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长寿比喻成盖房子,养护好脾胃就相当于打地基,根基不牢,吃再多的保健品也不起作用。防治脾胃病就像一场战争,战胜它,你就可以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如果被它打败,则会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彻底毁掉你的健康。
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具有受纳食物、消化和运输水谷、化生精微,以濡养全身和统摄血液等功效。人出生后,身体健康程度有赖于脾胃功能的强弱,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人体生命的盛衰。脾胃功能好,则人体营养充足、气血旺盛、体格健壮;脾胃功能差,受纳、运输水谷失职,则人体所需营养不足,身体赢弱,进而影响到健康和寿命。
金元大医家李东垣是我国医学史上“脾胃学说”的创始人。金元时期战火纷飞,民不聊生,死伤无数。除了战火、瘟疫等原因外,更多的人因饥饱失常导致的脾胃亏虚患病或死亡。李东垣充分地认识到了脾胃对疾病的影响,便从脾胃人手,创作了传世医学名著《脾胃论》。《脾胃论》指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还说“脾胃一伤,五乱互作”。李东垣认为,脾胃不足、元气虚弱是内伤疾病的主要原因。如果一个人脾胃气虚、元气不足,则人体的阳气不能固护体表,就很容易受到外邪的侵扰,其机体随即出现各种各样的病变。
说到这里,可能有的朋友会问,现在的生活环境与那个时代根本不同,李东垣所处的金元时代战乱严重,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脾胃有问题的人比比皆是,而我们今天处在一个空前和平、物质富有的年代,因为营养不良、饮食不卫生等原因导致脾胃受损,引发致命疾病的情况非常少见,会有那么多“脾胃问题”吗?毋庸置疑,现代大多数人已经不再为温饱问题而发愁,但也正因为如此,反而容易造成饮食过量、营养过盛的状况,加之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工作、生活繁忙,懒于运动,情绪不健康等诸多因素,同样会使脾胃受损。可能人们在短时间内觉察不到什么异常状况,但时间久了,脾胃就会处于“亚健康”状态,并累及全身各脏腑。因此,我们养生必须先养脾胃。
很多人往往忽略对脾胃的保养,有人说“养生先养肾”,有人说“心好身体才健康”。其实,在各脏腑中,脾最容易受伤,而且其他脏腑若是出现问题都会直接伤害脾脏。比如,当人处在暴怒的状态下时,第一个受到影响的是肝,但肝会把问题“转嫁”给脾,当脾承受不了这种压力的时候,脾胃功能便会发生紊乱,人要么吃不下饭,要么暴饮暴食,这反过来又会对脾胃造成更大的伤害,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而且,中医认为“思伤脾”。当一个人长时间沉浸在一种忧思的情绪之中无法自拔时,也会导致体内气血运行不畅,脾的运化功能便会出现问题,胃内的食物难以正常消化,人自然就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脾胃病不单单是我们所了解的胃病,还包括很多看起来和脾胃似乎毫不相关的疾病。具体包括哪些疾病呢?这里,笔者根据临床经验为大家列举一些病症。
感冒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病症。很多人特别爱感冒,三天两头便会感冒一次,常常出现鼻塞、流鼻涕、咽干、咽痒、咳嗽等症状。这类人特别容易受到身边的人感冒传染,一旦感冒还不容易好。其实,这就是其脾胃虚弱引发的问题,即中医所说的“里虚寒”。这类人由于脾胃功能差,身体的防御力偏低,于是常受到感冒的侵袭。“里虚寒”还容易引起人的水饮问题,比如口有稀痰、鼻流清涕。此时,如果单纯治疗感冒效果肯定不好,三天两头就打一两回点滴是治标不治本的行为,正确的处理方法是挖掘根源,从脾胃人手。
