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学视界的音乐事象》编撰之理论框架所涉及的四个范畴计19篇文章,既来源于笔者钱建明关于本学科属性的初步认识与力所能及的音乐事象探索,也与笔者近年来在选题研究和学术方法等方面的个人经历、艺术实践相关联。其结构内容之呈现维度与学术视野,客观上成为本书编撰与出版未能以相关文章发表时间为序,并在内容和类别安排等方面难以面面俱到的原因之一。
自序
第一篇 历时与共时:民族音乐学理论、传统器乐展衍研究
民族音乐学:定义、方法及问题
跨越“自性危机”重塑民族精神——从“剧场艺术”看民族乐队之历史结构与文化生态
文化认同与“国乐合奏”
彭修文模式:民族乐队建设之多元契合
第二篇 民俗与信仰:民间歌曲、仪式音声研究
《绣荷包》及其审美启示
苏北“栽秧号子”的音乐构成与形态分类
“孟姜女调”的流传及其艺术影响
道教音乐及其科仪功能的演化
第三篇 局内与局外:塞舌尔群岛、匈牙利平原的民间音乐研究
一种“混血文化”的历史见证——塞舌尔群岛的克里奥尔音乐
克里奥尔音乐的节奏文化与历史渊源
巴托克中提琴协奏曲的调式形态及其旋律特点
巴托克中提琴协奏曲的演奏分析
第四篇 多元一体:中国专业音乐建设之维度与空间研究
问题、概念与抉择——新时期专业音乐教育之多维共生观
从传统乐器系统化改良看专业民族乐队之音源结构
中西合璧谐韵回响——中提琴独奏《戏曲两折》的创作思维
弦乐合奏《二泉映月》的主题形态
好一朵“茉莉花”——论民族交响乐《和平颂》的主题思维
多声部音乐表现的高级阶段——乐队训练中复调因素的若干分析
世纪之交管弦齐鸣——“新时期”民族乐队理论研究述评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