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学校会伤人
分类 教育考试-考试-其它考试
作者 (美)柯尔斯滕·奥尔森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学校会伤人》内容主要围绕一下两方面展开:如何认识由过时的学校教育政策而导致的“伤害”?我们如何去“疗伤”?作者柯尔斯滕·奥尔森指出,学校这个教育机构正在剥夺着教育中唯一最为关键的要素——学习的乐趣。我们应该怎样去认识由于过时的学校教育政策而带来的“伤害”?我们怎样去应对它们?

内容推荐

改革者和政策制定者们正在把注意力聚焦在成就差距、考试以及责任,而数百万学生们在理性和情感上都没有真正投入到学习之中,很多有才华的教师离开了这个领域。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今天的学校教育正在损害着对教育来说最为关键的要素——学习的快乐。

我们应该怎样去认识由于过时的学校教育政策而带来的“伤害”?我们怎样去应对它们?在《学校会伤人》这本有争议的新著中,柯尔斯滕·奥尔森揭示了某种教育方式的灾难性后果——这种教育鼓励从众统一,而不重视创造力的价值,抹杀学生们的兴趣,无视学习者的多样性。奥尔森通过解读充满情感的故事,说明现在的教育制度不能生产出社会真正需要的心灵与思想。与此相反。这个体系常常给很多学习者造成羞辱,降低他们的能力并使他们感到厌烦。最重要的是,《学校会伤人》给我们展示了受伤的学习者们如何疗伤的经验,并且指出,教师、家长和学生们现在就可以行动起来,帮助他们自己保持健康状态。

目录

序一

序二

致谢

导言

 教育领域中的大变革

 我自己的孩子开始上学了

 不断深入

 那么这本书是写给谁的

第一部分 破裂

第一章 学校伤了谁

 “我在学校感到不舒服”

 “我认为这很无礼”

 “我很平庸”

 受伤的家长:“我很无助,救不了我的孩子”

 受伤的成人:“学校不是一面遥远的镜子”

 这些故事具有象征性意义

 但学校不是比以前强一点了吗

第二章 各种各样的伤害

 作为乐趣的学习

 “完全充满了学习的快乐”

 “但是请不要告诉人们这是很简单的”

 创造力之伤

 顺从之伤

 反叛之伤

 麻木之伤

 低估之伤

 完美主义之伤

 平庸之伤

 所有伤害的共同点

第三章 为什么学校要伤人

 过时的机构:李伯大梦的遗产

 关于知识的旧观念

 需求的新技能与新特质

 关于人类能力的旧观念

 从教到学:我们不是好的诊断专家

 学校是精心设计用以区别和分流人们的

 反复灌输“隐性课程”

 关于学校的新概念

第二部分 疗伤

第四章 人们是如何疗伤的

 “我需要一连串成功”

 学校造成的伤害往往是无形的

 文化否定

 “我的创造力是我智能的很大一部分”

 “我以前觉得自己很坏,简直是缺德”

 “当你犯傻的时候就知道他们是怎么看你的”

 拨开乌云的那一刻

第五章 疗伤的步骤

 出众的才华几乎丢失殆尽

 责备的陷阱

 疗伤过程的共同点

 促进疗伤的练习

第六章 受伤的学校

 学校受伤了

 学着去改变/变着去学习

 教学是一种复杂的技术工作

 师资培养

 脑研究的新进展

 对高效学习环境的启发意义

 学习者多样性具有重大意义

 未来的学校:从教到学

第七章 疗伤的家长

 学校是艰险地带:它是“教育上的玩忽职守”

 家长自己的“心魔”

 “没有抓住时机:学校是精心设计来把家长隔绝在外的”

 家长的参与受阶层与文化的影响

 努力和能力:“聪明点,别犯傻”

 揭开学习的谜团

 揭秘学校教育的神话

 支持批判性探究

 “画一幅更完整的肖像”:为你的孩子呼吁请求,提供支持

 积极地重构

 这只是学校而已

第八章 疗伤的教师

 “教师应接受孩子的本来面貌,而不是他们所希望成为的样子”:两个

 回忆

 新专家

第九章 相互疗伤的学生们

 一个不顺从者的教育历程

 有关学校的批判性探究:启动意识提升的团体活动

 形成学习的元认知

 学生们逐渐积极去改变学校

 体系之外的选择:家庭正规教育

 教育本质相关思考中的变化

人名及词汇索引表

作者简介

试读章节

“我认为这很无礼”

