢迎,人们给他们安排好住处,
沿途他们看到的该城的一些情况
第十七章 应泉州总督之召,西班牙人拜谒了此人,有人教他们拜谒时的礼节
第十八章 他们愉快地拜见了泉州总督,并向他赠送了从菲律宾带来的礼物
第十九章 泉州诸位要人拜见我们的人,总督派人唤来佩德罗·萨缅托和米戈尔·德·罗阿尔恰,在召见时向他们了解海盗林凤的情况
第二十章 总督为我们的人举行宴会,安排他们去福州,福州巡抚正在那里等候他们
第二十一章 神父一行从泉州到达福州,巡抚正在那里等待他们
第二十二章 西班牙人进入福州城,巡抚接待了他们
第二十三章 我们的人谒见福州巡抚,走访了一些达官显贵,人们向我们的人叙述了这个城市的情况
第二十四章 巡抚在他的府邸接连两天宴请我们的人
第二十五章 我们的人向巡抚馈赠礼物,他从王望高手中接过礼物后当即加封呈送皇帝,他们禁止我们的人外出观光,其他重要的事情
第二十六章 我们的人要与巡抚谈话,遭到拒绝,又给他写信,他口头给了回话,其他重要的事情
第二十七章 福州传来消息,某海盗在泉州沿海打家劫舍,洗劫了一个村庄,巡抚怀疑是林凤所为,我们的人和王望高及中国先生没有向他报告实情
第二十八章 全省官员集中研究神父一行来此所要做的事情,决定让他们返回菲律宾,返回前他们见到的奇闻要事
第二十九章 拉达神父一行离开福州返回兴泉道所在的泉州,他令他们前往中左所港,他要亲自去那里与我们的人告别,启程时他做了很多善事,举办了告别盛典
第三十章 我们的人离开中左所港向菲律宾群岛驶去,每天都登上一个岛屿,岛上的所见所闻
第三十一章 他们获悉海盗林凤逃脱,躲到附近的一个岛屿,有人主张追击,最后还是决定不去为好,他们继续航行并驶抵马尼拉
第三十二章 中国船长和我们的人一起到达马尼拉,总督和市民热烈地欢迎他们,庆祝他们的到来,几天以后中国人返回中国大陆,他们了解了很多天主教的情况,希望皈依天主教
第二卷
第一章 圣方济各诸神父到达菲律宾群岛,以宣讲福音的强烈愿望争取进入中国大陆
第二章 神父和他的同伴们在祈求上帝给他们指引航程后驶离伊洛克
港,途中遇到了大风暴,他们抱着对上帝的信仰战胜了它,奇迹般地到达了中华大帝国
第三章 神父一行在广州登岸,他们感谢上帝使他们的理想成真,一个官员前来拜访,他们进行了热烈交谈
第四章 我们的人弃船进城,在一个中国基督徒的家里做弥撒,他们受到另一高级官员的公开接见,其他发生的事情
第五章 我们的人被一个官员叫去,受到他的检查,他给了他们恩典,给巡抚写信,担保神父们的品德,巡抚派一个叫做海道的官员调查此事,澳门大将军控告他们是间谍,其他奇闻
第六章 教士们为了生存去大街乞讨,总督得知此事,下令从皇帝的财库中给他们每人一份口粮,通译依然贪婪狡诈,我们的人被带到市政官员面前向他谈了一些事,官员向福建巡抚禀报了一切,他令人把神父们带到福州
第七章 我们的人前往福州,一路见闻颇多
第八章 我们的人觐见巡抚,巡抚向他们提出一些问题,并把他们交付
给其代理人兵备道,他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向他们说了不少友好的话
第九章 神父一行在福州逗留了几天,拜访了城里的各位高官显贵,尤其拜会了那里的水兵把总,此人十分喜欢他们带去的黑碧玉圣坛,极力想把它占为己有
第十章 兵备道召见我们的人,叫他们前往广州。我们的人向他告别后,
离开福州,他们到达广州后,那里的人命令他们即刻离开中华帝国
第十一章 为离开中国,阿尔法罗神父写信,派信使前往澳门交给主教
和那位曾经给过他们施舍的教士,大将军获悉此事下令阻挠,其他一些对我们的人的不利之事
第十二章 澳门的一个葡萄牙人发现了大将军的险恶企图,写了封匿名
信将此事通报给我们的人,使他们避免了一场迫在眉睫的灾
难,城里的海道召见我们的人,他谈了自己的境况并宣布允
许一些人去澳门,另一些人去菲律宾