还有的人,浑身难受、头晕耳鸣、频繁起夜、畏寒脚冷、胃寒胃痛、胸闷气短……这类人身上的症状很多,但是他们每当去医院做检查时,却又查不出个子丑寅卯。其实,这些复杂的症状的根源是脾胃不好、中焦虚寒,也就是“里”有问题。我们找到根源,治疗起来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再举一些很多人都有的病症。很多女性常常被白带问题困扰,尤其是吃了一些寒性的食物之后,白带异常现象会更加明显,如果此时采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无疑是不除根的;而给予健脾利湿的中药,常能收到良好的疗效。又如大便干燥,便秘者一般都有脾胃问题,大便稀也是脾胃问题所致;儿童的食欲不振,运用健脾的理论常能大有斩获;让很多女性为之烦恼的肥胖,很大程度上也是脾胃虚弱引发的问题。再如困扰很多人的高血压与脾胃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还有作为终身性疾病的糖尿病,脾胃在其形成中也难辞其咎。现在流行一种说法——糖尿病是吃出来的,这是有一定道理的,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就会引发糖尿病。还有我们平时所说的癌症,按照传统中医理论也是气滞血瘀、痰凝过多所致。那么,这个痰是从哪里来的?中医认为,脾是生痰之源,脾胃出了问题,自然会造成湿痰内停于人体,可怕的癌症便随之而来了。
可能你想象不到,这么多看起来与脾胃不相关的疾病,深究起来其“罪魁祸首”都是脾胃问题,这也证明了名医李东垣提出的“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这个断言的精准。因此,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认真地关照好自己的脾胃,千万不要觉得脾胃问题是小问题,当心拖得时间久了,拖出一些疑难杂症来!P2-5
老百姓常说一句话,民以食为天。的确如此,没有饮食物源源不断地输人人体,人的生命便无法维持下去,而饮食物要真正成为生命的原动力,必须有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中医学认为,脾胃在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脾胃是水谷之海,是人体赖以生存的根本,所以被称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是依靠脾胃来完成的。脾胃健旺,自然后天营养充足,人的气血生化有常,我们才能“吃嘛嘛香”、面色红润、免疫力强。如果脾胃虚弱,我们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也必定会受到影响。人的健康失去了基础,生命之树就会枯萎。
一个人脾胃不好,具体有哪些表现呢?人会不思饮食、面色萎黄、形体消瘦、气短乏力、胃脘隐痛、腹胀腹泻,甚至会出现失眠、月经不调、免疫力下降、易患感冒等情况。如果脾脏被痰湿所困,人还会出现肥胖、身体困重、四肢无力、闭经、湿疹等问题。由此可见,脾胃功能差是诱发百病的关键因素,而修补“后天”才是防病、养生的根本。
但是,很多人不重视对脾胃的保健,他们认为肾是人体之根,补脾胃还不如补肾,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其实,相对于“先天之本”肾来说,我们的“后天之本”脾胃更易受到各种因素的伤害。比如现代人饮食无节制、生活压力大、过度劳倦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最先伤害的都是我们的脾胃。如果脾胃出现了问题,那么即使吃再好的药物和补品,也不能被很好地吸收,即使父母给我们的先天条件再好,也毫无意义。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重视对后天脾胃的培养和修补,而不是急于补肾。正如名医张景岳所说,“人之自生至老,凡先天之有不足者,但得后天培养之力,则补天之功,亦可居其强半”,即先天不足的人可以通过后天的修补而转弱为强。纵观历代高寿的老人,他们的养生方法或许有所差异,但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脾胃健运,吃得下、排得出,这也充分说明脾胃健康决定了一个人的寿命的极限。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修补“后天”脾胃呢?基于此,笔者创作了这本《养好脾胃更健康——修复疾病根源的先天之本》。本书从读者的角度出发,以铺就健康之路为目标,全方位地介绍了脾胃的功能、喜好、特性,以及与各脏腑之间的关系,涵盖了饮食、运动、经络、本草等多种常见的保养脾胃的方式,同时,还列举了临床上一些因脾胃虚弱导致的疑难病症,并为不同类型的患者辩证地拟定了治疗方案,方便大家对照病症迅速找到病因和预防、治疗的手段,让您不走冤路、不浪费金钱,自己就能养脾胃保健康。
