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南京国防设计委员会调查处发出全国专门人才调查表二张,并附有信一封,印就回封一个,希望全国专门人才填答寄回。当此一切建设正在开始的时候,国家竟有专门人才调查之举,不能不说是政治修明的萌芽。我们常觉得政府谋建设,若舍去国有专门人才不用,而希望聘请洋大人,当然很难得到好的效果。全国专门人才之调查是目前刻不容缓的事,也即是我所谓的“心理技术建设”的一种。所以我特先表明我个人对于专门人才调查的希望,然后再约略提出几个国防设计中进一步更重要的“心理技术建设”。
第一,我希望国防设计委员会调查处这次必须切实认真调查。我以为凡是政府中实地工作的人员,当事一天,就应该真正尽量利用自己目前现实的机会,认真作点事情。我不相信政府计划中所有的国家大小事业,都在“推行不动”之列。国防设计委员会调查处比较的可算是一个实地工作的机关,很可以放手做去,把急待需用的全国专门人才认真的,详细的,敏捷的调查出来。
第二,我希望全国专门人才,于收到此项调查表格的时候,不问政府有无诚心任用,大家都要详详细细,切切实实的认真填答。我们既然希望政府认真作事,自己当然应该同心协力帮助政府,促成一切。在个人只是一举手一投足之劳,在国家则是一件大事。我们决不应该置之不理,漠不关心,以为有我亦不足重,无我亦不足轻。这种“独善其身”,“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的心理是要不得的。
第三,我希望全国专门学术团体与机关,同时也能够把专门人才调查,当作学术活动中一件重要的工作。专门人才只有专家认得,各种专门人才对于国家的需要与价值,以及他们所能贡献的技术与才能,只有专家本人知之最明,赏识最清。所以全国专门学术团体与机关应该响应政府,自动发起,努力进行专门人才调查工作。同行同业应该早早团结起来,作本行本业之技术的合作,系统的联络,与有计划,有步骤的专门人才调查,人才统计,与人才的均匀发展与分配,以为二次大战时我们担任后方工作的准备。
第四,我更希望一方面全国专门学术团体与机关,能尽量介绍专门人才,具体呈献专门技术方案;另一方面政府机关如国防设计委员会,经济委员会,建设委员会,军事委员会等能尽量利用调查所得的各种专门人才,尽量采纳他们所呈献的专门技术方案。专门人才调查是一切国防与建设事业的基本工作。但是调查非为调查而调查,填答非为填答而填答;专门人才应该勇于填答报告个人专长,政府领袖也应该真正能虚心容纳专家的意见与建议,然后庶乎大家不致于白费精力。
第五,我希望全国专门人才调查,这件工作本身,能够比较的科学化,合理化,心理化,效率化。利用邮政分发问答表格收集材料的方法,他的可靠程度不单随调查问题之性质而异,问答表格编制得科学不科学,合理不合理,效率大不大,合乎心理不合,都大有关系。编制问答表格一事,已有各种专家曾经费了许多心血,研究出一些通行原理与原则:如某种事实需要何种调查表格,应采用何种方式,应包括若干节目,若干条例;各项节目与条例应该如何排列,空白多少,使便于填写,统计,保存,与查考,无一不按科学方法,为受调查者之填答心理与行为所支配,妥为制定。表格制定之后,先须经过少数人的初步试验填答,然后屡次修缮改良,务求增加应用效率,减少填答者心理上之厌恶与行为上之不便。此次国防设计委员会调查处所发出的调查表格,老实说,不能算为尽善尽美。譬如各专门人才之特别经验或专长与国防设计之关系,应当明白指示叫人详细填答。我希望此次的表格能加以改善。
其实专门人才调查不过是“心理技术”中“人事管理”的一部分。小而言之,国防委会调查处此次举行专门人才调查,事实上已涉及较广的“人事管理”问题,侵人专家的领域。在美国政学界与工商界,都有独立人事管理机关专负人事调查,人事测验,与“人事研究”之责。全国有人事管理与人事研究之学术团体与组织,有关于人事管理或“人事研究”之定期刊物。实验应用心理学者有专习此道,入社会即专作大工厂,大商店,大银行,以及政府公共事业机关,如邮政局,电话局,铁路局等“人事研究”之心理技术专家。可见区区人事调查工作,已有“专而能”与“不专而能”者之分。专而能者不过比不专而能者作得比较的成效好些,效率高些,事半而功倍些罢了。
大而言之,国防委会调查处此次举行专门人才调查,最低限度可以引起一般人注意其他许多方面进一步更重要的“心理技术建设”。所谓“心理技术建设”(psycho—technology),即是现代(特别是欧战之后)实验应用心理学,在国计民生日常生活各方面,关于人事之科学的研究与贡献。当此建设时期,我们只知道模仿欧美的物质技术建设,殊不知人家早已前进一步,走上心理技术建设的路了。二十世纪一切物质技术建设,必须先有心理技术建设,才不致于徒劳而无效率。
P3-4
2013年8月10日是父亲心理学家周先庚诞辰110周年,文集编委们历经两年多的努力,《周先庚文集》卷一、卷二终于编辑完成,即将由中国科技出版社出版,兴奋和感慨真是难于言表!