第十三章 我们的人又在广州逗留了几天,澳门的一些葡萄牙人此时也来到那里,起初我们的人很怕这些葡萄牙人,但随着不断交往大家都感到安全,最终他们成了朋友,福州巡抚到达广州处理神父等人的事情,还给他们带去丰厚的礼物
第十四章 去菲律宾的人路经泉州,看到很多河流和村庄,其他很多奇闻要事
第十五章 我们的人离开中国向菲律宾驶去,途中遇到风暴,海员们用符签向魔鬼求饶,受到神父们的谴责。最后他们驶到要去的港口,受到人们热烈的欢迎
第三卷
第一章 国王陛下令这些教士前往中国的原因,教士们登船,首先到达加那利群岛
第二章 他们离开加那利群岛向圣多明各岛驶去,该岛也叫西班牙岛,岛上的见闻
第三章 圣多明各岛,即西班牙岛的奇闻要事
第四章 从圣多明各岛到墨西哥王国沿途和在各岛上的见闻
第五章 辽阔的墨西哥王国及其独有的奇闻要事
第六章 续谈墨西哥王国见闻
第七章 新墨西哥,它的发现和其他情况
第八章 续谈新墨西哥的发现
第九章 续谈新墨西哥和在那里的所见所闻
第十章 续谈新墨西哥
第十一章 神父们从墨西哥城出发前往阿卡普尔科,在南海登船前往菲律宾,经过强盗列岛,岛民的情况和礼仪
第十二章 他们驶离强盗列岛到达大吕宋群岛,即菲律宾群岛,那里的见闻
第十三章 在菲律宾群岛的所见所闻
第十四章 托钵修士离开吕宋前往中国,叙述在那里的见闻
第十五章 续谈神父们第二次进入中华帝国的所见所闻和他们所受的苦难
第十六章 我们的人被押到惠州府,他们在那里的遭遇
第十七章 中华帝国的辽阔、富饶、强大和优越的环境
第十八章 从礼仪、仪式和其他迹象看中国存在的福音戒律
第十九章 日本列岛和岛上诸王国的见闻
第二十章 日本列岛附近王国的情况,在那些王国逗留过的人们所叙述的真实情况,在交趾支那王国发生的奇迹
第二十一章 交趾支那各邻国的情况及奇闻要事,居民的礼仪和习俗
第二十二章 新世界的诸多王国,它们的名称和特点,尤其关于著名的马六甲城
第二十三章 新世界几个王国的情况,那里的奇闻要事,关于马六甲城和恒河的情况
第二十四章 科罗曼德尔王国及其周围地区以及萨拉米纳城—— 光荣的
使徒圣·托马斯曾在该城工作并献身,该国的葬礼,国王的权力和财富,其他奇闻要事
第二十五章 新世界的其他王国,当地人的风俗习惯和奇闻要事
第二十六章 新世界的诸多王国和那里的奇闻要事
第二十七章 伊格纳西奥神父一行环球一周到达西班牙前所见其他王国情况和奇闻要事
主要外国人名汉西对照表
主要外国地名汉西对照表
译后记
第三十章 我们的人离开中左所港向菲律宾群岛驶去。每天都登上一个岛屿,岛上的所见所闻
如上所述,那天天气晴好,拉达神父一行离开了中左所。两位神父、米戈尔·德·罗阿尔恰、王望高和另外3个船长在一条船上;佩德罗-萨缅托、尼克拉斯。德·昆卡、胡安‘德’特里亚纳、中国先生以及诸多仆人在另一条船上,还有8艘船为他们护航,保证他们航路的安全。此时,他们掉转船头向附近的一个小岛驶去,以便给船加水,因为岛上河水水质纯净。不久他们抵达该岛,发现一个宽阔而安全的大港,能容纳很多船只。星期四整整一天,他们都在那里休息游玩,因为那个岛虽不大但有很多河流。9月16日星期五,他们继续扬帆起航,通过整整一个白天航行到达4里格以外的港口,港口所在的岛屿名叫拉乌罗。他们的航路与来时不一样,但中国人有经验,知道在哪几个月风向一直很好,只有轻轻的海风。他们在那个岛屿上过夜。第二天他们航抵一个叫做恰土波的岛屿,离拉乌罗岛不远。该岛地势平坦,有很多小村庄,其中有一个叫做考丁,该村有5个堡垒,也许是塔,全部用厚厚的灰石土建成,堡垒呈方形,高6噚,用于保卫附近的几个小村庄,防止经常在那里出没的海盗的滋扰。整个堡垒都修建了雉堞,雉堞之间间隔较大,有如我们自己的那样。神父一行看到堡垒外表很好,就想看看里面有什么新鲜东西,是否有大炮。于是他们向该岛驶去。岛上的卫兵看到他们,便关上了大门,无论如何央求他们都置之不理。他们发现该岛尽管多石多沙,但都种上了庄稼,到处可以看到稻子、小麦和其他谷物、蔬菜。岛上还有不少牛马。他们获悉岛民自己管理自己,没有附近人或中国人统治。他们生活得十分安宁,每个人都过着自己的快乐日子。
