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媒介。《问道茶之书》由张剑峰主编,本书关于茶文化的现象、精神内涵等方面,从文化的大视野到其中的微妙处进行全方位的抒写,同时记录和采访民间的茶人,通过茶这一中国人所熟悉的文化符号延伸至礼仪、汉服、饮食、园林等中国传统文化,揭示其中深藏的文化韵味。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问道茶之书 |
分类 |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
作者 | 张剑峰 |
出版社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茶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媒介。《问道茶之书》由张剑峰主编,本书关于茶文化的现象、精神内涵等方面,从文化的大视野到其中的微妙处进行全方位的抒写,同时记录和采访民间的茶人,通过茶这一中国人所熟悉的文化符号延伸至礼仪、汉服、饮食、园林等中国传统文化,揭示其中深藏的文化韵味。 内容推荐 《问道茶之书》作者张剑峰、终南隐士马守仁、长期拍摄终南隐士的摄影师郭风等历时数个月,寻找终南山的泉水源头,采访民间茶人。本书记录了整个寻访和参访过程,并拍摄了珍贵照片,同时绘制终南山的访泉图。此外还有湖州茶人与比尔·波特共同访茶问道,茶史著名学者丁以寿先生对于中国茶道流变的阐述,终南茶人南山如济讲述日本茶书流变等内容,也有对星云大师等人的访谈。《问道茶之书》通过茶这一中国人所熟悉的文化符号延伸至茶史、茶艺、茶书、茶具以及相关的礼仪、服饰、饮食等,揭示其中深藏的文化韵味。 目录 【1】张剑峰《幽人逐空山 过雨汲新泉》 【2】马守仁《风涛袅袅 彼岸茶香》 【3】大茶《寻茶步八荒 探幽禅作囊》 【4】范增平《茶之境:游于艺 志于道》 【5】丁以寿《云笈贯月槎 茶香蒸汉幔》 【6】王迎新《白云升处一席茶》 【7】张伟杰《天人合一 真气调身》 【8】苏华仁《见素抱朴 复归婴儿》 【9】星云大师《一肩担起古今愁》 【10】书讯《活个明白》 试读章节 四季在草木上枯荣,山居茅屋纸窗前月上山岗,清辉盛满手握的茶盏,我怀念古人曾经把盏的风雅。 在中国人来说,只要有一个可以安放茶盏的地方,尘俗的喧嚣似乎就与内心有了一段美妙的距离,喝茶可以使人神安,神安则心安,心安之处即是故乡,但是去那里寻找一盏使人安心的茶呢? 疲惫的时候,看到红色的炉火上丝丝缕缕升腾起来的茶烟,再看看黑色炉子上咕噜咕噜的水声,不由得使人表情放松,深思缥缈。 终南山曾经是个风雅的地方,古代的时候陆羽和他的朋友们往来于长安与终南山之间的山道上。十多年前,马守仁先生就在终南山中结庐煮茶,我们隔着数十座山谷与河流,但彼此经常互访。每次接到马守仁先生的电话我都很惭愧,经常收到来自江南名山的各种好茶,他都非常愉快地邀请我去喝一杯。 守仁先生住的地方要趟过一条河,在一片竹林中隐藏着他的茶室和一尘不染的茶席。小时候学画我记住了任伯年的一幅画,雨打梨花深闭门。我住的终南草堂山门前就有一条小河,门前没有梨花却有杏花,下雨的时候我闭上柴门一边听雨一边喝茶。我也常常自嘲,连我这样似乎从容淡定的人坐在茶盏前也心神不宁,难以安心去品味。我们商量像古人那样风雅的聚会,甚至尽可能的将终南山的好山泉一一寻访出来,这是一个让人不解的事,可是我们觉得无比激动。 中国古代的人们常常喜欢邀几位知己坐于松下,或者高岗上,或者怀抱古琴,携一两位书童临流赋诗以抒心中块垒。