德尔马上的是凤凰城特许学校,一个服务于马萨诸塞州最贫穷社区之一的小特许学校。在19岁的时候,这是他脱离学校的第三个年头,德尔马主动转人凤凰城,想要获得高中文凭,并且能够做成一件他的家人还从从未做到的事情——上大学。“我决定回学校读书的时候人们有些惊讶。但是我已经失去了我心爱的人。我需要改变,集中精力做些事情。”德尔马有着让人吃惊的英俊外形,话语温柔,并且善于反省,他对我说:“学校对我来说一直都不是个容易把握的地方。我知道它很重要,但是很多事情最终把我拒之门外。即使是现在,我也每天都在奋斗,让自己能够到这里来。”

凤凰城特许学校是一个在学业上要求严格的高中,它适合的是那些有着学术期待和希望,但又一直在传统学校环境中没能取得成功的学生,它招收的学生都曾经主动或被迫离开所有之前他们上过的高中。超过90%的学生都可以依法享有免费或打折的午餐,几乎没有学生是和自己的生身父母同时生活在一起的,而且很多学生的学校教育是断续不正常的,原因可能是搬家、临时寄养、参与黑帮,或是触犯法律。他们大多数都被踢出了原来的学校,并且几乎所有人都有很多的学校教育失败经历。大多数学生上过至少两年或三年高中,并且有过进补习班的历史,缺乏对学业的投入,在其他学校都感觉自己很失落和无名——当他们在学校里进进出出时,有怎样的表现,好像没有任何人会注意到或是表示一点关心。“在大多数学校你仅仅就是被一带而过,”德尔马的一位同班同学说,“他们甚至完全不知道你是谁,除非你真成了个问题。”

德尔马更为细致地描述了他自己在学校遇到的一些麻烦。他一直以来在一个地方都住不了很久,慢慢的,他的小团伙成为了家一般的感觉,此时他只有13岁。德尔马是五兄弟中最小的一个,他不知道妈妈是谁,也不知道最长的哥哥是谁,“我离我父亲最近的一件事,是等待州判决的时候,那时是我们第一次见面”。他十几岁的时候基本是在街上过着流浪生活,曾经多次触犯法律,有一次就在他所读高中的外面被地方警察直接逮捕(“那真是让我非常窘”),后来德尔马发现他必须要改变生活。“我不去什么地方。我必须要做点不一样的事情,否则我会死掉的。”德尔马,这个善于反思的、做事深思熟虑的人,描述了他为了入学和坚持呆在学校里所不能不克服的很多情感障碍。“我一直在接受挑战。因为我的背景,我和男性之间的关系,我知道当一个男人对我说点什么,即使这是位老师,我也会用错误的方式去理解,我认为这很无礼。”德尔马说他学会了如何去处理这些,当他感到愤怒或冲动的时候,就避开人们,并不在其他人面前表现出来。“我在进步,我已经能够加以控制了。我是一个自信的人,一个心地很好的人,只是有一点坏脾气。我已经在学习如何去对付它了。”

传统高中在很大程度上是个只给德尔马沮丧和消极反馈的地方,尽管他有着学业上的期待和前景。“我一直能够在某些科目上取得好成绩,但是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是个问题。”学校管理人员几乎从不花时间了解他的生活中发生了些什么,他常常由于迟到而被学校拒之门外,但其实是因为他前一晚在加油站彻夜工作,所以很难按时上学。“我不得不工作来养活自己——没有别的什么办法能活下去。但是我就因为上学作风拖拉而被拒绝进入校门,即使我很想上学。于是我就愤怒了,就遇到了麻烦。”他描述自己进入凤凰城特许学校的第一天是“困难的——我在其他学校有很多打架的问题。”他信任他的社工,以及凤凰城的教师职员,他们帮助他找到了平衡。“我的社工是一位我可以在不开心的时候马上找到的人。这是一个非常小的学校,这里的老师们每天都很关心我的事情。如果我没有来上学,他们就打电话给我,或者跑到我女朋友家里找到我。他们希望我做自己的事情。他们告诉我,我正在取得成功。在我搞砸了的时候他们也着急上火。”和德尔马从以前高中所能得到的信息相比,这些是大不一样的。“他们只会叫我滚开。他们说如果我不上学的话就会让其他所有人松一口气。我是一粒老鼠屎。我不值得上学。”