《周先庚文集》能够问世,首先是因为父亲一生写有大量的文章和著作留存,尤其新中国成立前的大多数文章和论文都很少为世人所知;其二是父亲一生有极其认真执着地保存各种资料、手稿和书信的习惯;第三是改革开放以来,对历史的评判更为客观,困扰父亲后半生的所谓“历史问题”,实际上是对抗战和我国军事心理学作出的贡献,因而重新评价周先庚已成为可能;第四是阎书昌老师等国内心理学史研究工作者们对周先庚的生平学术成就和著作正进行深入的研究。
父亲1996年2月以93岁高龄去世后,我们把父亲保存了几十年的珍贵资料分别捐给了清华和北大档案馆,清华整理为117盒(470件),北大整理为87盒(555件),但多年没有被利用。2011年11月河北师大教育学院阎书昌副教授来信问询周先庚的资料情况,他已研究周先庚两年多,周广业立即给他发去了有关资料,并告知想编文集的打算,他十分赞成,表示将全力给予支持,并发来了他花费多年心血收集整理的“周先庚著作年表”。阎书昌老师专门研究中外心理学史,2009年他从网上购买到了一份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莫里(Murray)1947年底和周先庚的英文来往信件。阎书昌在从事心理学史研究的过程中,从来没有听说过莫里来过中国,觉得其中必有文章,于是开始查找资料研究这段历史,因此开始深入研究父亲的生平,并与陈晶一起撰写了一系列文章在海内外发表。
2012年初,《周先庚文集》编委会成立,由张侃先生(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心理学会原理事长、心理所原所长)担任顾问,阎书昌和周广业(周先庚长子、清华大学原生物系教授,已退休)任主编,编委还有彭凯平(清华大学教授、心理系主任,1983年北京大学心理系毕业后曾任周先庚助手)、周文业(周先庚次子、首都师范大学高工,已退休)、范庭卫(苏州大学心理系副教授)、陈晶(心理学博士、中科院心理所图书馆馆长)。
2012年8月在心理所由张侃先生主持召开了“中国心理学会和心理所关于纪念周先庚先生诞辰1lO周年出版周先庚文集工作会议”,对文集的出版和110周年纪念活动安排作了初步的布署,确定文集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9月召开了第一次编委会会议,根据阎书昌、范庭卫、陈晶和广业收集的资料,确定了文集的文章分类和编排。2012年底高云鹏老师参加了编委会,他1960年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心理专业毕业后留校,是父亲的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助教,编辑过多本心理学教材,经验丰富,对周先庚也十分熟悉和了解,他参加编辑工作对文集的整理和编辑都有很大帮助,为文集挑选了一批新增重要文献。
《周先庚文集》的主要内容涉及理论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军事心理学、青年心理和心理学教学与普及。在散论部分还收集了周先庚青少年时代发表在《清华周刊》上的12篇文章,这些都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材料,从中可以看到父亲的成长历程。关于周先庚先生生平学术资料的介绍,可参见文集第二卷末的附录,阎书昌和陈晶撰写的论文“周先庚教授生平简介和主要学术成就”。
父亲生前留下的档案资料非常丰富,由于时间紧迫,目前只出版了卷一、卷二,是按照分类排列,在每类之下再按照时间排序。这两卷主要收入的是公开发表的中、英文文章和硕士博士论文,有少量未发表的手稿。父亲还留下大量的译稿、书信和笔记日记,我们初步计划再继续整理编辑卷三、卷四。
《周先庚文集》篇幅很大,缺乏经费,我们先后找过多家出版社,都由于经费等原因而没有成功。2012年底,由于父亲生前保留的大量档案资料对于我国心理学史研究极为珍贵,而有幸特批进入国家“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经采集工程专家组组长张藜研究员建议,尤其是得到中国科协王春法书记的大力支持,苏青社长亲自决定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全套《周先庚文集》,我们谨向中国科协和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致以由衷的敬意和感谢!
