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宗教一样经营品牌
宗教,为人们带来精神寄托和解除困惑的超脱方法。品牌与之有共通之处,即为满足人类需求,在迎合社会需求的同时施展俘获人心的魔法。
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一群消费者:他们对所钟爱的品牌了如指掌、津津乐道;他们对品牌的忠实犹如宗教信徒般虔诚,并身体力行地充当品牌的卫道士,对来自他人的任何诋毁都极力辩解甚至是回击;他们有意和其他品牌的拥护者区别开来,甚至对其他消费群嗤之以鼻;他们积极参加该品牌举办的各种活动,并为自己是该品牌的追随者而感到骄傲;这群信徒同时也是传教士,将该品牌提供的一系列满足,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不遗余力地向其他消费者推荐。这就是所谓的“品牌崇拜”。苹果手机就是这样一个让无数消费者为之膜拜的“宗教化品牌”。
寻找品牌宗教的DNA
让品牌拥有宗教的DNA先要解决品牌价值观的问题。当品牌成为一个消费者所信仰的图腾时,消费者所购买的已经不是产品本身,而是这个品牌本身所特有的一种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也许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人生追求。当这种价值观通过适合的载体与消费者实现深度的沟通并使消费者引起心理共鸣,得到消费者的追捧时,品牌就已经超越产品实体本身,拥有了生命力。
苹果品牌的价值观理念“独立、自由、时尚”。它迅速在全球市场受到新一代年轻人的崇拜。甚至连美国总统奥巴马手中的iPod也被媒体誉为“当代美国文化的标志”。不光是苹果,人们为了买只LV手包可以省吃俭用大半年;可口可乐卖遍了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方,就那么一种口味却魅力百年不减;一条价值10元的领带贴上皮尔·卡丹的标签可以卖到上千元。这一切都是它的品牌DNA在作祟。
一个合适的价值观是保证品牌快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创新让品牌更受尊敬
缺失价值观的品牌如同没有色彩的风景,没有灵魂的肉体,无法进入人们的视线,左右人们的感情。而缺少创新的品牌,就如同没有新鲜血液的肌体,终究不会走得长远。
苹果以其“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优越感领先于电子产品消费市场,创新是它不竭的动力。从“贵族文化”到“年轻化”再到“时尚化”,苹果品牌一直为消费者提供新鲜的概念和多元的服务。
在中国,电子类产品一直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山寨。多年做OEM起家的中国企业品牌意识形成的时间较晚,且品牌保护力度不够,因此模仿大品牌成为众多商家的选择。我们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借鉴别人的优点本无可厚非,或是通过借大品牌的势宣传自己也是可以的,但是不要走入盲目跟随的误区,这样不仅不会讨消费者喜欢,反而影响自己品牌本身的发展。
P128-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