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地下铁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瞿炜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为什么我们的血液不是翠绿色的》;《我爱你》;《鲁迅故居》;《汉字》;《生于1969》;《关于玉的传说》;《与陌生人的对话》;《梦里的邂逅》;《向科学致敬(组诗)》;《卷三:欧洲记游及其它》;《梅狄奇喷泉》;《塞纳河》;《米洛斯岛的维纳斯》;《雨果故居》;《阿姆斯特丹的运河》;《科隆大教堂》……《地下铁》汇集了诗人二十多年诗歌创作的优秀作品200余首,分“情歌集”及其他。表现了作者瞿炜在诗歌领域广泛的探索。

内容推荐

《地下铁》汇集了诗人二十多年诗歌创作的优秀作品200余首,分“情歌集”及其他。《地下铁》表现了作者在诗歌领域广泛的探索。本书作者瞿炜,男,1969年9月出生于浙江温州。1993年进入温州晚报工作至今,创办并主编温州晚报文学副刊《池上楼》及各类文化专刊近二十年,从事文学创作二十余年,兼任温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主要创作有诗歌、小说、散文、评论等。

目录

序/程光炜

卷一:地下铁

琵琶溪谷

感谢命运

失语者

静默的时光

爱的界限

潮湿的风

你的夜

酒吧的烛光

一枚硬币

告自

在永逝的时间里

一个无处不在的声音

等待

断章

暴雨之夜

安静吧,我的心

九月之夜

一个虚词

凄风苦雨中一座城市的黄昏

在地下铁

风雨交错里的话语

在你的视线之外

我们曾在那里坐过

被雨打湿的心

短句十八章

有赠

满月

地必长出蒺藜

从一棵树到一棵树

紫色的召唤

在南方

曾经……

夜的思念

爱的颂词(包括它无端的欺凌)

大地无法容纳的……

红梅印

思念,由远而近

夜歌

不可逾越的象征

向你奔流(十四行诗)

青铜的隐情

群山的囚徒

以神圣的名义

刀锋寒冷的怀念

岷山之巅

石滩

奇异的光

惊回首

我们之间

在双重的王国里

我必须倾诉

努尔古丽的忧伤

伽蜜拉

隐蔽的树林

麻辣诱惑

黑灯

记住吧,时间

疼痛

地下铁

暗香

拉丁的夜晚

无题

紫藤

我说我不能,但是我爱……

爱的光

我要做你的王

你的眼睛

你的存在

夜与静的园子

爱的意象

在你的领地

我爱你,便是一生一世的陶醉

你的美,让我如此忧伤

向黑夜的百合

凝固的时间

你的降临

卷二:诸神之歌

诸神之歌(六章)

写在《越人歌》的边上

远古的歌唱(四章)

乞丐

两颗星光(十四行诗)

吸血虫的悲剧

无题

你没有如期归来

碗窑的女子

水手

黑夜,旷远的风

诗十一首

引路人的灯

肉体的迷宫

两种生活方式

枯花

不真实的记忆

白色的烟斗

舞蹈的句子

两个女孩

你的袋子

现在几点了?

任人宰割的国王

两个女妖

蜻蜓点水

从你的手心

与鱼的对话

看着你及另一个我

发怒的人

银柳

冷酒

紫砂壶

谎言

飞镖

变味

海的秘密

四十岁,献给我自己

相扑手

曹操墓

致李心释

致哲贵

数字与玫瑰

献给盛可以的短诗

楼兰

西湖

青海湖畔

寒山寺

山海关

承德避暑山庄

在大三巴

赌城澳门:一个梦

卖水果的女人

患白血病的孩子

卖花的小女孩

新城

温州记忆

我讨厌那些声音

沙尘暴

为什么我们的血液不是翠绿色的

我爱你

鲁迅故居

汉字

生于1969

关于玉的传说

与陌生人的对话

台湾《云门舞集·九歌》观后

梦里的邂逅

向科学致敬(组诗)

