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和田玉把玩艺术/把玩艺术系列
分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作者 何悦//张晨光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在玉龙喀什河下游河滩上捡玉和挖玉,以及在河水中捞玉,是获得白玉河玉料的主要方式。每年春、夏时节,昆仑山积雪融化,形成山洪,河水暴涨时,会将玉石冲刷出来。河中的玉料称为“籽玉”,是原生玉矿经剥蚀被流水搬运到河流中的玉石,分布于河床及两侧阶地中,一般体积较小,常为卵形,表面光滑。由于长期搬运、冲刷、分选,所以籽玉的质量很好。

从和田市旁的白玉河大桥开始,沿河向南面的昆仑山方向行进至玉龙喀什河渠首,这长约lO多千米的一段白玉河,河床宽约百米,湍急的河水从河床一侧流过,河床上全是裸露的卵石滩。自古以来,这里就是拣玉和捞玉的主要场所,直到今天,仍然是主要的和田玉采集场所。

和田玉是古代西域与中原内地主要贸易货物之一,被视若珍宝。在清代以前,白玉河的采玉权一直是控制在皇室手中,虽不禁民采,但皇室对采玉有优先权,质量好的玉料也往往集中于皇室。

元代马祖常《河湟书事》道:“波斯老贾渡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由此可见,就连到中原做生意的西亚商贾经过这里的时候,都要采几件籽玉去换物品。

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则描绘了白玉河捞玉图,人们于秋高气爽的月光之夜在河边察玉,“玉璞堆积处,其月色倍明矣”。还有采玉者由女人充当的奇异传说,如“其俗以女人赤身没水而取者,云阴气相召,则玉留不逝,易于捞取……”。

清朝统一新疆后,清政府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在和田设办事大臣,并设“哈什伯克”(玉石官),督办采玉。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起,官督民采成为和田采玉的主要方式,即在官员的监督下,役使当地采玉人捞玉,所得之玉全部归官。清代椿园在《西域闻见录》中对当时捞玉场景记载道:“河底大小石错落平铺,玉子杂生其问。采玉之法,远岸官一员守之,近岸营官一员守之,派熟练回子或三十人一行,或二十人一行截河并肩,赤脚踏石而步,遇有玉石,回子即脚踏知之,鞠躬拾起。岸上兵击锣一棒,官即过朱一点。回子出水,按点索其石予去。”可见那时捞玉是何等的严格。官府还禁止民间私贩玉石,并在和田设卡伦(哨卡)12处,检查过往商贩,完全垄断了和田玉的开采和运输。从乾隆二十五年到嘉庆十七年的52年间,共计进贡朝廷的玉石多达20余万斤,其中多数是在乾隆朝进贡的。

嘉庆皇帝即位后,他对玉的兴趣远不及乾隆皇帝,而且此时皇家府库玉料充盈,于是嘉庆四年(1799年),清政府开放玉禁,撤销卡伦,准许当地民众开采和贩卖和田玉。官办的采玉生产虽未停止,但产量逐年下降。道光元年(1821年),清政府完全停止了和田的官办采玉生产,任随民间采挖、捞捡,不予干涉,于是民间采玉之风由此兴盛起来。 现今每到夏、秋时节,很多当地人就会三三两两地在河滩的卵石堆上寻找籽玉。据当地地质部门估计,玉龙喀什河古河床目前蕴藏的籽玉总量约有780吨,平均每立方米卵石中仅含50克,由此可见籽玉的珍稀程度。不过,运气好的话,还是有很多人可以捡到的,至少笔者认识的很多朋友甚至因此而发了一笔。P6-8

目录

初识篇

壹·玉出昆冈

一、玉河采玉

二、国之大事

三、和田玉的分类

1.按出产环境分类

2.按颜色分类

3.和田玉耔料的特征

4.和田玉籽料仿制品的鉴定

5.和田玉皮子作伪常见手法

Tips:历史文献中的和田玉珍品

贰·真玉辨伪

一、以假充真

1.透闪石类

2.蛇纹石类

3.石英岩类

4.大理岩类

5.人工合成材料

6.磨光耔

7.染色

二、以新充旧

1.常见沁色作伪方法

2.作伪玉器沁色特点

3.鉴定注意事啊

Tips:古玉鉴别常识

雕琢篇

叁.琢玉成器

一、治玉之法

1.捣沙、研□

2.开玉

3.扎□

4.冲而嚼

5.磨□

6.掬堂

7.上花

8.打钻

9.透花

10.打眼

11.□□

12.皮碣

二、老工与新工

1.老工

2.新工

3.区别要点

三、历代玉琢工艺的特点

1.新石器时代

2.商代

3.西周

4.春秋战国

5.汉代

6.唐代

7.宋元

8.明代

9.清代

Tips:琢玉大师陆子冈

赏玩篇

肆·和田玉赏玩

一、和田玉的鉴赏

1.和田玉之玩“色”

2.和田玉之玩“工”

3.和田玉之玩“皮”

4.和田玉之玩“肉”

5.和田玉之玩“意”

