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娄国忠、裘士雄主编的这本《鲁迅与科普》收录了鲁迅的一些关于自然科学的著述,内容涉及植物学、地质学、医学、动物学、科幻小说、自然科学史和自然科学家等众多领域,也整理了鲁迅所处年代的一些不科学的绍兴习俗,其中一些被鲁迅所揭露、讽刺和批判。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鲁迅与科普 |
分类 | |
作者 | 娄国忠//裘士雄 |
出版社 | 西泠印社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由娄国忠、裘士雄主编的这本《鲁迅与科普》收录了鲁迅的一些关于自然科学的著述,内容涉及植物学、地质学、医学、动物学、科幻小说、自然科学史和自然科学家等众多领域,也整理了鲁迅所处年代的一些不科学的绍兴习俗,其中一些被鲁迅所揭露、讽刺和批判。 内容推荐 娄国忠、裘士雄主编的这本《鲁迅与科普》主要是重温鲁迅的自然科学著译,按其著译时间为序,系统地整理,并加以翔实的注释,同时也整理了鲁迅所处年代里的不科学的绍兴旧俗,其中许多旧俗被鲁迅所揭露和分析批判。本书记录整理的目的,是了解过去,旨在破除迷信,倡导科学,提高人民的科学素质,增强科学发展观,以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需要。 目录 前言 甲编:鲁迅有关自然科学及其普及的著述 莳花杂志 惜花四律步湘州藏春园主人元韵 说 中国地质略论 《月界旅行》辨言 《中国矿产志》征求资料广告 人之历史——德国黑格尔氏种族发生学之一元研究诠解 科学史教篇 破恶声论(节选) 随感录·三十三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节选) 《小约翰》动植物译名小记 “皇汉医学” 《进化和退化》小引 几条“顺”的翻译 “人话” “蜜蜂”与“蜜” 谈蝙蝠 别一个窃火者 经验 我的种痘 偶感 拿来主义 中国的科学资料——新闻记者先生所供给的 拿破仑与隋那 鲁迅关于自然科学技术的言论摘录(散见于除上述鲁迅著述之外的其他作品) 从《鲁迅日记》看他从事的自然科学活动 乙编:鲁迅所处年代里的不科学的绍兴习俗 一、信仰、社会类旧俗 算命·测字 择日 求签经 占卜 掼圣茭 爬乌龟 鸟衔牌 看风水 关肚仙 跨香炉 “敬惜字纸” 烧八寺香 天狗吞食日月 菩萨生日忌倒马桶 火灾后必演戏酬神 鬼火 讨替代 纸乜姑娘和倒贴和尚 祀“五圣菩萨” 病死的犬猫家畜忌土埋,辄投河中 蠡城凌霄社的另一面 二、岁时节令类旧俗 农历正月陋俗与禁忌是一年之中最多的 修禊 清明节一定要吃艾饺 立夏大小人等必须用杠秤称体重 念太平佛 请豆腐菩萨 端午小孩额上书“王”字,道士分符等 七月初一雷神生日忌吃烟火食 烧青苗 放河灯、放路灯 盂兰盆会 地藏王菩萨生日烧狗屙香,妇女脱裙 拜九皇斗 冬至绣花女必卸绣棚 送灶必有粘牙的麦芽糖 过年了,大人小孩的言行要格外谨慎、小心 年三十夜须通宵燃灯 三、礼仪类旧俗 生养方面: 孕妇禁忌诸多 “七不出,八不归” 产婴旧俗与禁忌 溺婴 视怪胎为妖孽 应对小产的蠢事 且看旧时绍兴人的育儿方法 挂长命锁、银项圈,戴手镯、脚镯,穿百家衣 取名亦可避邪 用别样的言辞教育孩子节约粮食 婚嫁方面: 男婚女嫁,首先要获得星相家的允准 老亲结亲,亲上加亲 新娘须“开脸” 男婚女嫁的众多陋习 冲喜 未婚男女亡故后的处置 捐门槛 红布铺庙地 冥婚 丧葬方面: 丧仪陋俗种种 出丧也有不少陋习 浮厝 别吊 翻九楼 四、生产、商贸类旧俗 谨防生“秧疯” 养蚕特多禁忌 种白术敬土地神 砟果树,打果树 奇特的采石旧俗 祀炉神 祀窑神 洪武遗风 建造三江闸实功于莫龙 泰山石敢当 店家不能朝外扫地 五、生活、医药类旧俗 魇青虫 若干生活禁忌 百花生日·花神娘娘与出天花 夏日“中土”诵《收土经》 人血馒头治痨病 陈墨止血、破鼓皮治水肿及其他 割股疗亲 治病、撮药和探望病人都有讲究 审呆子 起大课 看日甲 送夜头 看“夜叭头” 求仙丹、仙水 捉牙虫 走坊郎中治病靠幻术 用鱼网罩住的轿子送病人求医 揉疙瘩肿块 招魂 扮犯人 东岳借寿 试读章节 丧仪陋俗种种 在丧葬方面,绍兴也有许多不可思议的陋俗,其言论与行为都缺乏科学依据。