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走出融资的误区(如何在融资丛林中不迷失)/华夏智库金牌培训师书系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作者 坚鹏
出版社 中国财富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一直以来,传统社会的供求模式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可是到了现代社会,这种模式已经变成了“酒香也怕巷子深”。没有自我宣传的意识,缺乏主动出击的精神,必然会门庭冷落,关门大吉。

现代商业社会,随时随地都能看到广告轰炸、公关策划,无不是为了推销自己、吸引顾客。为了打动对方,为了将自己推销出去,就要用自己最擅长的东西、最突出的特色,使自己成为众所瞩目的亮点。相应地,就要努力掩盖和淡化自己的弱点和不足,这就是所谓的“包装”。在这里,包装并不是造假,也不是不诚实,它是符合人的本性和习惯的一种手段,只不过带有非常明显的利益动机而已。

商品需要包装,人需要包装,打算融资的民营企业更需要包装,因为一个企业被别人所接受的过程同样是一个自我推销的过程。

懂得包装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包装。如果自己不行,就可以学习他人成功的经验,给自己的成功增加一个加速器。可是,很多人却陷入了迷信他人经验的误区,欲速不达。

有些民营企业认为只要自己经营效益好,融资就会很简单,不愿意去包装企业,认为这是一种浪费。其实,企业短期的利润并不能吸引资金方的目光,企业的长期发展前景和面临的风险才是资金方更为重视的方面。

有些民营企业为了融资,不惜一切代价去做宣传、搞美化工程,使本来效益就不好的企业雪上加霜。2010年,当当网、优酷网等登陆美国股市掀起了新一波热潮,是我国企业赴美上市的第四波。在这之前,新浪、搜狐、网易、百度等引领了赴美上市的第一波;携程、艺龙、如家等互联网商旅服务商和教育培训“领头羊”新东方是第二波;第三波则是盛大、巨人网络等网游企业和即时通信的“带头大哥”腾讯,还有电子商务龙头企业阿里巴巴。

早先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所面对的最大质疑,往往是“赢利模式虚弱”。比如:新浪当时的招股说明书里写着:“直至1999年年底,广告收入占19.9%,电子商务收入占0.6%,软件收入占79.5%。”这就告诉我们,上市之初顶着“互联网”头衔的新浪,主要是靠卖软件挣钱。

这样,“挂羊头卖狗肉”的尴尬一度让新浪饱受争议。

与这些为赚钱而愁白头的“前辈”比较起来,后来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的模样光鲜了不少,因为借助中介机构的帮助,他们对“成长性”“市场份额”等概念作了一番“包装”,而且“套路”越来越驾轻就熟,动听而引人无限联想的故事就这样流传开来:“麦考林”号称“我国电子商务第一股”,“绿诺国际”是“新能源”,“东方纸业”则是一家“高科技”的造纸公司……可是揭开华丽的外衣,却能够看到财务数据的“虚高”。

麦考林是一家出售服装和饰品的企业,主要面对的是城市年轻女性。过去十多年中,曾几经波折,一度濒临破产,直到现任cEO2001年加盟后,才得以在第二年止亏。2004年,麦考林实现了扭亏为盈,并保持了50%以上的年复合增长速度。

可是,“我国B2C在美上市第一股”这个响亮的称号并没有给麦考林带来多少荣光。登陆纳斯达克之后,麦考林先是跌破了发行价,继而遭遇了集体诉讼;紧接着,美国罗森律师事务便宣布,麦考林高管、董事和承销商违背了美国《1993年证券法案》相关规定,误导投资者。

麦考林既不是我国电子商务第一股,更不是我国电子商务第一站,只不过是融资上市技巧第一股而已;麦考林股价重挫,既不能说明我国电子商务的现在,更不能代表我国电子商务的未来,只能说明麦考林自己的过度包装。是过度包装,害了麦考林!

要想到境外上市,最重要的就是恪守证券市场所在地的法律和商业伦理要求,如果自认为聪明过人,就会聪明反被聪明误。一旦问题被解释出来,调查、诉讼就会接踵而至,会给自己惹来一大堆麻烦。

