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原乡的诗神/诗人随笔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朵渔
出版社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原乡的诗神》由朵渔著,这里所集的一些文字,或受朋友所约,或自己一时兴起,率尔操觚,敷衍成篇。第一辑多与故乡有关,大多发表在《财经。LENS》和《南方周末》。第二辑多为文化与诗学随笔,多发表在《名作欣赏》“深度围观”专栏。第三辑基本属于诗歌随感类文字,一部分发表于《南方都市报》“诗歌现场”专栏;还有一部分发表在《晶报》“人文正刊”。最后一部分只言片语,辑录自我的笔记簿。

内容推荐

《原乡的诗神》由朵渔著,是一部生活散文和诗学随笔合集,其中既有简短隽永的生活随笔、对乡村生活和人物的回忆、对当下诸世相的发言,也有对文学艺术的短评、诗性的沉思等,是一部诗性、现实与望乡的交响。《原乡的诗神》大部分文章为作者近些年来在各大媒体的专栏精选,如《财经 LENS》上的乡村人物记、《南方都市报》上的“诗歌现场”短评、《南方周末》上的时评专栏、《名作欣赏》上的文艺短评等。全书约22万字。

目录

乡村史

 表兄小宝的生与死

 我的朋友阿甘

 那一年,我们去河滩看杀人

 战斗英雄白跑路

 鸟人

 小巷里的第欧根尼

 雨季来临之前死去

 牛棚记

 一头猪,两只羊

 红旗家的儿女们

 我们的黄司令

 枪和爱情

 在一起,在一起

 夜晚的疯国王

 王蝴,你还记得我吗

 嫂子欠你,嫂子还你

 青衣

 身份记

 最后的秀才

 我的“呼愁”

 大历史下的乡村记忆

 发展是个好东西吗

 老而不死是为贼

 那些自杀而去的女人们

 谁还愿意重返乡村

 乡村礼俗的变迁

 乡村政治中的强人逻辑

 沉默的感情

 如今我们如何做父亲

 大概可能也许是

 “出身论”并非全无道理

 饭否

 请问这里有人吗

 贫困年代的粗鄙化生存

 父亲建房记

 我有过耻辱的乡村生活

艺文志

 “围观”考

 没有听众的朗诵

 诗人为何爱给自己发奖

 民间何以永恒

 无尽的反讽是一种消磨

 文人为何爱开会

 论微博:狂欢中自有陷溺

 球形话题的两个面

 真正的影响力取决于价值观

 书目精神

 如何辨认我们时代的大师

 作家能否靠笔养活自己

 向下的路也并不平坦

 一个人的迷途

 飞蛾扑火的仪式

 去爱,还是去恨

 重新做一个写作者

 梁文道的道

 看韩寒看孔子

 读孔五则

 随手记七则

 “敏感词”的前世今生

 袁子才好色说

 大人德同小儿戏

 论“历史病”的蔓延

 说“二”

 慢生活

诗手记

 读诗二十记

 忍耐、无过错、忍耐的……

 背着祖国苦苦行走……

 我们需不需要有个底线

 骄傲源自莫名悲伤

 跑得比谁都快,比谁都长

 那么,还醒来干什么?

 真理性:韩东和他的诗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硬朗、迷离的大师

 禁欲的,还是人性的

 江湖上最后一个大佬

 关于废话的废话

 废话也不是谁都能说好的

 无边的现实主义

 钢筋就是一根筋

 真正的贵族是我所

 不知道的

 有些诗需躲起来读

 “爱是我们贫贱的一种

 标志”

 提炼生命的胆汁

 那游戏里的人所去无踪

 道德观察【四则】

 摘自笔记簿

 朵渔,有故乡的人

后记

试读章节

表兄小宝的生与死

我至今还记得二十年前那个霜雾蒙蒙的早晨,我和表兄小宝踩着雪,去一片林子里野餐。接近年关,东北的气温已是滴水成冰。脚下的积雪被冻住了,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我们一路吹着牛,哈气在眉毛上结成了冰。快要到达林地时,发现一只被盗猎的鹿,躺在雪地里,鹿角和鹿鞭已被割去。

那是一片柞木林,间或有几棵白桦。小宝带我爬上一块巨大的岩石,扫开一片雪,摆上香肠和啤酒,还有一包香烟。他就近找来一些枯树枝,一堆熊熊篝火在雪地里燃起。

冬季野餐的主意是小宝出的。他动员了我几次,都被我拒绝。“太冷了吧。”我说,“再说,大姨也不会同意。”那段时间,我住在大姨家,表兄小宝是大姨家的第三个孩子,比我大两岁。我知道小宝拉我出来野餐的目的并非野餐本身,而是另有图谋。

“看到没有,翻过这座山头,再过一条河,就能到达那个山洞。”小宝一边喝着啤酒,一边用手指给我看。他所说的山洞,据说是日军遗留下的一座军火库。这传说根据何在,小宝并没有解释清楚,他只是一味地相信,并动员我与他一起去探宝。“一定要搞到武器,”这是小宝常挂在嘴边的话。“搞武器干什么?”我对他的忽悠一直半信半疑。“搞到武器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打猎,打架,组织游击队……关键是,可以把杨三干掉!”说到杨三的时候,小宝狠狠地朝火里啐了口啤酒。杨三比我们大几岁,整天抱着个小女友炫耀,见到小宝就“秃子秃子”地叫,小宝早就看他不顺眼了。