星期日下午,我们的人驶离那个岛屿,整整航行一夜,于第二天上午抵达一个叫做科尔丘的岛屿,距离他们起航的中左所港已有20里格。这样走走停停耽误的时间太多,拉达神父一行要求队长下令给水手,不要见港就停,因为时间不允许他们这样做,趁天气好赶紧向前航行。现在他们的行动与其说是航行,不如说在游逛。船长们叫他们别着急,说是巡抚和兴泉道令他们这样做的,他们明确指示,叫他们沿那些岛屿小心谨慎行驶,以便平安无事地抵达马尼拉。就在这天刮起北风,风势强劲,中国人认为,这时驶离港口会很不安全,于是下令停航。我们说过,中国人怕海,他们不习惯远海航行,害怕受到风暴的袭击。在该岛附近,还有一个稍大一些的岛屿,名叫安孔,岛上荒无人烟,但土地肥沃,比科尔丘岛更适于耕种和收获。我们的人在那里停留,并从中国人口中获悉过去那里曾有很多居民,但不久前,一支由中国皇帝派遣的舰队驶来,风暴把舰队刮得不知去向。曾守卫过该岛海岸的另一将军却怀疑是岛民把舰队的人员都杀死了,于是他又返回,对岛民大开杀戒,把幸存者押解到大陆。这些幸存者后来也就不愿意重返故里,尽管情况弄清楚后又允许他们返回故乡。自从岛民被杀或被带走,岛屿便荒芜了,以至野猪大量繁殖。这个岛屿和附近的很多岛屿都有很多良港,安全可靠,渔业发达。他们继续航行到一个不大的港湾,其方圆45里格,跨港需一天的时间。港湾的终点就是我们说过的离马尼拉不远的卡维特港。此时天气很好,我们的人从安孔岛启程继续航行,抵达一个叫做布龙的岛屿,在那里遇到一艘渔船,渔民告诉他们林凤已经从傍佳施栏的包围圈中逃走。要知他如何狡猾地逃掉,且看下章分解。
第三十一章 他们获悉海盗林凤逃脱,躲到附近的一个岛屿,有人主张追击,最后还是决定不去为好,他们继续航行并驶抵马尼拉
拉达神父一行在布龙岛抛锚,企图待天气晴好时继续航行,期望到达知道林凤事件的人所在的地方。此时,一艘渔船开进港来,他们以为是菲律宾的船,便迎了上去,问船上的人来自何方,可知鼎鼎大名的林凤的消息,还问他们是否受过林凤的伤害,以及受到林凤伤害的很多人的情况。船上的人一一做了回答。神父一行从他们的口中得知,林凤坐船带着造船的师傅从西班牙人的手中逃走了。逃跑所乘的船就是他们在被围困的堡垒中悄悄建造的,船板取自原来的船被烧后残留下来的木板——士兵们趁着夜色把这些木板从堡垒附近的河里打捞上来。卡斯蒂利亚人居然没有发觉,因为他们的注意力全都放在河口,防止有人进来援助;他们还把注意力放在地面,防止林凤陆上逃跑,根本就没料到后来竟发生这种事。林凤做事如此诡秘、狡猾,以致当西班牙人发觉后,他们早巳逃之天天,还在澎湖修补了他的船只以保安全。此事发生在8天之前。
众人听后大惊,尤其是王望高和中国先生大肆攻击我们西班牙人,说林凤的逃跑不足为怪,是西班牙人做了手脚,说很可能军团长受了贿赂放跑了他,否则在那样的情况下,林凤根本不可能逃掉,即便包围林凤的卡斯蒂利亚的人睡着了他也不会跑掉。我们的人拿出证据进行了辩解,使得中国船长感到满意,不再相信王望高和中国先生的话。直到很久以后,当他们回到马尼拉时,听到军团长和包围城堡的将士们的解释,大家才完全明白。海盗修补船只所在之地的澎湖离我们的人曾经停泊的地方——布龙岛只有12里格,在海上看还不到12里格,因为两岛相望十分清楚。……
P171-173
出版前言
1
胡安·冈萨雷斯·德·门多萨1545年生于罗格罗尼亚主教辖区的多莱西亚·德·卡迈罗斯。17岁时,门多萨前往墨西哥;1564年,他在新西班牙首都的修道院加入奥古斯丁修会,并在那里度过9年的光阴,每天从事语法、艺术和神学研究。
当时,奥古斯丁修会的传教士正努力在菲律宾从事福音布道活动,米却肯修道院是传教士和探险家从菲律宾前往西班牙宫廷处理要事的必经之地。1573年,菲律宾的奥古斯丁省教区大主教迭戈·德·埃雷拉神父受菲律宾总督之托前往西班牙,向费利佩二世国王详细禀报征服菲律宾时所遇到的挫折和那里其他情况时便在此修道院逗留。当然,埃雷拉神父奔赴西班牙还有另一个目的,那就是要求国王恩准他们与中华大帝国建立联系。墨西哥的副王令门多萨陪同埃雷拉神父一起前往西班牙,1574年8月13日,二人在圣卢卡尔·德·巴拉梅达港登陆。此书的第一部第三卷第二十四章详细记述了这次的出使任务以及费利佩二世对中华帝国的关注。