我让德尔马描述一下作为学生的自己,他说:“我在进步。我也下定决心,要坚持下去。这是我的第二次机会。”思考着生命中的这些巨大变化,德尔马提到了他很多的角色和身份,“我的伙伴们,我在那里等他们,但是我要努力在我生活当中做些什么出来”。德尔马的上课率达到了98%,在我们最后一次碰面的时候,德尔马正在准备州综合数学考试,计划在第二年底毕业。最近他告诉他的一位老师,“我真真正正是个学生”,但是他在其他学校是失败者的记忆“总是存在于我的背景里。感觉似乎它们就等着找我麻烦。”

“我很平庸”

卢克说,他在上“标准”九年级数学课的时候总是时不时地看钟。他所上的学校位于西雅图市郊,是一个面向中产阶级的大型综合性高中。卢克是新生,他告诉我从他有记忆开始,他在数学上“一般”,英语“中等”。“我想这很早就开始了,差不多就是从一、二年级开始吧。我们接受测验,看我们处在什么样的水平。那就是我一直处在的位置,正好中间,一点也不突出。学校对我来说基本上是令人厌烦的。我们每天一遍又一遍做同样的功课,每个人都做着同样的事情。我不想引起什么麻烦,但事实就是这样,就是这么枯燥无味。我们在课堂上从来做不了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

卢克高高瘦瘦,戴着长方眼镜,稍长的头发,态度很安静,也爱反思。我们是在他就读学校的一个咨询项目中碰到的,那个咨询项目的聚焦点是要提高数学成绩。卢克之前毕业的初中,当时正在努力追踪标准或常规班级中的学生成绩,从而试图去理解学校为何一直成绩不是很好,为何学生们似乎不太投入学习。有一天在学校里,我碰到了卢克的妈妈,她告诉我:“我家孩子就是典型的中不溜秋,这种学生老师从来就不会注意到的。你知道,这样的孩子很多。”我给卢克做了访谈,因为从他那种谦逊的、不惹麻烦与随和的样子来看,他似乎是某种孩子的典型代表——“位于钟形曲线的中间部位”,在学校里既不会表现出色,也不会惹出什么严重问题。卢克形容学校在他看来是什么样子的——一直就好像是这个样子——从他能够记事的时候开始,而且他也一直动员自己坚持这样去看:“我喜欢学校的绝大部分原因是可以在那里见到朋友们,放学后一起到处晃荡,踩滑板车。在初中我修读了一门摄影课程,那真是很有意思。至于作业真是枯燥无聊,做家庭作业很辛苦,我不得不强迫自己完成它。其实并没有非常多的家庭作业,但它们实在太愚蠢了。学数学,我们三年里连续抠着同样的问题。我曾经一直盼望进高中的时候能够有所不同,但是我们老师说我们必须复习概念,好让所有同学都达到同样的水平。我觉得我好像有这么久的时间就一直在对付同样的问题。”那么当你感到厌倦的时候做些什么呢?我问卢克。“大多数时候,我在下面偷偷涂鸦或是做白日梦。有些同学吵吵闹闹,引起麻烦,但是我不会。我相当安静。这大概就是我很少那么突出的原因。”卢克自我反思着,给出了这样一个注解。

卢克不甚出色,也没有被认为有学校纪律问题,他母亲说在小学里有一到两次她去了学校的理事会,询问是否有什么特别课程是专门针对她“中等的”儿子的。“我的儿子,喜欢在一个小玩具夏威夷四弦琴上玩“Xbox360”,喜欢和朋友们到处晃荡,还没有想清楚自己是谁——他最在意的是什么。他在学校里一直都OK,也不是特别突出。他的分数也还过得去;我想他应该做更多的家庭作业,而且在六、七年级的时候我们花钱让他上空手道兴趣班,但是他从来就没有认真去对待。好像没有什么能够抓住他的想象;尤其我也说不出来有什么办法能够让他将注意力转到学校上来。这让我很心焦。”