《周先庚文集》卷一、卷二得以出版,还要感谢各方面人士的大力支持:
张侃先生很早就指出出版《周先庚文集》是中国心理学界的一件大事,对文集的整理出版倾注了很大心血,我们遇到问题首先请教张先生,他都及时给予指导和建议。彭凯平系主任曾任父亲的助手,对父亲非常有感情,他在几年前就提出要出版《周先庚文集》,一直全力支持文集的出版。
父亲的学生、我们家的老朋友、北大心理系许政援教授高度重视保存父亲的档案资料,嘱咐我们这是心理学界的宝贵财富,并不顾体弱多病花半年多时间,亲自整理人档周先庚资料;清华档案馆的沙俊平老师不仅花大量时间整理入档了一百多盒档案,并复制了全部手稿,两年来更是不厌其烦地协助我们查阅这些档案资料,他(她)们的工作默默无闻,但意义深长,令我们十分感动。
我们要感谢清华档案馆老馆长白永毅,现任校史档案馆馆长顾良非、副馆长金富军,北大校史档案馆馆长马建钧、副馆长刘晋伟和李向群老师等的大力支持。
我们要感谢清华大学心理系樊富珉副系主任、钱静老师和三年级全班同学,他们热情地帮助校对了父亲的硕士博士论文英文稿。
还要感谢父亲的老学生王树茂先生和凌文辁、方俐洛夫妇,他们饱含深情撰写了纪念文章;还有徐联仓、季楚卿夫妇、姜德珍、李卓宝、沈德灿(已故)等老师对文集的关心和支持。
当今心理学界元老、86岁的张厚粲教授亲自为文集撰写序言,88岁的孙昌龄先生协助反复修改,特向他们两位老前辈致以衷心的感谢。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许慧副主编精心组织文集的出版工作,周晓慧、韩颖等责编更是仔细辛苦地校对与编辑,没有她们的努力文集也不可能出版,我们全体编委和家属向她们致谢!
文集整理、编辑工作主要由阎书昌、周广业和周文业负责。阎书昌负责文集文章分类、总编与总校;周广业负责联系出版社、两校校史档案馆和资料的收集;周文业负责全书的策划、编辑、校对和排版;大姐周立业在山西太原,身体不好,我们曾去太原告知文集整理编辑情况,有不清楚的问题还要问她;周明业身体也不太好,但非常关心和支持文集的编辑和出版;小弟周治业在湖南长沙,为文集编辑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还专程来京参加扩大的编委会会议。
《周先庚文集》卷一、卷二终于出版,由于我们的专业都不是心理学,编辑经验不足,父亲档案资料规模庞大,整理起来非常吃力,时间又十分仓促,文集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遗漏和错误,欢迎各位读者和心理学界人士不吝赐教。
周广业、周文业
2013年8月3日
一、工业心理学
国防设计与心理技术建设
英国十年工业心理技术建设之教训
心理学与心理技术
发展工业心理学的途径
心理学与“心理建设”
中国工业心理学之兴起
心理技术与心理建设
心理学与人事管理
交通与工业安全问题
工商心理漫谈
工人心理的考察
工厂建议制度
工业心理学鸟瞰
工业心理学之兴起及范围
工业心理学的经济社会心理三种基础
工业中工人对于工作之适应
二、军事心理学
军官心理测验之商榷
知识青年从军运动之心理基础
知识从军与心理建军
军事心理学与军事教育
心理学在军事上的应用
三、青年心理
大学生的心理与心理学
学生“烦恼”与“心理卫生”
职业指导的重要
兴趣与职业
Relative Neurotic Tendency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Stlldents
昆华师范三十七、八班毕业感言
心理服务
心理服务社缘起
寄语升学与就业青年
青年问题顾问处工作报告
庸年问题顾问处工作检讨
青年心理之发展
职业指导的价值
四、心理学教学
心理学系课程标准之商榷
论心理学为大学共同必修科目之
普通心理学应列为大学共同必修科
心理学系研究生在大学中应有之准备
五、心理学普及
天才是要发现的
天才究竟是否样样都好
催眠术之历史与性质
被催眠,会不会做出不道德的行为?
