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问题,从来没有人告诉过你:
你真的能掌控自己的人生吗?
如何智慧而不是辛苦地工作?
为何你总是拖延,没有执行力?
英语在职场真的那么重要吗?
如何发现自己的工作优势?
在工作中需要“作秀”吗?
为何你不会沟通,见陌生人就紧张?
你是老虎、孔雀、考拉,还是猫头鹰?
不要让梦想永远只是个梦想,如果你永远用同样的方式,碌碌无为地工作,就不可能获得成长。改变职场姿态,不断挑战自我,运用书中的方法,或许你可以拥有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写给无数次跌倒却依然不放弃梦想的年轻人!王鹏程编著的《把每一天当作梦想的练习》带你告别焦躁、彷徨、自我怀疑……从未有一本书,将生涯规划的步骤说得如此透彻,50种高效能心智锤炼法则,让你真正能够掌控工作与生活。
从来没有怀才不遇这件事,不要害怕没有金钱、背景、学历……你的人生,需要花费120%的努力去经营!作者王鹏程在书中提供了50种高效能心智锤炼法则,能有效改变你的思维、激发内在能量,有效加速职场成长,让你真正掌控工作和生活。
《把每一天当作梦想的练习》是职场新人和职场中人最需要的生存指南,平衡职场思维、正确的工作态度、智慧而不是辛苦地工作、知行合一、与老板做朋友、学会沟通、职场人士该做的十六件事……每一篇文章都饱含作者王鹏程丰富的职场经历经验,无论是职场新手还是老江湖,都可以从中找到共鸣以及醍醐灌顶的顿悟,在职业旅途中离梦想更进一步。
《把每一天当作梦想的练习》是一部职场成功人士的奋斗史,也是一部幸福人生的指导书。有故事,有知识,有技术,有方法。这本书为即将踏上社会的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职场的窗,为职场新人指明了前行的路,让已经在路上的人看到圆融、平衡、幸福的可能。活得精彩,让生命绽放,你也可以做到!
在你的身边,会不会有这样两类同事:一类看起来非常从容,经常喝着咖啡,聊着天,似乎不费力气,就把工作都干了,而且老板还挺赏识。另一类,辛勤如小蜜蜂,嗡嗡嗡东一下西一下,一天到晚好像干了好多事,结果却什么重要的成就都没取得,也不招老板待见。
你呢,属于哪一类?是胜似闲庭信步,还是晕如没头苍蝇?当城市的夜晚燃起万家灯火,你是否还困在忙碌的世界,依然孤独地转个不停?
如今职场的口号是:智慧,而不是辛劳地工作。辛辛苦苦,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未必会取得更好的结果。而且,每天的时间就24小时,工作这边占多了,生活就投入少了,工作和生活不平衡,人就不会幸福。
那么,如何才能智慧而不是辛劳地工作呢?建议如下:
·只干该干的。别光低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忙——茫——盲,忙碌会导致茫然,茫然会导致盲目。找出工作最关键的内容,做高回报的活动,用80%的时间去做20%核心的工作,剩下的事糊弄糊弄就行,不求完美,只求完成。
·专注。专注是几乎所有成功人士共有的特质。手里在做某个项目,一定心无旁骛,在这段时间内其他事情通通放在一边。有人会质疑说,没有啊,我见过很多人,可以一边读书一边听音乐,一边工作一边上微博,两不耽误。心理学实验早就证明,这纯粹是鸡屁股拴绳儿——扯淡(蛋)。同时做两件事,次要的事一定会分散注意力,干扰重要事项的质量和进度。曾经结识卡内基训练的亚洲区负责人赵卜成,他的女儿以优异的成绩就读于哈佛大学,同时在一个摇滚乐队玩电吉他,学得好,玩得疯。赵先生专事培训,一次和女儿聊天,问她怎么能同时学好玩好。姑娘说:太简单了,就是专注啊。上课我会特别专心,不懂的下课立刻跑到讲台前问老师。放学后直接去乐队练习,再也不想学习的事了。专注,会保证你工作的高效。
·注意存档。第一次做好的任何东西,好好存档。未来再做同样的任务或类似的事,拿出原来的就可以直接用了。
·模仿他人。智慧工作的有效方式,也是我经常采用的方式,就是去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模仿他人,尽情地模仿。记得刚到上一家公司阿尔斯通时,老板要求我给全体员工培训公司核心价值观,我就一头扎进去开始设计培训教材。煎熬了一个来月,弄的东西也没能让自己满意。一方面因为价值观这东西空洞乏味,不好设计出雅俗共赏的内容;另一方面我刚到公司,对四个核心价值观了解得浮皮潦草,自己都没吃透。焦头烂额之际,一天整理电脑文件,看到我前任留下的文件夹,那里已经有了他设计的价值观培训雏形!哎呀,这帮了我大忙,稍做调整,我就拿这个去讲课了,结果员工挺喜欢这个培训。这个世界上,你在做的事,前面已经不知道有多少人做过了。接到任务后,别急着埋头就干,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个事谁曾经做过,谁曾经用过某个方式做得很好。找到了优秀的榜样直接模仿,模仿之后再慢慢超越。优秀的榜样加上你的创新,就铸就了你的卓越。只有前人没做过的,你才需要自己劳心费神、绞尽脑汁。而这样的事,在这个世界上,少之又少。
·寻求帮助。勤学好问,是一个我很欣赏的成语。自己琢磨不明白的事,一定别再浪费时间了,谁是专家,就直接找谁请教。职场里的人,很多都不愿意向别人求助,一方面出于自卑怕显得技不如人,另一方面怕给别人添麻烦。但实用心理学告诉我们:让别人喜欢自己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让他帮你的忙。帮过你的忙的人,会比以前更喜欢你。我觉得这可能出于人们与生俱来的救世主情结和自我价值肯定。寻求帮助,又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让人喜欢,何乐而不为呢?
