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好词(停在最想念的时光)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琹涵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词起于唐,直到唐末五代逐渐成熟。晚唐温庭筠的词,句式变化大,节奏转换快,必须熟悉音乐,严格“倚声填词”,才能创作,可以说是文人词成熟的一个标志。来到宋代,北宋的词可分为婉约派、豪放派;南宋的词约可分为:初期的豪放词风,中期的重声律词藻,晚期的咏物寓意。宋词之后,是元曲的兴起,虽然词的盛世已过,不可同日而语,但后人中亦有佳作。 

《好词:停在最想念的时光》作者琹涵以温柔真挚的字语入文,引领读者仿佛穿越时空,走入历代好词的世界。一篇篇温柔敦厚的散文,将历代词家如温庭筠、李煜、李清照、周邦彦、辛弃疾等人词作,与我们的生活连结,和我们的生命相印证,帮我们说出内心说不出口的心事。

内容推荐

琹涵编著的《好词:停在最想念的时光》精选唐代的温庭筠、韦庄、孙光宪,五代十国的李珣、李煜、毛熙震、张泌,北宋的范仲淹、晏殊、欧阳修、王安石、苏轼、周邦彦、李清照、范成大等二十位名家,南宋的陆游、杨万里、辛弃疾等六位名家,及清代朱彝尊等,共三十四位名家的代表性词作。《好词:停在最想念的时光》每位词人的介绍中,亦推荐一至三首词作,其优美动人与委婉意趣,陪着我们一起观看世事,更和我们一起欢乐一起忧。

目录

写在前面 停留在最想念的时光

◎唐代 出发

相守的幸福 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

婚姻的大书 韦庄《上行杯·芳草灞陵春岸》

如同阳光 孙光宪《渔歌子·泛流萤》

甘于平淡 孙光宪《渔歌子·草芊芊》

◎五代十国 漫步

但觉泥土香 李珣《南乡子·烟漠漠》

夏日风情 李珣《南乡子·乘彩舫》

莲花季节 李珣《南乡子·沙月静》

人间有梦 李煜《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

遗忘的礼物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真心的祝福 毛熙震《浣溪沙·春暮黄莺下砌前》

春天不远 张泌《河传·红杏》

◎北宋 缤纷

玫瑰和水仙花 寇准《江南春·波渺渺》

山中去来 林逋《长相思·吴山青》

爱人与被爱 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落叶也缤纷 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

深情,应也无悔 张先《江南柳·隋堤远》

春天记事 晏殊《木兰花·绿杨芳草长亭路》

打捞相思 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

那条河,沧桑而美丽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爱过的心,依旧温柔 司马光《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

在鸟声中醒来 王安石《菩萨蛮·数间茅屋闲流水》

寻访山水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不曾快乐的母亲 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人生,总是在路途上 苏轼《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相聚与别离 舒亶《虞美人·芙蓉落尽天涵水》

山穷水尽疑无路 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拥有的,也会失去 秦观《减字木兰花·天涯旧恨》

空留明月照江水 周邦彦《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

欲问相思处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每逢佳节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情爱的路上 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珍惜情缘 魏夫人《阮郎归·夕阳楼外落花飞》

山中寂寂 仲殊《南柯子·十里青山远》

◎南宋至清 赋归

和梅花有约 陆游《卜算子·咏梅》

在爱里学习 范成大《霜天晓角·晚晴风歇》

秋夜的天空 杨万里《好事近·月未到诚斋》

乡间走一遭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坐看潭水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天长地久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留住回忆 辛弃疾《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玫瑰花的秘密 周密《清平乐·晚莺桥咽》

青春印记 蒋捷《虞美人·听雨》

爱情的脸 朱彝尊《忆少年·飞花时节》

云淡风轻 陈妙常《太平时·清静堂中不卷帘》

试读章节

相守的幸福

所谓贴心,是体贴对方的心意。

站在自己的立场待人接物,这是寻常。站在对方的立场来看待事物,为他着想,才是贴心。所以,把你喜爱的东西给对方,不如给对方他所喜爱的。

那些年,她是走在校园里年轻美丽的英文老师。她来自知名大学本科系,教国中英语,当然是驾轻就熟。只是国中生都太顽皮了,单管秩序,就耗费了太多的时间。幸好她的反应机敏,伶牙俐齿,很快,就让学生们口服心服,他们私下称她“金头脑”。