卷三:欧洲记游及其它

梅狄奇喷泉

塞纳河

米洛斯岛的维纳斯

雨果故居

阿姆斯特丹的运河

科隆大教堂

卢森堡

尼格拉门

贝多芬铜像

奥菲利娅之死

致荷尔德林

致格奥尔格

致爱伦·坡

美索不达米亚的爱情

阿提拉

附录

在诗意与诗学之间/肖伊绯

诗人眼中上帝与女人的合谋/李心释

诗人瞿炜/程绍国

试读章节

女人成了他对爱情梦想的具体形式,这梦想是那样执着而富有成就。他又像屈原那样毫无顾忌地拿女人来歌颂,来追求,来象征。他不厌其烦地描述作为性本原的女子——妓女、情妇、伴侣或风尘中的舞女等,他相信那样的女人其肉躯对灵魂禁锢的限度是最低的。他在赋予爱情以广泛的意义,即使当鲜艳的唇飞扬在梦里,即使纯粹的爱欲在酒水里流连忘返,即使1995年之前的十四行里有一双醉眼惺忪的历史的眸子,掠过禹舜,掠过西方,从京都娼妓、偷欢女到“头顶柴禾”、“纤纤素腰”的女子,随后的诗篇也充满了对女人、爱情与人生形而上的思考,既富有激情,又是那么深沉,很难不叫人想象诗人的心拥有一片海域。当面对肉体的诱惑,他虚无得可以赶上叔本华,而对灵与肉的痴迷又使他沾上酒神的脾性。他总能提升反面的人性,从腐朽中展现神奇。他在实现着荷尔德林的格言,诗意地栖居于世界。不管怎样,他注定为他笔下的女人而动容。不断有一个虚拟的对象成为诗情(从一般而强烈的情绪到诗情须有一颗诗心的预设,这只有训练有素的诗人才能做到)的寄托,这才是他的热情得以持续的奥秘所在。

不难看出爱情于他是一个宇宙,一个他生活在其中的宇宙,于是看不到虚空的赞美或叹息,而是极尽铺张的写生与写意。厌恶、钦羡、徘徊、迷惘、痛心、向往、赞叹,甚至是想入非非,爱情中充满种种复杂的矛盾,这里可以说是成功地展现了爱情的原貌。然而这100多首爱情十四行却有一个单一的主题,都指向这个宇宙的真理,一种人类也可到达的宏大的精神境界——“听,多么寂静,多么安详,多么恢宏/让我们体验这最内在的感觉和光荣”,这个世界是那样的单纯,充满了宿命和灵魂的气息,而终究不能接近,让人恍觉这些诗就是《神曲》抑或《浮士德》的片断。

这里的爱情诗,少了李商隐的缠绵悱恻,少了《楚辞》里的神性形象,少了郭沫若的理想浪漫,而更为纯粹,充满了肉感,充满了世俗的伎俩,有种直面爱情的激情与勇气。其独特之处就是将对爱情的真实展现跟形而上的思考结合在一起;爱情与人生、死亡、暴力、理想、时代、神话等关系总隐藏在字里行间;形象的描述里闪烁着睿智:像此类句子文中比比皆是。似乎他是在以诗写作哲学。然而这些诗里也充斥着概念性的词汇,比如“道德”、“意志”、“幸福”、“秩序”、“空间”、“痛苦”、“失败”、“尊严”、“欲望”、“生命”、“历史”等等,不免减弱了诗的艺术感染力与情思的深度。当然就语言本身来看,没有哪个词语不是抽象概括的,但词语所唤起的具象的鲜明性是有所区别的,其心理学基础是人对事物的熟悉度和事物的可描摹度;甚至不同语言文字形象感也不同,如汉语的形象感就比其他语言强(因为它从来没有改变作为表意文字的大格局),一些作家就曾利用语言的这种特性,努力构筑语言中的画意,这个就是唐朝王维开创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文学传统。西方作家没有这样的传统,而不乏直面生命现实处境的勇气,他们对人生的把握更多地来自强烈的情绪体验,所以他们的作品往往充斥着如上的语汇。讲这些,无非是说明诗人受西方传统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我一直以为对诗的理解的钥匙便是对想象的深刻领悟。想象对于诗人而言不是什么文学手段,而是一种创作素质,是诗人与生俱来的气质的一部分。海德格尔最反对将作品对象化,那种形而上学地对待作品的态度只会让艺术的真理隐蔽起来,而语言的遮蔽更是错综复杂。诗是对存在世界的真实展现,这种展现的过程可以称之为想象,确切地说是自由的想象,正是它赋予诗的语言以“解蔽”的功能。但想象作为存在世界的一部分,本身就像划过天空的一道闪电,呈现了自然的“存在之澄明”,就像地球沐浴了第一缕旭日之光,就像火红的色彩暴露了大地的某种欲望。想象以万物婴儿期的能量释放着最原始的光芒。谁能真正参透形象之间的逻辑?而语言还在不断地启迪着崭新的形象,想象的跳跃或连贯从而有时并不接受诗人意志的制约,它们自在地展现一个个存在世界的形态。这就是诗,这就是现代诗,打破了传统优雅的抒情诗传统,在对语言和存在高度自觉把握状态下写下的诗篇,没有什么可以理解与难以理解的,那些从隐秘而无穷的存在中显露出来的神圣光环,恰如阳光自云隙突围而出。

