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
从古至今才华横溢的人数不胜数,幸运者能够找到自己的伯乐,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有的人则怀才不遇,最终孤独终老。在现实中,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很好的运气,能够在初出茅庐的时候就能真正找到发挥自己潜力的方向,我们不应该像俞伯牙那样在知音钟子期死后就把琴摔碎,从此不奏,而要继续坚持自己的方向,总有一天会有一个新的知音出现,总有一天会为自己演奏的乐章而陶醉。
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是一种坚持的信念,是一种在面对困难时让自己生存下去的勇气。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要经过一番寒彻骨,才得到了梅花扑鼻香,最重要的是要坚持自己的理想。
2007年娱乐圈里最能引起我们关注的一个人物莫过于曾经扮演过傻根,又成功扮演了《士兵突击》中许三多的王宝强。他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他的成名之路可以说非常艰辛,但是他没有因为艰辛而放弃自己,在他身上真正上演了不抛弃不放弃的感人故事。
王宝强出生于河北南河县大会塔村,受电影《少林寺》影响,一心想做演员拍电影,于是去嵩山少林寺做俗家弟子,习武8年后出于对拍电影的向往开始了艰难的北漂生涯。最初他靠在各个剧组做武打替身和群众演员挣钱糊口,曾在《银鼠》、《孝庄秘史》等影视剧中当过群众演员,王宝强说:“那段时间非常苦,每天都要找剧组开工,一天最多挣50块钱,每月收入几百元不定。几个朋友一起租最便宜的平房,条件十分简陋,吃了上顿不知下顿,从来没有一天吃过三顿饭,饿得发晕的时候,就买几个馒头充饥。”但王宝强一直咬牙坚持着,没伸手向家里要过一分钱。没戏拍时,他就到建筑工地做小工。跟着建筑队去刷墙,生活拮据,衣食难保。16岁时,王宝强被导演李扬挑中,主演独立电影《盲井》,这部电影尽管让他成为金马奖最佳新人,但对观众而言,此时的王宝强基本上还是默默无闻的,而《天下无贼》让王宝强名声大噪,并顺利签约徐帆工作室。后来徐帆又让王宝强暂时放弃了一心想拍武侠片的愿望,并把他推荐给导演康洪雷,才有了王宝强辉煌的今天。
从默默无闻到红遍大江南北,王宝强真是抱定了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的决心,一直在等待机会的到来。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的,他的付出没有白费,终于成就了今天的王宝强。
暂时的默默无闻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在默默无闻的这个时期你是怎么做的——在怨天尤人还是充实自己?这个选择将直接决定你能不能从默默无闻的小兵成为一个威风的将军。
在春秋时期的一场战争中,吴国打败了越国,吴军把越王勾践包围在会稽山上,致使越王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忍辱求和。从那以后,越国成为吴国的臣国,并受控于吴国。越王勾践像奴隶一般在吴国宫中服役3年,后来吴王免去了勾践的罪,让他回国去了。越王勾践回到越国,便苦身励志,发愤图强。为了不忘亡国之痛、报仇雪恨,勾践在座旁悬挂一个苦胆,不论坐卧都能看到苦胆,吃饭时也要尝一尝苦胆,向自己发问:“你忘记会稽之耻了吗?”他还亲身躬耕,夫人也亲手纺织,不吃两种荤菜,不穿两种色彩的衣服,礼贤下士,优厚待客,赈济贫民,慰问遭丧人家,与百姓同甘共苦。他还既不用床,也不用被褥,累了,便睡在硬柴堆砌的“床”上,以此锻炼自己的筋骨。越国最终灭了吴国,就是因为勾践这十多年的磨炼并实行了各种得力措施。
从一个阶下囚到一代霸主,越王勾践就是没有放弃自己。一时的失意并没有抹杀他的决心,他并没有在自己失败的时期怨天尤人,而是采取了积极的态度,为自己将来的崛起做着精心准备,只有把自己的能量积蓄到一定的程度,在机遇到来时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从而实现质变。 在现实中很多成功人士的经历都告诉我们,在沉默中爆发自己,是一个把自己多年的累积的过程在时机成熟时把能量完全爆发出来的过程,这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只有实力没有运气或者只有运气没有实力都是不行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平时要多多积累,在机遇到来的时候不要让它溜掉。
成功人士的经历各不相同,但是面对低谷他们有着共同点——在沉默中爆发。他们不会因为一时的低落而放弃努力,他们会选择继续前行,会在布满荆棘的道路上走出属于自己的脚印,正是这样执著的精神,才造就了一个个成功的人物。
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时刻清醒不要麻木的态度;是一种决心,在面对低谷时不放弃的决心。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上,只要有这种心态,坚持自己的理想,等机遇到来的时候,就是自己大有作为的时候。激发自己的无穷潜力
哈佛商学院的教授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将同样的一张图片分给两组学生,然后告诉其中一组,画上是位妙龄少妇;却告诉另一组,画上是位老妇。二十秒过后将图片收回,接着再用幻灯片展示图片上的图案给所有学生,让大家描述这位女子。结果,事先看过少妇像的,几乎一致认定这就是那位少妇;而事先看到老妇像的,也都认为是位老妇。
经过一番争论,双方僵持不下。在一一讨论画中每个细节后,他们开始接受对方的观点。但基本上,他们所接受的仍是观看卡片时所得到的印象。
二十秒钟形成的第一印象足以影响人们对事物的看法,思维定式一旦形成了就很难改变。试想,人的一生中受到来自家庭、学校、工作环境、亲友同事、宗教以及流行思潮的影响力均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这样的长期的影响对我们的思维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可以把思维比做地图。地图并不是实际地点,只是告诉我们有关地点的一些讯息。思维也是如此,它不是实际的事物,而是对事物的诠释或理论。
人的思维定势是制约潜力发挥的重要因素,潜力的挖掘,就是要打破思维定势,克服自己的习惯思维。我们的头脑中存在着许多固有的观念,在影响着我们的言行和人生选择。很多时候,我们只是一味信任自己的固有观念,没有去换一种方式看问题,久而久之,我们的潜力被限制了。
人的头脑中存在很多地图,我们习惯性地以这些地图作为指引,从未考虑这个地图是不是自己需要的,想当然地以为自己看到的就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信息,没有考虑这个表象下面是不是还存在其他可能性。
这就像乍到一处陌生地方,如果带错了地图,难免走冤枉路。同样地,若想挖掘潜力,但着力点不对,只能是徒然白费功夫,与初衷背道而驰。有人经常把“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作为自己的借口,但是这样的态度,只有在方向正确的前提下才是有意义的,方向错了,只会让你南辕北辙,再多的努力也是白费。所以,要挖掘自身的潜力,首先要找对方向,对自己有深入的了解。P2-5