也因为年轻,容貌出色,引起大家的瞩目。“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经常有男老师来找她攀谈,问英文、谈教学以及教室管理等等。冰雪聪明的她,心里哪里会不明白?她总是客客气气地回答,谦和有礼的态度也是一种距离。

她其实不想太早进入婚姻。当然她这么说,也是因为真命天子一直未能出现。在学校里,她有几个要好的女同事,大家彼此鼓励、谈心。课余之暇,她参与公益团体,还特别选一个离学校比较远的医院当义工。

有一天,她发现新来的义工居然是她的同事,教历史的,在学校也只是点头之交,因为任教的科别不同,彼此的交集不多。也由于当义工的时候有机会接触,那男老师开始追她,给她写的信,也很能言之有物,即使这样,她还是不想。回拒了两次,理由都是“我们的个性不合”,没有想到对方锲而不舍,打死不退,这一点颇令她刮目相看。

因为是在同一所学校任教,打听不难。

姐妹淘们也给了许多意见:

“个性温和,有一点腼腆,只不知是否有担当?”

“教书认真,对学生们也很照顾。”

“听说父亲是军人,家境恐怕不佳。他是老大,下头还有三个弟弟,仍然在学,负担沉重,这一点可要特别考虑清楚喔。”

……

交往仍然在持续之中,他是稳重踏实的。为了避人耳目,他们的约会都选在比较远的地方,或看电影或郊游。直到发出喜帖,果然像是引爆了震撼弹,撼动了全校。

姐妹淘当然早就知悉,只是消息全面封锁,的确做到“滴水不漏”,也难怪惊讶的人太多了。在娘家,她是幺妹,备受宠爱。进入夫家,她是长媳,上有公婆,下有在学的小叔们以及后来她所生的一对儿女。

担子果然沉重,也幸好丈夫给了许多支援,家事虽然并不轻省,然而丈夫的疼爱,也让她觉得辛苦里仍有甜蜜。儿女的来到,丈夫也一起照料,小时候的喂奶,长大后的接送上学、补习,以及课业上的督促……  他们从来不曾分离过,她也明知自己的幸福。

有一天,她读到唐温庭筠的《更漏子》: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玉炉里有香气袅袅升起,红烛正在泣泪,却偏偏照出画堂里凄清的情景。深闺里的人眉色已黯淡,乌云似的发鬓也散乱了,只觉得长夜漫漫,衾枕寒凉。

冷风中的梧桐树,三更天里又逢苦雨,不理会正为离愁所苦。雨打树叶,滴落在台阶之上,声声扰人心烦,直到天明。

相思也会催人老,多么让人同情啊。

幸运的是,她不曾经历过这些,那也是上天的厚爱了。然而,漫长的婚姻生活里,不可能没有遭遇困难的时候,包括钱被盗了、丈夫误诊病危,幸好最后都否极泰来。

当孩子大了,她常出国旅游,不爱玩的丈夫也一再怂恿她去玩,她虽然觉得抛夫弃子有些不妥,却在丈夫的支持下,游遍了五湖四海,足迹几乎遍及世界,留下了无以计数的照片和难以忘怀的回忆。

娘家妈妈生病时,她还可以回南部照顾,一去整个暑假。至于照料公公婆婆,则大半由丈夫承担。“他的确是个新好男人,爱家,也照顾了家人。”她承认自己的幸运。婚姻的变故太多,各有各的苦楚,她无疑是抽到了“上上签”。

同甘共苦也有三十年了,日子就像倒吃的甘蔗,越来越好。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上天给她最大的礼物。

P2-6

序言

停留在最想念的时光

有谁不爱词呢?

求学时代,在中文系的诸多课程里,诗词歌赋一直最受我的青睐,那优美隽永的辞藻,一读一叹赏,如何不让人倾心爱慕呢?尤以词为最。也许,在那青春的年华中,现实的风雨尚未迎面袭来,我们在词里寻觅爱情的歌咏,带着朦胧的憧憬,李后主、欧阳修、柳永、晏殊、李清照、辛弃疾、苏东坡……有哪一个不是文学夜空中闪耀的星子?直到今日仍为我们所仰望。当年,纵使我们读稼轩词的慷慨悲歌、沉郁苍凉,却也美如咏叹调,我们都太年轻了,不知世途的艰险,也无从想象人间的离合悲欢,或许,那也是一种幸福吧。