一阵风吹来,火焰一下子大了,我们一半身子在寒风里,一半身子被烤得通红。小宝把狗皮帽子摘下来,露出斑秃的头。三岁那年,他一头栽进火炉里,头皮被烧掉一半,从此帽子不离头。

最终,他也没有说服我。我是个好孩子,不会轻易去冒险。小宝无所谓,他早已不读书了,调皮捣蛋出了名。他决定抛开我独自行动。春天刚到,他就扒上了从东北开往山东的火车,没花一分钱,来到了外公的老家。那年他13岁。他听外公说起过,有一把双管猎枪,放在自家的粮仓里。夜半时分,他上房揭瓦,将房顶掏一大洞,潜入粮仓,却大失所望。那把猎枪太老了,老得像掉了牙的外公。

在老家盘桓了几天,一无所得,他开始北上。第一站就是北京。北京真大啊!徘徊在中南海的宫墙外,他突然心生好奇:院子里面是什么样的?于是嗖嗖几下爬上树,顺着树枝,悠进了中南海。刚一落地,就被擒个正着。

后来他告诉我,战士们对他态度不错,伙食也很好。回来时是被送上火车的,免票。

再后来,我离开东北外出读书,与表兄小宝的交集就很少了。时常从亲友中听到一些他的消息,又跟谁打架啦,又离家出走了,找不到女朋友啦,等等。有一次身在山东老家的二姨告诉我,她好像看到小宝了,在她家的厨房里一闪,就不见了。还有一次大舅告诉我,小宝去烟台当保安了,好像混得还不错。

中间很多年没有他的消息,亲友们一家家变故不断,好像只有他是平静的。突然有一天,他从山东给我打来长途电话。电话里,他家长里短地跟我寒暄了半天,还共同回忆了那次有趣的野餐。他还说他早就不当保安了,因为“保安也搞不到武器”。问他现在在做什么,他说在帮人做买卖。“就是帮别人收收欠账什么的,”他解释说,“但是做什么都需要搞到武器才行!”轻松的交谈持续了一个小时,说到最后,他突然就哭了起来:“我知道她不爱我,但是我爱她……”哦,表兄小宝的爱情,一直都是一个悲剧,也许是因为他的天马行空,也许是因为他斑秃的头。我能说什么呢?人各有命,各自保重吧。

这之后,又是很多年没有联系。他只与大舅保持着单线联系,按他的来电显示打过去,不是空号就是公用电话。大舅时常感慨,小宝这是怎么啦?脑子出问题了?

最后一次得知小宝的消息,是去年冬天。大舅来电话说,烟台警方让他去一趟。最终他没有去,是大姨家的二表哥去的。二表哥回来后,什么也没说。大舅追问了几次,“小宝出什么事了?”“还能出什么事?”二表哥欲言又止,说着说着就哭了,“他真是疯啦,他竟然跑到部队去抢枪……”

我最终也不知道表兄小宝搞到武器了没有。

P3-5

后记

在失去稳定的工作后,我开始大量写专栏文字,最多时同时开设五六个专栏。写这些东西,一来聊补家用,二来用以扑灭自己内心的焦虑。所得稿酬极其有限,第二个作用似乎更明显一些。每天貌似都在忙忙碌碌中度过,自欺毕竟没有虚度光阴。

这里所集的一些文字,或受朋友所约,或自己一时兴起,率尔操觚,敷衍成篇。第一辑多与故乡有关,大多发表在《财经。LENs》和《南方周末》,在此感谢我的朋友溜溜和蔡军剑先生。第二辑多为文化与诗学随笔,多发表在《名作欣赏》“深度围观”专栏,在此感谢我的好兄弟续小强先生。第三辑基本属于诗歌随感类文字,一部分发表于《南方都市报》“诗歌现场”专栏,谢谢我的朋友刘炜茗先生;还有一部分发表在《晶报》“人文正刊”,谢谢“人文正刊”的主编汪小玲女士。最后一部分只言片语,辑录自我的笔记簿。我有一个习惯,无论读书还是发呆,一本八开的笔记簿是必需之物。有所思,或偶尔出神,记录下一行半句,敝帚自珍之,每年扫成一堆儿,就有了这些。

也许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这本集子:入世与出神。前半部入世,后半部出神。我始终觉得,做一个诗人不可太入世,入世情切,血会太热,容易让人迷失;但也不可太避世,避世的虚无与自大也会毁掉一个诗人。诗在出世与入世之间。一种偶发的出神状态最易得佳句。当然,作诗但求好句,已落下乘;做人若只做个文人,便无足观。入世的文字可以让诗人保持一种很好的现实感,仅仅从身份上而言,诗人之外,做一个向现实发言的知识分子也是伦理所在。但诗在它的最佳状态下不是一种发言,而是一种无言。一首诗的伟大之处在于,它能邀来一个神与其同在。生活曾要求诗听命于它,诗最终总是高傲地拒绝。

无论是入世还是出神,对我来说都是一种修行。我发言时仅凭一腔热诚,不谦虚的说法,卑之无甚高论。我无言时更像一种经营自欺,也许还有一份天真吧。不敢期待有太多知音。这年头,用诗去打动一个世故的人,比用枪去打鸟还难。

最后,感谢为这本集子付出心血的各位编辑朋友。

2013-7天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1: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