由于作者不愿明说的缘由,他不得不在塞维利亚滞留。等待新令期间,他率40名教士在卡丹杜纳岛登陆,但这次行动以失败告终。门多萨神父在西班牙又逗留了一段时日,其间去过塞维利亚、萨拉曼卡、索里亚——在索里亚城,他还被任命为教堂副主持。此外,门多萨神父还在格拉纳达和马德里工作过,在马德里的圣费利佩‘埃尔‘雷亚尔地区因布道精彩而名声大振。不断来自菲律宾方面的恳请和催促使国王同意遣使中国,门多萨神父便是出使中国使节名单中的一个。1581年,他从圣卢卡尔港启程,并于6月6日抵达墨西哥城,在那里他感到情况不大对头,依墨西哥副王的劝告,不得不停止前进。最后,门多萨神父只好又返回西班牙,陈述他所遇到的困难和延误赴华的原因。第二年,神父抵达里斯本港,受到正在该城逗留的费利佩二世的召见。种种情况的出现使得出使中国的计划只好暂停,以待形势好转再议。因此,门多萨神父作为枢机主教和神学家,在罗马忙于印刷他初版的《中华大帝国史》并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此书于1585年在罗马问世。神父还担任过西印度院院长的书记和教廷的布道师等职。
同年,门多萨神父返回马德里,在与书商布拉斯·德·罗布莱斯签订了以60杜卡多印刷36本《中华大帝国史》的协议后,于1586年末乘船驶抵西印度。的卡塔赫纳。他在那里工作了几年,足迹遍布新西班牙的各大城市,努力进行布道活动。1589年,神父返回西班牙,3年后他再次前往意大利。在西班牙时,神父被卡斯蒂利亚省教区遴选为奥古斯丁教士大会会长。1593年,他抵达罗马,被任命为西西里岛利巴利的主教,不久他又回到祖国。1596年,神父经常在马德里的主教仪式上抛头露面,以后又被派往塞维利亚和托莱多担任要职。1607年,他被选为恰巴斯省的主教,不久又被派往波巴延教区,。后来他几次申请离开该教区,未果。1618年,神父离世。
II
《中华大帝国奇闻要事、礼仪和习俗史》是一部不寻常的著作,它一出版就获得了很大成功。如上所述,此书以卡斯蒂利亚语。为第一版本于1585年在罗马的比森提诺·阿克提印刷所印刷,旋即又有诸多版本面世(如在瓦伦西亚由佩德罗-德-乌埃德的遗孀出版)。翌年,在马德里由书商布拉斯-德·罗布莱斯在弗兰德人克里诺·赫拉尔多的印刷所再版,此版本堪称这部著作的善本。弗朗西斯科。宾德尔在其发表在《西班牙文库》(1944.1)上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他收集了此书的50个版本。从1585年到1600年的16年间,此书用卡斯蒂利亚语、英语、意大利语、法语、拉丁语、德语和荷兰语共出了38版,证明了此书所取得的巨大成功。近代,费利克斯·卡尔西亚神父将其列入((西班牙传教集》丛书(马德里,1944),分上下两卷出版。
此书共分两部:第一部共3卷,主要叙述了中国的自然、神话、道德和政治;第二部也有3卷。第一卷记述了1577年奥古斯丁修会的马丁·德·拉达和赫罗尼莫·马林两位神父到达中国的情况;第二卷记述了两年以后,方济各修会的佩德罗-德.阿尔法罗神父和其他三名教士从菲律宾到中国的旅行;第三卷记述的是1581—1584年马丁·伊格纳西奥及其他方济各教士的环球行记,他们从西班牙到达中华大帝国,又从中华大帝国经东印度返回到西班牙,几乎环绕地球一周。
此书作者叙述详尽细腻,颇能引起读者的兴趣,第一部尤为精彩。要知道,作者从没到过中国,也没访问过菲律宾。所有知识均来自上述各位教士的记述和他人的零星记载(如在广州的葡萄牙多明我教士加斯帕尔·达。克鲁斯和来自马丁·德·拉达带回来的中文书籍中的记载,这在此书中多有提及)。