而后,骊歌轻唱,那是所有无忧岁月的终结,我们迈向了新的旅程。在职场上跌跌撞撞,即使我们戒慎恐惧,愿意处处与人为善,依旧无法避免小人的攻讦,他人的落井下石;我们够认真,却也可能挡住了别人的升迁,招来陷害。而在感情的路上,我们几次颠踬,伤痛难忍。就在那样艰难的时刻,夜里,灯下读词,是那一字一句的熨帖,直让我们热泪盈眶。原来我们从不孤单,伟大的词家早已在千百年前,以这般委婉曲折的笔触,为我们说出了心中的诸多感慨,我们终于真正读懂了那些词作,它们也深深撼动了我们的心弦。

文化的源远流传,诗词的优美动人,从来就不是空中楼阁,那是以诚挚写成,蘸着血泪,多少委婉曲折,都曾是我们说不出口的心事。锦绣佳构,经得起时光长河一遍又一遍的淘洗,终究成了不朽的经典。

一卷诗词,的确可以陪伴我们涉渡尘世的风雨。

如果,我们将人间的岁月视为一场旅行,有时欢喜有时忧。相形之下,得意的时刻不多,哀伤挫折却不能免。漫步人生,你又是怎样来看待一己的生命呢?

真情是可贵的。

所有从生命中迸裂而出的情感,今人承受的,和古人又有什么不同呢?纵然物换星移,感情的故事从来都动人心弦,一代又一代,重复上演着类似的情节。有时候我们是主角,酣畅淋漓地诉说着个人的悲喜。有时候我们是旁观者,我们歌,我们哭,在别人的剧本里,流着自己的泪。

的确,有的慷慨豪迈,有的沉郁悲凉,有的缠绵悱恻,有的婉曲多情,不一而足,那是人生真实的面貌。当我们细细吟咏古典词时,也才惊讶地发现,所有的题材尽在词中,对历代词人的努力,这般的呕心沥血,唯有心生景仰。

词是怎么演变而来的呢?

文化的源远流长,何止莽莽苍苍?又何止烟波浩渺?文学起源于先民的歌唱,经过采集和记录后,成了传诵的诗歌,绝美之作,因而不朽。中华五千年来的文化,从诗经、楚辞、汉赋、乐府到诗,各有各的特色,发展的脉络也是有迹可循的。从长短不齐的句子到大篇的诗歌,再逐渐走向五言、七言诗,当唐人诗歌一出,讲究和谐的音韵之美,工丽隽永,有句法形式的规律,那是诗的盛世,后代无法企及。

创作者,喜欢做多方的尝试,早在唐诗发展到极限前,已经有人试图突破近体诗的各种限制,不论是字数、格律、形式、用韵……然而任何一种新文体的成熟,都是需要时间的,更需要经由大家的努力。

其实,文体的演变从来就不是泾渭分明的。当诗过渡到词时,的确出现过混淆的时期,例如唐朝也有些诗人作词,早些年的词在某些面貌上也竟然有几分像诗,例如晚唐五代的《花间集》,被视为最早的词集,和宋词是很不相同的。以温庭筠的词居首,浓艳精美,多属咏闺情之作,开花间一派风气。韦庄则疏淡明丽,洋溢着思乡怀旧之情,与温词并称,代表两种主要风格。文学艺术上的评价,虽然远不及宋词,却也影响了后来的冯延巳、李煜,也具有传承的地位。到了宋朝,有更多的骚人墨客,也开始增损字句,打破了整齐的句法,词的文体成熟,再创登峰造极的局面。

词,在宋朝蔚为风尚,作品丰美,各个时期都有代表性的词人,引领风骚,词家风格各有特色,让人目不暇给,惊叹连连。宋词,在文学史上屹立不朽,往后也无法被取代,那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宋词之后有元曲,至于明清的文学主流,则在小说。虽然,依旧有人作诗填词,也曾见优秀的创作者,但盛况已大不如前,无论质和量,都远不及唐宋了。

词里经常出现哪些写作题材?