二、和田玉的盘玩

1.盘玩宜忌

2.文盘,武盘和意盘

Tips:传统玉雕图案赏析

进阶篇

伍·购买与保养

一、和田玉的购买

1.品质等级

2.产地

3.产出环境

4.设计

5.雕工

6.其他因素

二、和田玉的保养

1.避免与硬物碰撞

2.尽可能避免灰尘

3.尽量避免与香水接触

4.并不是所有的和田玉都喜欢汗液

5.佩挂件不用时要放妥

6.注意清洁擦拭

7.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

8.经常佩戴

9.防止掉落

Tips:古玉的保养

陆·价值评估

一、整体评估标准

二、玉器花卉质量分级标准

1.一纽品标准

2.二级品标准

3.三级品标准

三、玉器鸟类质量分级标准

1.一级品标准

2.二级品标堆

3.三级品标准

四、玉器器皿质量分级标准

1.一级品标准

2.二级品标准

3.三级品标准

五、人物质量分级标准

1.一级品标准

2.二级品标准

3.三级品标准

六、玉器山子雕质量标准要求

1.一级品标准

2.二级品标准

3.三级品标准

七、玉器兽类质量分级标准

1.一级品标准

2.二级品标准

3.三级品标准

外延篇

柒·玩玉须知

一、玉友人门须知

1.保持良好的心态

2.准备必要的工具

3.拥有较好的玉友圈子

4.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

二、玉友的分级

1.“地摊级”玉友

2.“山料级”玉友

3.“白度级”玉友

4.“玉质级”玉友

5.“玉工级”玉友

6.“意境级”玉友

Tips:和田玉收藏要点

序言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玉的民族。

玉对中国古代的政冶、礼仪、商贸、图腾、宗教、信仰乃至生活习俗和审美情趣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是其他任何器物都难以比拟的。

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能像中国人一样酷爱玉,酷爱玉之美,称颂玉之德,寄托玉之思。从这个角度而言,一部玉器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明史。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电;勰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

五的高浩品性更是被人们熔铸在大量的含“玉”的词语中:“玉颜”喻美好如玉之容颜,“玉心”喻皎浩如玉之心灵,“玉理”喻温润密致之肌肤,“壬泽”喻美人眼睛之光辉。再进一步引申开去,“玉德”喻素质之美,“五色”喻操行优异,“玉府”指高洁之襟怀,“五粹”喻似五之纯美,“玉碎”比喻为保持气节而捐躯;“玉立”,比喻操守坚贞;“怀瑾握瑜”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璞玉浑金”“冰清玉浩”“被褐怀玉”“为五碎,不为瓦全”等为人的品德高尚的表述;“一片冰心在玉壶”形容淡泊名利、不热衷于功名的品格……

由此可见,玉是如此美好,因此,君子应当“比德于矗”(孔子语),以致“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礼记》日:“习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那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炼玉过程,恰是君子不断陶冶情操、提高自身修养的生动写照。

而和田五,则是中国五文化最重要的载体,被誉为独一无二的“真玉”。据专家考证,我国目前已确定的和田玉器,大约出自距今6000多年前仰韶文化的半坡类型的遗址。而以商代妇好墓出上的和田玉器为标志,那么中国的真五时代绵延至今也已经过了3000多年。《穆天}传》中记载:周穆王西巡会见西了三母于昆仑,赞昆仑为“唯天下之良山,瑶五之所在……于是取片版三乘,载玉万只而归”。

和田五孕育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开辟了五石之路,沟通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了解,促进了东西方政治、经济的繁荣、富强和发展,开创了中国玉器发展的崭新时代,创立了别具一格的玉意识、五内涵、玉道德、玉神权、玉文化,并与中华民族的精神深深地融合在了-一起。

在这本书中,我们对和田五的历史、产地、品种与分类、鉴赏与辨伪、把玩与保养的知识进行了一番清晰的梳理,使每件和田玉名品所蕴涵的文化内涵和市场价值对应于一体,从而引导更多读者了解中国悠久的和田五文化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本书的完成,凝聚了许多人的努力和心血,尤其是中宝拍卖有限公司和“天下收藏”中的诸多玉友,他们不仅为本书提供了大量的精美图片,而且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历史资料及专业性见瞬。没有他们的帮助,本书不会完成得如此顺利,笔者再次向他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内容推荐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玉的民族。

玉对中国古代的政冶、礼仪、商贸、图腾、宗教、信仰乃至生活习俗和审美情趣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是其他任何器物都难以比拟的。

这本《和田玉把玩艺术》(作者何悦、张晨光)是“把玩艺术系列”之一,讲述了和田玉的故事。

《和田玉把玩艺术》的完成,凝聚了许多人的努力和心血,尤其是中宝拍卖有限公司和“天下收藏”中的诸多玉友,他们不仅为本书提供了大量的精美图片,而且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历史资料及专业性见瞬。

编辑推荐

玉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礼仪、商贸、图腾、宗教、信仰乃至生活习惯和审美情趣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是其他任何器物都难以比拟的。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像中国人这样酷爱玉之美,称颂玉之德,寄托玉之思!从这个角度而言,一部玉器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明史。

这本《和田玉把玩艺术》(作者何悦、张晨光)是“把玩艺术系列”之一,讲述了和田玉的故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2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