在使用本书进行调理脾胃的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方向,希望大家能注意:
一是要注意饮食调节。我们对食物的欲望总是填不满,许多人吃得多,吃得好,吃得随心所欲,油炸的、烧烤的、碳酸的、高糖的……只要喜欢吃,不管三七二十一,统统往嘴里塞。时间一久,就会导致胃气不足,气血虚衰,损害脾胃的健康。早有先哲告诫我们:“不渴强饮则胃胀,不饥强食则脾劳”、“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传世经典《管子》一书中也说:饮食不节,“则形累而寿命损”;饮食节,“则身利而寿命益”。因此,我们在养护脾胃时,要注意饮食调理,少吃肥甘厚味,避免暴饮暴食和忍饥挨饿,做到三餐有常、饥饿适中、定时定量、五味调和、营养均衡。
二是要注意情志调畅。中医认为,一个人时常被忧虑和压力困扰,若不注意精神保养,就容易伤害到脾胃。因为根据五行理论,忧思对应着脾,思虑过度、忧愁不展,最伤脾胃。因此,我们在修补“后天”时,要注意保持舒畅的情志、开朗的性格、乐观的情绪、心理的平衡,切勿若思冥想、愤怒不平或者忧虑过度。尤其对于脾胃功能日渐衰弱的中老年人来说,更应该及时从不良情绪中走出,不然则脾胃失健,健康失灵。
三是要注意起居调摄。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提出,劳役过度可致脾胃内伤。脾为后天之本,后天失养,起居失常,劳逸失度,脾胃伤则元气受伤,各种疾患由此而生。所以,在修补“后天”时,要注意起居的调摄,重视细节养生,做到顺应四时、作息规律、劳逸结合、有静有动,这样才能远离一些致病的因素。
四是要注意运动按摩。运动和按摩都具有治病范围广、疗效显著、操作方便、经济安全等特点。当我们的脾胃出现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适度运动、合理准确的推拿进行保健,不受时间的拘束,也不必担心身体会出现副作用。本书汇集了许多养生方法,比如气功、五禽戏、艾灸穴位等,还包括一些培补脾胃的穴位。如今,把这些方法毫不保留地献给大家,如果您能综合加以应用,相信一定能大大提高脾胃的功能,将疾病拒于九霄云外。
五是要注意服药调理。在中医养生学丰富的宝藏中,调理脾胃以养生显示其独特的优势,不管是日常饮食还是治病服药,顾护脾胃是始终如一的原则。当脾胃虚弱或中焦阻滞时,中医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尤其是舌苔的变化,通过吃中药来调理脾胃,而且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应该说,服用中药以调理脾胃,也是养护脾胃的重要内容之一。
笔者写作本书的目的就是为大家排忧解难,远离疾病的困扰。如果能为您带来帮助,哪怕只有一部分人群受益,笔者也非常满足了。本着对大众负责、更好地普及中医知识的原则,笔者查阅了与脾胃相关的各类书籍,但由于水平有限,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不吝赐教,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修正。
编者
《养好脾胃更健康(修复疾病根源的先天之本)》从读者的角度出发,以铺就健康之路为目标,全方位地介绍了脾胃的功能、喜好、特性,以及与各脏腑之间的关系,涵盖了饮食、运动、经络、本草等多种常见的保养脾胃的方式。
《养好脾胃更健康(修复疾病根源的先天之本)》还汇集了许多养生方法,比如气功、五禽戏、艾灸穴位等,还包括一些培补脾胃的穴位。如今,把这些方法毫不保留地献给大家,如果您能综合加以应用,相信一定能大大提高脾胃的功能,将疾病拒于九霄云外。笔者刘安祥写作本书的目的就是为大家排忧解难,远离疾病的困扰。
《养好脾胃更健康(修复疾病根源的先天之本)》从读者的角度出发,以铺就健康之路为目标,全方位地介绍了脾胃的功能、喜好、特性,以及与各脏腑之间的关系,涵盖了饮食、运动、经络、本草等多种常见的保养脾胃的方式,同时,还列举了临床上一些因脾胃虚弱导致的疑难病症,并为不同类型的患者辩证地拟定了治疗方案,方便大家对照病症迅速找到病因和预防、治疗的手段,让您不走冤路、不浪费金钱,自己就能养脾胃保健康。笔者刘安祥写作本书的目的就是为大家排忧解难,远离疾病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