人垂死之际,亲人应抓紧为他(她)洗手脚,揩脸面,并给垂死者穿上早已准备好了的衣服。据说,到了阴问所穿的衣服与其在世时一样。要是在炎夏酷暑赤着膊,他在阴间也会光着身子。因此,给死者穿上平时爱穿的或符合其身份的(如官宦的换穿官服)衣服。亲属在床前焚烧经佛,用红纸包裹两包经佛的灰,塞到临终者的手里,还一定会说:“这是路费,你自己管牢!”意思是,别给其他野鬼抢走,有了这“路费”,下地狱能减少苦难。个别起死回生的,这两包“路费”则暂存在灶堂请灶神代为保管。 看到垂死者已在喘大气,家属一边按自己的称谓高声呼喊挽留,一边把垂死者的头、脚互易方向。按迷信说法,归阴时的“调头”与转世时的“临盆”是一样的,这样能使死者“投生”时落地得快。对此,鲁迅别有见解,他在《朝花夕拾·父亲的病》一文中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死者咽气后,遗属给他(她)烧纸人、纸轿等,算是给死者所用,为死者服务的。孝子立即用丝棉或纱布覆盖死者脸面,防止“痨虫”从死者口鼻耳等处爬出来。这种说法并不科学,但此举讲卫生,还是符合科学道理的。 人初死时,盛饭一碗,置之近旁,谓之“倒头饭”,不孕之妇人吃了,可望有孕。 烧庙头纸是丧葬礼仪之一。孝子身穿素服,哭赴土地庙行礼焚烧银锭,似到土地神那里为死者注销其户籍一般。在清代,蓄辫的孝子还应散辫。按迷信说法,人作古后已被绑在柱子上过堂,孝子到了土地庙循俗背靠柱子双手向后倒抱三次,为已故亲人“松绑”。 “无常”是勾魂使者,遗属身穿孝服用米筛盛放菜蔬酒饭、银锭、香烛和草鞋(限3只)摆在大门外焚烧叩拜,即“送无常”。送无常后,让菜蔬酒饭摆放一段时间,路过的行人如去品尝一点,能解脱晦气。 死人之房日“白房”。未满一月,闲人不许入内,入内者则不能祀神。 死过人的床俗称“冷床”,移尸后,孝子循俗应到“冷床”上滚动三次,使其沾上活人的阳气,不致于日后发生麻烦。 孕妇不可拿死人的寿布,否则不祥。 移尸到厅堂,即成灵堂,除挂孝帘布外,还要挂遗像、白幡,点白烛、安息香。死者脚后必点一盏油灯(入殓后,摆在灵枢下),俗称“明灯”、“脚头灯”,据说死者用于在阴司的照明。 遗体躺在停尸板,如有人在近旁赌博,死者闻之会愤而起立。 报丧,是移尸后立即遣族亲或近邻向其亲友报告死讯的“履行公事”。不论天晴天雨,报丧者都要用右手倒挟一把雨伞,俗称“倒挟报死伞”。且不能将伞张开,谓死者灵魂在伞内。这个特殊标志,使他上路得以方便,其他人怕惹晦气,不会在这个时候同他哕嗦。报丧者到了目的地不能进屋,将雨伞放在门外,伞柄朝下,亲友一看来者的这般举动,就知道是“凶信”。按绍俗,给报丧者吃若干务必成单的“报死蛋”。待他往回走时,一定往他的脚后摔破一只碗,为的是吓跑随他俱来的“鬼魂”和晦气。 遗体搁放一段时间,丧家须请道士择单日入殓。在过去,有一种极为荒唐极不卫生的说法和做法:遗体搁放的时间越长,其“转世”后的寿命也越长。现在,肯定无人会听信会这样去做。 入殓前,凡死者生前所需的日常用品、衣食住行的东西和钱币以及爱好的物品,遗属都要准备相应的殉葬品,并务必成单,否则据说有成双亡故之虞。放殓物时,必将殓物“一单”逐一高声朗读,每读一物,仵作必答一声“有”。说明棺内殓物是三面言明,清点分明,省得死者与生人日后多费口舌。盖棺材盖时,忌将人影盖入棺内。否则,会得病而亡。 拜门神也是孝子应做的事。孝子穿戴亡父(母)的衣帽,到经常出入的大门、房门等门前叩拜。有了此举,门神也就认得阴问里的人,让死者自由进出。要不,连自己的家也进不得了。 凡殓衣忌用钮扣,一律用袖带打结。每一打结处,须放少许灯蕊,谓系死者的“打狗棒”。否则,难过阴问的恶狗村。