曾经有人对门多萨神父能独自完成此书产生怀疑,因为有些人认为,此书只是上述各位神父著述的移植。他们的结论是此书只比赤裸裸抄袭稍好一些。但只要将此书与1884--1885年发表-在((奥古斯丁杂一2=》上的拉达神父写于1575年的《中国纪行》——该杂志是依据保存在巴黎国家图书馆的版本刊登的——相比,上述怀疑即可烟消云散,因为即便作者使用了上述著作的资料,但神父的文采、对资料真伪的鉴定,尤其是它所具有的表达能力都与《中国纪行》有着很大差别。
III
16世纪末,随着对美洲辽阔土地的深入了解,对征服和殖民的叙述,对那里的财富和各种各样离奇事物的描述逐渐转移了方向。麦哲伦和埃尔卡诺。环球航行开辟了太平洋新航路,传统的葡萄牙香料属地由于卡斯蒂利亚多次对摩鹿加的探险和后来卡斯蒂利亚人对菲律宾的占领使葡萄牙人感到威胁。在这场钩心斗角的商战中——其残酷程度和重要性大概从无人对其专门描述过——一个新的因素加重了两国的角逐:在南海的一个神秘而辽阔的大国——对这个国家迷蒙和缥缈的记忆,过去在中世纪曾有描述,但此时已被遗忘,也正因此,美洲的发现成为可能——又从雾霭中崭露头角,给新的、神奇的著述让出了空间,这些著述大量描写了这个大国的权力结构、财富、异国情调和其他似是而非的情况。
然而时代毕竟不同了,神奇的顶峰刚一出现就被一种被称为“科学”的东西所解释,这就是“汉学”,其第一个标志就是经常被提及的马丁·德·拉达的著作,他同时也是一部汉语语法的作者。汉学第一个发展的高峰是阿塔纳西奥’基歇尔(160l—1680)于1670年出版的《中国图志》,由此上溯,在诸多著作中就有早他一百年的门多萨神父的《中华大帝国史》,如果没有这部著作的出现,上述德国耶稣会士基歇尔的名著也就不会问世。
此外,门多萨神父的著作属于行记题材,读来让人爱不释手。这类题材的书籍往往是由没有到过所叙述的国家的作者所写,但是他们对这些国家的了解比去过的人还深刻,可能正因如此,最后唯一值得信赖的人就是那些从来“足不出户的旅行家”。
译完门多萨神父的((中华大帝国史》后,再次品味此书所述内容,平添许多感慨。在明代,一个外国神父对我中华帝国的地大物博、美丽富饶、繁荣昌盛、人民的品德赞不绝口,甚至不惜以自己祖国的不足来突显中国的强盛风貌,读来委实令人感叹(对此全书随处可见,如第二部第一卷第十四章)。我国明代社会经济发展虽历经波折,但总体而论,仍可认为是个不断进取的朝代。本书所叙述的是15世纪末的中国,当时吏部左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张居正辅政十年,立志改革,初见成效。到万历年间,中国已呈现出太平盛世的繁荣景象,此时正是门多萨撰写《中华大帝国史))时所处的时代。那时我国南方工商业已经相当发达,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当时的工商业主要是丝织业、棉纺织业、陶瓷业、冶金工业,另外则是茶叶和药材等行业,而丝织品、陶瓷制品和茶叶国内市场已经容纳不下。如果没有大规模市场出现,生产方式是不可能改变的,这就推动了江南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它的表现之一是民间海外贸易的大规模兴起,这些在门多萨神父的(《中华大帝国史》一书中都有所描写(请见本书第一部第一卷第十章)。中国当时的情况也是当时欧洲人急于了解的,(《中华大帝国史》的出现无疑远水解了近渴,它起了无可替代、不同凡响的作用,这些,在张铠教授为此书所写的序以及原出版者所写的前言中都有明白的叙述。
