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桂等编著的《传统儒学的历史省察》主要内容包括:传统儒学对公平正义价值理念的双重效应、儒家文化与全球经济危机的出路、儒学思想扬弃方法论之三对范畴思考等。《传统儒学的历史省察》结构严谨,内容新颖,图文并茂,注重理论阐述与实践操作的结合、艺术创意与表现技法的结合,有较强的科学性、实用性。
传统儒学对公平正义价值理念的双重效应
儒家文化与全球经济危机的出路
生活儒学的建构、限制及其突破
儒家思想扬弃方法论之三对范畴思考
以“公子”、“公孙”释春秋社会动荡的原因
《论语》中的“君子”形象
谈谈《论语》中的“约”
孔子论勇的三个层次
论“性命对显”中孟子对“自然之性”的看法及其中所蕴涵的问题
略论苟子“礼”的三重内涵
《大学》、《中庸》“慎独”观念之比较
《中庸》的天人关系解析
《月令》和月令
秦汉时期儒道天人思想的内在互补
天、人为什么可以合一——从墨子、孟子到董仲舒的思想发展
关于汉代经学的若干思考
“深察名号”与汉儒对礼制秩序的价值探索——以《春秋繁露》和《白虎通义》为中心的考察
“中民之性”:论董仲舒的人性学说
董仲舒对“三纲五常”的形上论证
改制与守道——从董仲舒《天人三策》说起
《说苑》儒道互补的“敬慎”思想解析
阴阳五行与汉代三纲五常价值体系的形成
程伊川思想新诠
论江湖之义——以《水浒传》为文本的评析
从《论语学案》论刘宗周早期理气思想
王船山论《中庸·首章》之性——以《读四书大全说》为核心
王船山论华夷之辨
四库全书总目的春秋学观:方法的反省
从《易说》看惠士奇的治《易》立场与做法
熊十力先生对本体的认识进路与对本体的描述初探
“慈”与“孝”的辨正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