多余的袖带可为小儿做衣饰,以为能叨老人的余福或避邪,能免失足坠河等灾祸。 入殓后,每天五更时辰,死者女性遗属定要到灵枢边举哀。因为绍兴世故老人说:人初死时,游魂飘忽不定,天将黎明,更感惶恐迷惑,女性遗属举哀便能促其循声而返。 入殓后便要开吊,此前在绍兴有“转拥”。雇若干道僧到灵柩前诵经、“解结”。所谓“解结”,由丧家用黄线穿金属币(如铜钱),打成一些不易解开的死结,道僧一边诵经,一边解结,意在为死者解开生前与他人所结下的冤仇。 P228-230 序言 伟大的鲁迅以文学巨匠著称于世。其实,他的一生,特别是1912年2月赴教育部任职前,非常关注和热爱自然科学,著述和翻译了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图书、文章。鲁迅早年在南京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学习地质矿产,东渡日本到仙台医专学习医学,都是接受科学救国思想并为之努力实践的表现。回国后,他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和绍兴府中学堂、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担任教职的两年多时间,均从事生理卫生、博物学等自然科学方面的教学工作。我们重温鲁迅许多自然科学著作、译作,认为他对自然科学确有许多精辟的见解,不仅在当时来说是创新、开拓性的工作,如最早向国人介绍新发现的元素:《镭》,与顾琅编纂第一部《中国矿产志》等,颇具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他的许多观点、材料始终追求科学与真理,极力反对封建迷信等,事至今日仍证明是正确的,他揭露和抨击的迷信言行之类的“沉渣”,在现今不时泛起,所以重读鲁迅关于自然科学的著作,也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鲁迅自幼爱看《释草小记》、《释虫小记》、《南方草木状》、《广群芳谱》、《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花镜》等动植物图书。如他“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鲁迅不仅妥为庋藏,读、抄、校,而且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订正了书本上的错误。书上说映山红“须以本山土壅始活”,鲁迅批注道:这种花“性喜燥,不宜多浇,即不以本山土栽亦活”。据鲁迅作品记载和周作人、周建人、王鹤照等亲友回忆,他栽种过石竹、平地木、万年春、黄杨、栀子、盆竹、月季、虎耳草、荷花、鸡冠花、夜姣姣、凤仙花、映山红、佛手、兰花等数十种植物,从小就邀游在动植物王国里。1898年,鲁迅还据此写成《莳花杂志》。 18岁那年,鲁迅赴南京江南水师学堂、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读书,开始接触了新学和西方的现代自然科学,“才知道世上还有所谓格致、算学、地理、历史、绘画和体操”。(《呐喊·自序》)他对此感到“非常新鲜”,学习到了如饥似渴的地步。当年在南京洋务学堂学习和手抄的《八线》、《开方》、《几何学》、《金石识别》、《化学卫生论》等课本和笔记完好地保存在绍兴鲁迅纪念馆,我们从中也可以想见鲁迅学习的认真和努力。据周建人回忆:“鲁迅还采集了不少矿石标本,每次放假都要带回一些来,放在一个木匣里。记得有铁矿石、铜矿石、石英石、三叶虫化石,还有像石榴子一样的矿石。”(《鲁迅与自然科学》)鲁迅曾利用周日假期,特地跑到城南,花了五百文钱,买回赫胥利宣传达尔文进化论的《天演论》,并“一口气读下去”。在南京求学期间,青年鲁迅接受了达尔文进化论思想,也编织了他科学救国的梦想。