让译者感慨的另一个原因是,这样一个强大的国家怎么会在200多年间颓败下来,最后有如哗啦啦大厦倾。在明代,一个地方官叫西洋人跪地陈情,他们无奈,只好服从(请见本书第一部第一卷第五章)。到了鸦片战争后,一个堂堂帝国的皇帝竟叫洋人撵出皇宫,居无定所,连皇妃也被逼跳井自杀。此后直到1949年,中国人民一直生活于内忧外患、水深火热之中,个中原因恐怕就是因为清代以后,我国没有进行过一次认真的改革(清末虽有洋务运动,但巳无力扶大厦于将倾),偌大帝国大门紧锁,死水一潭。而明代虽有禁海令,但屡禁不止,中国货物仍经丝绸之路不断抵达菲律宾和其他各国,大批外国商船也不断驶抵中国南方港口(这在此书也有充分描写,如第一部第三卷第七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驱逐了国内外反动势力,20多年后,又明确提出改革开放的国策。至今已经30年了,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将自己的国家建设成了什么样?这里仅举一例而窥全豹:那些几十年前还称中国人为东亚病夫的西方大国,如今遇到了严重的金融危机,他们纷纷求助于这个昔日被他们以极端藐视的态度称之为东亚病夫的国家,帮助他们从危机中解脱出来,真是天翻地覆!其实,这样勤劳的人民本来就不该忍受长达一个多世纪的苦难,现在,他们找到了改革开放的道路,过上了与其勤劳智慧相匹配的生活,享受到他们本该享受的尊严,有如16世纪末中国人在国际上享受的尊严(这在《中华大帝国史》中有着充分的表现,请见第一部第三卷第七章),甚至超过了他们。我想,这大概就是温总理在马德里塞万提斯学院发表演说,当谈到中西关系悠久的历史时特别提到此书的原因吧。
《中华大帝国史》出版后,好评如潮(请见张铠教授为此书写的序),但也不乏抨击之声,说作者撰写此书材料“均为转抄别人的著作,只比抄袭稍好一些”,等等。对此,此书出版前言予以了辩驳(见此书前言II)。在我国也有学者试图对门多萨神父所叙述的每一件事都找到出处,给读者的印象似乎是门多萨的……钵乞食为生,故而得名(汉语也称托钵僧)。
现在,此译后记进入最后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译者衷心感谢以下各位朋友: 张铠,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是他早在20年前就曾建议我翻译此书,后来又不断鼓励译者提笔,此书译成后他又通读了译稿,提出修改意见。他也是本书推荐序的作者。
Angel de Llanos Rebollo,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大学教授,是他为我这个陌生朋友将本书中教皇签发的出版特许证从拉丁文译成西班牙文,译者据此才得以将其转译成汉语。
Petra de IJanos,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
Anna Busquets,加泰罗尼亚开放大学东方文化系系主任,加泰罗尼亚Pompeu Fabra大学教授。
以上两位教授在本书的历史背景方面,尤其在克服古西班牙语语言困难方面给译者以极大帮助。
尹承东,原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是他意识到此书的重要性,对此书出版给予很大关怀,直至此书付梓。
中央编译出版社社长和□及责任编辑张维军,以及其他出版社的朋友,他们同样意识到此书的学术价值,决定出版此书,并为此书出版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
我的不少学生和朋友们,对此书的出版也给予了关怀,付出了辛劳。
译者坦言,没有以上各位朋友的帮助,此书的出版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译者对他们的谢忱是真诚恳挚的。祝各位身体安康,工作顺利!
孙家□
2000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