文学作品常不脱情感的范畴。诗词更是如此,尤以词为最。

词的题材繁多。有遭时不遇,对岁月沧桑的感慨;有种种别情,牵系难忘;有对坚贞爱情的渴慕与追求,辗转反侧;有对羁旅亲人的深深思念,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有对不幸婚姻的伤痛,宛如坠入渊薮,自拔不易;有对昨日恋情的伤逝,眼波流转,仍止不住盈盈的泪水流下;有对负心情人的怨悔,百转千回……

由于用字的迂回,感情尽管热烈却又掩藏在含蓄里,以空灵替代实写,我们读来更是怅触万端,情不能已,心为之折。

在古代,毕竟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女子只是从属,不能受教育,更没有地位,爱情和家庭却是她们所有精神上的寄托。可是有些命运舛错的女子,在男尊女卑中,常无法独立自主,暗夜饮泣,痛苦和眼泪伴随,谁又知道她们的心声呢?男人可以外出游学、做官、寻欢,甚至征战,天地毕竟是辽阔的,可以施展,可以作为,女子呢?必须是丈夫背后的影子,以夫为天,即使独守空房,忍受长年别离思念的苦苦煎熬,仍不得有怨言,一生苦乐须由他人,又是怎样的让人同情啊。

词里描写的感情,很多都是以女性为主,却是出于男性之手,会不会因此终隔一层呢?杰出词人打破了性别的局限,也真切地写出了幽微细腻的心思,令人叹赏。而寥若晨星的女词人,如魏夫人、李清照等,她们的辞章婉曲,几度凝眸回顾,更让人荡气回肠。

欢笑、痛苦、期盼、失意、绝望、怨怒……感情丰富却也复杂,以词来表现其跌宕起伏的转折,更是相得益彰。

词里是否藏有讽喻时政的内涵?

每一个人读词的动机可能各有不同。有人是借古人酒杯,以浇心中块垒。有人是在优美委婉的词中,细细寻访自己曾经有过的岁月和心情。说是过往云烟吗?又似乎藉着词章复活,像一只彩蝶,翩然飞舞于阳光之下,每一朵驻足停靠的花朵,都是一段往事,让人眷恋低徊。

可能含藏有讽喻时政的内涵吗?或许有吧。

那却不是我读词的用意。

我只是因为单纯的喜欢,而亲近词。这么美丽的词,会有谁不爱呢?

因为心思的单纯,更能领会出词的诸多美好,走入词人的心,揣测他是以怎样的眼来看世情的翻覆。他哀伤吗?他欢喜吗?他是不是有为人所不知的另一种面貌与心境呢?

我的喜欢,只是这样的简单和直接,讽喻时政?距离我,实在太远了。

文学,不应该成为政治的附庸,这是我一贯的坚持。文学的花园,从来绽放的是真善美的花朵,为喜爱文学的人所有。

古词今读,又能赋予什么样的联想与诠释?

我让它和生活相连结,和生命相印证。这般典雅的词不应只存在于学术的殿堂,只被供奉和研究,它也应该在我们的周遭,和我们一起呼吸。我们在散步时,看到花开花落,可以想起它。我们在与好友殷殷话别时,可以想起它。我们在宁静的夜晚,月光温柔的俯照里,可以想起它。我们在遭逢困厄、情人背离时,可以想起它。我们在面对绝望、苦楚时,更可以想起它。

词,是我们心灵永恒的知己。

在生活面临困顿的时刻,读词有什么意义呢?

人间行路有太多的风霜雨雪,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幸免。

年少时,我一遇困难就沮丧,就彷徨失措,觉得,何以自己如此不幸?为什么别人就可以那样顺遂?我哀哀哭泣,却不知道该怎么办。直到有个长辈告诉我:“人活着,就是要不停地解决各种难题,一个接着一个。”我才豁然开朗,开始学习面对和解决。奇怪的是,当我不再存心逃躲时,却发现困难并没有我想象中的可怕。果然,我在不断的学习中,得到经验,也建立了自信,日子也快乐多了。

我以为,苦难也是这样。

当我们勇于面对时,苦难会过去,它给了我们力量,到那时,我们才真正明白“苦难是化了妆的祝福”。

我的好朋友历经“九二一大地震”,若不是丈夫及时出手相助,早已埋在瓦砾之下,生死一线间,从此,她的人生翻转。

从教书的工作退休下来,她去做直销,去大爱台参与制作,后来还勤学英文,到美国读研究所,甚至留下来就业……她拥有了一个和以前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她对我说:“生命中有过那样的一场巨变,只在须臾之间,就可能改变一切。如果人生这样的无常,更应该把握当下。”

蒙受了上天的祝福,果然她即知即行,活出了生命的光和热。

而我知道,她一向是喜欢诗词的,诗词给予她的慰藉,无可估量。

不要说世间你最苦,翻开词卷,多的是斑斑血泪。有遭时不遇,有战乱颠沛,有生离死别,有思人怀乡……透过心灵写出的词章,因为真挚,所以格外动人肺腑。

所有的苦痛,历代词人都已先尝,却能将苦痛予以升华,化为笔下的佳作,和世人分享,因而传诵千古。

如果,我们只会流泪哭泣、怨天尤人,却不能化苦难为力量,如此软弱,能不惭愧吗?