人生四阶段
谈独立思考
谈兴趣
谈天才
谈记忆
谈毅力
六、散论
论礼让与竞争之得失
五四运动真正目的
新文学同旧文学
读一九四期“实行集稿制期中之清华周刊”所生之意见
“贱卖劣货!”与焚烧劣货
电影加价的钱究竟做什么用了
改良清华电影的发端
事后该说的话
《骊骥自传》节译
学校里禁止换菜是否金无根据
留国不留?
旧历年在民间的意义
学术研究的途径
论机关学术化
机关学术化之途径
战时教师应有牧师传教之精神
漫谈战时刊物
七、著述评介
评波林著《实验心理学史》
评Viteles著Industrial Psychology
人之本性(书评)
现代心理学之进化史(书评)
评齐泮林著《教育统计学》
《社会心理学》译序
《军事心理学》序言
《妇女心理学》代译序
八、五十年代心理学教学和改革
感 觉
彼特鲁舍夫斯基专家讲座心理学学习心得与问题
略谈“谢琴诺夫论意志的实质及其发生的机构”
皮肤电反射初步实验练习计划
院系调整以来“实验心理学”备课经过及其存在之问题
随意运动与不随意运动(语言强化的意志实验计划)
语言强化的皮肤电反射实验参考文献(皮肤电反射初步实验练习计划)
学年论文题目简单说明
几点体会与商榷
九、硕士博士论文
硕士论文
博士论文
附 录
附录一 周先庚生平简介和主要学术成就
附录二 周先庚生平年表
附录三 周先庚生平地图
附录四 周先庚生平照片
附录五 周先庚著作年表
附录六 回忆周先庚
一间教室引起的思念
怀念我的导师周先庚教授
我景仰的导师周先庚教授
纪念我国工业心理学的开创者周先庚老师
后记
《周先庚文集》(卷一、卷二)两年多来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即将正式出版问世,对此我深感欣慰与振奋。《周先庚文集》(卷一、卷二)的出版是中国心理学界的一件大事,意义重大。其作用不仅在于对周先生个人毕生在心理学科研、教学方面全面的总结与回顾,更是对整个中国现代心理学发展的一次审视与见证。国家发展需要心理学,心理学对国家的建设与发展确实大有可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心理学发展过程中一个繁荣向上的时期,我们不会忘记是周先生这样一些前辈以顽强的科学精神与艰苦奋斗,给我们在科学的大道上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国家对心理学的重视与支持,更显示着心理学欣欣向荣,繁荣昌盛新时期的到来。
周先生一生勤奋工作,成就卓著,为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贡献巨大,功不可没。我特别想强调的一点是:周先生是中国实验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奠基人。先生1925年(时年22岁)就学于美国斯坦福大学生物学院心理学系,学习实验心理学,受到严格的实验心理技术训练,相继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930年获得博士学位。1929年在第九届国际心理学年会上崭露头角,宣读他发明创造了四门速示器的论文,后来又在美国权威的《实验心理学杂志》上发表,对实验心理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先生归国后,以实验心理为主攻方向,用实验的方法和技术研究人的各种心理现象,同时也研究心理学各个领域的问题。1932年先生与人合作编写《初级心理实验》手册,是目前所知我国最早的自编心理学实验手册,影响深远。
众所周知,实验心理学的创建使心理学超越了思辨哲学的范畴,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虽然实验并非心理学研究的唯一方法,然而实验心理学是科学心理学的基础,由于它引进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得以快速发展,不断地生产出心理学的各个分支。为此,心理学的发展要依靠实验心理学。我认为:实验心理学荣则心理学荣、实验心理学衰则心理学衰;加强基础研究,改进和提高现代化的心理学实验方法和技术,对促进我国心理学的发展至关重要。为此,我更要向中国实验心理学的开拓者周先庚先生,表示崇高的敬意。
周先生的众多学生都擅长于实验心理,人才辈出、贡献很大。我虽不是周先生的亲授学生,也曾接受周先生的指导。在我的德籍老师、辅仁大学心理系主任葛尔慈(德国实验心理学派创建人冯特第三代嫡传弟子)1951年被驱逐回国后,我就以周先生为师,主动地向他请求指导。不久前,周先生长子周广业寄给我在整理周先生材料时发现的与我有关的两份材料,使我倍受感动,深为庆幸。其一是发表在1958年《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第一期上,我的文章《一种简便的言语强化条件反射实验器》的抽样本。当时正值北师大发起了“心理学大批判”,我突然成为被批判对象,文章虽已面世,也就从此销声匿迹,甚至在我的记忆中也逐渐消失。庆幸的是,当时我曾寄出一个抽样本请周先生赐教,被周先生收藏保存起来。55年后“失而复得”重见天日,怎能不让我万分激动与感激。另一份是在“文化大革命”后心理学刚恢复时期,先生的日记中发现有如下的一页:“1978年4月18日:上午师大张厚粲、谢斯竣、实验员孟某以及待分配来的韩昭,还有心理所赫葆源来302与陈舒永、杨博民、朱滢讨论实验心理学实验设计和新仪器的使用”。正是在那以后不久,我与北大陈舒永、心理所赫葆源合作写出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本《实验心理学》。该书曾经获奖,被公认为是一本影响深远的基础教材。很显然,书中包含了周先生的关怀与指导。
