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切问与近思(当代公共知识人访谈录)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加)丁果
出版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切问与近思(当代公共知识人访谈录)》由丁果著。作者是活跃于北美和两岸三地的资深媒体体人,《亚洲周刊》、《金融时报》等重量级刊物特邀撰稿人,加拿大OMNI多元文化电视台新闻制片人,作品入选香港高中生指定课外读物。

内容推荐

《切问与近思(当代公共知识人访谈录)》由丁果著。加拿大华裔“第一名嘴”、著名学者和公共知识人丁果深度对话王蒙、痖弦、白先勇、池莉、吴冠中、梁燕城、龙应台、易中天等;话题十分深入而切近人们关心的议题,涉及文化界的诸多核心问题,诸如:

白先勇:中国需要一次新的“五四”运动

王蒙:中国近百年来的乖戾之气太重,所以要追求人原来善良的本质

丁果:尊严是双向的,只有做出令人尊敬的事情,才能要求享受尊严的权利

吴冠中:我要做回头的浪子

易中天:贵族精神是有延续性的

汤一介:文化繁荣需要多元与自由的空间

杜维明:现在我们急需“公众知识人”(Public Intellectual)的出现

庞朴:亚洲内部的文化冲突对立甚至比东西方文化的对立冲突更为严重

丘成桐:基本上,世界上第一流的理论科学论文中国科学家都读不懂

杨瀚:还杨虎城一个公道

蒋纬国:永远的浙江奉化人

马英九:两岸关系的解铃人?

曼德拉为何能成为世界领袖典范?

如何解读李光耀?

《切问与近思(当代公共知识人访谈录)》适合大众阅读。

目录

自序

温哥华华裔“第一名嘴”

丁果:在加拿大做公共知识人

第一部分

 中国需要一次新的“五四”运动

——与小说家白先勇谈中国文化的危机与出路

 诗人的星空

——与痖弦畅谈文学与人生

 王蒙剖析王朔

——畅谈文学万象

 作家要经得起“移位”的考验

——与女作家池莉谈中国大陆文学

 “我要做回头的浪子”

——与吴冠中谈绘画

 从废墟到重建

——梁燕城博士谈中国文化的历史反省与发展战略

 龙应台眼中的“大江大海”

 “贵族精神是有延续性的”

——对话易中天

 赵宝刚的温哥华印象

——关于<别了,温哥华>的对谈

 多元文化与族裔和谐

——与著名历史学家庞朴谈文化的“和而不同”

 古典文学在现代如何谋生路

——与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前所长陈伯海教授的对话

 文化繁荣需要多元与自由的空间

——与汤一介教授谈中国文化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以“文明对话”取代“文明;中突”

——与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的对谈

 南方世俗文化的“北伐”

——与冯达文谈广东、香港与北方文化

 精明而不高明的上海人

——与俞吾金教授谈“海派”文化

 中国文化与海外华人

——与吴国光先生的对话

 超越冤恨与苦难的历史

——与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教授谈历史、艺术、人生

 文化的生命在于创造

——与复旦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姜义华教授的对谈

 在抽象中探寻大自然的真与美

——与丘成桐教授谈数学、文化、人生

 “还杨虎城一个公道”

——专访杨虎城长孙杨瀚

 朴正熙秘书忆强人政治

 “总理对他‘言听计从’”

——专访加拿大移民部长康尼

第二部分

 末世中的清流

——与余光中教授谈天说地

 绚烂后面的孤独

——访诗人洛夫

 从温哥华飞到斯坦福的凤凰

——曹禅音乐剧观剧札记

 从失落自我到回归自我

——冯友兰后半生体现的知识分子人格异化

 我已经看到大师的影子

——旅加画家史国良素描

 冲破集体遗忘的樊篱

 陈捷先:六根不清净

——清史权威揭西方媒体的浅薄

 李安的融合与超越

 成中英:重建传统文化价值体系

 林毓生:为中国文化开契机

 谈情说爱用中文?

 击败英特尔、臣服IBM的秘诀

——电脑晶片大王何国源的“气功”创业法

 马英九:两岸关系的解铃人?

 如何解读李光耀?

 曼德拉为何能成为世界领袖典范?

 永远的浙江奉化人

——记与蒋纬国将军的晤谈

 台湾民主需要“深化”而非“神化”

——评龙应台的北大演讲

试读章节

中国需要一次新的“五四”运动

——与小说家白先勇谈中国文化的危机与出路

白先勇 1937生于广西桂林,回族。台湾当代著名作家。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之子。7岁时,经医生诊断患有肺结核,不能就学。1956年毕业于台北建国中学。1965年职得美国爱荷华大学硕士学位后,到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教授中国语文及文学,并从此在那里定居。著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散文集《蓦然回首》,长篇小说《孽子》等。

丁果(以下简称丁):巴金说,作家是靠作品说话,但是,现在不该写的劣质小说充斥于世,而大家喜欢的小说家偏偏又惜墨如金。像您白先勇先生,自《孽子》以后,几乎没有作品问世。而您以前的小说,部部都是精品。为什么写得那么少?

白先勇(以下简称白):写作对我来说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我写得很慢,是典型的“慢笔”,绝不是快笔,写作计划是有,但笔很“拙”。

写父亲白崇禧

丁:退休后应可多写一些吧?