这本诗集里的诗想象瑰丽,断续无迹可找,只觉得凄迷而华丽的辞章掀开了一角角命运的衣袖,像风轻轻吹动桌面上的稿纸,无数情思随之飘摇。瞿炜的诗既是审美的,又是运思的,大多数诗在情感上见深度,运思的精微总能在情感上找到凭藉,这是同时代诗人所普遍缺乏的才能。然而瞿炜还不是贫困时代的诗人,他有些虚无,在经历了情爱纠葛之后他有些厌世。大概中华民族的子孙,血液中都留有老庄的因子吧,但也不易突现于生活的表面。一个虚无的人没有爱情可言,虚无蛀空激情,虚无导致自私,因为虚无之外只有生命个体自身存在的理由,这存在便是理由。诗人是最知道虚无的害处的,他无时无刻地在反抗,在生活中,也在语言中。所以瑰丽是他必然要选择的风格,他不是诗人中的诗人,可明白做一个诗人中诗人的悲怆与痛苦,如果说痛苦是兑换幸福的货币,他愿意。P277-279

序言

我与诗人瞿炜先生结识于2010年秋天的澳门。当时我受邀担任澳门大学中文系的客座教授,同时给学生讲两门课。朱寿桐教授召开洛夫创作研讨会,我有幸参加,瞿炜也应邀从浙江温州前来与会。瞿炜外观上是典型的浙江文人,温文尔雅,讲话不慌不忙,这种形象我们在现代作家选集的照片里已多次见过。有意思的是,他居然给会议提交了一篇论文,是一篇考证现代作家文学活动的,文章写得有板有眼,分析细致,考据引文也都周正,这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这本诗集是瞿炜的“自选集”,时间从1983年到2013年,这正好是“新时期诗歌”的半个甲子年。这一时期,从朦胧诗到第三代诗歌,再从90年代诗歌到新世纪诗歌,此间风起云涌,争论不断,有几代诗人在那里辛勤创作。我们都是这一历史的见证人和当事者。从这个角度看,一个诗人的“自选集”,其意义也不小于一部小型的诗歌史,因为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历史脉络的周转变化,看出各种艺术风格的此消彼长。每位诗人,即使是那些杰出的诗人,都无法避免这思潮的冲击,没有任何一个人的诗歌创作从一开始就定型的。当然,必须承认,由于1990年代末后中国诗坛的四分五裂,我们很难再在一种共识下评论诗人的创作,甚至很难对一个文学期的诗歌创作作出整体性的评价。不过反过来也好,这样我们就可以不受相对固定的诗歌观念的影响,不被某些诗歌趣味左右,能冷静地和客观地评价具体诗人的创作,真正做到知人论世,而不是人云亦云。

诗集题材和内容广泛,从诗人游历到内心探索,从情感冒险到生活感触,几十年精神世界的幽微痕迹,都在作品中有所表现。诗人的创作风格也变化很大,但到1990年代末以后渐趋稳定,文字和艺术感觉也更为圆熟老到。《太阳神羲和》令人想起朦胧诗那些文化寻根的追求,其中掺杂了诗人对越国历史神话的感应。《长安,虚幻的爱情》是对唐代历史的想象,彼地恢弘的气象,令生于婉约江南的作者也不禁激情飞跃。第二卷《任人宰割的国王》诸神之歌中的许多诗,是1990年代社会生活虚无化的产物。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在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中充满虚幻自迷的心态,小说方面的代表是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废都》,散文上的反映则是余秋雨的那些文化散文,瞿炜的这些诗,就处在这一历史转折期。我们评价诗,当然要从作品文本角度看,把其文学性看成诗歌的本质。不过,诗歌也记载社会历史的变化,即使像瞿炜作品这种非常抽象、虚化的意象,也并不都来自诗人自己的内心世界,它们很大程度上也容纳了社会情绪的起伏波动。如果这样看,反倒不觉得它们过于抽象,而可看出作者异常的敏感精细来。