P21-23

目录

第一章 新创企业融资误区——妄自菲薄与过度幻想

 误区一 说服投资者进行投资的误区:把重点放在地域扩张

 误区二 融资额度的误区:过低地估计资金的需求

 误区三 企业作价的误区:经常将企业的作价定得过高

第二章 民营企业融资误区——被非专业害惨的民营企业融资

 误区一 过度包装或不包装

 误区二 缺乏长期规划,临时抱佛脚

 误区三 急于拿资金,忽视企业内部整理

 误区四 中小企业融资视野狭窄,只看到银行贷款或股权融资

 误区五 只认钱,不认人

 误区六 只想融资,不想让企业走向规范化

 误区七 只顾扩张,不塑造企业文化

 误区八 只顾扩张,不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

 误区九 低估中小企业融资难度,误以为仅靠自己的小圈子就可以拿到资金

 误区十 不愿意花钱请专业的中小企业融资顾问

第三章 国有企业融资误区——财大不一定气粗

 误区一 资本市场提供直接融资能降低国企负债

 误区二 国家应该对上市公司实行控股经营

 误区三 做好融资战略,就能融到钱

第四章 中小企业融资误区——企业差钱才融资

 误区一 企业资金足够了,不需要融资

 误区二 我的行业很好,企业也很赚钱,不需要融资

 误区三 我的专利技术——项目足够好,一定能融到资

 误区四 融资只是为了解决资金紧张

第五章 上市公司融资误区——再融资走入迷局

 误区一 部分企业可分离债券的发行目的有“圈钱”嫌疑

 误区二 可分离债券的发行时机选择不当

 误区三 可分离债券的票面利率取值过低

 误区四 可分离债券条款设计趋同化、单一化

 误区五 对可分离债券融资风险认识不足

 误区六 可转换债券的种类与发行公司性质选择的误区

 误区七 可转换债券的发行时机选择的误区

 误区八 配股、增发与可转债选择的误区

第六章 行业企业融资误区——产业转型下的融资阵痛

 误区一 外贸企业融资的误区

 误区二 生产型企业融资的误区

 误区三 城建企业融资的误区

 误区四 传统媒体融资的四大误区

 误区五 行业企业寻求风投的误区

附件 其他融资误区

 创业融资误区

 吸纳风险投资企业应避免哪些误区

参考文献

序言

企业融资,走出融资的误区

企业的发展,是一个融资一发展一再融资一再发展的过程。一般来说,企业都要经过产品经营阶段、品牌经营阶段和资本运营阶段。

在行业竞争激烈的今天,为了企业的长足发展,很多企业都会采取融资的方式筹措资金。

有的企业之所以要融资,主要是为了创建公司。任何公司的设立都是以充分的资金准备为基本前提的,要想成立公司首先必须筹集资本金,进行公司的设立、登记,然后才能开展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有的企业之所以要融资,是为了满足公司发展的需要。公司要想生存下来,必须不断发展壮大,不断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更新设备和进行技术改造,合理调整企业的生产经营结构。无论是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还是进行技术改造,都需要进行资金筹集。

有的企业之所以要融资是为了偿还债务。这些企业为了获得杠杆收益往往会进行负债经营,当债务到期时,为了还清债务,公司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筹集资金。

有的企业之所以要融资,主要是为了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公司的生存和发展是以一定的外部环境为条件的,外部环境对公司筹集资金有着重要的影响。外部环境的每一个变化都会影响到公司的生产和经营,公司必须筹集足够的资金来满足自身对资金的需求。

……

随着现代企业自身的不断发展,企业与社会专业机构协作,解决企业自身问题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可是,很多企业却陷入了融资的误区,放慢了自己融资的脚步。很多企业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即使有些企业意识到了也没有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为了给各企业提供便利,我们便编写了这本书。

本书主要介绍了融资的误区,比如创新企业融资的误区、民营企业融资的误区、国有企业融资的误区、中小企业融资的误区等。这些误区的着眼点典型、实用,适合每一位企业家阅读,更适合初创企业的创业者阅读。

思维的高度决定融资的难易程度,融资难、融不到资是因为你走入了融资误区。融资是一个费心、费力的工作,企业家一定要对书中涉及的一些融资误区加以重视,否则会让自己事倍功半!

本书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出版,真诚感谢秦富洋、方光华、陈德云、刘星、曾庆学、李志起、杨勇、李高朋、孙汗青、陈春东、张旭婧、王京刚、陈宁华、王军生、辛海、蒋志操、王咏等人在制图、文字修改以及图书推广宣传方面的协助。

作者

2013年9月

内容推荐

《走出融资的误区(如何在融资丛林中不迷失)》主要介绍了国内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常常会走入的误区,比如:创新企业融资的误区、民营企业融资的误区、国有企业融资的误区、中小企业融资的误区等。这些误区的着眼点典型、实用,适合每一位企业家阅读,更适合初创企业的创业者。

《走出融资的误区(如何在融资丛林中不迷失)》由坚鹏编著。

编辑推荐

随着现代企业自身的不断发展,企业与社会专业机构协作,解决企业自身问题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可是,很多企业却陷入了融资的误区,放慢了自己融资的脚步。很多企业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即使有些企业意识到了也没有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为了给各企业提供便利,坚鹏便编写了这本《走出融资的误区(如何在融资丛林中不迷失)》。本书主要介绍了新创企业融资误区、民营企业融资误区、国有企业融资误区、上市公司融资误区、行业企业融资误区等内容。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6:2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