白:希望如此。最主要的精力是写我父亲(白崇禧)的传记。

丁:国内曾经出版了程思远先生的《白崇禧传》,他过去是您父亲的秘书,您认为程先生的《白崇禧传》如何?

白:我觉得基本上史实方面是靠得住的,蛮正确的,因为程先生许多年跟我父亲在一起,对我父亲一生很清楚。至于观点方面则另当别论。

丁:从军政方面描述白崇禧事迹的文章书籍已不计其数,您写父亲,会不会对他不太为人知的家庭或其他方面更多地着墨?

白:书正在写,我不能透露太多。一些人或许以为我只关注文学,其实不然。我对中国现代史也是很感兴趣的。

丁:白崇禧先生到台湾后就不是十分快乐,而你自己也在台湾生活了很长时间。您觉得台湾变化大吗?

白:台湾变化极大,包括社会、政治和文化各个方面。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台湾“百无禁忌”、“百家争鸣”的景象,这与解禁前的情况截然不同。

丁:以前台湾文学界有激烈的“乡土文学”之争,如今本土化已成主流,您觉得本土化趋势对台湾文学是利多还是弊多?

白:我觉得真的蜕变成了民主社会,没有一个人或者一个流派可以影响全体作家。台湾作家已经十分个性化,各写各的,各讲各的,风格迥异,可以说没有一定流派。

在台湾谁也不听谁

丁:余光中和洛夫都提到,现在开文学研讨会,不会讲闽南话的作家很受气,本土化似乎有点“矫枉过正、走火入魔”的情景,这对繁荣台湾的文学创作并不十分有利。

白:我认为开会与创作毕竟不是一回事,本土化对中文写作威力不是很大,况且很多作家从来都不参加会,自己写自己的。开会只是几个声音大的人要讲话而已。一个普通埋头写作的作家根本不去听,也不去在意别人讲什么。一个真正有独立思想的作家,外头吵翻天了对他也无甚影响。听别人讲什么再去写的作家,就不是很好的作家了。

丁:以前的作家,像白先勇您,都是从国家、历史、民族的大格局中写家庭、个人的命运,看起来很过瘾。但现在台湾的文学,一碰到政治,就有“泛政治化”的情绪,像李昂的《北港香炉人人插》。政治的象征性或者政治斗争的含沙射影十分强烈,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白:我还是认为台湾作家五花八门,其中有一两个作家喜欢写政治性小说,这是他们的风格,不能以此概括整个台湾作家群都有如此倾向,在台湾文学多元化发展过程中,什么可能性都会出现,什么“异色”作家都会有,现在是一个谁也不听谁、谁也不怕谁的时代。更有意思的是,现在台湾社会是讲话的人很多,听话的人很少。大家一起讲,谁也不听谁。

丁:正像武汉作家池莉所说,现在大陆十分风行您的小说、余光中先生的散文、洛夫先生的新诗等,您对大陆的这种阅读现象是怎么看的?

P002-005

序言

在加拿大从事媒体工作和专栏写作,会经历很多重大的事件和激动人心的时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天的新闻就变成了明天的历史,在记忆中慢慢淡化。唯有自己采访的各类人物,他们丰富多彩的经历,以及他们回答问题时的睿智和洞见,常常浮上我的脑海,给我启发。即使有些人,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们留下的精神文化遗产,依然激励着我们。

举例而言,在台湾跟蒋介石的次子蒋纬国将军晤谈,他的中华民族之气令我敬佩,更令人难忘的是,他对当时在两岸学界红透半边天的李远哲教授相当有戒心,认为他和李登辉将给台湾带来负面影响,我听时不以为然,直到2000年台湾大选,李远哲临门一脚助陈水扁进总统府,我才领略纬国将军的先见之明。

同样已经过世的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他在与我的访谈中,直率批评艺术界的“向钱看”风气,批评艺术领域的教条八股,令我真正感受到了艺术家至死不渝的“童真”,给我的激励是一辈子受用不尽的。

我的访谈对象,可谓五花八门,涵盖政界、学界、小说界、科学界。他们大都事业有成,学贯中西,专业出色,却又可以触类旁通涉及其他领域,从而可以比同行看得远,看得深,言谈之间,三言两语,就可以说透一种道理,给人启迪。比如数学大师丘成桐,他的文学造诣,令我印象深刻。

我在采访中,只是一个话筒,一个留声机,一个笔记本,精彩的,都是被采访的人物。唯一感到有点自豪的是,我的采访对象,都对采访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比如前文化部长王蒙先生,他说我的采访是到那时为止,他认为最好的采访,并把采访录收入他自己的书中。至于白先勇先生,在自己的公开演讲中,提及了我对他的采访。许多在这本书中收集的文章,被广泛转载,有的还成为香港高中生的规定课外读物。我采访的这些人物,他们的见解和洞见,完全可以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迄今仍然具有振聋发聩的效应。

在这本访谈录即将付印的时候,我向书中所有被采访的大师们,再次致以崇高的敬意,没有他们,就没有这本书。

愿读者喜欢这些人,他们之所以成为名人,不是靠金钱和权力堆砌起来的,而是靠他们的思想,他们的胸怀,他们的远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19:2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