我拜读了一遍《周先庚文集》(卷一、卷二)初稿,就可感受到周先生的一贯主张:今后中国心理学的繁荣与发展必要遵循之路,一是大力开展对心理学理论与技术的深入研究;二是同时大力开展应用心理的研究与实践。1931年周先生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同时开设实验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两门课程,很早就为我们树立榜样,指明了中国心理学的发展方向。1935年周先生发表《心理学与心理建设》一文,呼吁对应用心理学的研究要重视和加强。指出心理学服务于社会实践,为大众所接受是推动心理学发展的重要动力,并且强调心理学应成为人民大众能理解、能接受的科学。今天回顾这样的谆谆教导实在发人猛省,令人深思。
周先生一向重视心理学科普工作,他曾教导学生:不要小看科普工作,如果专业工作者只重视研究,忽视向人民大众普及和传授,那么“知识就是力量”就变成了一句空话;又曾说过:“科普工作者是把高深的理论转换成为大众所理解和接受的通俗知识,进而起到教育人民、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作用。”在另一个指导研究选题的场合,周先生对他的学生语重心长地讲道:“要考虑选题是否有益于世,尽可能地考虑到社会要求,选题不仅要有理论意义,更要有实际应用价值。”早在1931年周先生发表文章《心理学的回顾》,就强调心理学要面向大众、面向人类实际生活,他当时倡导“常识心理学”,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心理学科普读物”。
《周先庚文集》(卷一、卷二)展示了周先生毕生为心理学勤奋工作,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对晚辈后生的关怀与期望。周先生对心理科学的无比热爱与重大成就,给读者以极大鼓舞。周先庚先生在现代中国心理学史上占据一席重要地位,是中国现代心理学史上一位巨人、先驱者、当之无愧的大师。我们缅怀他、敬重他、感激他、学习他!
《周先庚文集》(卷一、卷二)让我们温故而知新,它清楚地告诉我们中国心理学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曾经辉煌过。虽然后来经历了较长一段坎坷多难的时期,但现在已然重返正途。领导重视、社会需要,心理学科已经成为重点学科,并且还规定要重点发展。面临心理学科学事业的跃进新时期,如何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做好继承和再发展,需要我们每个人认真思考。广大的心理学工作者,特别是中青年的同行们,作为生力军同时是主力军,一定要不负众望,加强社会责任感,多做“有益于世”的创新工作。牢记周先庚先生的教导:既要加强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也要面向实际加强应用心理学的发展。我虽已进入耄耋之年,但自觉心身尚佳,愿与年轻的同行们相互勉励,携手共进,努力把中国的心理科学推向一个新的高潮。衷心祝愿明天的中国心理学更加充满阳光,灿烂辉煌。
《周先庚文集(卷2)》由阎书昌、周广业所著,2013年是中国现代心理学家周先庚先生诞辰110周年。值此之际,本编委会编辑了《周先庚文集(卷2)》,以期通过对周先生所留下的宝贵学术遗产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搜集、整理,展示他整个心理学生涯的学术成就,并透过其心理学生涯,折射出中国现代心理学发展进程的一些侧面。
《周先庚文集(卷2)》由阎书昌、周广业所著,本书的出版发行将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年青一代学习周先庚坚定执着、奉献报国的爱国情怀,以及敢于攻坚克难、追求卓越、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同时,本书的出版发行也标志着科学普及出版社科技人物出版特色正在形成,进而推动科学普及出版社实现向学习型、研究型出版社的顺利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