·不断学习和创新。如果你总是用同样的方法,做和过去同样的事情,你得到的也总是和过去一样的结果。所以我们要开放心态,永远对新的软件、新的工具、新的流程保持好奇,只要它们能提高工作效率。
智慧,“智”是“日知”,每天学习和了解一些知识;“慧”是两只手拿了一把扫帚在扫自己的心。
智慧,而不是辛劳地工作,是一种思维模式。如果这样看待工作,你就会有意识地去寻找智慧的方式和途径,成为智慧工作的人。
P35-39
无雀(qiǎo)儿不成书
在我上初中的时候,多才多艺但始终不得志的父亲信了命,开始钻研易经八卦。某天,在反复研究了我的生辰八字之后,老爸说:出生的时候,受文曲星庇护,你将来能出书啊。
坚信唯物主义的我,一直把这当个笑话。
不过我喜欢写字是真的。从小学五年级开始记日记,直到上大学,几乎每天都在写东西,后来清点一下,写满了二十来个各式笔记本。
2005年,我还在博客上写过一部15万字的半自传体小说,算作对青春的祭奠。那部小说,主要是写给自己看的,没想过要出版。
小说写完,就基本封了笔。2012年4月,表达的欲望再次汹涌,我开始在博客上写些职场类文章,没想到,朋友们读了都说好。
某天,一个出版社的朋友留言说:鹏程,出书吧。
我说:写得行吗?
她说:太行了,你写的都是“干货”啊。
就当我们在网上说这些话的时候,一只麻雀飞进了我的办公室。这只雀儿,应该是从办公楼的大门飞进来的,然后,在两层楼里乱窜,最后扎进了我的房间。
我停止了和朋友的交流,关上门,满屋追,最后用衣服捕到它,下楼把它放飞到天空中。
回来后,朋友说:鹏程,你这书一定能出。
我说:为何?
她说:麻雀,雀儿,在东北又被称为雀儿(“雀”读三声),无雀(巧)儿不成书啊。
于是我开始白天上班,晚上写作。就在要写完的时候,结识了古典——《拆掉思维里的墙》的作者、新精英生涯总裁。
提到写书这个话题,古典说,新精英正计划和“博集天卷”合作,出版一套职场书。
两个人一拍即合,我欣然加入这个计划。接下来,见了编辑蔡明菲,也就有了这本书。
2012年初,我创办了公益组织——阳光心态公益联盟。这个组织只做两件事:大学校园公益演讲和资助贫困学生。
这个组织有个“一十双百”的目标:10年内,在100所大学,做至少100场演讲。
这本书的全部个人收入,我将捐献给贫困学生。你多买,我就多捐,让我们用生命影响生命。
人生是一场惊险的实验,这本书是最好的生存指南!
——新精英生涯总裁、《拆掉思维里的墙》作者 古典
条件差不多的两个人,为什么职场发展轨迹可以完全不同?这往往是因为两个人的思考模式有差异。王老师的书,会让你们更加真切地理解到这一点。
——《不要等到毕业以后》作者 秋叶
在这个全民的梦想似乎被统一归类和高度浓缩了的年代,如果你希望你的梦想有那么一点个性化,需要通过一些实用的工具将其变得可以操作,那么就应该仔细读读鹏程的书,然后,合上书,开始行动。
——资深人力资源专家 董一鸣
这是一部职场成功人士的奋斗史,也是一部幸福人生的指导书。有故事,有知识,有技术,有方法。这本书为即将踏上社会的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职场的窗,为职场新人指明了前行的路,让已经在路上的人看到圆融、平衡、幸福的可能。活得精彩,让生命绽放,你也可以做到!
——国际生涯教练 于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