P25-27

序言

“学校会伤害我们”——这一见解对于很多读者来说并非奇谈怪论,不会让他们感到惊讶。这是种巨大的羞耻。我认识的绝大多数成人,都有一些在学校受到伤害的故事。我指的并不是那种发生在操场上由于意外或小打闹而受的身体伤害,或是在毕业舞会上受到的个人羞辱,我指的也不是那些由于哥伦拜恩校园事件①的大悲剧带来的直接或间接伤害。

我指的是一种隐藏很深、持续性强的伤害,它是结构性暴力伤害的结果,这种暴力是我们用以组织和评价学习的方式中所固有的。它的伤害范围非常广,比如,“我发现自己没有创造才能”,“我知道自己在运动方面很糟糕”,“他们抽干了我的自信”,“我时不时感觉很傻”,“他们把我放在失败者的行列里,从那以后我就一直是个失败者”,等等。同样令人难过和极具讽刺性的是,在所有的伤害中,这也许是最为广泛存在的伤害类型:我们所有人在婴儿时期,从呱呱坠地起就与生俱来的学习渴望,常常被我们的学校教育给削弱甚至是摧毁了。

这种学校带来的伤害并不仅仅局限于学生,教师常常也不能幸免,毕竟,绝大多数的教师之所以从事这份工作,是因为他们内心渴望帮助青年人的成长,而不是抑制成长。我与很多深深受伤的教师们交谈过,他们厌倦了这样一种现实:每天,自己一边努力工作来帮助学生,一边却又眼睁睁看着这个体系在折磨他们。因此,理所当然地会有很多父母说起那些深感无助的故事,他们听到受伤的孩子发出沮丧的信号:“请不要让我去上学,今天不要去,今后再也不要去!”

是的,在伤害孩子的过程中,教师和父母们也有份,在麻木和喑哑中成长起来的成人丧失了与孩子感性生命的接触,有很多成人把自己最在乎的孩子逼上了一条残酷道路,而也正是这条路当初导致了自己的扭曲成长。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多数都是对孩子认真尽责、关怀备至的成人,他们想要帮助孩子们愈合伤口,使他们成长为坚韧、自信、纯粹的人,从而能够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家庭,对工作,对各个公共领域,作出自己的贡献。

你手中的这本书能够帮助父母、教师、学校以及孩子们自己找到一条疗伤的道路,并且它指引着一种从一开始就不伤人的教育。柯尔斯滕·奥尔森非常严格仔细地收集数据,并运用自己深刻的洞察力加以分析,由此她写成了这本书,散发着智慧的魅力,充满了有用的资源和行动建议。奥尔森通过讲述受伤者和疗伤者的生动故事,指出了问题所在和解决之道,提出了多种方式和建议,让我们能够给年轻人,给父母们,给教师们带来新的生活和真正的学习。

愿这本杰作能够让人们广为传阅、深入讨论并铭记于心,而且在越来越多教育“疗伤人”的共同努力下,付诸行动。

——帕克·J·帕尔默

(《隐藏的全体》、《让你的生命说话》、《教学勇气》的作者)

2008年12月

书评(媒体评论)

这本书非常精彩,直击时弊,包含了很多奥尔森采自原始叙事资料的故事,这些故事很有力度、切中要害且充满情感张力——它们既脆弱又强大,既痛苦又坚韧。它们使我们悲伤于学校里笑声和机会的缺失,哀叹学校中徘徊往复的悲痛和伤感,嘲笑那许多的荒谬,以及在恶作剧和灵感突现的时刻开怀而笑。

莎拉·劳伦斯-莱特福特,哈佛大学教授

柯尔斯滕·奥尔森……写成了这本书,散发着智慧的魅力,充满了有用的资源和行动建议。……愿这本杰作能够广为传阅、深入讨论并铭记于心,而且在越来越多教育“疗伤人”的共同努力下,付诸行动。

帕克·J·帕尔默,《教学勇气》作者

一本非常精彩、原创和重要的著作,《学校会伤人》为我们对学校进行重建提供了很多雄辩和动人的案例。

托尼·瓦格纳,《全球成就差距》作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2:4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