李心释坐在沙发的一角,微笑,沉默,然后一声轻叹

他的眼角长了皱纹,可是目光依旧清纯明亮

轻轻的话语,如杯中的清茶,温柔而睿智  当我们分别十年后,他还是那个样子

江南的书生,内心却有着火一样的热情

教书的生涯,宁静、淡定——呵这是他最初的向往

枯燥的语言学,就像北方冰封的土地

这颇像他平淡无奇的外表,朴素、安详

——《致李心释》

这种场景让我们想到时光的倒流,十年的岁月在这里叠加,堆积和重复,然而有了对生命意义更有趣的审视距离。这首诗令人想到八十年代的某些口语诗,但它没有对生活的嘲讽,倒显出难得的朴素的美来。八九十年代社会转型后,诗歌界有人提出“叙事”理论,它在某种程度上纠正了前一时期的讽世和玩世之风,不过又转向了琐屑。瞿炜的诗好像没有受到影响,他继续在抒情和唯美两条路线上往下走。

凛冽的夜风在草场和戈壁之间穿梭着

桃红柳绿的江南又如何能够挽留你的身影

努尔古丽,你的娇媚是婀娜旋舞的娇媚

是戈壁滩上迎风摇曳的燃烧的花朵

是旷野上抱着心爱的琵琶一路西行的孤独的女子

你说:你把我的魂魄都带走了

我们相距却越来越远,从西域到江南

——《努尔古丽的忧伤》

旅行是对乏味的日常生活的审美转移,它同时加深了自我的反省。作者很多诗都写在路上,我想这种还没有再次被日常生活压抑的不安的魂灵,大概是点燃诗歌的最好的燃料。诗人,大概也有小说家,总是自己生活的旅行者。没有哪一个作家,不是在这种重返过去生活与决然离别中,一遍遍地体验存在的真谛的。我在新疆的短暂旅行中,对大漠戈壁也是如瞿炜的这种感受。中国之大之美,也只有到了新疆才能仔细地体会到。

瞿炜的很多诗,都是与日常生活体验无关的。他好像特别喜欢抽象、虚拟的意象,在心灵深处为这些东西留下尽可能多的空间。例如,《西湖》、《水手》、《飞扬的梦》等等。还有一些诗作,在浩渺无尽的时间里漂移,在一种不知来处也不知归宿的状态中以纯粹抽象的形式存在着。诗人比小说家最明显的差异就是,小说家是永远都在生活中的,而诗人则像是吉卜赛人,他们没有目的也没有条理的思维方式,是至今诗歌研究中难以解释的。在中国新诗中,像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卞之琳的《风景》、何其芳的《画梦录》等等,都是这方面的例子。瞿炜在诗人气质上,偏向上面几位诗人的艺术风格。他善于从精细的部分出发,在某一个感触点上做含蓄的延伸。他的诗,需要细细地观察和品味。他似乎对柔美的东西有更多的钟情,这也许是浙江诗人共有而又被他更多地发扬光大的东西吧。不过我又想,我们还是可以进一步把这些东西做得更细、更为暧昧的,像戴望舒,他把现代诗人的状态都充分地古典化了。有深厚的古典诗歌做底,戴望舒把现代诗带入了古典诗词的境界之中。但是他的“生活”,又是与现代相通的,是我们随时都在生活中观察和体味到的。而我更进一步认为,一个成功的诗人,都是把某种题材、领域写到极致的作者。前面举了几个现代诗人的例子,在当代诗人中,如北岛把八十年代的政治抒情诗,欧阳江河把修辞性的诗歌,张枣把婉约的诗歌,都发挥到了极限的程度,这是我们共知的事实。

年前瞿炜来信,希望我为他即将出版的诗集写点东西。仔细读过他的诗作后,我现在感觉为一个诗人的作品作序是最为困难的。因为你得评论他的作品,还得说出自己的看法,而评家自己的看法往往都是与作者的原作不能衔接的,甚至会现出虚妄的姿态。

2012.2.1于北京亚运村寓所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7: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