而这种思想和梦想对鲁迅以后的思想发展和革命、文学及其他活动产生很重大的影响。 正是在科学救国的梦想和达尔文进化论思想指导下,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常“赴会馆、跑书店、往集会、听讲演”,在紧张的学习生活和参加反清革命和其他社交活动之余,著述和翻译介绍了大量自然科学方面的图书、文章,举其主要者,计有: 撰写《说锢》一文,发表在1903年10月10日东京出版的《浙江潮》月刊第八期。 撰写《中国地质略论》一文,发表在1903年10月10日东京出版的《浙江潮》月刊第八期。 根据日本井上勤的译本,重新翻译法国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自地球至月球在九十七小时二十分间》一书,改名《月界旅行》及附作《<月界旅行>辨言》,1903~F110月由日本东京进化社出版。 所译法国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地底施行》首二回,发表在1903年12月东京出版的《浙江潮》月刊第十期。全书译毕后于1906年3月由南京启新书局出版。 1904年,课余翻译《北极探险记》及《物理新诠》(仅译“世界进化论”及“元素周期则”两章)。以上译稿均未正式出版或发表,疑已佚。 翻译美国路易斯·托伦的科幻小说《造人术》,发表于上海《女子世界》1905年第四、五期合刊。 1906年5月,与顾琅合编的《中国矿产志》一书由上海普及书局出版。《<中国矿产志>征求资料广告》则写于“丙午年(1906)十二月”。 撰《人之历史——德国黑格尔氏种族发生学之一元研究诠解》一文,发表在1907年12月东京出版的《河南》月刊第一号。 …… 青年鲁迅身体力行,想通过学习医学,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严酷的现实表明,仅靠科学是不能真正达到救国的目的,他认为“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第一要著”是要善于“改革人的精神”。鲁迅弃医从文后,凭着坚实的科学知识,把科学当作反对包括迷信在内的旧文化、旧思想、旧习惯的有力武器,当作反对唯心论和整个旧世界的锐利武器。由于鲁迅能从一定的高度来恰当地使用自然科学知识,“把唯物主义对自然界的认识推广到人类社会的认识”(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不仅加强了鲁迅作品(包括杂文)的深度和文采,而且,也使我们能更加全面地正确地认识鲁迅。对于这一些,读者重温鲁迅有关自然科学及其普及的著述,一定能有所体会,甚至会有更多的感想。鲁迅这方面的著译很多,为篇幅所限,我们只得将《中国矿产志》、《月界旅行》、《地底旅行》、《人生象激》、《生理讲义》等专著、译作、讲义割爱删削了。即使如此,我们翻阅鲁迅有关自然科学的著述,定会感到,它涉及植物学、物理学、地质学、矿物学、人类学、生理学、医学、动物学、科幻小说、自然科学史和自然科学家等众多领域和门类,在感叹他的知识渊博的同时,也为鲁迅的精辟见解所折服。 我们在本书中也整理了鲁迅所处年代里的不科学的绍兴旧俗。这些旧俗有的寄托人们的美好愿望,但显得陈旧、落后,不合时宜,有许多旧俗则是愚昧、迷信。其中一些旧俗被鲁迅所揭露、讽刺和批判,有些则在他的作品中未曾提及,我们记录目的是了解过去,而绝不是宣扬和继承,有待于我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运用现代科学知识予以分析研究,甚至批评,旨在破除迷信,倡导科学,提高人民的科学素质,以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需要。 娄国忠 裘士雄 2011年劳动节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