魏晋时期,嵇康、阮籍等七位酬唱往来于竹林中,稍后嵇康陨灭,广陵散绝响;在他们之后,王羲之身处深如瀚海的政治纷争中,独守十会稽山阴一隅;永和年间,羽士巨公一场清韵,曲水流觞,为了使后人对于他们的聚会远隔时空而能窥望,他写了一篇《兰亭集序》来记载这次相聚;北宋布满狼烟的天空下,东坡居士邀请好友在西园秉烛夜游。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而能群贤毕至,雅集于一席。生命如云过千山,瞬间消散,君子俯仰天地,一期一会,临流论茗,抚琴松竹间,文人们总是以这样的方式来使生命中的诗意绽放。 让他们与这个世界有一些距离的是杯中酒或茶汤,酒可以使人沉睡,但茶却可以使人醒悟,君子都是情愿在苦涩的茶汤中品味生命的况味的。 几年以前,我面对层峦叠嶂的终南山发了一个愿,一直到山的尽头去,寻访那些茅屋洞穴中精神高洁的隐者。之后我梦见自己在一个幽深的洞府之中,看着可以洗尽所有尘埃的山泉,洞府的主人是一位隐僧,他请我喝他冲泡的绿芽,梦境中那是我喝过最美的茶,梦醒之后很长时间,我感觉被那样的茶清洗过的身心透亮,但是几年来我一直没有找到梦中的那个洞府,我喝到过隐者们递过来的各种茶,但是没有梦中的那一味。 我一直想寻觅几位默然深交的知己一起在南山上煮茶,临水盘坐在磐石上,背后是远山淡淡的影子,茶汤中洞箫回荡在幽谷间,有人坐在千层岩石之间的山洞中,弹奏着高山与流水,听琴的除了穿着粗布的山人,还有山间的野鹿,山羊,以及林间的松鼠…… 一个人的时候,读几卷石屋山居或者寒山子的山居诗,不觉得孤独。可以去林深处捡柴,顺便采些松针回来煮茶,松柴煮松针味道清香如寒山子的诗句,如果读倦诗书也晏坐已久又可以去采露水来畅饮。夜晚的时候,兰花的暗香浸透茅屋的纸窗,时而对月长啸,继而汲泉煮茶。山中的冬季和雨季是寂寥的,煮茶的炉火升起来,照亮了茅屋的一隅,山中无人迹,也少幽禽的时候,茶汤味道淡了以至于淡到无味,无味中却似乎能品出岩石的味道来。 经常有人来喝茶的时候,我会将第一盏茶轻轻地放到比较高的岩石上去,杯盏对着草堂后面最高的山峰,茶汤里倒影着云影天光,没有人知道我与山神之间的默契。 山赐给了我茶和柴火,又给了我最清澈的山泉,还让王维,李德裕们和我做邻居。出于感恩,我尽力的使山泉不受污染。据说天地之间有醍醐甘露,有人说那是一种乳品,我觉得那是一泓使人生不起杂念的山泉,是与几位知己一切煮出来的好茶。终南山北麓有冬季,所以没有茶树,好的山泉以嘉茗为知音,正如深得茶心的韵友互为知音,为了寻找那些藏在大山中好的山泉,我们拄着竹杖,背着行囊,历时半年沿着古人曾经的足迹,去寻觅那从桃源深处流泻出来的一捧山泉。 P2-5 序言 饮茶道家肇始之后,陆鸿渐和卢仝以造化之笔点化了茶文化。喝着茶的中国人进一步是儒家,退一步则是道是佛,在此之间是袅袅的茶香。 只有滋生在中国文化里的一枚小小的叶子,才能使饮酌之事升华,与道合真。茶中三昧正如道之微妙,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茶之风骨正如君子之节操。 喧嚣中一次低头品饮,就是对生命的温柔关照。在古人的图画中,不论是土墙乡陌,或是高堂之上,俱有茶香飘飞。茶宜于精勤简德之人,正如隐士的林下韵友,隐逸山林的人精进于炼养之余,山林里有足够的松果、松枝用来煮茶。 茶之事,水占八分功德,茶之韵,在杯盏之外。 翻越时光追寻古人本怀,寻觅茶之初心犹如寻觅那岩石间流动的甘露,烹煮灵苗仙葩滋养疲惫之躯以养天真。 虽然不能背上行囊渡过黄河跨越长江,去寻访卢仝在王屋山下的幽宅,叩响陆处士苕溪草堂的柴门,但是我们可以沿着卷帙去寻觅那久违的风雅,沿着终南山去寻找那一片离心最近的山泉,以其升腾于茶盏之中,其大可致风雷,合天地,小可洗心涤虑全尔真性之茶道。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