如何深入认识古典词的世界?

读词,可以先从读诗开始。

诗的句法整齐,和词相较,它容易入手。熟读诗,可以为读词先行打下基础;再来读词,不过是进阶,更能心领神受,会意也就多了。就像我们看到幼儿从坐、爬、走、跑,循序渐进的道理是一样的。

当然,也有人对词情有独钟,直接读词,可以吗?也无妨。只是所费的时间力气,或许要多一些。只要自己心甘情愿,旁人又何须置喙呢?

也可以从文学史的发展来读,先认识了解时局,并依据年代来读各词家的作品。

也可以从字数少的先读起,因为这般隽永的词,常需要咀嚼回味,字数少,只比律诗多几个字,更能诵读再三,默记于心,推敲文采,但觉芬芳满怀。然后,再扩充到字数多的词作。

至于先读哪位词家的作品,其实是见仁见智的。

我个人属于兴趣导向,喜欢跟着兴趣走。

可以找出自己最爱的词家,先读其传略,再读词作,并及赏析。

越是喜欢,越可以深入探讨,甚至风格相类似的词家作品,可以相互阐发,这已经接近学者做学问的范畴了。  需要这样吗?对喜欢的人来说,虽然辛苦,却也乐在其中。甘之如饴,便是报偿。

我认为,就从喜欢的词家作品开始读起吧。每读一阕,都能心生喜悦,生活因此丰富,生命更为美丽。

如果并没有特别偏爱哪一位词人,那么就找一本词选来,风吹哪一页,就读哪一页吧。这般的任真自得,我也很羡慕。词选所收的词人和作品,具有多样性,仿佛是琳琅满目的佳肴,口味并陈,一定也很有滋味的。

从哪里读,也许不是那么重要,请赶快开始读吧。这有如文化瑰宝的词,早读一日,就有一日的美好领会,真是一件幸福的事。

愿你幸福,也愿你更早享有幸福。

为什么会想要写这本书呢?

我以为,情感的真切和深刻,从来都是所有文学作品中最摄人心魄的部分。

我还记得我读高中的时候,已经开始在报章杂志上尝试着投稿了。国文老师曾经剀切地跟我们说:“你们的年纪小,人生阅历不够,写作技巧也欠缺,是无法和文坛上的名家相比的,所以,要写真实的题材,由于身历其境,感情热烈深挚,才可以弥补不足的地方。”

果然,我的学姐以一篇《地震记》登上了《中央日报》副刊,并入选《中副选集》。在我年少时,《中央副刊》是台湾最负盛名的,即使是享誉文坛的大作家,也将作品能在中副刊出,视为无上的荣耀。学姐年仅十七,小小的年纪就能和大作家的杰作并列,举校欢腾,与有荣焉。

凭借的是什么呢?以真切的情感,撼动人心。我相信,这件事,对我是有影响的。从此,我更愿意以带有感情的笔端来写作。

我喜欢词,更希望能携着词卷过生活。

词,不应该被搁在高高的殿堂之上,它应该在我们的周围,陪着我们一起观看世事,和我们一起欢乐一起忧。

随意翻开随身所带的词卷,轻轻地读一阕词,让我们的心,停留在最想念的时光。

生活里的词,绽放着幽微的光,真是美不胜收啊,而在美之外,另有一种亲和平易的面貌,让人乐于接近,更有一种“即之也温”的和煦,为日子增添了缤纷美好。

琹涵

2012年冬

书评(媒体评论)

琹涵的性格美极了,如此纯洁善良,勤于写作,而没有一点求名求利之心。太难得了!

——作家琦君

读琹涵的散文,最好在有月的山中,泉水淙淙的溪畔,或是微雨的日子,或是沉静的深夜,或是……岁月悠悠,您将可以寻找到生命中的平静。

——儿童文学作家陈木城

琹涵老师的作品深深影响了我,她的话语中存在美丽又温柔的风景。她解读古典作品时,也分享了爱与同情。

——凌性杰 作家/教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2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